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与应急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昌述 《四川环境》1998,17(1):53-55
分析探讨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应急监测在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目前我国在开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中急待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网络信息平台和水环境模型相结合的技术手段,构建了钱塘江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系统。该系统旨在帮助应急管理部门快速应对钱塘江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以及保障G20峰会期间钱塘江流域的饮用水源地安全。该系统以水动力模型、溢油和化学品泄漏模型为核心,采用空间关系型中央数据库作为数据管理系统,基于网络GIS技术开发而成。通过对钱塘江流域历史事故的反演,验证了该系统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在该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钱塘江流域典型流场库和典型突发水污染事故情景库,以实现快速应对G20峰会期间钱塘江流域突发水污染事故风险。  相似文献   

3.
《四川环境》2006,25(6):F0003-F0003
投资243.9万元的宜宾市环境监测应急监测车的正式交付使用,是宜宾市为加强城市环境管理、提高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处理能力,确保辖区安全的重要举措。为预防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2004年,宜宾市环境监测站专门制定了《宜宾市环境监测站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制度和程序。  相似文献   

4.
环境监测在处置气田的泄漏和火灾爆炸等事故中尤为重要,为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环境应急监测应针对气田特点选择监测仪器设备,确定监测内容和监测方案编制依据,做好应急监测准备工作,确保紧急情况下迅速、准确地完成监测任务,满足气田突发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要求应急监测准备工作常备不懈;应急监测准备和响应贯穿于事前、事发、事后几个阶段,包括日常准备、应急监测、结果发布、跟踪监测、经验总结等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质量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应针对应急监测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从日常质量保障和现场质量管理两个方面,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环境应急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浅谈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反应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规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管理,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对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反应体系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硬件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识别河道中突发水污染事故的源项信息,建立二维水质数学模型,根据下游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构造污染源源强和排放位置反问题,并通过微分进化算法对反问题进行求解。构造典型案例以验证方法适用性,并进一步分析了事故应急监测方案及监测误差等对反演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演精度依赖于监测频次及监测误差等影响因子,基于一定监测频次、监测精度的应急监测数据,可以利用微分进化算法较为准确地识别瞬时源的源项信息。各种因子对反演精度的影响分析结论可为事故应急监测方案的制定、优化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马建锋  罗文锋 《四川环境》2009,28(6):105-108,1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各国开发了相应的应急管理系统,为污染事故处置提供应对技术和决策支持。本文综合论述了国内外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情况、服务内容及特点,并对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淮河流域跨界突发水污染事件屡次发生,流域应急联动机制的完善显得尤其重要。协作性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协作主体上的多元化和管理方式上的协调沟通。基于协作性公共管理的视角,通过分析淮河流域跨界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联动机制现状及其问题的基础上,从规范流域应急预案,健全流域规章制度;整合资源,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增加联动协作演练,提高各成员单位应急意识和加强社会组织与流域居民的参与等方面对淮河流域突发水污染应急管理联动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一起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案例谈强化环境应急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镇江首例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庭审及事故应急监测过程,从监测数据证据效力、应急监测常态化、针对性的监控平台及预警监测科研等方面,探讨如何强化环境应急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2.
美国作为工业发达国家,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建立了世界领先的环境应急管理制度。自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爆发至今,我国的环境应急管理需求迫切,管理水平也在飞速提升。对美国的环境应急管理制度的分析能为我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借鉴。首先,美国设立了以宪法为根基,以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为主要枝干,以针对突发性环境事件的专门性立法为具体内容的管理体系。其次,美国建立了包括总统、联邦应急管理署、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以及州、县和地方政府中的管理机构在内的多层级应急管理系统。再次,美国基于国家应急系统(NRS)及其核心国家应急计划(NCP),为环境应急响应工作制定了清晰的工作流程。此外,美国还设立了超级基金,有助于有效解决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的资金来源问题。2014年1月,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发生埃尔克河化学品泄漏污染水源事件,通过将该污染事故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本文详细梳理了美国各层级政府对该污染事故的应急响应处理流程,体现出其具有的流程规范、分工清晰、属地处理、联邦支持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油田企业环境应急监测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充分发挥环境监测机构的作用,针对油田企业突发事件的特点,结合环境监测的基本要求,简要介绍了油田企业环境应急监测体系的组织管理、应急方案、装备要求、应急体系维护及完善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科学、规范地实施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将有助于提高企业技术服务机构的竞争力,大大降低各类突发事故的损失率。  相似文献   

14.
The Chemical Accidents Response Information System (CARIS) was developed at the Center for Chemical Safety Management in South Korea in order to track and predict the dispersion of hazardous chemicals in the case of an accident or terrorist attack involving chemical companies. The main objective of CARIS is to facilitate an efficient emergency response to hazardous chemical accidents by rapidly providing key information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n particular, the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 implemented in CARIS, which is composed of a real-time numerical weather forecasting model and an air pollution dispersion model, can be used as a tool to forecast concentrations and to provide a wide range of assessments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hazardous chemicals in real time.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mponents of CARIS and describes its operational modeling system. Some examples of the operational modeling system and its use for emergency preparedness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Finally, this article evaluates the current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model for Korea.Published online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梳理现行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政策法规和方法标准,结合国外经验,提出了现阶段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政策体系。尽管起步较晚,但陆续实施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和总量控制机制,已经对污染物监测提出了明确的管理需求。虽然离线检测技术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响应度,但使用FID和NDIR法的在线和便携仪器响应时间短、数据连续,可以实现对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实时追踪,更好地满足污染预警、应急执法等环境管理新需求。  相似文献   

16.
饮用水水源地与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联系非常密切,突发水污染事故严重威胁着水源地饮用水安全。突发水污染事故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对不同类型的水源地影响侧重点不同;引发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因素可以分为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突发水污染事故多为人为因素所引发;评价方法分为3种类型,分析了分别适用于大尺度河流型的体系构建法和小尺度湖库型的模型模拟法,指出体系构建法综合宏观的特点,以及模型模拟法微观量化的评价方式,综合评价法则结合了这2种方法的优点;分析了评价方法的不足并对发展趋势做出展望,以期为水源地保护工作者提供对水源地突发水污染事故选择评价方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无锡太湖水源地藻类爆发应急管理与处置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太湖蓝藻爆发事件的分析,揭示了我国水源地藻类爆发应急管理和处置体系存在预警、预案机制不完善,监测机制与预警机制脱节,公众信息系统不健全、公开透明程度欠缺等不足,并设计出一套水源地藻类爆发应急处理体系,包括监测检测、应急处理、长效治理和管理体系,以应对该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