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资源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发展源泉,国家未来的发展依赖于能源的掌控。企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不仅要积极研发新能源,更要做好能源利用,加强企业能源的有效管理。本文立足于我国企业能源管理利用现状,针对企业能源浪费及管理利用率第的现象,提出加强企业能源有效管理途径,旨在进一步提高企业能源利用率,提升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要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必须立足国内,显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一要坚决实行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鼓励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的新技术,对高能耗、高物耗设备和产品实行强制淘汰制度。二要抓紧制定专项规划,明确各行业节能降耗的标准、目标和政策措施。抓好重点行业的节能节水节材工作。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三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2005,(3):1-1
要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必须立足国内,显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一要坚决实行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鼓励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的新技求,对高能耗、高物耗设备和产品实行强制淘汰制度。二要抓紧制定专项规划,明确各行业节能降耗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和资源,也是主要的污染源。煤炭燃料利用的不洁净使得其能源主导地位受到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越来越大的挑战。寻求合理、高效、洁净的煤炭非燃料利用新途径应当成为煤化工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在分析了煤炭燃料利用存在问题和前景的基础上,强调煤炭非燃料利用应当成为洁净煤技术的一种主要形式,并指出煤炭非燃料利用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5.
张泽 《环境》2006,(11):32-34
清洁生产的目标可概括为“节能降耗、减污增效”。2005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22.2亿吨标准煤,今后这个消费量还将持续增长。20多亿吨标准煤的能源如何高效利用,并在能源利用过程中最大可能地降低污染,是我国无法回避的现实、严峻的问题,也是我国推广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变电站是电力能源在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产生浪费、高消耗的主要环节,不利于电力公司综合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电力能源的有效使用。造成变电站电力能源消耗高、浪费多的原因要从变电站自身运转存在的能源损耗、新技术利用率不高、管理不规范,工作人员节能意识不强有关。本文结合这些现象和问题,以煤炭企业变电站节能降耗为案例来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7.
淮北市是以煤炭、电力为主体的能源工业城市,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使用比例偏低.对淮北市工业节能降耗目标,坚持节能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相结合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基于循环经济的3R原则,深入分析甘肃省的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诸多能源问题:能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能源结构不合理,工业耗能比重过大;能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提出今后能源开发建设的基本思路是调整能源结构,重点是转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并就如何实现能源和循环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一系列战略重点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前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指的是除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以外,能够循环利用、不断补充的、且具有再生功能的能源。这些能源包括:生物质能源(薪柴;农作物秸秆、人类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如垃圾、粪便、稻壳。蔗渣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氢能等,它们大多对环境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分布广泛,是一种清洁能源。它们是人类未来能源消费结构的基础,又是近期能源的补充。河南省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主要在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如沼气)和风能四个方面。这些能源的利用历史已经很长,例如临汝温泉,早在西汉时期…  相似文献   

10.
新能源产业是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开发新能源,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强化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多元发展的良好格局,是我们政府今后主要的工作和战略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钢铁企业的低碳转型,对我国钢铁企业高能效低碳发展、实现我国“双碳”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钢铁企业在能源方面的利用现状和余热资源的主要分布情况以及余热资源的主要利用方式。在能源消耗方面,虽然中国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在逐年下降,但是由于大部分钢铁企业节能技术较为传统,导致近年来吨钢能耗下降幅度逐渐减小,已经呈现出几乎不变的趋势,在节能技术方面进行创新改革已势在必行。同时,各个钢铁企业技术发展水平不一,导致吨钢能耗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相差巨大。在钢铁企业余热资源利用方面,情况依旧不容乐观,虽然炼钢、热轧工序中余热资源利用程度在40%~50%之间,但是焦化、烧结、炼铁工序中余热资源利用程度不足20%,尤其在炼铁工序中,余热资源利用程度仅仅达到10%左右。因此,进行余热回收技术的创新,对钢铁企业降低能耗,提高余热资源利用程度至关重要。最后,本文讨论了新能源(例如生物质能、绿电等)对传统能源的替代作用,使用新能源有助于降低钢铁企业的能耗,从而早日达成“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12.
石油及化工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方面作用重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方面,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能源资源使用方面,要坚持节能降耗的发展原则,要提高综合利用率以降低不必要的损耗,是当前发展必须要注重的问题。本文从以石油及化工企业为代表的能源资源利用方面着手,重点分析了在节能降耗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对策,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一场经济危机袭击全球。这场经济寒冬对中国汽车业来说,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尤其是新能源汽一车,在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下,甚至成为我国赶超世界汽车工业的突破口。提起新能源汽车,就不得不提及新能源。新能源又称非曩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  相似文献   

14.
《环境》2014,(7)
正鼓励节约、高效、清洁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是中国电力行业主要趋势,低能耗、低污染的清洁能源发电技术成为新能源迅速崛起的力量。广东宝丽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在这样的潮流下成长起来的。广东宝丽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1997年1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新能源电力公司(证券代码:000690,证券简称:宝新能源)。发展资源综合利用、高效清洁能源和  相似文献   

15.
《环境》2014,(8)
正鼓励节约、高效、清洁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是中国电力行业主要趋势,低能耗、低污染的清洁能源发电技术成为新能源迅速崛起的力量。广东宝丽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在这样的潮流下成长起来的。广东宝丽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1997年1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新能源电力公司(证券代码:000690,证券简称:宝新能源)。发展资源综合利用、高效清洁能源和  相似文献   

16.
王新前 《环境保护》2007,(6B):60-62
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突出表现是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2006年,我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两项约束性指标虽然没有完成,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这两个约束性指标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不能改变,必须坚定不移地去实现。西部地区是我国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能源、原材料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比重较大,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西部地区做好节能降耗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依据西部地区特殊性分析指出其面临的五大难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探讨了西部地区破解节能降耗减排难题的9项对策措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正>广正能源G.C.Energy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佈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第一就是要推进绿色发展。"十三五"是我国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时期,是实现工业绿色发展的攻坚阶段。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有利于推进节能降耗、实现降本增效,有利于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补齐绿色发展短板。天津广正汇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天津市一家集节  相似文献   

18.
光伏发电作为新能源、绿色能源,是我国未来重点发展的七大新型战略产业之一。光伏产业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仍具有很大的市场待开发和利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在技术上和政策上,都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本文主要从光伏发电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光伏发电发展中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9.
对于以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为主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存在不同意见,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反对者的主要理由是,新能源产业成本高、技术不过关等等。最近又有人对风电工程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我国风沙伴存,风电设备受风沙磨损大,上马太多风电项目不符合国情。  相似文献   

20.
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我国能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环境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提高能源资料是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关键所在。对煤炭资源不合理的甚至是掠夺式的开发,以及技术一志致的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是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