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臭氧发生器的气源净化及其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臭氧发生器对气源的要求,讨论了空气中水蒸气的吸附净化机制,给出了空气净化的质量要求、净化流程和相应的控制技术,并分析了净化空气对臭氧产量和浓度的影响,及空气净化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空气预处理器用于某型高效中频臭氧发生器时,空气净化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单管臭氧产量52g/h、臭氧浓度30.4g/m3、电耗13.1kW@h/kg(O3)、臭氧产率473g/m2@h.  相似文献   

2.
《环境》2004,(12):56
日前,青岛市开发研制的20千克小时大型臭氧发生器,通过了建设部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们一致认定,该产品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大型臭氧发生器的技术空白。臭氧发生器主要被用于城市供水的深度处理。与传统的水处理工艺相比,它可以全面提高供水质量,满足城市居民饮用优质水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对臭氧化法水处理中不同技术问题分类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臭氧的生成技术,臭氧的产生机理及在水中的氧化机理,供臭氧发生器使用的中频脉冲电源的阐述,证明了臭氧化法在水处理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仲民 《环境科学》1990,(1):93-93
英国科学家计划把采用太阳能的臭氧发生器由气球携带到极地高空试图修补臭氧空洞。伦敦有一个名为“臭氧教授”(Ozone Help)的新组织发起了这项计划。据其组织者J.Cleary说,在今年(1989)晚些时候将在南极放出三个价值十万英镑的气球,以测定这些臭氧发生器对添补臭氧的效果。每个气  相似文献   

5.
臭氧发生器     
我所制成的小型臭氧发生器是选用薄壁硬质玻璃管,每小时产臭氧1克至10克,经过一年多的实际使用,证明发生器性能稳定、可靠,未发生过介电体电击穿现象,经久耐用,操作简便,电耗较低,生产每公斤臭氧只耗15至18度电。在此基础上,经进一步改进,我们又设计制作了SCF-1型小型臭氧发生器(见封三广告),每台发生器共有五根臭氧发生管,其玻璃管外径25毫米,壁厚约1毫米,管长620毫米,内同心放置薄  相似文献   

6.
江超  程来星 《环境工程》2009,27(4):76-78
利用微空心阴极放电的基本结构,设计了一款用于有毒气体消毒的等离子体发生器装置。对该装置的结构及其消毒机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对其放电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研究发现:利用该装置能够对挥发性有毒气体甲烷、苯进行有效的消毒,还能够用作臭氧发生器。  相似文献   

7.
臭氧化法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林波  何宗健 《环境与开发》1998,13(4):6-7,10
论述了臭氧化法水处理技术应用现状,以及新型臭氧发生器的研制,臭氧与其它技术氧催化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说明臭氧化技术在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刘凯 《环保科技》2022,28(1):37-40,50
臭氧处理能够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的铁、锰离子,是提高饮用水品质的环保工艺之一.本文使用臭氧发生器和金属离子氧化装置,对配制有2.6 mg/L Fe2+和1.0 mg/L Mn 2+的模拟地下水进行臭氧处理,系统地研究了臭氧浓度、溶液pH值、反应温度、絮凝剂类型及用量、碳酸氢盐浓度等工艺参数对金属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未经过干燥处理的原料气进入电晕放电臭氧发生系统后的危害机理 ,根据半导体的制冷干燥机理 ,开发研制了实验室用半导体制冷干燥装置 ,实验证明该装置的研制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工业废水中常含有剧毒的氰化物。这些废水主要来自化工厂、合成纤维厂以及炼铁、热处理、煤气发生炉、电石炉洗涤水,还有焦化和电镀工业。由于氰化物影响人体健康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长,因此必须加以解毒处理。其方法有。碱性氯化法、电解法、加酸曝气法、络盐法、生物处理和离子交换法等。臭氧是一种优良的氧化剂,具有强的氧化能力。它对氰化物的氧化非常迅速,可使之无害化。用臭氧氧化处理含氰废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着重对溶于水的氰化物臭氧化规律进行研究。一、实验装置和废水配制实验用的臭氧源为卧式管式臭氧发生器。以空气为原料,臭氧化空气的臭氧浓度为7~15毫克/升。臭氧化空气以300~500毫升/分  相似文献   

11.
在六十年代,我国科研界曾有过一股研究臭氧的热潮。当时大都从臭氧发生器的研制着手。20年来,臭氧的应用已日趋广泛。臭氧是仅次于氟的强氧化剂,其在水中很容易分解(O_3→O_2+O)放出原子氧,这种新生态的原子氧,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它可以使环状结构的芳香烃氧化成直链烃,可以把大分子量的直链烯烃从双键部位断开,变成易于降解的小分子量的烃;它可以把生物降解性差的有机化合物氧化为生物降解性好的或简单的化合物,从而增进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作用;臭氧在水中可以很快地杀灭包括炭疽杆菌芽胞  相似文献   

12.
于巍 《沿海环境》2003,(1):30-30
王大妈最近买了一台臭氧发生器,从此之后,这台臭氧发生器就成了她的宝贝。任何要入口的食物不管是鸡鸭鱼肉还是蔬菜水果,都要用“臭氧水”泡上个十来分钟,她说只有这样才能把食物上的农药和脏东西都洗掉。可是家里人不禁有些犯嘀咕,生成的这些臭氧会不会对人体有害啊?其实看看我们身边,近来有“臭氧”标签的产品还真不少,像臭氧发生器、臭氧空气净化器等等,很多还要卖到上千元。这些仪器真的能做到完全的消毒净化吗?专家认为臭氧发生器可用,但是使用中要注意的事项也不少。在自然界中,除了臭氧层以外,臭氧最广泛地存在于海边和…  相似文献   

