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今年上半年,上海黄浦江原水水质有所下降。据上海市自来水公司时黄浦江水源出现黑臭日统计,1988年1~6月,黄浦江黑臭天数累计为87天,比去年同期增加11天。尤其是今年6月份,黄浦江水污染严重,污染指数最高达22.5,氨氢最高达9.5毫克每升,  相似文献   

2.
各地信息     
1987年黄浦江黑臭比1986年减少64天据上海市自来水公司20多年来对黄浦江黑臭天数的记录,1965年至1977年,在13~49天之间;1978年至1987年,在91~192天之间。其中,1986年黑臭竟达192天。1987年,黄浦江全年黑臭为128天,比上  相似文献   

3.
据上海市自来水公司最新资料报道:去年二至十月份上海黄浦江共发生黑臭长达一百五十一天,迄今黄浦江的污染程度已超过1978年(五十年一遇的干旱年份)源水黑臭一百零六天的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4.
黄浦江黑臭趋势的初步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浦江自1958年夏季开始在市中心区局部江段出现黑臭现象,近几年来,黑臭天数已达150多天,范围已扩及闵行江段。黄浦江是上海人民生活和工业用水的主要水源,因而它的黑臭趋势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黄浦江黑臭的直接或根本的原因无疑是由于排入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但也和黄浦江上游来水量等水文特性有关。本文从宏观统计着手,尝试予测黄浦江黑臭的可能性,供市有关部门作城市规划决策时参考。黄浦江黑臭记录始于1963年,由上海自来水公司积累并提供每年黑臭天数及其起止时间的资料、黑臭以自来水公司提出的污染指数为  相似文献   

5.
黄浦江水体黑臭的由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黄浦江水体黑臭自1963年开始有记录以来(22天),逐年有所发展,1978年达到106天,1981年猛增至151天,1984年为124天,1985年达到152天。其范围也由苏州河江段逐渐扩及闵行江段。位于市区的几条支流,如苏州河、杨浦港、虹口港、日晖港等则早已终年黑臭。黄浦江水体黑臭除高桥附近江段有油臭,吴泾附近江段有酚臭外,其余的中下游江段都属腐败臭。上海自来水公司根据多年的实际经验,综合氨氮与溶解氧饱和百分率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黑臭指数这一概念,业已沿用了多年。这  相似文献   

6.
黄浦江的黑臭历史已有二十年,近三年来黑臭天数急增,如1981、1982年黑臭天数上升到150天左右,占全年的41%。如何早日消除江水黑臭,是上海人民的迫切愿望,许多专家提出很多方案和意见。1983年8月24日和31日解放日报登载了一种方案,认为开辟芜申运河(芜湖——太湖——上海)加上其它工程,除对苏、皖、浙、沪三省一市的水上运输将起重要作用外,还可供应上海市清水。如果黄浦江上游来水量达到350~400秒立米,清污水比例在8:1时就能治理目前每日接纳400万吨污水所造成的黄浦江黑臭。这个方案引起了上海有关人士的注意,我们也谈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7.
苏州水网黑臭警报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一、概述 苏州是河流比降很平缓的水网城市,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未经处理排入河道的工业、生活污水不断增长,水质逐渐恶化。近几年来,内外城河频频出现黑臭,从1978年至1985年期间有6年出现长短不等的黑臭期。黑臭多数发生在气温渐高水量较小(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夏季丰水期中的相对枯水期(8月中旬至9月上旬),尤其在雨量偏小的“干梅”季节更容易发生黑臭。根  相似文献   

8.
黄浦江水体黑臭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一、引言黄浦江及苏州河水体的黑臭问题久已为人们所关心,特别是最近的二十年来,问题越来越突出。一般认为是“有机污染”引起水体发黑,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实际情况比这复杂得多。若不把原因搞清楚,要控制和治理水体的黑臭就难以彻底。  相似文献   

