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环保纪念日     
国际湿地日2月2日为国际湿地日。根据1971年在伊朗拉姆萨尔(RAMSAR)签定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湿地是指“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禽类的生息和迁徙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世界湿地日     
《世界环境》2004,(2):78-78
世界湿地日(2月2日)源于1971年由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前苏联等36国在伊朗签署《国际重要湿地特别是水禽栖息地公约》。  相似文献   

3.
世界湿地日     
《世界环境》2014,(2):7-7
<正>世界湿地日的确定,起源于1971年2月2日在伊朗拉姆萨尔签署的一个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Convention on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Especially as Waterfowl Habitat,简称《湿地公约》)。此公约历时8年之久,旨在  相似文献   

4.
《沿海环境》2003,(2):20-23
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中国自1992年加入国际《湿地公约》后,一直积极致力于具有重要国际意义的湿地的保护与管理。2002年,中国国家林业局为地球母亲送上一份珍贵的礼物——总面积为196万平方公里的14块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广西合浦县山口红树林也是其中之一。又一个“湿地日”来临之际,本刊编发此稿,旨在引起人们对湿地的重视,加强对它的保护与恢复。  相似文献   

5.
湿地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atureReservationandBiodiversityinWetlandsXuHaizhuChenQi湿地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目前,世界湿地面积约为86000万hm2人占全世界土地面积的6%。我国是世界上湿地较多的国家之一,多种类型的天然湿地总面积在2500万hm2以上,占国土面积2.6%,居亚洲第一位。对湿地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减轻洪涝灾害、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湿地的定义通常有扣多种,国际公认的是《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相似文献   

6.
肖剑声  秦宏 《陕西环境》1997,4(1):43-45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1995年2月~1996年5月,陕西省环保局多次组织有关专家对渭南地区黄河湿地进行了考察,经过认真论证,认为:这一地区是黄河中游多种珍稀水禽重要的栖息地,是黄河中游干流流域珍稀水禽种数集中的地区,这里具有建立湿地类自然保护区的良好条件。1996年2月,陕西省第一个湿地自然保护区——陕西合阳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它填补了我省湿地保护的空白,为我省跨入国际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行列创造了条件,是我国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实施《中国21世纪…  相似文献   

7.
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今年,分布于我国8个省市区、总面积196万公顷的14块湿地,经中国政府申请、世界自然基金会评估确定,被宣布为国际重要湿地。至此,中国的国际重要湿地增加到21块,总面积增加到303万公顷。在这批新的国际重要湿地里,上海崇明的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名列其中。早春3月,走在崇明岛最东端的长堤上,走在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远处是浓雾笼罩的大海,堤内外是一望无际的滩涂,芦苇在风中轻轻摇曳,鸟儿在空中掠过。“你来得早了,4月,成千上万的鸟儿会在这里停留,那才好看呢!”保护区管理处主任朱继达笑着说…  相似文献   

8.
数字     
《环境》2007,(5):11
3亿元 国家计划投资3亿元用于全国湿地保护,新建一批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湿地公园,出台国际重要湿地申报和国家湿地公园管理等办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湿地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是人类干预较少的生境之一;湿地具有重要而又独特的环境功能,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复杂的自然条件构成厂多样化的湿地类型,使之成为复杂的生态系统的有机部分;湿地蕴含着多样性的生物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国际意义。湿地破坏是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引起的,因此湿地保护必须首先注意合理地开发利用,建立持续发展战略,将湿地保护纳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强化湿地保护的法律监督,兴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积极开展有关的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建立有利于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保护机制,努力提高人们的湿地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0.
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2002年3月10日,江泽民主席在中央人口资源工作座谈会上就湿地保护作出了重要指示:“加强湿地保护刻不容缓,要采取抢救性措施,建立一批湿地保护区,同时要管好已建立的湿地保护区”。在此背景下,本文以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资源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该区域湿地资源退化的原因,由此提出恢复湿地工程的有效途径和可持续利用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李焕芳 《陕西环境》1995,2(3):15-16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有着很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是自然保护的主要对象。我省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多样,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并且拥有为数众多和类型各异的湿地。如:在陕北的毛乌素沙地,还分布众多的滩地和海子,据初步统计,有海子约200余个,面积约90平方公里,这些河流和海子是侯鸟和珍贵水禽的越冬地。湿地的保护任务繁重而艰难,这也是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湿地公约》就是世界各国基于不同经验和不同发展状况在认识到保护湿地重要性的基础上达成的重要的国际公…  相似文献   

