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学划分控制单元是实现流域水环境精准、高效管理的重要基础。为满足新时期中国流域系统治理和“三水”统筹的新要求、新任务,设计建立了一种新的控制单元划分技术方法,将中国重点流域划分为3442个断面控制单元和822个流域控制单元。基于控制单元划分成果,进一步构建了包含流域—流域控制单元—断面控制单元—控制断面—水功能区5个层级逐步细化的流域空间管控体系。实际案例分析与论证表明,新的流域空间管控体系能有效促进流域水环境管理各项措施落地,可进一步推动流域治理科学化、精细化、差异化,并为“三水”统筹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南四湖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水环境承载力概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概念模型,根据评价指标筛选原则,建立了南四湖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水环境承载能力、水环境压力、水环境承载状态和社会经济调控能力4部分,共有57个具体指标,从而为制定流域保护规划和管理政策提供技术支持,为寻求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提高途径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4处控制断面所在河道为例,建立了该区域水环境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通过率定验证得到水位相对误差在10%以内,氨氮和总磷降解系数相对误差分别在18.2%与18.6%以内,模型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以黄岩区永宁江为例,基于已建立的模型对研究区域的规划年最大允许入河量进行计算并分配至各控制单元,从而指导区域水环境整治。  相似文献   

4.
以流域为单元进行水资源综合规划和管理是实现水环境改善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太湖流域第二大省界湖泊—淀山湖为例,在综合分析流域水环境质量基础上,利用GIS 分析工具划分流域治理片区并制定分区管控策略。根据流域所含骨干河流流向、骨干河流与淀山湖交汇特点、上中下游不同河段及镇域行政边界,将淀山湖流域分为吴淞江流域、千灯浦- 淀山湖流域、昆南湖荡流域、元荡湖荡流域、太浦河流域五大片区138 个子评价单元。通过水环境容量与压力两类空间叠加分析,构建形成污染重点减排区、污染综合治理区、产业绿色化提升区、生态环境保育区等四个类型区域,并提出差异化的产业准入和环境治理措施。本研究不仅为以流域为治理单元的水环境治理规划提供了较为可行的技术体系,而且为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思路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5.
利用层次分析法理论建立了京杭大运河苏州高新区段的水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通过专家打分,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了各指标的权重,以定量的形式确定了各指标对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大小,为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国土空间规划对新时期流域水环境保护意义重大。本文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对流域水环境影响的全过程(污染产生—污染排放—污染入河)机制,构建了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流域水环境变化评估指标体系和框架。以长春市第二松花江流域为例,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和一维水动力模型QUAL2K量化了国土空间规划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到国土空间规划近期目标年(2025年),流域水环境状况良好,体现为流域大部分河段COD和NH3-N达标,水环境容量最小为44.96 kg/d和5.10 kg/d。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总量目标、环保设施建设和相关布局的实施将会使COD和NH3-N污染产生量降低52.61%和14.16%;污染排放量降低26.45%和59.09%;水环境容量增加10.68%和57.17%。总体而言,国土空间规划对流域水环境改善潜力巨大,同时改善潜力因不同区域、污染源、污染物而异。本研究提出的评估框架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流域水环境保护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成都市邛崃南河流域为案例进行研究。流域存在排污口众多、污染物来源广泛、污水处理设施不足、畜禽养殖布局不合理等环境问题。立足于全流域治理的理念,提出高目标流域水环境改善维护综合控制体系。首先,构建严格管控的空间格局体系;其次,以水质目标为准绳,打造"源头削减—过程拦截—末端深度净化"的污染物严格削减控制、深度净化体系;再次,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监测网络体系;最后,全面落实河长制的要求,责任严查。  相似文献   

8.
水环境容量是解决水环境问题的重要支撑,是开展流域综合整治的科学依据。以南充市西充县九龙潭水库为研究对象,运用一维水环境容量模型、湖库均匀混合型模型等方法,研究水库建成前后水文情势变化对水环境容量的影响,并基于水质、污染负荷排放情况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根据水环境容量核算结果分析,研究区河流控制单元地表水环境容量成库后变化差异不大,水库控制单元地表水环境容量增加。(2)研究区在水库建成后污染源较水库建成前污染源减少。(3)研究区上游河流控制单元在成库前后水质状况基本无变化。水库控制单元成库后水质功能区变更,水质较好,基本满足Ⅱ类标准限值要求。总体上区域内地表水环境容量有所增多。  相似文献   

9.
岷江悦来渡口控制单元纳入国家考核的监测断面有1个,为悦来渡口断面;纳入省考核的监测断面有3个,分别是思蒙河口断面、醴泉河口断面、桥江桥断面。悦来渡口断面从2011~2015年一直保持为Ⅴ类水体,2016年改善为Ⅳ类,该断面主要污染因子为总磷。三个省考断面均为劣Ⅴ类,不能满足水质目标要求。通过对该控制单元进行控制子单元划分、污染物排放调查、污染物入河量计算及环境容量计算,理论上确定各控制子单元的削减量与削减比例。以2015年的污染负荷为基准,除了黑龙滩水库控制子单元外,其余的控制子单元都已经没有剩余环境容量。4个控制子单元需要削减的比例较大,分别是思蒙河东坡区-丹棱县片区控制子单元、思蒙河青神县片区控制子单元、青神县江东片区控制子单元、金牛河-岷江眉山下游片区控制子单元,需要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城镇生活污水治理。  相似文献   