9.
张琪琪  曾劼  尹卓  冯杰  刘静  修宇鑫  刘国  许春阳 《环境科学》2023,44(9):4965-4976
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多样性和功能群分析可以反映水体环境质量状态.为探究城市河道黑臭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以四川盆地内16条城市河道,38个采样点水环境质量调查数据为基础,基于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法和k-均值主颜色提取法评价城市河道黑臭程度,将河道划分为不黑不臭型、只黑不臭型、只臭不黑型和又黑又臭型这4种河道类型,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黑臭类型河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功能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河道从不黑不臭型至又黑又臭型,浮游植物丰度从1.329×105 cells ·L-1升至6.627×105 cells ·L-1,组成由蓝藻-绿藻-硅藻型变化为蓝藻型;浮游植物生物量从64.056 μg ·L-1升至120.465 μg ·L-1,组成由适应营养盐环境的绿藻-硅藻型转变为适宜有机物环境的甲藻-硅藻-裸藻型;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从2.45下降到1.98,Simpson指数从0.84下降到0.73.研究区域浮游植物共29个功能群,随着水质黑臭化,生长策略由S、R、C、CR和CS型组成,减少为以R型为主.综上,浮游植物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河道黑臭状态,在城市河道黑臭管理中,浮游植物监测是具有前景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样和调研江苏省盐城市、扬州市不同程度治理的黑臭水体,分析其水质及磷赋存特征,选用对磷酸盐高效吸附的镁铝水滑石,开展了改性水滑石对黑臭水体中磷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①调研的黑臭水体中44%水样磷浓度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水标准限值,易发生水华等次生灾害,控磷减磷措施十分必要;②在黑臭水体pH值范围内,pH值对改性水滑石吸附磷的影响较小,改性水滑石的磷吸附量随初始溶液中磷的浓度升高而增大,其吸附动力学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③在黑臭水体采集水样中,改性水滑石依然表现出较好的磷吸附能力,磷酸盐去除率达到了94.4%,可以有效削减黑臭水体中磷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1.
农村黑臭水体是目前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和推进水污染治理任务,需加快落实农村黑臭水体的治理工作。本研究针对安徽省农村黑臭水体现状和成因,从多个角度提出可靠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措施:统筹规划,分阶段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抓好结合,做好与当前各项重点工作及规划的衔接;建立"污染物治理链条"思维,狠抓行业各环节规范化管理;建立"类面源"概念,重点推进各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打通科技与应用之间的壁垒,制定推广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六三年以来,黄浦江的黑臭河段日益扩大,黑臭持续时间逐年增长。河水中的大量有机污染物、重金属以及有毒化合物,对上海人民及水陆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黄浦江的综合治理已经迫在眉睫,否则将重蹈苏州河的复辙。我们十四所高校(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化工学院、上海第一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纺织工学院、上海师范学院、上海工业大学、上海农学院、上海铁道学院、上海海运学院、上海财经学院、上海政法学院)的有关专业人员对黄浦江的严重污染深为忧虑,对其治理感到责无旁贷。为此,我们组织起来,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和工作基础,研讨治理黄浦江的经济、合理、有效的方案。由于我们掌握的资料不多,对上海市全局性的问题也了解不够,所提的意见和建议管窥蠡测,希望得到讨论和指正。  相似文献   

13.
视觉     
《环境》2019,(7)
<正>广西南宁朝阳溪惊现"黑黄"分明图、文/东方IC6月5日,广西南宁市,朝阳溪与邕江交汇处上演"泾渭分明",一黑一黄对比明显。据了解,从朝阳溪的整治发端,南宁内河大规模整治行动已经走过了近20年历程,但是南宁市内河之一的朝阳溪黑臭水体治理依然不见好转,反而呈现越治理越黑臭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李永新  王威  何妹  申泰铭 《环境科学》2020,41(5):2257-2263
黑臭水体严重危害城市生态功能,"水十条"的颁布为实现城市黑臭水体的污染整治目标制定了时间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大量治理后的水体出现返黑返臭现象.为研究这一现象的原因,采用多参数水质检测仪和化学分析方法,对治理后返黑返臭的南宁市二坑溪水体进行了24 h连续监测和月度动态监测.结果表明,降雨过程与水体氨氮浓度相关性显著(P0.01),气温与水体氨氮浓度变化趋势正相关(r=0.23,P0.05),与水体透明度变化趋势负相关(r=-0.33,P0.01),显示治理后水体返黑返臭与内源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和外源污染物的输入有关.综上,为了防止治理后的城市黑臭水体返黑返臭,应当关注河道底泥等内源污染物及其控制技术,综合采取生态治理手段减少外源污染物输入,才能最终实现城市黑臭水体长效治理.  相似文献   

