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用半胱氨酸合铁(Ⅱ)溶液同时脱除烟气中SO_2和NO_x,研究了[SO_3 ̄(2-)〕对NO_x脱除率的影响、半胱氨酸的再生。实验表明:烟气中SO_2可以全部脱除;随[SO_3 ̄(2-_)]的增加能增大半胱氨酸合铁(Ⅱ)溶液对NO的吸收,但有一定限度;氧化产物胱氨酸可用H_2S/SO_2/OH-(Na_2S/Na_2SO_3)体系还原为半阶氨酸。使此过程循环,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2.
电镀废水的处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汉初  骆宏卫 《环境工程》1997,15(3):11-12,60
研究了含铬、铜、锌电镀废水的处理方法。用BaCl2沉淀铬后,加入Na2SO4除去多余的钡,然后用NaOH沉淀Cu2+、Zn2+,经压滤后排出清水。  相似文献   

3.
用饱和NaCl代替固体NaCl的研究刘玉梅,张济宇(吉林化学公司江南炼油厂)在测定工业废水中油含量时,为防止在振摇过程中产生的乳化现象,水样常以1+1H2SO4酸化后加入适当重量比的固体NaCl,但我们在监测实践中感到此操作会增加萃取液的转移,萃放振...  相似文献   

4.
张仁瑞 《环境科技》1995,8(1):40-40,45
用测定酸度的原理,测定聚合铝铁的碱化度,该方法原理简单,方法可靠,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锰酸盐指数测定时,KMnO4溶液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在空白实验中,由于空白样中高锰酸盐指数值较低,如果KMnO4溶液浓度过高,加热反应后,加入1000ml0.010mol/L的Na2C2O4溶液有时不能完全反应剩余KMnO...  相似文献   

6.
在H2SO4-HClO4-H3PO4混酸介质中,加入标准K2Cr2O7,用CCl4萃取,水相以标准硫酸亚铁铵滴定测定氯离子含量。  相似文献   

7.
试验测定了H2SO4浓度、温度等因素对As2O3在H2SO4溶液中的溶解度,初步摸索出As2O3在H2SO4溶液中溶解度最小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利用标准的芬顿试剂方法,连续加入铁(Ⅱ)、H2O2和针矿铁(a-FeOOH)H2O2的方式,处理被五氯化酚(PCP)污染的硅沙。标准的芬顿试剂方法可以使10mg/L的可溶性PCP氧化,但是对降解10mg/kg或250mg/kg硅沙中的颗粒或被吸附的PCP是无效的。当连续加入过量的试剂(480mg/l铁和7%H2O2)时,就可降解颗粒的和被吸附的PCP,不过,这需要大计量的H2O2。试验证  相似文献   

9.
用离子色谱法测定焚烧炉尾气中氯化氢含量的方法。由于焚烧炉排气尾气具有温度高的特点,该试验采用将60cm左右的石英管一端插入焚烧炉排气烟筒中,另一端连接装有浓度为0.01/mol.L-1NaOH溶液的吸收瓶的采样方法。该方法采样简便,易操作,采完的样品可直接进入离子色谱仪中进行测定,其方法加标回收率97%~10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  相似文献   

10.
铁(Ⅲ)氧化物对染料溶液的光化学脱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铁氧化物引入染料溶液挑化学脱色研究,在高压汞灯照射下,比较了铁氧化物对活性艳红X-3B水溶液的脱色效果,结果满意,其中am-Fe(OH)3的脱色作用尤为突出,光照10min后脱色率为985,动力学研究表明:在染料浓工于60mg/L,pH2-4的条件下,α-FeOOH的活性艳红产溶液的光化学脱色对动力学零级反应;  相似文献   

11.
粉煤灰制备聚硅酸复合聚合硫酸铁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连某热电厂的固体废弃物粉煤灰为原料,研究了利用粉煤灰制备聚硅酸复合聚合硫酸铁及其絮凝性能.采用NaOH溶液浸渍粉煤灰,通过考察温度、NaOH浓度和反应时间对硅溶出的影响,确定了硅溶出的最佳反应条件.用NaOH浸渍液制备聚硅酸后再与聚合硫酸铁(PFS)复合得到复合絮凝剂(F-PFS),通过考察铁硅摩尔比和熟化时间对F-PFS的除浊性能的影响,确定了F-PFS的最佳复合条件.在F-PFS的最佳复合条件下,以Na2SiO3为原料制备同样硅浓度的聚硅酸再复合PFS得到聚硅酸复合聚合硫酸铁(N-PFS),作为F-PFS的对照.通过最佳F-PFS与N-PFS和PFS的絮凝率对比评价了最佳F-PFS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在120℃下,用4 mol·L-1的NaOH浸渍粉煤灰4 h后得到硅的最大溶出量0.207 9 g·g-1.在铁硅摩尔比为1∶0.2,熟化2 h的条件下,F-PFS的除浊性能最佳.同时F-PFS的除浊能力与N-PFS相同,但是沉降性和稳定性优于N-PFS和PFS,对实际废水的絮凝能力优于N-PFS和PFS.  相似文献   

