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本期开始,《世界环境》与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合作开辟《自然空间》栏目。每期,大自然保护协会将分别就一个国外和国内的国家公园作深度报道,分析各自的起源与发展状况、特色、存在的问题等,以及各国国家公园经营的大致态势。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社会里,人与自然的联系是最基本的 关系。人们对这一关系的认识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在自然界里是唯一具有自我意识和能动作用的动物。这就使得人类将自身与其它物种区别开来:一方面,人类把自己看成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主体;另一方面,人类把自身之外的自然界看成是自己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正因为这样,人类不甘心大自然的恩赐和摆布,而把认识和改造自然当作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手段。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的一些问题:人类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自然?人类又应当…  相似文献   

3.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且难以再生的财富,投资自然不仅能够保护环境,也是财富增长的一个动力.4月23日,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等单位在北京联合举办了投资自然--财富的新动力主题论坛,来自企业界、环保组织及科研院所的代表和专家参加了论坛,探讨了通过投资自然生态达到环境保护和商业实践共赢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潘晓云 《环境导报》2003,(14):44-44
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教育学生树立生态哲学观长期以来,人们始终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中心,能充当自然界的“主宰”,常常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对自然界进行盲目贪婪地索取,甚至认为这种行为是合乎道德规范的,是天经地义的,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也是这么认为的。他们不理解人类是自然系统中的一个要素,是自然界的一分子,不可能完全征服大自然,在某些方面还必须顺从大自然的生息规律,人类自身的幸福才能得到保障。例如在讲到《森林群落》时,我讲述了“美国黑色旋风”的故事,使学生从具体生动的事例中懂得像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如…  相似文献   

5.
每月墙报     
《环境》1999,(12)
在历史长河中,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利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从文艺复兴开始,人类快速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人类依靠科技的进步不断进步,发现和认识大自然运动的一个又一个规律,发明和创造了一种又一种与大自然作斗争、征服大自然的  相似文献   

6.
春天听鸟鸣     
夏璋 《环境》2012,(2):62-64
又是一年春来到,大自然将桃红柳绿的好颜色带给我们的同肘,春天的声音也活跃了起来,鸟鸣就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一件礼物.正如某位文学家所言: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方不虚生此耳".  相似文献   

7.
1999年是“生态旅游年”.生态游这种新的旅游形式在80年代末推出后,很快便风靡全世界.人作为大自然的一员,离不开水、空气、土壤、岩石、植物、动物、阳光等自然资源环境.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在同大自然斗争中,不断地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料,同时也在改变着自己的生活环境.随着近代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然而,人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人渴望回归大自然,亲近她,同她作情感交流.随着人们的旅游经历不断丰富,旅游兴趣也在不断地转移,已经不完全满足于那些受人类影响过多的地方旅游,而是把目光开始投向比较原始的、古朴的自然区域,追求原汁原味的自然环  相似文献   

8.
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对于大自然的保护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人类发展中,对自然的破坏,造成许多自然的灾害的发生.其中沙尘暴就是一种因为人类的因素与自然原因造成的灾害.现通过中国西北地区沙尘暴的特点及成因的研究和分析,得出几点结论,现展现给大家,希望通过这些研究,大家对沙尘暴的成因及防治有一个了解,共同建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相似文献   

9.
执着的萌芽     
自然与人类本就应当亲如母子,亲近自然可以说是人类的天性。我们欣喜地发现,大家对于环保早已不似过去那般冷漠,只是生活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的人们距离大自然实在有些远。不久以前,在祖国南海之滨的一座大都会,响起了保护生态,关爱大自然的微弱声音……  相似文献   

10.
丁洁 《环境导报》2003,(14):34-34
为幼儿创设接近自然的绿色环境因地制宜在园内开辟绿色自然生态园是溧阳市城北幼儿园一大特色。我们充分挖掘园内资源,营造绿色环境,开辟了以草地、绿树、种植、饲养为特征的自然活动场地,组织幼儿自己动手植树造林、管理植物和动物等,使孩子们在绿色环境中更多地了解到植物与动物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环境与人类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使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恩惠,感受到绿色的呵护与关爱;使幼儿面对真实,接触真实,在真实中体验、在真实中学习。为幼儿创造艺术的绿荫我们的绿色教育强调为幼儿营造绿色的园内精神环境,教师们用自己宽厚的心灵关注…  相似文献   

11.
纵观人类漫长而艰辛的奋斗历史,我们发现人类的奋斗史可以概括为人类与自然的斗争史.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交流中不断的发展.但人类贪婪的本性打破了原有的和谐.无休无止的掠夺之后.大自然终于忍无可忍,开始了它的复仇计划,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能源枯竭就是最好的例子,为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刻不容缓,这也是我们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正> 据科学家们预测,在今后30年里可能将会有近100万种动植物从地球上绝迹.本来,按照“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某些生物因不能适应自然环境的变迁而绝迹,这是正常的现象.可是现在的情况却不是这样,最近几十年来,世界人口过速的增长和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对生物界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威胁.人类为了生活,就要吃饭穿衣、住房,还要兴建道路、学校、工厂和娱乐设施.这就要向大自然索取,要把原来动植物栖息、生长和繁殖的地方变成城市和居民点.科学家早已提出警告:别看高楼大厦如林、高速公路如网,长久下去,我们居  相似文献   

13.
近自然原理在城市水环境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自然原理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结合具体流域特征,以恢复水体自然状态为目的,实现水质改善的一种水环境治理指导理论,该原理主要应用于自然流域的治理规划中.本文以近自然原理为指导,制定了减轻城市人类活动负面影响,重建水体自然形态的规划原则和设计方法.最后以江苏镇江城市水环境改善为实例,分析了近自然原理应用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李凤娇 《环境》2008,(3):68-69
地球史上曾有过多次将生命毁于一旦的自然灾变,人们预言的"世界末日"有很多种版本,它们到底有什么依据?科学家排出了"世界末日"可能性排行榜.  相似文献   

15.
杨伟利 《环境》2006,(5):44-45
植物用它的绿色赋予地球以生机,千奇百怪的形状、万紫千红的颜色、或淡雅或浓郁的芳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馈赠.由于自然进化规律的支配,这种馈赠以其多样性致胜,使天才和艺术家为之汗颜.  相似文献   

16.
针对SARS病毒来源,指出了由于人类破坏生态环境和违背自然法则,造成烈性传染病的传播,提出人类必须珍重和保护大自然,遵循生态道德观念,建立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7.
罗尔斯顿关于自然价值的哲学认知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尔斯顿超越了近代工业文明以来关于人是世界主宰的片面认识,提出人类应该遵循自然。罗尔斯顿有关自然价值的思想实质是要将内在价值的对象由人扩展至自然,从而为人类保护自然寻找合法性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7,(2):119-123
亨利·戴维·梭罗是美国最伟大的自然作家和环境主义先驱。《瓦尔登湖》是梭罗所著的一本著名的散文集。在作品中,瓦尔登湖及其内部各个事物的施事能力和叙事能力在梭罗的描写下得到了充分体现。梭罗在肯定瓦尔登湖与人类具有平等的地位的同时,看到了其施事能力带来的影响,读懂了其叙事语言,从而向我们展示了瓦尔登湖通过何种途径显示自身在大自然中不可践踏的尊严与地位。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总和,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后觉悟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要求人类自觉自律,加强自我修养和约束,将人类对自然的干扰控制在自然的承载力限度以内,并且帮助大自然恢复受损的部分,实现多样性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正>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文明发展史深刻揭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