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涉及“碳酸盐沉积学”的一些最重要论文早在15年前就已开始陆续发表。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多来自新老技术和方法(电子探针、同位素分析、阴极射线发光等)的常规应用。这些进展往往在某些多学科研究领域里更突出,例如:白垩-白云岩-礁岩-岩溶储油层;压力溶解-成土作用;浊积岩或风暴岩型再沉积作用以及孔隙网的比较分析,等等。 这里仅用某些事例来具体说明在碳酸盐岩系石油勘探中涉及沉积学方法和看法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青海湖老碳效应的时空变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青海湖周边的湖水和河流DOC、DIC浓度、~(14)C浓度,以及1F孔不同深度13个碳酸盐的~(14)C年代分析,厘清青海湖老碳效应空间分布情况。研究表明:在空间上,青海湖DIC和DOC的~(14)C的老碳各条河流分布极不均匀,南边的老碳效应明显比北边小,河流的老碳明显比湖水偏老,引起青海湖沉积物老碳效应的原因极有可能是由于北边主要河流将流域内的老碳输入湖区引起,并非由于湖水和大气的交换不畅引起的碳库效应。在时间尺度上,碳酸盐~(14)C的老碳平均值比有机碳的~(14)C老碳平均值偏老。由于入湖物质的变化,在全新世前,有机碳和碳酸盐的老碳比全新世后偏老。  相似文献   

3.
<正> 众所周知,低温下在钙的碳酸盐的结构中类质同象置换是非常有限的。在方解石中交代Ca的有Mn~(2+)、Fe~(2+)、Mg~(2+)、少量的Zn~(2+)、Co~(2+)、Ni~(2+)。在文石中有Sr~(2+)和pb~(2+),以及Ba~(2+)。在白云石和菱铁矿中可以含Mn~(2+),而其它阳离子极少。阴离子PO_4~(3-)、BO_4~(3-)的类质同象置换同样是非常有限的。这些情况,以及在非常纯的(例如礁)碳酸盐中缺乏杂质元素的现象曾形成一个概念,即除了碳酸盐中的Mn~(2+)、Sr~(2+),有时还有铁外,碳酸盐中非碳酸盐组分是杂质元素的载体。这个观点反映在Graf D.L.编辑的著作和其他许多著作中。  相似文献   

4.
<正> 引言火成碳酸岩一直被定义为“明显由岩浆派生的或与岩浆有亲缘关系的富碳酸盐的岩石”(Heinrich,1966)或者是“含有50(体积)%以上碳酸盐矿物的火成岩”(Streckeisen,1980)。但是由于许多碳酸岩成份复杂,故使这一术语相当混乱。关于碳酸岩的分类已提出两个原则。最常见的是按照主要碳酸盐矿物成分进行分类,这已被绝大多数学者所采用。另一个是Woolley(1982)提出的将全岩的分析数据投影在CaO-MgO-(FeO、Fe_2O_3、MnO)三角图上而对碳酸岩进行分类的方法。事实  相似文献   

5.
一、碳酸盐成岩环境研究的概况 成岩作用这个概念可上溯至十九世纪。Moresby(1835)和Gümbeel(1868)首次将其引入文献,经Walther(1894)及其后很多学者的研究,得到广泛地传播和使用。一百多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显著的进展。然而,有关碳酸盐成岩作用的专题研究却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对于碳酸盐成岩作用环境作比较深入的研究则只是近十年来的事情。碳酸盐成岩  相似文献   

6.
<正> 如果把在碳酸盐类这样的专题方面所做的研究比喻成一部交响乐,那么,这一年出现的许多腔调就是先前主旋律的发展。例如:根据新的实例(大多来自北美洲古生界)论证了大陆架相与海盆相之间过渡相的存在;将深海碳酸盐类作为古气候标志的广泛应用;渗流和潜水胶结作用增添了新的实例;透彻地论证了骸晶状灰岩中的压实作用,这涉及再堆积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在过去的四、五年中,对地壳演化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对组成地壳和地幔的岩石也有了比较仔细的研究。取得这些成果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实验技术和理论研究取得了进展;二是由于地球化学的研究资料应用于地质构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正> Akella(1979)通过石英柯石英在800℃和1000℃下相变的再研究,对活塞圆筒装置上固体传压介质TAG和NaCl腔体进行了比较。虽然Akella提供的资料和前人的结果在总体上似乎符合得很好,但仔细分析便发现,他们既没有更精确地标出石英-柯石英的相界,在讨论固体传压介质高压腔体的摩擦问题上,也没有取得真正的进展。特别对后一个问题,进行更详细的讨论似乎是应当的,因为Akella所提出的有关摩擦的观点,看来还缺乏足够的实验证据。这种观点应用到NaCl腔体上尤其如此,所得出的结论比新见解带来更大的混乱。  相似文献   

9.
<正> 一、对碳酸盐鲕粒及其成因的一般认识 在许多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中,经常见到引人注意的鲕状结构和鲕状构造。前者系对每一鲕粒而言,后者是指由鲕粒组成的岩石构造。 所谓鲕粒,是指具有核心和同心层包壳的凝聚——加积颗粒,多呈球形到椭球形,大小和形态似鱼卵。碳酸盐鲕粒系由碳酸盐矿物组成。其核心可以是  相似文献   

