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国内资讯     
《绿色视野》2010,(3):63-63
非金属矿业走低排放之路 专家近日在中国非金属矿产业经济发展论坛上指出,我国是世界非金属矿资源丰富的国家,但目前疏于管理,满足于原料的低水平出口创汇。建议将非金属矿工业纳入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等国家发展总体战略,把新能源、新材料、新资源、低排放、低能耗的世界经济发展新概念贯彻到非金属矿行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激发新的行业发展亮点。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国内外碳酸钙行业生产、应用技术发展现状和池州市碳酸钙资源开发现状,找出了池州市碳酸钙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提出了池州市碳酸钙工业发展需要实施的各种措施。  相似文献   

3.
唐燕秋  高飞  陈佳  熊强 《四川环境》2007,26(5):60-64
工业绿色化发展意味着消耗更少的资源或排放更少的污染物,本文以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万元工业增加值SO2排放量、万元工业增加值COD排放量4个指标为基础,提出了用绿色发展指数和绿色贡献指标综合评价一个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方法。利用2004年的数据,分析了重庆市所辖区县工业行业绿色发展指数和绿色贡献,评估了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县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主城区以及几个区域性的中心区县工业绿色发展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张念华  樊宏  刘亚迪  陈国惠 《四川环境》2006,25(2):116-119,123
工业在发展的同时必须坚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本文以多定权因子排序法对都江堰市的工业行业进行了环境污染负荷影响量化评价,以行业产生单位产值所需的环境负荷为评价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确定各行业的环境的负荷影响以及对选取适合当地发展的工业行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还可以进一步明确行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利用工业废液废渣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工业废液废渣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研究孙荣高(兰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兰州730000)近年来利用废弃资源,如食品及轻工行业生产的废液废渣及农产品下脚料来生产菌体蛋白粉和菌体蛋白饲料的开发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技术的生产有以下优点:①利用废弃资源生产菌体...  相似文献   

6.
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战略需要,选取反映工业行业经济贡献率和环境污染贡献率的特征指标,构建了工业行业绿色指数综合模型、并应用于四川省工业绿色发展研究。计算四川省37个工业行业的绿色指数,并采用Kmeans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四川省工业绿色度发展指数在全国处于较好水平,但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基于绿色指数的聚类结果显示,工业分为鼓励发展类、优化发展类、允许发展类、限制发展类4大类,论文针对不同绿色发展水平的工业行业提出了差异化的转型升级路径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安徽工业产业的基础上,根据主导产业理论和主导产业的特征,建立了工业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应用Gray评价方法,对23个主要工业行业进行研究,确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工业共5个工业行业为安徽省工业主导产业,并对工业主导产业的培育问题给出了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疆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工业发展受生态环境约束明显。通过构建资源环境约束下新疆工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2000—2010年新疆工业发展指数和资源环境指数:2000—2010年新疆工业发展指数从0.0424上升到0.8808,资源环境指数从0.6453下降到0.3576,两者呈反向变动关系。新疆工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效应为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依据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内涵和特征,分析了新常态下我国西部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以明确其工业转型重点突破口,即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化和环境保护强化。通过构建新常态下六盘水市RMIF分析框架,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涉及的资源产业、国家经济体制转型、工业化与城市功能演化等各阶段多维度进行了研究与评价,以明晰六盘水市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心、基础、条件与方向,借鉴并整合传统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模式,提出六盘水市工业转型升级总体思路,并对该思路下"内生增长+内生发展+外生发展"的三大转型升级路径进行详细分析。以六盘水市为例,对新常态下西部资源型城市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资源型工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启平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4):243-245,251
资源型工业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和解决社会就业的主力.在回顾东北地区资源型工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出振兴东北地区和发展资源型工业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要通过建立支撑系统、优化生产体系、利用国际市场、实行集团化经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来发展东北地区资源型工业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工业园区废物循环经济的概念、特征、发展优势,分析了我国废物资源化现状及其影响,提出了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推动工业园区废物资源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最近美国离境外包经济发展很快,并引发继第一次产业革命(即工业革命)和第二次产业革命(即服务业超过制造业)之后的第三次产业革命,进而美国大批制造业向国外转移。这对我国承接制造业的产业转移是重大机遇,但同时也会遇到污染、能源转移的问题。建议我国抓住机遇,保持和发挥人力资源优势,迅速发展制造业,同时积极应对环境影响,分类管理,严格执法。  相似文献   

13.
以生态工业园区为研究背景,对生态工业园区的水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借用计算机构件理论和生态工业学理论重点分析了生态工业园区水资源管理模式的设计思路,从而实现了水资源管理模式生态意义上的水链及水网的建设。其核心成果是要建立一个面向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园区水资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环保产业》2012,(7):21-25
综述了我国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行业2011年发展概况;介绍了目前国内大宗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危险废物处理技术、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废油资源化技术的进展情况;提出要以循环经济理念治理固体废物污染,并分析探讨了城市层面发展循环经济的共性技术;就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四川省主要工业行业经济和污染贡献率(水)的剖析、污染物排放强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反映出四川省工业结构的水污染效应状况——支柱产业经济效益差、水污染贡献大、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造成水环境问题的主导因素;继而提出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来控制水环境污染、协调经济和环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诸暨市山下湖镇通过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合理规划剖蚌点,充分利用废弃的蚌壳和蚌肉,及时回收利用废料、废水、废液等措施,使珍珠循环块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对环境、社会发展的责任和义务,要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思路,努力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在块状经济发展之中,培育新的产业形态,形成新的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丽水市乡镇工业崛起迅速,乡镇经济发展成绩明显,但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环境污染出现了蔓延。技术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金短缺、融资困难,行政生态环境有待完善三方面因素阻碍了丽水市乡镇经济生态化建设。为了促进乡镇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优化产业结构、完善金融服务、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基础,以循环经济、特色经济、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化为发展模式,以生态资源有偿使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为保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绿色供应链与生态工业园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比较分析了绿色供应链和生态工业园区两种主流工业共生模式,得出两者在核心思想、形成机制、运行管理和评价体系四方面的异同。两者均为工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理论的工业实践,其主要技术支撑均为清洁生产、生命周期评价、生态化设计与系统集成。不同之处为:前者是自下而上形成的企业管理模式,核心企业起主导作用,运营成本高,系统稳定性高,主要对企业环境绩效开展评价;后者是以自上而下为主要形式开展的企业群落与社区结合的生态化实践,构建更为复杂,运营成本低,系统稳定性低,主要开展园区可持续发展度的综合评价。从而为进一步开展两者互补性有机结合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提出了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宁夏的经济结构具有显著的高碳特征,煤炭与电力行业占全区工业产值的比重约1/2,工业产值又占据宁夏GDP的半壁江山。低碳时代的到来不可逆转,减碳是对宁夏经济的重大考验与挑战。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宁夏各行业与碳排放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各相关产业区域专业化系数分析,提出宁夏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结构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美国工业废液地下灌注与控制技术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废液的地下灌注及控制技术是当前环境保护和工业经济方面日益受到关注的一项新技术。作者一行于2006年7月~9月前往美国考察了废液地下灌注技术,考察团先后到美国环保署(EPA)、杜邦公司Delisle工厂、Geotrans模型公司和杜邦钛白项目部进行了参观和交流,并对美国地下灌注的应用情况、法律控制、主要污染防治措施、可能的环境影响、相关分析技术、扩散模拟和预测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