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斌 《环境保护》2007,(14):55-56
编者按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在2010年建成.届时,工程每年可向华北地区调水13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3500万.50年规划,50年建设,5000亿元投资,为了使南水北调工程能真正造福于民,我国政府提出了南水北调"三先三后"原则,即"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  相似文献   

2.
据新近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的全面修订 ,丹江口水库作为中线水源工程 ,大坝加高 ,可使调节库容达 2 90 .5亿立方米 ,由年调节水库变成不完全多年调节水库 ,在满足汉江流域用水和保障汉江中下游可持续发展前提下 ,可调水量为 12 0~ 14 0亿立方米 ,保证率为 95 %的干旱年份可  相似文献   

3.
赵斌 《环境保护》2007,(7B):55-56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在2010年建成。届时,工程每年可向华北地区调水15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5500万。50年规划,50年建设,5000亿元投资,为了使南水北调工程能真正造福于民,我国政府提出了南水北调“三先三后”原则,即“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温家宝总理更是强调:“把水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使南水北调工程成为‘清水走廊’、‘绿色走廊’。”[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2014,(24):5
2014年12月12日,建设超过十年之久,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这是南水北调工程向前迈出的又一大步。作为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分东、中、西三条线路调水,总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供水面积达145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4.38亿人。先期实施东、中线一期工程,东线一期工程已于2013年通水,目前正平稳运行。"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时做出重要批示。短短  相似文献   

5.
《世界环境》2022,(6):49-52
<正>湖北省十堰市位于汉江中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纯调水区。全市汇入丹江口水库的承雨面积为2.1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8%;年均汇入丹江口水库水量350亿立方米,占全库年均汇入总量的90%;境内库区水域面积达620平方公里,占水库水域总面积的60%,库岸线占库岸总长的76%。2016年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湖北省Ⅲ类及以上水质断面比例下降,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  相似文献   

6.
台湾的年平均降雨量为2500毫米。贮水量为714亿立方米,其中27%(即191亿立方米)为每年的用水量,其余73%流入海中。在每年的用水量中,农业用水占83%,生活用水占9%,工业用水占8%。降雨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从5月到10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78%。每年因降雨而渗透的地下水量约40亿立方米,提取量为42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对汉江下游藻类生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质生态模型 ,模拟分析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导致水量的变化以及河道内营养负荷的改变 ,引起汉江下游水体藻类生长速率的变化 ,并对藻类生长的规律做了分析 ,结果表明 :要有效地控制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发生 ,在现状水量和营养负荷条件下 ,需削减营养负荷 5 0 %;实施设计方案调水 1 45亿m3且有引江济汉配套工程条件下 ,需削减现状营养负荷 80 %;调水后控制污染负荷至现状的 5 0 %,要消除因调水产生的负面影响 ,则需将引江济汉水量增大 30 %。由此可减轻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造成的负面影响 ,但“水华”发生机率仍比不调水年程度严重且历时长久。因此 ,首先必须治污 ,控制沿江的污水排放 ;其次在藻类大量繁殖的春季 ,结合丹江口水库和引江济汉工程的合理调度 ,确保汉江中下游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需水。  相似文献   

8.
沈立 《环境》2015,(2):16-18
<正>"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继续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加强运行管理,深化水质保护,强抓节约用水,保障移民发展,做好后续工程筹划,使之不断造福民族、造福人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4年12月12日,随着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闸门开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清澈的汉江水奔流北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终于盼来了水质优良的汉江水,全国近1亿人间接受惠。  相似文献   

9.
额济纳地区特大沙尘暴的预警与居延绿洲生态恢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额济纳地区特定缺水环境下特大沙丘暴成因的分析,认为尘源是其主要矛盾,因而提出用额济纳河的年水流量作为生态恶化指标来判断当地特大沙尘暴是否发生的假设,把连续三年发生特大沙尘暴的九十年代的前五年的年均水量2.5亿立方米称之为特大沙尘暴的阈值,把由八十年代的8亿立方米水量降到九十年代的水量的中值5.3亿立方米水量称之为特大沙尘暴的预警值,把八十年代的年均水量8亿立方米称之为生态保证值。文章还提出了  相似文献   