13.
9月7日至9日在2006年度上海国际汽车用品展会上,世界著名的臭氧发生器专业制造商日本奥奈特(OHNIT)株式会社通过其中国独资子公司——奥奈特环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发布了其新型产品——“先锋”系列,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被公认为21世纪改善环境的核心技术之一的臭氧O3(又称活性氧),不仅具有无污染、无残留、绿色环保、杀菌、祛味效果佳的独特功效,而且还具有以空气为原料、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OHNIT株式会社作为集臭氧发生设备研究、开发、制造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长期与国立冈山大学及省级工业技术中心合作,共同研究开发并取得…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 analysis),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溶解性有机物(DOM)在不同臭氧投加量下的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PARAFAC分析确定了污水厂二级出水中共有3个荧光组分,其中组分1为蛋白质类物质,组分2和3为腐殖质类物质.当臭氧为0.98mgO3/mgTOC时,3个组分中的荧光基团均可以和臭氧发生比较彻底的反应.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臭氧与组分1和组分2中荧光基团的反应可以很好地解释臭氧化对色度、UV254、UV280的去除.HPLC-SEC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PARAFAC的分析结果.同时,对于蛋白类物质组分1而言,臭氧主要和其中小分子物质的荧光基团发生反应,与其大分子物质几乎不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15.
臭氧发生器应用技术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臭氧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臭氧发生器应用现状及其处理技术的进展,强调了高效臭氧发生器在废水处理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臭氧-混凝交互作用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臭氧-混凝联用(臭氧与混凝剂同时投加)和预臭氧混凝(预臭氧后待水中臭氧浓度为0后再投加混凝剂)两种方式处理水样,分析其氧化、混凝效果和消毒副产物生成势(DBPFP)等的差异,研究臭氧-混凝交互作用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联用和预臭氧混凝效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联用工艺中臭氧与混凝剂间发生交互作用,导致混凝剂水解形态分布发生改变是影响混凝效果的重要原因.联用处理后水样的浊度高于预臭氧混凝,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臭氧降低了混凝剂水解形态分布中Alb的含量;Cl-DBPFP低于预臭氧混凝出水,是混凝剂Al Cl3及其某些水解形态对臭氧具有催化氧化的作用,促进了消毒副产物前驱物的氧化降解所致.联用对MCAA和CF生成势的去除效果显著强于预臭氧混凝,其中MCAAFP分别为5.6μg·L-1和16.9μg·L-1,CFFP分别为12.5μg·L-1和24.1μg·L-1.臭氧与混凝剂交互作用显著影响混凝效果及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是臭氧和混凝配合使用安全性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因而,相关科研和实际水处理工艺中必须明确预臭氧及混凝剂投加位点和相对次序.  相似文献   

17.
臭氧作用改善膜-生物反应器混合液膜过滤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利用臭氧作为调控膜-生物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混合液的方法,采用小膜过滤装置测定臭氧作用后混合液的膜过滤性变化,并通过测定混合液MLSS、胞外多聚物(EPS)含量、絮体粒径、上清液胶体有机物浓度、黏度的变化,探讨了混合液膜过滤性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当臭氧投加量低于8.5mg/L条件下,混合液的膜过滤性得到改善.臭氧对混合液的主要作用是氧化污泥絮体表面的部分EPS,使污泥絮体表面性质发生改变,引起絮体再絮凝,絮体粒径增大,上清液胶体有机物浓度和黏度减少,从而改善混合液的膜过滤性质.  相似文献   

18.
含溴水源水臭氧处理时溴酸盐的产生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南方某含溴水库水(溴离子浓度15~38μg·L-1),利用连续运行实验装置研究了臭氧氧化时溴酸盐的产生条件,同时初步考察了后续生物活性炭(BAC)对溴酸盐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单独采用预臭氧方式时,在臭氧消耗量控制为2.0mg·L-1以内的条件下,溴酸离子浓度低于6 μg·L-1;而采用预臭氧与后臭氧联合处理时,在总臭氧消耗量为2.0mg·L-1的条件下,出现了溴酸离子超标(10μg·L-1)情况.长期运行结果表明,尽管新炭对溴酸离子没有去除效果,但系统连续运行3个月后,BAC上的微生物对溴酸盐具有一定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19.
日本下水处理工厂中的脱臭装置,最近有增加的趋势,几乎所有的处理工厂都设有这种装置.其采用的脱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比较有实用价值的臭气处理法有:化学药品洗涤法(酸洗+碱洗法)、吸着法、臭氧氧化法(臭氧+次氯酸盐洗涤法)、土  相似文献   

20.
基于长三角典型城市大气VOCs排放清单识别的8个VOCs主要排放行业,选择11家代表性企业,实测研究了VOCs治理装置、排放现状、排放组成特征,并计算相关行业排放的臭氧生成潜势.结果表明,不同净化技术对非甲烷总烃(NMHC)的去除效率差异大,存在净化后浓度增加的现象,目前的环保装置对废气的处理有待优化.本次采样的大部分企业存在NMHC、苯、甲苯、二甲苯超标现象,其中甲苯的超标情况最严重.对于筛选的8个主要行业,芳香烃和含氧VOCs,是最主要的排放化合物,芳香烃是对臭氧生成贡献最大的化合物.在不同行业中,VOCs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制定VOCs减排控制措施时,应优先减排对臭氧生成贡献大的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