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城市中高楼林立,高层建筑楼道狭窄、楼层高,发生火情不易逃生,且救援困难。灾难来临时,人们如何自救?除了必要的自救设施外,了解一些逃生避险常识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都在祈求平安.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旦火灾降临,在浓烟毒气和烈焰包围下,不少人葬身火海,也有人死里逃生幸免于难."只有绝望的人,没有绝望的处境,"面对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焰,只要冷静机智运用火场自救与逃生知识,就有极大可能拯救自己.因此,掌握多一些火场自救的要诀,困境中也许就能获得第二次生命.  相似文献   

3.
何军 《劳动保护》2005,(8):92-93
广东省汕头市华南宾馆“6·10”火灾夺走31条人命,造成28人受伤,从事后的情况看,此次火灾的遇难者和受伤者中,很多人都是因为缺乏基本的自救技能和逃生常识,丧失了逃生机会,最终葬身火海。那么,大火中人们如何才能逃生呢?  相似文献   

4.
几乎所有煤矿的工友上下班都佩戴AZL-60过滤式自救器,心里颇感安慰,感念矿主对职工生命的重视。感念之余,问及私营小煤矿职工自救器该如何使用,却没有几人能说出。原来一些矿根本就没进行自救器使用培训,佩戴自救器纯是让检查人员看的。某私营小煤矿发生瓦斯爆炸,矿工争先恐后佩戴上自己携带的自救器,下井营救工友,当他们戴上自救器进入灾区时,吸气温度高,感到干热、不舒服,认为自救器失效,纷纷扔在地上,结果无一人进巷,眼睁睁看着工友死去。  相似文献   

5.
开拓"五入"渠道普及急救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所在公司新锻造车间由省某建筑公司中标承建.在厂房竣工收尾工作中,一位工人不慎被电锯锯到脚,血流如注,伤员不懂得自救,在场的工友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厄不知所措,惊呆一阵后,才有人想起向"120"求救,又不按报警的要领,弄得救护车在偌大的厂区内外来回奔驶.其他人也没有急救的常识,手足无措忙不到要害,血流一直没能止住,其中一位工友还好心地扶伤员坐起来,结果伤口出血更快.  相似文献   

6.
<正>旅途中,一旦有意外发生,带来的可能是一辈子的伤害。自救,需要常识和智慧,也有一定的方法可循。紧急情况1:交通事故火车发生意外,往往都是因讯号系统发生问题所致,故大多在火车进出站  相似文献   

7.
有人曾把行车比喻成是如履薄冰之旅,那是因为车驰在路一切均在我们的意料之外。那么在行车的过程中,险情一旦与我们不期而遇,我们又该如何才能自救,以争取更大的生存机会呢?下面推荐几点驾车常识,与车友共享:  相似文献   

8.
岁末年初是安全事故多发、易发时期,特别是火灾事故、烟花爆竹燃放事故发生的几率较大,冬日里的电气取暖、亲友间的家庭小聚、年终的公司聚餐,很多场合经常使用的一些物品,往往也存在着安全隐患,但因为都是一些日常所用、所需,致使我们麻痹大意、思想松懈,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和自救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都在祈求平安。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旦火灾降临,在浓烟毒气和烈焰包围下,不少人葬身火海,也有人死里逃生幸免于难。"只有绝望的人,没有绝望的处境,"面对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焰,只要冷静机智运用火场自救与逃生知识,就有极大可能拯救自己。因此,掌握多一些火场自救的要诀,困境中也许就能获得第二次生命。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死亡原因的排行榜上,突发性的灾难死亡,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冲刺. 突发性灾难的第一个特点是时间的短促性.剧场大火,三五分钟内就可以使几百人窒息而死.汽车事故也多发生在一二秒钟里.球场搔乱时,一二分钟内人就已无路可走.第二个特点是伤害的严重性.几秒钟前还是个情绪欢快的人,立即就会发现自己的胸部已经变形,手臂已经压断.在各种突发伤害发生的时候,一切都是混乱不堪的,身边也没有任何自救工具.在灾难事故中死亡的人,立即死亡者不到1/3,而大部分的死亡者都属于"丧失生命机会"的人.由此可见,我们不能期望在未来的生活中不遇到突发事故,但我们却可以在灾难发生时设法避免"丧失生命机会".  相似文献   

