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RS和GIS的技术方法,利用TM数据解译出乌伦古河流域1990年、2000年和2015年三期土地利用分类图,提取流域三期天然植被分布,结合气象站点实测资料,采用FAO56 Penman-Monteith法,通过ArcGIS建模计算研究区天然植被生态需水。结果表明:乌伦古河流域草地、灌丛、森林三种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整个研究时间段(1990~2015年),生态需水量减少了4.48×10~8 m~3。25年里,可控生态需水的范围内,三种植被的生态需水量都有减少,总生态需水量平均以1 792×10~4 m~3/a减少。流域天然生态需水量呈现东北部青河县山区少、中西部富蕴县和福海县平原区多的特征,且随着海拔的升高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呈减少的趋势。前十年的变化剧烈程度要大于后十五年。  相似文献   

2.
李斌  张金屯 《四川环境》2010,29(2):75-78
利用基于GIS的黄土高原植被类型分布图,结合黄土高原地区标准气象站的气象因子资料,对黄土高原植被类型变化和空间分布对气象因子变化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东南到西北,年降水量、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逐渐减少,年平均气温、全年日照时数、全年最大蒸散量、平均风速逐渐增加,植被类型由东南湿润半湿润森林、半干旱森林草原往西北转变成轻干旱、重半干旱的温性草原、干旱的荒漠半荒漠植被。  相似文献   

3.
新疆准噶尔盆地艾比湖流域属典型的风沙地貌聚集区,近50年来由于湖域面积不断减少,植被逐渐衰亡,在阿拉山口大风的作用下,艾比湖流域已经成为新疆沙尘暴的策源地之一,综合治理刻不容缓。流域水量逐年减少、植被大面积衰亡和阿拉山口的大风是导致艾比湖流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利用风力布水,辅以植物纤维网覆盖为核心的生物综合治理方案,其可行性分析表明:该方法对逐步恢复艾比湖流域的生态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同时该技术还可以推广至湿地恢复和沙漠化治理当中。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区植被变化的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1987年和2000年的TM影像,对成都市区植被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首先, 利用1:25万数字地形图对2000年的TM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并将1987年的TM影像与其配准.其次,利用TM影像的第四和第三波段计算植被指数,根据植被指数提取植被.第三,对成都市区1987~2000年的植被进行了动态变化分析.研究表明,1987~2000年成都市区植被有增有减,但总的趋势是减少:增加部分集中在老城区,是人工绿化的结果;减少部分主要集中在市区西北和西南的面状区域以及因城市道路扩展而占用的线状区域,这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近代工业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固然严重,但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多的是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逐渐造成的,积重难返。其后果最集中地表现在绿色植被面积的不断减少和沙漠面积的不断扩大上。历史地理工作者研究历史时期的植被和沙漠的变迁时,根据大量史料,证明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一带曾水草丰茂、经济发达;现在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脉也是森林遍布、山清水秀。两周时期,黄河中游西北部是广阔的草原地带,而从渭河上游或更西的地区开始,直至下游各地,依然是森林地带。《诗经·大雅》记述了陕北高原有芨、栵、柽、柞、椐、  相似文献   

6.
以新建铁路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工程为例,以遥感技术为手段,针对铁路穿越开封国家森林公园,分析和阐述了做好生产建设项目生态监测的方法。通过遥感监测,再进行数据分析,森林公园2015年较2014年,交通运输用地、草地均有所增加,林地有略微的减少,可能是由于线路经过区域砍伐了部分树木所致。但是,在工程完工后,通过后期植被恢复,会将该部分林地弥补,不会对森林公园整个用地格局造成影响。2015年较2014年,森林公园有林地和栽培植被减少,草地增加。通过比较分析,减少量很小,反之,草地有所增加,加上后期生态恢复,会逐渐弥补减少的林地不会对森林公园的生态格局造成影响。2015年较2014年,森林公园内水力侵蚀面积增加,工程侵蚀面积减少。说明工程对森林公园的影响正在逐步降低,工程所引发的水土流失减少,生态有所恢复和改善。  相似文献   

7.
公路建设中水土流失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津地区公路建设为例,分析了公路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主要受降雨、植被的减少、地形、土壤、人工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根据水土流失方程式对公路施工前后水土流失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公路建成一般需要2~3年,由于植被的恢复,水土流失可恢复到施工前的水平,并且随着植被的生长,道路沿线的水土流失会比施工期减轻。  相似文献   

