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科学研究中的主要理论问题之一,是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所以,研究环境质量问题已为世界各国所重视。一、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及国内外发展动向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由定性向定量的发展,由现状描述向预测描述的发  相似文献   

2.
环境质量问题是环境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因此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在环境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视环境质量评价工作,近来尤其注意环境质量预断评价的研究。美国、加拿大、瑞典、西德、英国、捷克、苏联、日本及澳大利亚等国都进行了大量环境质量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交通水运系统开展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需要,交通部水运环保情报网拟于今年10月在武汉举办“环境质量评价学习班”。学习班讲授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标准,环境背景调查,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流域环境质量评价,海域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噪声及其评价方法,区域环境(港口)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
三、自然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环境质量评价作为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已成为一些国家的环保制度,正在实践中。我国环保法也作了明确的规定。环境质量评价主要指自然环境质量评价。自七十年代以来,国外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工作进展迅速。目前美国、加拿大、苏联、英国等对环境质量的衡量都提出了使用环境指数来表示的要求。环境质量评价包括回顾性评价、现状评价和预断评价三种类型。近年来,国外很重轻环境质量的预断评价。这是因为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城市总体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已成为城市环境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评价可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城市总体环境的污染现状及污染的时空分布,为城市环境规划和环境综合整治提供依据。模糊数学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根据某市1990年的大气、水质及噪声监测结果,应用模糊综合二级评判法对该市总体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1 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环境质量监测是环境监测内容之一,环境监测主要是监测环境中污染物的分布和浓度,借测量数据来确定环境质量状况,定时、定点监测环境质量,并记录在册就可以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必不可少的历史数据,还可以对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科学研究也提供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之一,地表水环境的质量是值得我们予以高度重视的重要内容。因此,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处理规划进行研究,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反映我国城市环境质量状况,同时又要便于环境管理部门掌握,并使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程式化、格式化、常规化,笔者建议采用污染环境、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三个单元九项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对城市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杨立新 《环境科学研究》2021,34(12):3012-3028
随着我国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预防和控制由环境因素导致的健康风险正在成为环境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 我国在环境基准理论和方法学领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而环境健康基准研究仍然存在不足,面临诸多挑战. 在回顾WHO启动环境健康基准项目背景,厘清起草、审阅和颁布环境健康基准的程序,系统总结244个环境健康基准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环境健康基准研究的几点建议:①运用组学和高时空人群精细化暴露评价等技术方法,开展环境致病因素和健康结局因果关系研究;②建立有效评价环境多因素暴露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互作用产生健康风险的方法;③加强对影响我国居民健康,以及在环境介质中赋存量高的新型环境污染物健康基准研究;④推动建立符合我国环境质量管理需要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10.
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多为客观、专业化评价,较少从常人角度测量居民或游客对环境质量的评价或感知。而常人的评价可能影响其环境行为,进而促进环境保护。通过调查北京、上海、海南三地游客对居住地、旅游目的地、全国三个空间尺度以及当前、未来两个时间尺度的环境质量感知,分析旅游者环境质量感知的时空偏差。研究发现:(1)受访旅游者当前环境质量感知与全国相比存在乐观偏差,即“空间乐观”;与旅游目的地相比却是悲观倾向,即认为居住地环境质量不如旅游目的地;未来环境质量感知存在明显的乐观倾向,即“时间乐观”。(2)各省市旅游者对当前环境质量感知存在差异,与客观环境质量评价(EQI值)对比,安徽等8个省份的旅游者相对乐观,北京等7个省市旅游者则相对悲观;各省市旅游者未来环境质量感知的乐观偏差程度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结合人的生产与消费活动,讨论城市环境质量区域分布的规律及其与人口分布和各项活动间的关系,并针对城市环境质量受人工强烈影响的特点,把传统的以污染物为内容的环境容量研究,推广到对人为活动影响承受能力的城市环境容量的研究上,为城  相似文献   

12.
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虎林市地表水环境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工业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日趋严重的污染,也使得水环境质量变差.因此,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的评价是一项重要内容.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种评价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虎林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综述近十年来环境背景值、环境容量、区域生态环境的系统分析、大气污染与酸雨,海洋环境,以及地方性环境病因与环境质量的评价和预测等专题环境地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环境科学发展的趋势,对我国区域环境质量的系统分析与评价、环境区划与规划,全球的环境变化与预测,以及环境地学在协调人地关系过程中的作用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是我国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介绍了我国地表水的分类,评价方法,并以某水库水质监测数据为例,运用综合污染指数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属于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5.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ComparisonStudyonEnvironmentalQualityIntegralAsesments洪峪森(云南省丽江地区环境监测站674100)环境质量由多因素决定,评价环境质量的方法有多种,一般都基于反映环境...  相似文献   

16.
<正> (一)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理论问题,七十年代以来,环境质量评价获得了国内外环境科学工作者的广泛重视,环境质量研究工作发展十分迅速。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质数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大气环境质量指数是大气环境质量优劣的数量尺度。1966年 M.H.Green 分析了纽约市1953~1964年五次大气污染事件中 SO_2浓度和烟雾系数的实测数据对死亡率的影响,首先提出大气环境质量指数.  相似文献   

17.
<正> 六月二十九日-七月二日,湖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监测及环境质量评价专业委员会在武昌召开环境质量学术研究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全省环保战线各系统五十余名代表,省环保局和省环境学会的领导同志亲临大会指导。会议交流了学术论文,研究报告33篇。内容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环境容量,质量评价指数的研究与应用,区域环境水质及大气噪声污染的调查与评价,湖泊富营养化及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报告等等。  相似文献   

18.
区域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模糊综合评价与求逆权值分配环境质量评价就其研究内容来看,主要是一种方法论的探讨。它研究如何建立一种合理的数学模式,以对监测资料作科学的汇总,从而客观地描述区域环境质量的时空分异。鉴于区域环境的多元多相特性,以及组成环境的每种介质又分别受到数种以至数十种污染物程度不等的影响,因此,每一介质对区域环境整体质量的贡献也分别不等。迄今,国内外各种环境评价系统的模型,赋权依然是最无把握且最易引起争议的难点。北京师范大学汪培庄教授认为,通过求模糊综合评价的逆问题,可在多种权值分配方案中,帮助抉择适合地区环境实际状况的最佳赋权方案。  相似文献   

19.
城市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研究,按其研究内容、目的和方法,由城市污染源——环境质量——环境响生态影三部分的研究工作组成,分别应用工程技术科学、应用基础理论科学和医学、生物学的原理方法,解决城市工业企业、居民生活消费和交通运输污染源、城市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质量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城市生态问题。城市污染源防治研究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发展地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环境工程学,必将和环境地学、环境生态学一起丰富环境科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区域环境是一个多因子的极其复杂的综合系统。分析各环境因子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进而评价环境质量涉及的问题较多。用一般统计与描述的方法往往得不到满意结果。目前环境科学工作者正从定性到定量,从单一因子到区域环境,从静态到动态的评价进行探索。1978年加拿大学者W·Souneim提出环境评价的矩阵方法,通过对各环境因子进行加权,推算出各种环境影响的叠加计算。国内不少学者利用模糊综合评价与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环境质量评价。本文推荐区域环境质量灰色评价模型供探讨。 (一)灰色评价模型的概念在研究区域环境质量评价中,无论是大环境系统还是小环境系统,都存在着大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