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能源生态系统发育——兼论西部能源资源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雷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2):188-195
现代能源生态系统由内生、外生和共生三大子系统所组成。地带、省(市、区)和市(地)3个空间层次的投入产出分析表明:第一,现代能源生态系统的发育不仅取决于系统整体的发育环境,而且也取决于自身系统内部的结构组成特征及其开放性;第二,地区能源内生系统的开放性对系统整体的发育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不过,这种作用一般要在系统发育走向成熟时才显得更为重要;第三,随着当地资源开发规模的增大和产品外供能力的加强,能源生态系统发育,特别是系统结构的协调将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2.
运用生态学原理探讨了郑州市区域生态经济系统。人口与环境、生态系统彼此适应性与制约性,能源利用与推行清洁生产,资源利用与防治生态破坏。进而,探讨了郑州市生态经济系统管理的宗旨;生态工业建设目标定位于系统整体的最优化,力争使物质在系统中多资循环利用和多功能系统的完全代谢及从能量平衡和转换规律视“三废”为放错位置的“原料”,以及开展和完善城乡复合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生态系统固碳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系统固碳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全球系统变化过程的研究热点。论文结合生态系统固碳和碳汇概念,探讨生态系统自然固碳、人为工程固碳措施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并分析生态系统固碳特征及风险。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陆地生态系统对CO2的自然吸收与封存是相对安全有效的固碳措施,对人类与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要小于地质层与海洋层固碳。海洋生态系统固碳容易导致海水酸化以及生态系统不可逆的损害;由于地壳运动很难预测,所以地质层固碳可能面临不可预知的风险。因此,利用生态系统自然固碳能力、发展绿色固碳技术是降低人为工程固碳生态风险和减少CO2排放到大气中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论文以异地保护成本替代法计算森林生态系统对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价值。栖息于四川省森林生境的濒危野生动物需要生存下去所必需的食物、水、居住环境等一切生存条件完全由人为提供、人为创造和维持的成本就是四川省森林生态系统保护这些野生动物的价值。论文以动物园饲养动物的基本成本作为濒危野生动物异地保护的核算依据,得到四川省森林生态系统对野生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价值为15.45×108元/a。  相似文献   

5.
王玮荔  赵芳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8(8):153-157,172
新疆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面临水资源短缺,绿洲生态系统脆弱等多种资源环境制约因素。文章改进经济-能源-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协调性分析模型,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环评》为案例对象,研究新疆2001年-2009年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资源环境的协调性历史演变过程,结合实际数据探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特征,预测“十二五”末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发展趋势,为新疆今后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农户生计演化的山地生态恢复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户生计演化对山地生态系统恢复的影响是恢复生态学和乡村地理学关注的焦点。针对该学术背景,论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系统梳理了农户生计变化的内涵、驱动因素及其对山地生态系统恢复的影响;得出农户生计变化与山地生态系统演化是紧密相关的,农户生计状况最终决定着山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农户生计的改善往往驱动着山地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最后,针对当前的研究和实践现状,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农户生计和生态恢复相互关系的研究;针对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要深入探究其对农户生计乃至山地生态系统恢复的影响;并建议优化中国地方官员考核标准,增强各级部门对农户生计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认知生态系统服务流形成过程、传递载体、空间特征等基本属性特性的基础上,综述了服务流的研究框架以及产品提供、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等生态系统服务流动过程;结合研究热点,着重分析了区域间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形成特征;系统梳理了现有的生态系统服务流定量评估方法以及适用范围;并进一步提出未来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研究切入点,即时空尺度耦合研究、区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精准量化、文化服务流的量化表达、以及生态系统服务流动过程中人类活动干扰的量化和区分。以期优化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提升人类福祉,促进人地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流域—河口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了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基本类型,并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基本的界定;全面总结了三角洲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构建;系统介绍了模糊生物综合指数法、河流湿地的溪流状况指数、综合评价方法、压力—状态—相应模型等生态健康评价方法及指标参数选取,并就景观参数指标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能源建设是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特殊领域,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论文以滇西北的兰坪县和香格里拉县的能源使用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在经济仍处于贫困状态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西南山区生活能源利用的特点:兰坪县和香格里拉薪柴的使用分别达85%和98%,而以太阳能、沼气、水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仅有7.0%和1.8%,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论文对促进现代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建议:制定农村能源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健全能源政策体系,争取国际经济和技术支持等。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是农田生态系统的本质特征,为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持续稳定的增长,把握农田生产力的发展规律,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稳定性特征,分析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各因子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是十分必要的。论文以1974~2005年河北平原区雄县农村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指数(API),采用剩余法剥离生产力波动趋势,从总体上研究农田生产力稳定性规律和时序分布特征;并进一步对影响农田生产力的6个因子波动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影响农田生产力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雄县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稳定性从总体上呈现分布比例均衡的趋势,在过去30年中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作物生产供给基本平衡;生产力稳定性并具有从不稳定向稳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趋势;通过对生产力各影响因子的因子指数的波动特征分析,影响该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6个因子中,气候是波动因子,生产投入是稳定因子。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论文以深圳市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评价方法,评估深圳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析城市水生态系统在提供产品、调节、支持、文化功能等方面对城市发展的正效益,以期达到促进城市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和管理。研究结果表明:深圳水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总计864.51×108元,其中,提供产品价值占6.48%,调节功能价值占69.84%,支持功能价值占7.68%,文化服务功能价值占15.99%。水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与充沛的降雨和良好的防洪设施有较大关系,在调节功能中净化空气服务功能价值几乎可忽略。水生态提供产品功能价值最低,表明深圳水资源匮乏,水生态系统对城市产品供应不足。研究认为,深圳水生态系统对支持和保护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应以行政区域为单位,建立水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体系,开展水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长期观测与评价,评估时间尺度上水生态服务功能的实际变化情况,以水生态服务功能来表征城市水生态格局、水环境生境等生态环境要素的实际变化。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西部生态系统综合评估的概念框架,提出了该评估的水问题评估目标和概念框架,并以三工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年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以人工生态系统和天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最大化为原则,确定1987年的生态景观状态组合为生态系统保护的最佳生态目标。在此保护目标下,分别估算了河流廊道和河道外生态需水,判定三工河流域生态需水的阈值区间为17%~24%。其后,结合社会经济需水的预测情况,综合分析了当地居民福利变化的情况,并以河流廊道用水和河道外用水平衡、社会经济内部用水平衡以及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用水平衡为原则,提出了基于人与生态和谐的水资源配置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藏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危机的加剧,具有可持续意义的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受到人类的重视。论文采用产量-价格法、直接市场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主要研究方法,核算了西藏森林生态系统价值,结果表明:西藏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碳库、木材和生物多样性存量价值为44543.5×108元,其中生态价值是直接经济价值的2.24倍;在流量中,年流量价值1738.3×108元,其中年生态价值为1565.9×108元,是直接经济价值172.4×108元的9倍,社会价值只有9.5×108元。论文旨在强调森林的生态功能,为西藏的生态补偿、绿色GDP核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分形理论的矿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非线性理论对矿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相空间重构的方法确定各混沌吸引子的关联维数,对矿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焦作矿区矿产资源保有指数、矿产资源回收指数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指数3个指标的分维值都较小,说明自然资源支持度的脆弱性是造成矿区生态系统不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是党的十九大后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第一个综合性规划,是多部门跨学科全区域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范式。针对规划贯彻实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来自自然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的7位专家进行了研讨。贯彻落实好《规划》,应准确把握规划的4个主要特点:布局上突出系统性和继承性;政策上突出战略性和协调性;实施上突出目标性和问题导向性;手段方法上突出科学性和针对性。处理好三大关系,即:生态系统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生态系统修复与生态补偿的关系,生态系统保护与用途管制的关系。解决八个关键问题:一是建设多元投融资机制;二是明晰主体责任;三是建立统一的综合性调查评价制度;四是构建适应生态系统修复的技术标准体系;五是建设生态系统保护数据库和综合信息查询平台;六是探索因地制宜的生态补偿模式;七是统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关系;八是开展《规划》实施的跟踪监测评估。  相似文献   

