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大气二氧化碳本底浓度连续监测的新型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系统进行描述,阐明了系统的构成、工作方式以及数据的获取,并对1994年11月至1996年12月期间的二氧化碳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二氧化碳浓度具有明显的年季变化特征,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美国NOAA/CMDL提供的MAKS材样品在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观象台进行长期连续的现场实际空气采样,并对NOAA/CMDL反馈的1991~2016年空气样品中的大气本底浓度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瓦里关地区大气中CO_2浓度明显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14×10~(-6)~(a-1),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大气中CH4年平均浓度除个别年份外也呈线性增长趋势;大气中CO浓度的年平均值增长趋势不太明显,且波动较大,其中年平均浓度的高值分别出现在2004年、2005年、2007年、2010年,在1993年、2008年平均浓度则较低。  相似文献   

3.
海洋与气候     
海洋在气修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与大气的作用相辅相成,并具有类似的重要性,海洋储存热量,然后往往在另一个地方将其释放,既吸收又释放二氧化碳。因此,要了解和预测气候的特性,就必须了解和预测海洋的特性,而对此又需要对海洋进行模拟和监测。  相似文献   

4.
黄建青 《青海环境》2013,23(2):103-107
标气对于高精度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观测至关重要,本文对组装的混合标气配制系统组成、原理和混合标气配制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并给出系统的RIX泵常见故障、解决办法和日常维护。本方法配制的标气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大气本底站CO2、CH4、CO高精度观测,完全符合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WMO/GAW)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5.
微博     
<正>中国气象局:【全球二氧化碳水平创新高】据英国《卫报》报道,今年3月全球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月平均浓度首次达到千分之零点四。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在上周三发布了该数据,并将其称为地球气候变化的一个"显著里程碑"。据科学家估计,消除80%的化石燃料排放量将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6.
吴昊 《青海环境》2014,(4):190-193
大气气溶胶不但可以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而且也可以吸收和散射红外热辐射,瓦里关本底台(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气溶胶辐射特性采样系统是由WMO/GAW(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监测网)合作建立的属于NOAA/GMD(美国国家海洋气象局/全球监测分部)全球气溶胶组织的合作站点,系统开发和技术支持由CMDL(地球系统实验研究室)指导。本文分类列举了该系统自2005年安装在线运行以来台站人员在日常操作和年度维护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并据此梳理了对分析处理方法,总结了日常维护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全球碳循环的现状及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指出人为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又不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是不可能的,人为促进海洋光合作用的增加和在陆地上植树造林在控制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上所能起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只有在不放慢经济发展的速度,不降低能源总有效消费量的情况下,努力减少人为二氧化碳的排放才是现实的。本文探讨了这一途径在技术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海螺沟国家大气背景站2013~2017年的地面O_3连续观测资料统计,期间海螺沟背景区域(O_3-1h)平均浓度为71μg/m~3,(O_3-8h)平均浓度为80μg/m~3,成都市(O_3-8h)平均浓度为165μg/m~3,成都市高出背景区域106%;通过分析和比较背景区域和城市臭氧浓度的变化特征,采用局部近似回归法对海螺沟臭氧背景值进行筛分分析,得出2015~2017年海螺沟区域臭氧春季本底为83±5μg/m~3,夏季本底值为72.5±5.5μg/m~3,冬季本底值为69±5μg/m~3,秋季本底值为60±3μg/m~3。  相似文献   

9.
瓦里关地区降水pH值和电导率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对中国大气本底基准现象台降水化学监测系统进行了描述,对1998年5月至2000年8月期间,在瓦里关山获得的141个降水样品进行了pH值和电导率的分析,其结果显示:(1)本套系统降水发生的随时性和总体质量控制特征的自动化程度较高,是国内目前较先进的一套降水化学监测系统。(2)瓦里关地区1998-2000年期间pH平均值为6.199,范围在5.00-8.50之间,且降水样品的pH值呈中性,有下降的趋势,(3)电导率平均为24.71μs/cm,范围在1.00-50.00μs/cm之间,且夏季高于夏季,降水较洁净。  相似文献   