10.
峨眉河乐山市中区段水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保峨眉河乐山市中区段水环境质量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全面调查峨眉河流域污染现状的基础上,对该流域水环境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得出乐山市中区段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水质标准,流域的主要污染为城镇生活污染源。同时,计算出峨眉河的水环境容量,提出对污染源施行总量控制方案。并根据峨眉河流域污染源的实际情况,针对城镇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和面源的不同特点提出具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构建适应新国土空间规划的流域空间管控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优化空间格局、强化空间管控是我国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顶层设计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近年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传导、落实多规合一、突出用途管制等重大调整。流域水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体系亟须转型,适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调整等带来的新形势、新要求。本文在详细梳理流域水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体系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新时期形势和要求,进一步扩充完善了原有体系:创新水功能区、控制单元的功能定位,突出流域完整性与系统性,初步提出了包含全国—流域—水功能区—控制单元—行政区划的空间分区构想;细化设计了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目标指标体系;明确了突出功能用途的生态环境管控措施和责任落实体系,为下一步流域水生态环境空间管理政策顶层设计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流域农村养殖废物是区域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区域水体污染严重制约区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本文针对农村养殖废物产生及污染水环境特点,结合我国流域水环境治理的具体实践,提出了资源化和生态控制养殖废物污染的工程措施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将钟村镇划分为五个污染控制单元,调查各单元的纳污现状并预测规划年的纳污量,计算各单元的水环境容量和削减量,提出总量控制方案并论证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参考流域生态健康评估综合指数法,通过构建陆域生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综合利用生态格局指标、生态功能指标和生态压力指标对某河流域陆域生态健康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河流域陆域生态健康总体呈良好状态,流域内评估单元4得分最低,评价等级为一般;评估单元3得分最高,评价等级为优秀;其他评估单元陆域生态健康状态均为良好。生态健康状态总体表现为支流优于干流,干流上下游优于中游。景观破碎度、水源涵养功能指数、受保护地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和面源污染负荷排放指数等是影响该河流域陆域生态健康状态的主要指标。通过对该河流域陆域生态健康进行评估,全面识别人类活动对流域陆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不规范的流域水环境模型应用增加了决策风险。从过程管理的角度来看,我国尚未针对流域水环境模型的评估与验证建立标准化的技术流程,模型标准化应用水平较低。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以及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标准化的流域水环境模型评估验证技术框架,提出了对应用于流域水环境管理决策的模型开展评估验证的基本原则、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并通过案例研究验证了技术框架的可行性。技术框架引入了结构合理性评估、参数识别与灵敏度分析、模拟效果评估、不确定性分析等模型评估验证的关键技术,结合不同的模型类型、决策功能等特征给出了原则性的技术要求和应用建议。研究成果充分考虑了我国的环境管理需求,与现阶段环境模拟技术要求、环境监测能力和数据条件相适应,在理论探讨和技术实现层面具备明确的可行性,将促进我国流域水环境模型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本地化应用。  相似文献   

16.
小流域是实现重点流域精准化治理的基本单元,"三生共赢"是指要把解决环境问题的目标定位于生活、生产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小流域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本研究立足于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以"三生共赢"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提出了基于"三生共赢"的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理论架构,即立足于水环境质量改善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强化流域水环境约束,以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支撑流域经济结构优化、新型城镇化发展,以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体系和循环社会体系,并通过创新流域治理体制机制构建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格局,最终实现小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以上理论架构设计了生态环境、绿色经济、优质宜居三大类指标体系24项具体指标,并重点从优化流域空间开发格局、构建产业绿色发展体系、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提升流域生态系统功能、健全流域治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对策。本研究可为各级政府创新流域治理模式、制定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提供较为可行的理论支撑和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徐小花 《四川环境》2013,32(1):61-65
本文概述了上海市郊典型小城镇——浦东新区万祥镇水环境质量现状,通过对污染成因和近远期水体污染源的分析,评估预测了万祥镇近远期水环境质量,并提出了水环境污染控制方案和措施.最后从小城镇水环境保护的要求,提出了应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上海郊区小城镇的实际情况,提出上海郊区小城镇水环境管理的总体思路,对小城镇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调查分析2011—2016年綦江河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对綦江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全面评价,对水环境的演变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水污染成因提出一系列水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宋新山  路献品  李盛凯 《四川环境》2004,23(6):83-86,90
本文分析了我国水污染控制规划的新特点,结合传统的水污染控制规划模型提出了适应新特点的流域工业园区水污染控制多目标规划的建模思路。新模型以污水排放口、污水处理厂、输水管线以及接纳污水的水体组成的水环境系统为基础。并纳入工业园区水污染治理子系统,同时考虑工业园区总量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根据该市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现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向量模法评价近年来台州市水环境承载力,确定水环境承载力等级和水环境状态。结果表明,近年来台州市水环境承载力等级在"差"和"一般"之间浮动,对应的水环境状态为"脆弱"到"一般",水环境承载力总体上偏低。其主要影响指标有人均水资源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以及工业废水达标率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本文同时根据台州市水环境承载力现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措施,提高水环境承载力,以促进台州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