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州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和特点,结合城市发展特征,从发展能力、持续能力、协调能力三个方面去理解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城市系统可持续发展,建立评价的指标体系。以苏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化计算,从发展能力、持续能力、协调能力三个角度评价苏州市城市1997~2001年这五年内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态变化,找出苏州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L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苏州市各类开发区和经济小区的崛起,使环境与经济两全其美可以实现。开发区吸引外资、吸纳人才、上水平的内在需求,有效提高生存质量的要求和接轨国际、实现跨世纪战略目标的选择,使人们明确开发建设与保护环境必须协调。苏州市正从科学规划、规范立法、合理开发和系统管理诸方面构建新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陈敏标 《环境工程》1990,8(2):44-47
本文分析了苏州市区河网水体污染现状和大运河改道对苏州市河网水量、水质的预断影响。同时考虑到苏州市的气侯条件和地理环境等诸要素的影响,以苏州市区河网水体污染的转移、降解机理为基础,提出了以合理调整工业布局,治理污染源为前提,以建设大规模水生态处理系统和引、排水冲污为主体的,挖淤排泥和防止生活污水、废物随意排入等为辅助措施的苏州市河网水体水污染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六五”科技攻关课题《苏州市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和风景旅游价值研究》已于1985年11月17日在苏州东山通过鉴定。该项研究完整系统,为解决苏州市水污染问题,保护园林景观和系统控制苏州市工业污染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苏州古城已有2500年历史,素以水乡风貌古典园林著称,在14.2km~2的城内有35km河道,163  相似文献   

5.
为总结苏州市在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最近,江苏省委研究室、江苏省环保厅就如何加强环保工作领导、建设人间“新天堂”等问题,对苏州市委书记陈德铭进行了专题采访。  相似文献   

6.
刘国祥 《环境科技》2007,20(6):56-59
苏州市为解决境内水污染问题,实施了"引江济太"方案;即用优质长江水稀释劣质太湖水的方法,确保苏州市的供水安全,最大限度地改善河网水质,提高水资源承载力,为苏州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但是,方案要取得成功,一定要研究长江水资源现状和水污染趋势,并用战略眼光和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否则,苏州市的和谐发展将会因饮用水水质的恶化而止步不前.  相似文献   

7.
基于IPAT模型的苏州市环境压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苏州市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重,实现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形势严峻.在分析苏州市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IPAT模型就多种经济、环境发展情景下,定量分析苏州市2010年的环境压力.结果表明:在GDP年增长率分别为15.4%和12.0%的情景下,单位GDP的环境负荷年下降率分别为18.0%和15.0%时,污染物排放量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削减目标,但资源效率分别需要提高1.2和1.0倍,实现削减目标的压力很大;应采取提高环境效率、控制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速重点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以缓解苏州市的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8.
《环境科技》2009,(3):79-79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是苏州市环境保护局直接领导、受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业务技术指导的二级环境监测站。是具有环境监督管理和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本站是国家环境监测网络站。  相似文献   

9.
苏州市生活垃圾处理碳足迹核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PAS2050规范》的指导,结合生命周期评价技术方法和LandGEM模型,对苏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和焚烧处理的生命周期过程进行了碳足迹核查. 详细列出了垃圾处理过程中可能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计算各排放源的电耗或能耗,并通过与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相乘最终转化为苏州市生活垃圾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量. 结果表明:苏州市填埋处理1 t生活垃圾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CO2当量计)为1 942.47 kg,焚烧处理为-180.87 kg. 按照目前苏州市生活垃圾处理权重进行分配,可得苏州市处理1 t生活垃圾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CO2当量计)为880.80 kg. 在整个核查过程中,考虑了在填埋和焚烧处理时发电对温室气体带来的减量效应.   相似文献   

10.
苏州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耦合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苏州市1990-2004年经济与环境数据, 通过分析经济因子与环境因子相互关系,探究苏州市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演替轨迹,建立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根据模型结果分析了苏州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特征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实证研究表明,苏州市部分环境指标与人均GDP演替轨迹呈现一定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但大部分环境指标尚未达到转折点.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相似文献   