12.
扎龙湿地的生态修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扎龙湿地是中国和国际重要湿地,扎龙湿地于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中。近几年来扎龙湿地水质污染逐年加重,已造成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湿地生态功能退化。本文对扎龙湿地的生态修复研究的必要性,扎龙湿地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扎龙湿地生态环境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预期目标进行了论述。本文对开展扎龙湿地生态修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湿地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编者按:湿地是富饶的物种基因库,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本刊在"特别关注"栏目中编发了一组关于湿地的稿件,介绍中国的湿地保护现状,以期唤起更多的读者对湿地保护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乌梁素海是我国荒漠半荒漠地区具有很高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的大型多功能湖泊湿地,也是地球上同一纬度地区最大的湿地.该湿地于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生物多样性湿地自然保护区.本文分析了乌梁素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存在的污染问题并提出了污染治理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长江三角洲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和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4处国际重要湿地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 MSS/TM/OLI遥感影像为基础信息源,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分类方法获取了1980~2015年4个国际重要湿地(Ramsar)的5期土地覆被数据.通过分析湿地面积、景观格局动态及景观指数变化等,定量解析人类活动对湿地景观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35a间,研究区内湿地面积持续减少,其中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损失比例最高,为27.2%;(2)4个国际重要湿地的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都在增加,湿地趋于破碎化,景观间连通度降低.(3)耕地和人工表面增加是造成湿地损失的主要因素,耕地、人工表面、外来物种入侵和养殖池扩张等人为胁迫呈现上升趋势.(4)总体而言,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对人为活动有一定抑制作用,尤其是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成效最为显著;但湿地保护有效性仍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6.
蔡培印  李世勤 《环境》1997,(9):27-28
湿地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湿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自然之肾”,它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土壤侵蚀和降解污染物等多种功能,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湿地还是众多野生植物,特别是许多珍稀濒危水禽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场所。 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著名的《湿地公约》。公约给予湿地以如下定义:“湿地系指不管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  相似文献   

17.
2002年7月19日至8月1日,广西中医学院绿萤环保协会作为全国17支优胜的大学生社团参加了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主办的“走进国际重要湿地使者行动”;9名“湿地使者”来到广西山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为期12天的考察和宣教活动,将湿地使者的足迹踏遍了保护区的每一个角落,将保护湿地的理念撒播到红树林的每一寸土地。为了揭开红树林的神秘面纱,请跟“湿地使者”的足迹走进红树林。  相似文献   

18.
每年2月2日为国际湿地日,但对许多人来说,湿地仍是一个十分生疏的名词,长期以来,湿地的价值不为人们所知晓……什么是湿地?湿地的定义是什么?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为:“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为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同时又规定:“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区域”。根据湿地的定义,河流、湖泊、沼泽、珊瑚礁都是湿地;此外湿地还包括人工湿地,如水库、鱼(虾)塘、盐池…  相似文献   

19.
龙楠 《环境》2003,(2):36-37
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没有湿地就没有水”。对不少人来说,尤其是非专业人士,湿地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湿地”一词源自英文“wetland”。《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国际公认的,即: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这个广义的湿地包括海岸地带地区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狭义的定义通常把湿地视为生态交错带,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一、我国滨海湿地的现状及问题滨海湿地是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是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对近海渔业发展和迁徙候鸟保护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近50年来我国对滩涂湿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滩涂湿地资源遭受到极大的破坏、污染、赤潮、海岸侵蚀、管理不顺等都不同程度地威胁着滩涂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填海造地使我国滨海湿地和自然岸线遭受严重影响。其中环渤海是滨海湿地丧失最严重的区域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