8.
沙漠化是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即干旱、风大且频、旱风同季风和地表沙物质构成,人为强度利用、破坏生态平衡的产物。沙漠化过程是一个植被破坏的过程。地表植被的减少,风蚀增强,风沙活动加剧。地表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的景观。从而使生物生产量减少,土地资源丧失。由此可见,风沙活动特征,标志着土地沙漠化发育的进程。研究这一主要标志,将可准确的掌握土地沙漠化发育阶段,采取有效地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植被生态系统在整个生态环境体系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综合运用机会成本和生态服务价值当量等方法评估新疆阿克苏地区五类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测算得2013年总价值为6222.58亿元。结果表明,草地植被是构成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的核心价值,之后依次为湿地植被、林地植被、农田植被和荒漠植被,这与面积及功能发挥的物质量和价值当量有重要联系;土壤保育、气候调节和涵养水源功能对当地环境改善作用明显;特定服务功能在各植被类型中占比存在差异。环境资源货币化、充分保护和发挥植被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将是南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河下游工程输水后的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塔里木河下游为研究区域,分析了生态输水工程实施以来该区地下水埋深、水质、植被生长状况的不同响应程度。研究表明:生态输水工程使得原本较低的地下水位在一段时间内得到抬升,局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尤其在输水中期(2003-2005年),植被物种组成发生变化,物种多样性增加,植被盖度提高,地下水水质有所好转;但2007年以后,尤其是2008年,随着输水的间断,下游地下水位开始回落,草本植物物种数量又开始减少,因此,生态输水工程必须持续进行才能真正挽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正>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性生态问题日趋严重,气候变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森林植被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2.
李何  邵红 《中国环境管理》1998,(3):26-27,30
一、前言城市生态环境是指城市中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全体,它包括城市空气、水、植被等,本文主要讨论城市植被。城市植被是指城市里各种用途的土地(包括:公园、校园、寺庙、庭院、街道、广场)上自然或人工的森林、草地、绿篱、花坛、农田等。沈阳、鞍山、抚顺三城市的植被类型绝大多数是人工植被类型,保存的极少量的自然植被也带有明显的人工痕迹。城市植被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有利于改变和调节城市环境,改变人类生活和工作的条件。它在调节城市气候、净化空气、防风滞尘、消毒杀菌、消减噪声以及在城市景观和人们身心健…  相似文献   

13.
水电开发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清洁能源的同时,势必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于地处干冷河谷地区工程建设后的植被恢复工作一直是工程实践的难题。选取大渡河流域上游电站施工区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典型的干冷河谷植被特征进行调查分析,以气候地形、植被特征和植物种类为调查重点,分析了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植被分布特征及影响要素,成果可为干冷河谷区域水电开发建设中的植被恢复技术的可行性论证和植被恢复工程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段英涛 《青海环境》2004,14(4):172-173,176
"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它的实施将解决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活用电取暖用电等问题,从而减少对林木植被的砍伐,对保护西部地区日益脆弱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历史经验教训,探讨了生态建设与农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关系.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减少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干扰,因地制宜地进行植被建设和生态恢复,激励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生态建设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应用遥感技术,利用长时间序列的SPOT VEGETATION NDVI数据集,结合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对豫西山区1998年、2003年和2008年的植被覆盖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豫西山区植被覆盖总体上略有上升,局部地区植被覆盖度有所下降。高海拔区域植被覆盖相对稳定,退化概率较低;低海拔区域植被退化和恢复的概率都相对较高;坡度小的区域植被退化和修复的概率都较高;坡度较大的区域植被轻微退化概率增大,坡度越大,植被覆盖修复的概率越低;南坡和北坡植被覆盖度相对较高,东坡和西坡植被覆盖度较低;西南坡向的植被退化相对严重,东南坡向植被退化概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7.
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李虎杰 《四川环境》2001,20(4):51-52,56
岷江上游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森林破坏、植被生态功能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在上游地区应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建立生态型持续农业系统和生态文明示范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在对华蓥山122个石柱及其石柱上的植被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4对指标,从数量特征对石柱与植被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柱高、石柱投影长、植被冠幅投影长、植被覆盖石柱高的平均值分别为3.74、3.22、3.25、1.45,石柱上的植被与石柱有较大的相关性。其中,石柱高与植被覆盖石柱高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76;其余三对指标相关性从大到小分别是:石柱投影长与植被冠幅投影长0.63、石柱投影面积与植被冠幅投影面积0.53、石柱高与植被树冠高0.23。该结果可为喀斯特地区水土保持工作开展与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简述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幅员辽阔,跨有蒙新荒漠、温带草原和高原高寒植被三大植被区域,区系成分复杂,约有3000种植物。其中有许多珍贵、稀有种类,有些具有特殊的价值,这是我省宝贵的植物资源。以往,由于人们认识不足,缺乏有力的保护措施。在长期的破坏和不合理利用下,使得许多种类消失、种群个体数量减少,有些已处于濒危状态,亟需加以保护。尤其在目前大力开发资源,发展我省经济的情况下,更需制定必要的政策法令,规定重点保护植物种类,刊布名录,以利保护。  相似文献   

20.
1 新疆荒漠植被的保护荒漠植被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新、老绿洲外围,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巩固和扩大绿洲发挥着重要的屏障作用。新疆荒漠植被资源贫乏。北疆以“梭梭荒漠”为主,准噶尔盆地梭梭荒漠的植物区系组成为184种,隶属116属29科。南疆的荒漠植被以分布在塔里木河(包括各支流)流域的胡杨、红柳为主。塔里木河中游荒漠植被的植物组成约68种,隶属25科。在新疆的荒漠植被中,能构成森林的主要有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