15.
李玲玲  李云梅  吕恒  徐杰  杨子谦  毕顺  许佳峰 《环境科学》2020,41(11):5060-5072
水体黑臭程度遥感监测是了解城市水质现状和综合评价城市水环境治理效果的重要手段.以南京、常州、无锡和扬州为研究区,共采集171个样点,同步测量水质参数和光学参数,分析黑臭水体与一般水体的水色和光学特征,构建决策树模型进行重度黑臭水体、轻度黑臭水体和非黑臭水体(记为一般水体)识别.结果表明:①根据色度可将水体分为1~6类水体,其中,类型1~4为黑臭水体,分别为灰黑色、深灰色、灰色和浅灰色水体,类型5和类型6水体为一般水体,分别为绿色系和黄色系水体;②类型1水体的非色素颗粒物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含量高,但色素颗粒物的吸收并不占主导,类型2和5水体的吸收以色素颗粒物吸收占主导,类型3、4和6水体的吸收以非色素颗粒物吸收占主导;③根据六类水体的反射光谱差异用黑臭水体差值指数(difference of black-odorous water index,DBWI)、三波段面积水体指数(green-red-nir area water index,G-R-NIR AWI)、绿光波段反射率和归一化黑臭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black-odorous water index,NDBWI)构建的水体分类识别决策树,能够有效识别出重、轻度黑臭水体和一般水体;④将决策树模型应用于2019年4月9日扬州的PlanetScope影像上,并利用10个同步过境点进行验证,整体识别精度达到80.00%,K值达到0.67.通过水色分类后的城市水体分级模型方法,可推广应用于类似的水体,为黑臭水体监管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5月8日至22日,由生态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组成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督查组进驻广东,重点对广州、深圳、东莞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进行督查。专项督察是抓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是对广东特别是广深莞三地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一次大检验,对于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改善水环境质量、推进城市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浦江原水中土臭素冬季超标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黄浦江原水中土臭素浓度出现的季节性超标现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了夏、冬季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发现夏、冬季水样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土臭素浓度较低的夏季水样中相对丰度较高的微生物为Microcystis、Synechococcus等蓝藻类微生物,其与嗅味物质的合成相关且易于汇集到沉积物内,导致夏季水样与冬季沉积物微生物种群相关;冬季水样中丰度较高的微生物主要为Flavobacterium、Candidatus Pelagibacter、Limnohabitans等水华蓝藻分解微生物,由此推测夏季增殖并汇集于沉积物的水华蓝藻分解是导致原水冬季土臭素超标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基于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提出了冬季原水中嗅味物质超标的可能机制,为饮用水原水嗅味污染控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市每天取用黄浦江的水量已达450万吨,比解放时增长35.3倍,直接排入黄浦江的污水量也随之增大,逐步造成了供水紧张和黄浦江水体越来越严重的污染状况。目前的取用水量已经为黄浦江常年平均迳流量的18%,超过枯水期月平均迳流量的50%,枯水期取的水量中,约有三分之一是城市排出的污水。随着上游地区水利资源使用的增加,黄浦江的迳流量还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这样,年复一年,使江水污染日益严重。1978年江水黑臭天数已达到  相似文献   

19.
许宽  刘波  王国祥  马久远  曹勋  周锋 《环境科学》2013,34(7):2642-2649
以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和城市缓流河道黑臭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实验方法,探讨了苦草对城市缓流河道黑臭底泥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草可以显著改善城市缓流污染河道底泥氧化还原环境.实验期间表层底泥Eh从-70 mV升高至90 mV;减少致黑物质亚铁的含量,实验组表层底泥降低25%,而对照却升高38%;促进铁、硫的自然循环,防止亚铁、H2S的累积;明显改善底泥黑臭现象,实验组表层底泥第7 d出现约3 mm厚灰黄色氧化层,氧化层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厚,第28 d厚度为11 mm.该氧化层无明显恶臭气味.对照则在实验第14 d出现1 mm氧化层并维持至实验结束,期间恶臭气味未消减;种植苦草可显著提高沉积物致密程度,降低底泥含水率,有效改善表层底泥流动状态,且在段头浜、河湾、人工湿地景观等处不影响防汛等功能,对减少河道底泥冲刷迁移和抑制黑臭物质悬浮具有积极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内信息     
黄浦江中游水质有所改善为了改善黄浦江水源水质,去年,上海市投资1800万元,用来着重活理黄浦江上游工业废水,日处理量为1.5万t,削减主要污染物化学耗氧量4.25t、氨氮1t。1991年上海市主要水源地临江取水口黑臭只有2天,比1990年减少了54天。目前,上游地区持正式排污许可证单位已占总数近93%。另外,市区、县环保部门还加强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转的管理,使上游地区治理设施运转率达95%以上。(摘) 上海拟建大型贮灰场为了避免大型电厂大量灰渣对上海市环境的污染,上海勘测设计院经方案比较,选择了长江口长兴岛头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