10.
CO2驱油和地质封存项目中的泄漏风险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对地表大气中的CO2开展监控被认为是预防项目泄漏风险、证实项目埋碳量的关键手段。该研究首次引入了CO2走航监测技术,选取新疆克拉玛依油田CO2混相驱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地表CO2泄漏特征监测。监测结果显示:该试验区周边行政区内9个功能区块的CO2均值浓度为417.95×10-6~767.59×10-6,清洁本底浓度为416.66×10-6。试验区CO2小时浓度变化与现场生产组织的作息呈现相关性,小时均值浓度为416.81×10-6~420.69×10-6,与本底浓度差异不大,因此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局部异常点出现于注气点、采油井、现场休息室、修井作业点、生活基地5类位置。注气系统中,储罐、换热器和注入泵有较明显检出,6组注气系统的泄漏值最大值低于CO2长期接触限值,远低于CO2短期接触限值。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应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东营市大气颗粒物中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的分析结果,实际分析中共鉴定出正构烷烃21种,多环芳烃63种。定量测定结果表明,东营市冬季大气颗粒物中的总正构烷烃浓度和苯并(a)芘浓度均低于国内其他大城市。  相似文献   

12.
赵玉成 《青海环境》2014,24(3):127-129
文章对2010年2~10月在西宁市区获得的大气CO2浓度观测资料及气象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地区大气CO2本底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变化幅度较大,最高值大约出现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2月,最低值出现在夏季的5~6月份;日变化也比较明显,并在四季均有明显的双峰值特征,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一天之中的07:00~10:00时和19:00~22:00时,而低值一般在14:00~17:00时和00:00~03:00时时间段内出现;与气象要素的变化也比较明显,尤其与地面风向、风速及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与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大气CO2浓度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应用不断深入,作为环境保护工作中一项基础性工作的监测来说,如何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式对大气进行有效监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大气监测自动化的实现是以传感器等硬件为依托,以大气中的各种参数所创建的系统数据库为基础,以计算机的数据采集、分析、查询、打印以及维护系统为手段,走采样、分析、上报一体化管理的新路子。着重阐述从大气监测自动化计算机管理的硬件要求到系统数据库的创建以及在编写计算机管理软件过程中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重点加强对计算机管理软件的编写,着力提高大气监测自动化程度,使各级环保部门在自动化管理下少走弯路,切实提高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科技“含金量”,这对改善环境监测条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中国西部上游区域一氧化碳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阿克达拉区域大气本底站一氧化碳2012年1月1日~2018年3月31日每1分钟观测1次的资料和基本气象站同期逐日气象资料,研究分析一氧化碳质量浓度变化特征以及其主要气象要素相关关系.结果表示:阿克达拉一氧化碳质量浓度年变化为下降趋势,并存在明...  相似文献   

15.
周萍  严松 《四川环境》2000,19(3):59-61
本文以1995-1999年大气颗粒物数据为依据,提出了广元城区大气中颗粒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成因分析,并对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1996~2005年太原市SO2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太原市环境空气质量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其中大气污染因子SO2特别值得关注。以1996~2005年太原市大气中SO2的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十年间SO2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原因,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SO2浓度变化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①太原市SO2污染为煤烟型污染;②SO2浓度的月和季节变化的规律性明显;③十年间SO2年均浓度下降趋势显著,采暖月份和季节SO2浓度在全年中的比重基本呈下降趋势;但十年间SO2年均浓度全部超过国家环境质量二级标准:④1998年以后SO2浓度下降趋势不稳定,波动大。  相似文献   

17.
胡将军  陈定 《四川环境》1996,15(3):30-32
本文通过对连续采样和间断采样监测大气SO2浓度的对比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认为24h逐时间断采样的SO2浓度平均值和连续采样的SO2日平均浓度之间没有偏差,而几个时刻间断采样的平均值与连续值采样的日平均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大气扩散参数的取样时间订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浓度预测中 ,对大气扩散参数取样时间订正问题进行了说明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重庆雾的声雷达回波与大气SO2浓度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重庆1989年12月30日雾的声雷达回波特征与浓雾天气的关系,讨论了雾日大气SO2地面浓度状况。结果表明,声雷达回波与雾的定变有较好的对应;地面污染物浓度与声雷达回波所反应的大气层结状况关系密切,300-400米高度上的逆温层维持较长时间是加重当日大气SO2地面浓度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万宁、青岛大气氯离子灰色聚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其环 《环境技术》2002,20(3):22-24
对青岛大气中氯离子浓度数据进行了灰色聚类分析,采用方差理论判定聚类结果的正确性,并对分析了万宁氯离子数据的灰色聚类结果,结果分析表明,万宁大气中氯离子浓度冬天高夏天低,青岛则是春秋较高,冬夏较低。同时还给出了万宁、青岛两地各灰类氯离子浓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