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比重大于五的金属称为重金属。这类金属通常以不同含量分布在地壳的各个部分,金属含量特别高的地壳即称为金属矿。重金属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它们在生物体内的效应则更是各种各样。很多重金属对生物体都很重要,即使它们在生物体内只有痕量存在也是如此。当某种重金属在给定浓度下能损害细胞生长或代谢作用时,即可认为这是有毒物质。几乎所有的重金属在高浓度下都是有毒的,有的即使在低浓度下也是剧毒物质。例如,铜是一种微量营养元素,对所有的有机物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组分,但是,如果摄入的铜量超过了正常水平,即成为剧毒物质了。与铜一样,每种金属在生物体内都有一个适当浓度范围,一超出这个范围时即成为毒物了。各种金属的毒性取决于其进入生物体内的途径以及与之相结合的化学物质的组分。一种金属与有机化合物结合后,可增大或减小其对生物细胞的毒性效应。另一方面,一种金属与硫化合形成的硫化物,其毒性比这种金属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毒性小,因为金属硫化物在生物内比其氧化物更难溶解。金属的毒性来自: (1)当一种金属在生物体内以高浓度存在并超过了一定的时间; (2)当一种金属是以非一般的生物化学形式存在时; (3)当一种金属是以非正常途径被摄入生物体时。人们还不够了解,但却是相当重要的问题是某些金属的  相似文献   

2.
在伊朗德黑兰附近多年来一直以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漫灌农田。伊朗和美国的学者长期测定在其土壤中所种植蔬菜吸收镉、汞、铅的情况,发现土壤表层(0—15cm)中这三种重金属含量逐年增高,检测的几种蔬菜富集了土壤中的镉、汞、铅。但由于富集的程度较低,人体的肠道对这些金属的吸收能力不高(儿童除外,成人肠道能吸收这些金属摄入量的8%,儿童可高达40%),看来不会因短期摄食而  相似文献   

3.
工业废水中的铅、铬、铜、锌、镉等重金属污染物,是破坏地面水、海水生态环境,造成农作物、水产品污染的重要污染源。所以鉴定含重金属废水的毒性大小,不仅在污染源调查研究中实用,也是制订或修订排放标准的科学依据。 含重金属污染物废水的毒性鉴定方法,一般分为化学测定法和生物鉴定法。化学测定法是通过测定废水中某种金属的含量,用含量高低指示废水的毒性大小。其实,自然环境中某种金属化合物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性,不仅决定于它本身含量的大小,而且也决定各种金属之间、各种金属与其它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所谓协同、拮抗、相加、相减作用。单纯测定某种金属含量,是无法鉴定废水是否具有毒性的。  相似文献   

4.
国外点滴     
美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地研究出一种用冠醚吸附废水中有毒重金属汞、镉、铅、锌等元素的新方法。这是世界上首次使用冠醚清除废水中的金属污染。 这项新技术特别适用于电池厂和电影制片厂,因为这些工厂排放出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金属镍、铬、鍗、砷和铜。 化学家们声称,本技术能够大大地提高废水中微量金属离子的浓缩率,从而使环保工作者准确测定它们的浓度。同时,可用于地下水中放射性物质的净化,甚至可用于金矿的筛选,以及其它稀有金属的分离。  相似文献   