16.
城市水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生命支持系统之一,城市水域生态系统的调控机理对维护城市水资源及环境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从城市水域问题的生态学实质出发,基于五律协同原理,研究城市水域生态系统的调控机理及模型。研究表明,城市水域生态系统的"六位一体"调控具有时空层次性、综合性、阶段性特征,灰色评估模型可定量评估城市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持续程度,随着城市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断完善,其六位一体度亦随之增高。选取我国著名水域北京颐和园昆明湖、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济南大明湖进行案例比较研究,为我国城市水域生态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以江西省莲花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系统恢复力是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中心目标之一。在明确生态系统恢复力定义和尺度的基础上,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影响因素,从生境条件和生态存储两方面遴选出26个指标,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江西省莲花县为案例区,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了指标权重,通过空间叠加计算了莲花县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结果表明: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主要受内部存储的影响,其权重达到0.554。莲花县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在0.103到0.464之间,平均值为0.268,恢复力达到或超过平均水平的森林面积为37 907 hm2,占森林总面积的49.2%,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分级结果表明仅48.16%的森林达到高或较高恢复力水平;在空间分布上,莲花县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为南高北低,南部和中部的森林大多处于高或较高恢复力水平,北部地区大部分森林处于中等、较低或低恢复力水平。此外,恢复力高的森林沿乡镇边界线分布的特点非常明显。该研究结果可为森林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清河阜平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的服务价值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为人类提供必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其结构变化可引起生态系统过程和服务功能的改变。研究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对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的响应规律对高效配置环境资源和合理制定环境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大清河阜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985—2015年每隔5 a的遥感影像,采用监督分类法及价值量法,研究了该区域生态系统结构、服务功能近30 a的变化规律趋势,分析了研究区服务功能对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1985—2015年研究区生态系统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建设用地、林地、耕地、水域生态系统呈正变化,变化幅度分别为139.57%、90.66%、68.79%、6.55%;未利用地、草地生态系统呈负变化,变化幅度分别为-83.48%、-54.92%;其中林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是由草地和未利用地转变而来,耕地面积增加主要由未利用地构成,建设用地的扩张主要占用耕地和未利用地。2)研究区服务价值变化趋势以2000年为界,前15 a呈增加趋势,后15 a呈减少趋势。2000年总服务价值最高,为58.08亿元;不同时期林地服务价值对研究区总服务价值贡献率最大,其次是耕地和草地;单项服务价值中,保持土壤服务价值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维持生物多样性、气体调节和气候调节服务价值。3)研究区服务价值的增加得益于草地→林地的服务价值流向和未利用地→林地的价值流向,服务价值的损失来自于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服务价值损失和林地转变为耕地的服务价值损失。  相似文献   

19.
工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工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似性和区别进行了研究,分别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内在动力、进化和演化、关键种、共生等方面进行了相似性研究。提出两者的区别在于工业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经济系统,稳定性、复杂性差、环境变化的周期短、工业生态系统受双重规律制约、工业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和价值流互为反向、工业生态系统地域性不明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