11.
规范     
连云港开发区开展ISO14000国际认证日前,江苏连云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区管委会为主体的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正式启动,这也是该市首家开展ISO14000体系认证的政府机构。该市开发区将按照ISO14000体系的要求,改进政府管理行为和投资环境,增强招商引资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连云港肖作仁李伟魏善涛)苏州市近年来十分重视环境立法工作,相继颁发了《苏州市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条例》、《苏州市禁止开山采石条例》、《苏州市区河道保护条例》等14个涉及环境保护的地方法规。另据本届苏州市人大五年立法的规划,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
崔小爱 《环境科技》2007,20(A01):110-111
介绍了苏州市危险废物的种类及产生量,分析了目前的管理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及具体应投资的项目。  相似文献   

13.
苏州市的CO2排放量在逐年上升,CO2减排工作任务艰巨。开发无污染的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是CO2减排的一种思路。苏州作为一个江南水乡城市,水资源丰富,水生植物生长旺盛。主要探讨了水生植物(包括藻类和水葫芦)生物能在苏州市CO2减排中的作用。通过粗略估算,藻类和水葫芦产生的年生物能(折算为标准煤)1 200.35万t,大约占苏州年总能耗的四分之一,即可以减少大约四分之一的CO2排放。因此,水生植物生物能在苏州市CO2减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苏州市乡镇工业发展特点和“生态农业”概念特征的基础上,论述“比较生态农业”概念存在的客观现实性及其在苏州市农业基本现代化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并对“比较生态农业”的内涵、特征等作探讨性界定。  相似文献   

15.
不透水地面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提取苏州建成区不透水地面,分析不透水地面集中分布区及其特点,结果显示:(1)苏州市不透水区占建成区面积约35%,表明海绵城市建设有较好的基础;(2)苏州市六个行政区中,姑苏区不透水地面占比最高,工业园区透水地面布局最为合理,表明通过有效的规划设计,城市现代发展与海绵城市的共同建设是可以实现的;(3)苏州市不透水区主要集中于城市商业区、居住区等。据此提出苏州市应在加强透水区保护的基础上,以主要不透水区、重点地物海绵技术研究为重点的海绵城市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付江波  李新  周静  周维 《环境工程》2016,34(1):103-107
选取2013—2014年苏州市古城区河道8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应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和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苏州市古城区河道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各监测断面综合水质达标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苏州市古城区主河道水质在2013年5月份后明显好转,但小河道水质改善较小;在空间上呈现出城北河道水质较城南好,纵向河道水质比横向好的特点。根据评价结果与实际工程情况对比发现,层次聚类分析和水质标识指数法可以有效、准确地对城区河道水质进行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绿地植物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在改善城市生存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其他子系统不可替代的特殊生态功能。文章以苏州市为例,采取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了道路、公园、居住小区共计30个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区进行调查,并结合苏州市实际情况,筛选出吸硫能力、滞尘能力、抗污能力、增湿能力、环境卫生等9个评价指标,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30个样本区中40种常见植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苏州市绿地系统植物生长现状及其总体生态功能较好,绿化植物综合评价指数达到中等以上水平的占80%,其中乔木占所调查乔木总数的100%。文章最后对苏州市绿地系统结构优化及植物物种配置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建设太湖生态农业 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是太湖水污染防治,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方面,通过分析苏州市农业生产中以氮素为主的化学肥料,农药的施用和污染状况,分析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设生态农业,保护农业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依据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苏州市2004—2008年开展循环经济期间的生态足迹,并对其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等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自2004年推进循环经济以来,虽然苏州市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逐年增大,但是其年增长速度逐渐减小,发展模式正在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由于苏州的土地类型利用多样性不高,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能源的消耗,导致系统的发展能力受到限制,据此提出了苏州市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产业信息     
《环境》2005,(11):92-94
佛山南海第二建筑有限公司高空环保建筑项目部,佛山市南海区桂城环发环保辅机厂,东莞市方达环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济南隆宏净化设备有限公司,苏州市力特除尘设备厂,辽阳市净化设备制造总厂,无锡蓝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河南中材环保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