5.
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实践中,通常采用不同的浸提方法测定土壤中重金属由高活性态向低活性态的转化情况,进而评估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稳定化修复效果。采用硫酸硝酸(AA)法、TCLP法、DTPA法和连续分级提取法评估了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铅和镉的稳定化修复效果,比较了不同浸提方法评估结果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AA法、TCLP法和DTPA法对污染土壤中铅和镉的浸提量均随着稳定化材料投加量的增加而下降,采用不同浸提方法得到的污染土壤中铅和镉的浸提量表现为DTPA法TCLP法AA法,且采用3种浸提方法得到的污染土壤中铅和镉的浸提量与重金属活性态(B1)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重金属潜在活性态(B2)和稳定态(B3)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污染土壤中铅和镉的浸提量变化可反映土壤中铅和镉由活性态向潜在活性态和稳定态的转化情况;随着稳定化材料投加量的增加,不同浸提方法得到的污染土壤中铅和镉的稳定化率有一定的差异,但变化趋势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6.
对生活垃圾焚烧产物中重金属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都某生活垃圾焚烧厂为例,通过实验分别研究了焚烧产物中各主要重金属的含量和浸出毒性,由此分析了生活垃圾焚烧产物中的重金属对城市环境的危害。结果表明,该生活垃圾焚烧厂排放的飞灰和炉渣样品中,镉,铜,铅,锌的含量接近或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标准,其浸出液pH呈强碱性,镉和飞灰中铅量超过国家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浓度限值标准,在环境中存在潜在危害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活垃圾中重金属的来源,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土壤中砷、汞、铅、铬、镉、铜、锌、钴、镍、锰等重金属元素,由于它们对生物和人体的潜在毒性,所以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它们经常是必要的监测项目,一般认为,这些元素在土壤中的背景值,主要受土壤类型的支配,然而,很多资料证明,这些微量重金属与土壤中的常量元素硅,铁、铝等不同,它们很可能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及类金属元素是水质中重要的毒性指标,通过开展这些元素单因子及多因子复合与发光细菌生物毒性剂量效应的分析实验,研究不同重金属对发光细菌的毒性影响大小.单因子评价采用计算测量浓度和相对发光度的相关性曲线,根据EC50来分类毒性物质的毒性大小,结果显示毒性从大至小依次为汞、砷、铅、镉.多因子复合评价采用四元五水平回归设计的方式,应用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砷、镉、汞、铅四元复合时,元素砷对相对发光度影响的主因子效应明显,即砷为主效因子.可以看出在四种元素中,元素砷无论是单因素还是复合因素对发光细菌均有很大的毒性.  相似文献   

9.
黄河中游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水体中微量有毒重金属汞、镉、铅、砷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对于控制重金属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形态分布、迁移转化及归宿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 每年在英格兰及威尔士产生的干的污水污泥达1.24×10~6吨,其中约45%用于农业;而来自工业区的污泥常含大量重金属。由于在田地上施用被金属污染了的污泥,土壤中金属的含量极度增加,可能会有害于植物和(或)动物的生长。铜、铬、铜、铅、钼、镍和锌是主要考虑的金属,它们在污泥中的含量常大大高于土壤中的含量。除镉和锌外,用阴极层电弧发射光谱法可满意地测定磨细和灼烧过的污泥中的所有这些元素。镉和锌这两种元素的谱线很弱,灵敏度也很低。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改性椰壳炭钝化修复土壤中镉、铅的长期效果及生态风险,采取硝酸-高锰酸钾改性方法优化椰壳炭表征,通过设置不同改性椰壳炭用量,探究其对土壤中镉、铅生物有效性的长期影响,结合土壤-农产品综合质量影响指数评价结果,最终验证其场地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改性椰壳炭可显著提高土壤镉、铅的稳定性,当用量>20 g/kg时,钝化培养12周,土壤中镉、铅以残渣态为主,固定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8%~23%和11%~24%。钝化培养15~18周,土壤镉、铅有效态含量均低于安全阈值,且种植蔬菜未检测到重金属超标,不存在生态风险。采用改性椰壳炭进行土壤重金属场地修复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浅谈重金属污染与人体健康滨州市第三小学李希春滨州地区环保局王景志重金属即比重大于5的金属,截止目前,人类发现的比重大于5的金属有45种。在环境污染方面通常所说的重金属主要指汞、银、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特别显著的化学元素。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与...  相似文献   

13.
<正>金属是影响生态环境和健康的一类重要污染物,它的生物毒性显著,易引发慢性中毒,对生态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危害和影响。2011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十二五"专项规划,防治规划力求控制铅、汞、铬、镉和类金属砷5种重金属。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土培试验,研究接种耐铅镉真菌(产黄头孢霉Cephalosporium chrysogenum和头孢霉Cephalosporium SP.)对灭菌和未灭菌铅镉污染土壤上小白菜生长及铅镉赋存形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两种耐重金属真菌可以降低或显著降低土壤中交换态铅镉、碳酸盐结合态铅镉和铁锰结合态铅镉,且显著增加土壤中有机结合态铅镉,因此降低了土壤中铅镉的活性;在灭菌和未灭菌铅镉污染土壤上接种两种真菌均能增加或显著增加小白菜的株高和鲜重,其中在未灭土壤中接种产黄头孢霉20 mL小白菜鲜重和株高最大,分别达到6.00 cm和3.22 g·株~(-1),在灭菌土壤上接种产黄头胞霉10 m L小白菜株高和鲜重最大,分别为10.66 cm和11.07 g·株~(-1);接种两种真菌可以显著降低未灭菌土壤上小白菜体内铅镉含量和累积量,在灭菌土壤上接种10 mL产黄头孢霉可以显著降低小白菜铅含量和累积量.  相似文献   