12.
膜生物反应器中EPS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MBR)中的活性污泥为对象,以蛋白质、多糖和核酸的提取量作为污泥中附着性胞外聚合物(B-EPS)提取总量的衡量指标,研究了加热法、超声法、NaOH+甲醛法、高速离心法、蒸汽法、硫酸法等6种不同方法对B-EPS提取的最优条件;并在最优提取条件下对B-EPS提取总量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最佳B-EPS提取方法。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法、高速离心提取法、蒸汽提取法、硫酸提取法对B-EPS的提取总量较低;NaOH+甲醛法对B-EPS的提取总量虽然较高,但易导致测定出现误差,且抽滤时有结晶,影响操作;加热法对B-EPS提取效果较好,对细胞破坏程度小,且操作过程简单。因此,确定加热法为B-EPS的最佳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3.
A series of chitosan-g-poly (acrylic acid)/vermiculite hydrogel composites were synthesized and used as adsorbents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e ect of process parameters such as vermiculite content, pH of dye solution, contact tim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dye solution, temperature, ionic strength and concentration of surfactant sodium dodecyl sulfate on the removal of Methylene Blue (MB) from aqueous solu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dy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H, contact time and initial dye concentration, but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ionic strength and sodium dodecyl sulfate concentration in the present of the surfactant.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of MB onto the hydrogel composite followed pseudo second-order kinetics and th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data obeyed Langmuir isotherm. By introducing 10 wt.% vermiculite into chitosan-g-poly (acrylic acid) polymeric network, the obtaining hydrogel composite showed the highest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MB, and then could be regarded as a potential adsorbent for cationic dye removal in a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相似文献   

14.
硫酸生产中污染物的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硫铁矿焙烧废渣制取纯度95%以上的硫酸亚铁,并利用硫酸亚铁净化低浓度二氧化硫制酸尾气和高砷烟气洗涤废水,结果表明,处理后的制酸尾气中SO2含量低于500ppm,且含有硫酸亚铁的吸收液中硫酸浓度达10%~20%;处理后的含砷废水,砷含量低于0.5mg/L;用此综合治理方法可得多种副产品,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以硫铁矿为原料的硫酸厂综合治理生产中的污染物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梅荣武  陈芸 《环境工程》2000,18(1):32-33
论述了磷化铝生产废气的治理工艺、吸收剂选择及填料塔主要设计参数。水、液碱均可以作为吸收剂。以水为吸收剂,塔底出液pH<1时可用石灰乳中和后循环使用;当液碱作为吸收剂时P2O5被NaOH溶液吸收,当循环液中磷酸盐浓度较高时,可用来制作混合肥。  相似文献   