11.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旦火灾降临,在浓烟毒气和烈焰包围下,不少人葬身火海,也有人死里逃生幸免于难.面对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焰,只要冷静机智运用火场自救与逃生知识,就极有可能拯救自己.因此多掌握一些火场自救的要诀,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正>急性化学品中毒具有突发性强、病因复杂、来势凶猛、波及面广、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公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在中毒事件发生的最初几小时能否给予中毒者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常是最终能否救治成功的关键。而此时专业救援队伍往往还未能到达现场,需要依靠现场人员的自救和互救。因此,普及化学事件应对常识和自救互救技能非常重  相似文献   

13.
冬春季节风干物燥,居民用火用电量增大,起火因素增多,历来是全年火灾多发期。据北京市消防局近期统计数字显示:进入冬季以后,本市火灾事故明显呈上升趋势。2001年12月平均每天发生火灾32起,比11月份增加63.3%,火灾造成4人死亡;2002年1月6日至7日一天多时间里,北京市消防局接到火警电话近70个,其中用火不慎、电气火灾、吸烟仍是引发冬春季节火灾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每个人都在祈求平安,却没有一个人能够保证自己不会遇到危险。居安思危,只有我们平时多掌握一些消防常识和逃生自救方法,遇到险情就能做到临危不乱。  相似文献   

14.
地震自救专业知识必须普及我们痛心地看到,芦山地震时有人因缺少相关知识、能力而导致混乱甚至伤亡。地震时,震感较强的成都、重庆都有居民跳楼受伤。在近几年国内外地震频发的背景下,我们还需要普及更多常识。说起地震多发区,就不得不提到日本。日本人会时刻提醒自己"如果今天发  相似文献   

15.
火灾致人伤亡的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浓烟毒气窒息,二是火焰的烧伤和强大的热辐射.只要能避开或降低这两种危害,就可以保护自身安全,减轻伤害.因此,多掌握一些火场自救的要诀,困境中也许就能获得第二次生命.  相似文献   

16.
自救的含意是自己救自己。要做到自救,必须首先了解周围的危险因素;其次要懂得中毒先兆症状;一上岗就要有防事故的意识和精神行动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2月8日,公安部消防局发布了《家庭消防应急器材配备常识》(以下简称《常识》),并提醒公众根据家庭成员数量、建筑安全疏散条件等状况适量选购消防应急器材,仔细阅读使用说明,熟练掌握使用方法,以提高家庭扑救初起火灾和逃生自救能力。下面介绍《常识》中提到的5种家庭消防应急器材的选购及使用知识。  相似文献   

18.
每个人都在祈求平安。但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一旦火灾降临 ,在浓烟毒气和烈焰包围下 ,不少人葬身火海 ,也有人死里逃生幸免于难。“只有绝望的人 ,没有绝望的处境” ,面对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焰 ,只要冷静机智运用火场自救与逃生知识 ,就极有可能拯救自己。因此 ,多掌握一些火场自救的要诀 ,困境中也许就能获得第二次生命。逃生预演 临危不乱 每个人对自己工作、学习或居住所在的建筑物的结构及逃生路径要做到了然于胸 ,必要时可集中组织应急逃生预演 ,使大家熟悉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及自救逃生的方法。请记住 :事前预演 ,将会事半功…  相似文献   

19.
笔者所在公司新锻造车间由省某建筑公司中标承建。在厂房竣工收尾工作中,一位工人不慎被电锯锯到脚,血流如注,伤员不懂得自救,在场的工友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厄不知所措,惊呆一阵后,才有人想起向“120”求救,又不按报警的要领,弄得救护车在偌大的厂区内外来回奔驶。其他人也没有急救的常识,手足无措忙不到要害,血流一直没能止住,其中一位工友还好心地扶伤员坐起来,结果伤口出血更快。待救护车辗转赶到现场时,  相似文献   

20.
正全国范围内,每天都要发生多起交通事故,在节假日期间尤为明显。因此,每一位乘客(当然也包括驾驶员),一定要懂得交通事故自救方法。在交通事故中自救也是一门学问,它包含很多方法,在这里,就把日常生活中发生概率比较大的公交车事故自救方法说一下:一般情况下,公交车着火时,乘客应在司机停车、切断油路和电源后,迅速有序逃离事故车。遇到车门无法打开时,则要动用安全锤等工具从车窗逃走;如果身上不小心起火,可选择边滚动边脱去衣服,并注意保护好皮肤和头发,同时防止浓烟影响呼吸。当逃离汽车后,不要随意触碰被火烧伤的伤口,而要谨慎包扎,并及时饮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