10.
古老碳酸盐沉积物完全是由古生物学者和地层学者进行研究的。随着科学的发展,矿物学在研究沉积碳酸盐岩石中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本书叙述了沉积碳酸盐矿物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全书共分五章:(一)前言——矿物学在沉积碳酸盐岩石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荧光显微镜法能大大地提高岩石学家研究碳酸盐沉积物的能力。在许多岩石学研究中,利用荧光显微镜法能够:(1)观察到用其他岩石学方法观察不到的、大规模白云石化或重结晶的石灰岩中的原沉积颗粒和结构;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在有关变质作用的研究中,开展了与以往占统治地位的观点相违背的新理论研究工作。于是从那时至今,许多以往流行的观点被否定了,同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本文拟对其中有关变质反应的热力学条件的新观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七十年代前期,从传统的“岩浆成因”观点出发,霍山饶钹寨岩体被认为是岩浆原地侵入、就地分异的产物。其实,N.L.鲍文早在1928年就对阿尔卑斯型超镁铁质岩的传统岩浆成因说提出了异议。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随着实验研究和野外地质工作的进展,深部地质资料的获得,以及板块理论的兴起,“固态冷侵入”的观点已得到更多资料的支持。用这种观点,能更合理地解释许多地质现象和地质问题。但当时我们并不十分确切了解上述这些进展,当然也就更谈不上用这一观点于实践,从而导致找矿勘探走  相似文献   

14.
<正> 在碳酸盐地层中的油、气藏(田)和凝析气藏(田)中,大多数属于层状碳酸盐地层(即有别于不成层的礁和残山的碳酸盐地层——译注)。马克西莫维奇将它们划分为局部具孔洞的碳酸盐岩地层和区域性具孔洞的碳酸盐岩地层两种(1973)。新获得的资料说明,在这两种储集层中,除了主要有孔洞外,其他如大洞、淋  相似文献   

15.
纳米银因其优越的抗菌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环境、农业、医药等领域.以往的研究从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方面对纳米银的健康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然而,由于研究设计或研究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以往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一些不足,迄今为止,有关纳米银对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仍不很清楚.综述了近年来在纳米银毒理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以及目前研...  相似文献   

16.
<正> 许多脉型铀矿床与过铝质白云母花岗岩有关,它们产在石英明显丢失、碳酸盐和氧化物大量带入的蚀变带中。这类矿床在法国遐迩闻名。那里的蚀变带由于石英含量的减少,被命名为“浅成正长岩”,而这种蚀变带在全欧洲海西期花岗岩类中都有产出,最近在新斯科舍也发现了类似的矿床。  相似文献   

17.
纳米银因其优越的抗菌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环境、农业、医药等领域。以往的研究从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方面对纳米银的健康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然而,由于研究设计或研究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以往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一些不足,迄今为止,有关纳米银对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仍不很清楚。综述了近年来在纳米银毒理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以及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对于层状金属矿床及油气的成因,近年来兴起的新观点认为,成层岩石圈本身就能产生成矿的含金属流体和含油气流体。在沉降运动过程中粘土通过压实作用和蒙脱石在一定温压下向水云母转变而脱水。在成岩阶段,在脱硫细菌作用下粘土软泥的水富含H_2S和CO_2。这些化合物控制着许多地球化学反应的进行。碳酸盐水解以及CO_2非生物形成作用提高了水对某些元素的迁移能力。分散有机质对粘土层中排出的流体的形成起很大作用。在粘土层下沉到1.8~2km和3.5km深度时,分散有机质形成沥青、石油和可溶性有机质。在5~6km深度,分散有机质形成含油气溶液,其大量形成离不开含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沉积有机质的成油粘土。含油气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能提取粘土中分散的含金属碳酸盐和硅酸盐,并使它们再沉淀和富集,因而逐渐成为矿源。粘土中排出的石油和烃气沿裂隙和断裂运移至砂岩和碳酸盐储集层中,在有天然屏障的情况下发生分离并聚集成油气藏。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择伊犁盆地塔勒德黄土– 古土壤序列,系统地开展了沉积物碳酸盐和磁化率等指 标研究,初步探讨了伊犁黄土碳酸盐含量对磁化率增减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塔勒德古土壤 中低频磁化率值中明显低于黄土层,且较黄土高原古土壤值小,频率磁化率也远小于黄土高原; 碳酸盐含量在S1 层中含量明显高于黄土,且较黄土高原古土壤高,与剖面磁化率负相关,在古 土壤中相关度更显著。去除碳酸盐的设计实验显示加入蒸馏水后沉积物磁化率值变化在10%以 内;加入醋酸(HAc)后样品磁化率值均增加,其最大增幅达12.89%(黄土),古土壤的磁化 率增加9% 以上;加入稀盐酸后影响程度不一,在黄土中约在15%,而对古土壤影响较大,最大 可达35%,表明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对磁化率的影响不仅是简单的稀释作用,还与干旱气候环 境下碳酸盐化、次生碳酸盐化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努力,上海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由于治理措施往往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基础设施还适应不了新形势的要求,因此,环境污染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全面控制,局部地区的环境质量还有恶化的趋势。为此,在积极推动老污染治理的同时,必须坚决防治新污染的产生。实践证明,严格执行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规定,把好“三同时”审定关,对于进一步控制和改善环境状况,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