16.
表面酸碱2步改性对活性炭吸附Cr(Ⅵ)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研究了酸碱2步改性对活性炭吸附水相中Cr(Ⅵ)的影响.将活性炭(AC0)在HNO3溶液中氧化(AC1),然后在NaOH和NaCl的混合液中处理(AC2).分别采用平衡和连续吸附试验,测试Cr(Ⅵ)的吸附特征.以Boemh滴定法定量检测活性炭表面酸性官能团数量,结合元素分析结果定量表征活性炭的表面含氧官能团变化;以低温液氮(N2/77K)吸附法分析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径结构.结果表明:活性炭经2步改性后,其Cr(Ⅵ)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度均显著改变.吸附容量和吸附速度大小依次为AC2>AC1>AC0.改性活性炭表面积下降,表面含氧酸性官能团数量增加.HNO3液相氧化处理可使活性炭表面生成带正电含氧酸性官能团,第2步改性后活性炭表面酸性官能团H+部分被Na+取代,使活性炭表面酸性降低.表面较多的含氧酸性官能团(与AC0相比)、适宜的表面pH(与AC1相比)是AC2所表现出较高Cr(Ⅵ)吸附容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以工业固体废弃物造纸白泥和粉煤灰为原料,通过煅烧制备钙铝黄长石陶粒,再经NaOH溶液水热反应法改性,用于含锰废水的吸附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改性前后的陶粒进行表征,探讨陶粒水热改性机制。检测不同NaOH溶液浓度以及水热反应温度改性后陶粒的静态吸附除锰效能,并与改性前陶粒对比,确定最佳水热改性条件,并探索改性陶粒吸附除锰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后陶粒的主矿物相仍为钙铝黄长石,但部分Ca元素被活化,生成新物相Ca(OH)2,提高了陶粒本身碱性,继而使锰去除率显著提高,吸附平衡时间明显缩短。4,3 mol/L的NaOH溶液浓度以及160 ℃的水热温度分别为2种陶粒的最佳改性条件;改性后陶粒除锰可以在10~15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锰去除率接近100%。吸附过程中,Mn2+与OH-生成白色Mn(OH)2沉淀,然后被氧化为黑褐色的MnO(OH)2,最终被陶粒表面均匀吸附,实现了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刘俊  陈云嫩  聂锦霞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0):3795-3800
分别采用H2SO4和NaOH对废轮胎热解炭黑进行改性处理,考察炭黑与改性剂固液比对染料废水脱色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炭黑与H2SO4固液比1g/15mL时得到HBC(酸改性活性炭)处理酸性湖蓝溶液,脱色率最高;炭黑与NaOH固液比1g/10mL时得到NBC(碱改性活性炭)处理碱性湖蓝溶液,脱色效果最好.溶液的酸性越强,越有利于HBC对酸性湖蓝溶液的脱色效果;而溶液的碱性增大,有助于提高NBC对碱性湖蓝的脱色率.此外,HBC对酸性湖蓝与NBC对碱性湖蓝的吸附反应变化趋势非常接近,整个吸附反应迅速,20min后基本达到吸附反应平衡.HBC吸附酸性湖蓝和NBC吸附碱性湖蓝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改性前后的固体物质进行了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比表面积分析.  相似文献   

19.
缺氧条件下土壤砷的形态转化与环境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集张士污灌区0~100 cm深的土壤并在实验室里负载低浓度的砷,采用不加硫和加硫对比研究了厌氧条件下土著微生物对土壤中砷的形态转化、环境行为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外加硫酸盐条件下厌氧培养8 d后,微生物还原作用造成砷的大量还原和释放,释放的砷70%以上是以As(Ⅲ)形式存在,尤其20~40 cm深度土壤砷的释放量明显高于其它层土壤,As(Ⅲ)和As(T)分别达到892.8μg.L-1和1 240.6μg.L-1.与非生物对照相比每层土中盐酸可提取的砷总量都大大降低,且盐酸提取的As(T)几乎全部转化为As(Ⅲ).伴随砷的释放,铁发生还原和释放,溶解态的亚铁基本都在40 mg.L-1以上,不同土层固相中亚铁离子的量都在9.0~13.4 g.kg-1范围内,固相盐酸可提取态总铁中亚铁离子所占的比例基本都在50%以上,说明微生物还原作用造成固相中铁氧化物发生还原性溶解和矿物结构转化.当体系中添加10 mmol.L-1的硫酸盐时,每层土的生物培养体系中铁的释放几乎完全被抑制,砷和铁浓度也减少了50%.与不加硫生物培养体系相比,固相中盐酸可提取的砷量减少了50%,一部分砷被转化为稳定的硫化物As2S3而固定.可见在硫酸盐不足条件下微生物还原作用可造成砷被还原、活化和释放,而补充土壤中硫酸盐的量可促使微生物还原/活化的砷转化成更加稳定的形态,稳定的硫化物矿物As2S3是土壤微生物固定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碱浸泡预处理对固体有机物厌氧消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为提高稻草的产气量并确定最理想的NaOH用量,采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对稻草进行了浸泡预处理,并在完全混合厌氧消化工艺条件下,分析消化过程的pH值、VFA、COD和产气量等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经过NaOH溶液的浸泡处理以后,稻草厌氧消化的气体产量提高了38%~119%,其中甲烷含量从46%提高到59%,VS的去除率从38%提高到51%.实验证明,NaOH溶液对稻草的厌氧消化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Na 的存在也对消化造成了一定的阻抑作用.综合考虑实验结果后认为,浓度为6%的NaOH溶液的处理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