15.
有机酸对铅、镉植株危害的解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5  
通过培养试验研究了有机酸对铅、镉的的毒害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对铅,酒石酸对镉有较明显解毒作用,用逐步提取法研究萝卜根叶内重金属存在的化学形态,有机酸处理并不影响各形态铅的优势顺序,但各形态铅的浓度或相互百分率发生了变化,柠檬酸处理的萝卜叶片,活性较低的盐酸提取态铅的百分率增加,活性较高的乙醇、水、氯化钠提取态下降;镉在萝卜根叶中均以氯化钠提取态为主,有机到处理并不改变各形态镉的优势顺序,酒石酸处理  相似文献   

16.
土壤微生物活性对石油原油、铅镉及其复合污染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石油原油及重金属等原材料的广泛开采与使用,使石油原油、重金属及其复合污染日趋加重,对环境及人类的危害也越来越大.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利用人工模拟污染土壤,研究石油原油、铅镉及其复合污染胁迫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1新鲜土壤(S)作为对照;21000 mg·kg~(-1)石油原油污染土壤(SP);3500 mg·kg~(-1)铅和50 mg·kg~(-1)镉污染土壤(SH);41000mg·kg~(-1)石油原油污染、500 mg·kg~(-1)铅和50 mg·kg~(-1)镉复合污染土壤(SPH).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SH、SP、SPH处理土壤基础呼吸强度最高分别增加约100.99%、36.61%、25.80%,铅镉污染(SH)对土壤基础呼吸影响最显著,反映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基础呼吸的激活作用最强;石油原油污染(SP)与石油原油及铅镉复合污染(SPH)刺激土壤微生物量碳增加,SP处理最高增加了90.25%,而铅镉污染(SH)则使土壤微生物量碳减少.不同土壤酶对污染处理的响应不同,其中,石油原油污染(SP)对FDA水解酶及脱氢酶活性表现为激活作用;石油原油或石油原油及铅镉复合污染(SP、SPH)对脲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主要表现为激活作用,而铅镉污染(SH)对脲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该研究表明,石油原油及铅镉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与石油原油或铅镉污染的影响不同,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温度和pH对填埋场防渗帷幕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b(NO3)2和CdCl2作为模拟渗滤液,通过吸附实验,研究了体系pH值和温度变化对填埋场防渗帷幕吸附垃圾渗滤液中重金属离子的影响,探讨了防渗帷幕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重金属离子吸附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弱酸性环境(pH=5~7)有利于防渗帷幕对铅和镉的吸附,随着体系pH值的升高,防渗帷幕对铅和镉的吸附率逐渐增大,且对铅的吸附率高于对镉的吸附率;温度是影响防渗帷幕吸附过程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实验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防渗帷幕对重金属离子的平衡吸附量均略微下降,说明季节不同防渗帷幕对渗滤液的阻滞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18.
冶炼企业周边大气降尘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南某市冶炼企业重金属污染问题,通过采集冶炼企业周边及农村对照点6个月的大气降尘,分析铅、镉、砷等重金属含量及沉降量,并采用污染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降尘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冶炼企业周边大气降尘中铅、镉、砷的重金属含量远远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平均沉降量分别是对照点的44.3倍、54.5倍、40.0倍;冶炼企业周边降尘中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镉铅砷,铅、镉、砷均为严重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9.
采用TSP大流量采样器对成都市东区进行连续采样,对该区域大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污染情况以及其中的重金属铅、镉、铜、锰、砷、汞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东区总悬浮颗粒物的超标率达到37.5%,存在中度的大气污染;TSP中重金属元素平均浓度的大小顺序为:As>Mn>Pb>Hg>Cu>Cd;TSP中重金属的含量虽未超过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容许浓度值,但随着人类活动及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其排放量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太湖流域梁塘河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太湖流域梁塘河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砷、镉、铬、铜、汞和铅)的空间分布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铅、镉和汞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砷和铜也有显著正相关;铬与其他金属均无良好的相关关系。参照SQGs基准,砷、镉、铬、汞、铅含量介于风险评价低值(ERL)与风险评价中值(ERM)之间,可能会对水域生物有一定的毒性;铜含量在部分取样点超过了ERM值,对水生生态系统有很强毒性。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研究表明,各取样点的表层沉积物均有一定生态风险,其中5号、6号呈现极强的生态风险;6种元素生态风险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镉、铜、砷、汞、铅、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