10.
《环境》2015,(1):72
<正>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长江水一路北上,奔向北京团城湖。"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总书记的评价,道出这一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意义。而如此大的工程,也引来了人们的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11.
李水 《环境导报》2001,(6):49-49
为使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工程不被污染,国家计委、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及沿线四省一市地方政府共同编制的南水北调东线治污规划基本完成,规模宏大的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工程即将启动。南水北调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东线工程由江苏扬州市三江营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向天津、胶东半岛等北方地区供水。东线工程可以利用现有水利工程和天然河道,工程难度较小,但却面临沿途水质污染的难题。据调查,南水北调东线规划范围内全线每年废水排放量为30亿吨,其中21.71亿吨排入河道,目前,东线调水水源地长江三江营断面全年水质很…  相似文献   

12.
沈立 《环境》2015,(2):23-25
<正>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从规划到建设再到通水,争议与质疑一直伴随其左右,比如代价巨大入不敷出、流速过慢达不到输水要求、泥沙沉降和水道结冰会使通水失败等等不一而足。代价太大,弊大于利?当中线工程尚在规划建设时,就曾有人提出:"江汉平原大旱,因为南水北调影响了生态"、"一下子调走湖北这么多水,会不会出现北方受益、水源地受损的局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通水背后,是水源地的默默付出,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缓解北方干旱缺水、保障供水安全的重大水利工程,也是遏制京、津、华北地区水资源衰退、生态环境恶化的重大生态工程。有水自南方来,泽惠生灵无数。这句话生动描述了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初衷和目的。南水北调之于中国的意义是"水利"的,也是"环保"的。中线工程引水渠与沿线同时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绿色长廊;自汉江发源地秦岭地区,直到鄂豫交界处的丹江口库  相似文献   

14.
汉、丹江流域(陕西段)环境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方案70%的水量来自我省汉江、丹江,为了确保调水的水质安全,为京、津乃至华北地区提供符合标准的水源,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摸清现状的基础上,以保护水源、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为目的,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基本方向,遵循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全面探讨了汉、丹江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对策,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供参考。1概述汉江、丹江流域位于秦巴山地。在陕西境内主要涉及汉中、安康、商洛三市27个县、区,总面积约6.59万平方公里。汉江多年平均径流量275亿立方米,丹江多年平均径流量17亿…  相似文献   

15.
信息     
《环境》1994,(3)
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达13.92%截止1993年底,我国森林面积已达20.06亿亩,其中人工造林保存面积为5亿多亩,居世界首位;森林覆盖率达到13.92%;活立木蓄积量为117.85亿立方米。自1989年以来,我国的造林面积每年以8000多万亩递增,活立木蓄积量每年增加年1亿立方米,林产业年产值已超过1400亿元,森林覆盖率每年以0.2%的速度增长。全国已有517个城市森林覆盖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前后的丹江口库区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前,丹江口库区2007年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1.059 gha,库区整体上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前相比,库区可利用的生态承载力减少了2.3%,生态赤字扩大了0.014 gha/cap;根据库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库区生态适度人口为122.8万人。  相似文献   

17.
2020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及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对汉江流域水资源形势产生影响,本文对汉江流域水资源的可供给量、需求量进行了分析,研究流域实际可供水量和余缺水量.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表明:调水工程实施后,汉江流域上游供水可以满足需水要求,汉江中下游流域将缺水54.81×108m3;全流域将缺水10.41×108m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引汉济渭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甚至整个流域产生缺水性影响.从水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3个方面选择评价指标,以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采用距离指数法对汉江流域进行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并对汉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受调水及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汉江流域水资源已处于不可承载状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鼓舞人心,全国各地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然而,万物生长离不开水,经济建设也一样,不少地区水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近几年一些专家对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忧心忡忡。缺水!我国是世界上十三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水量只有世界人均水量的1/4,海滦、淮河、辽河、黄河四流域人均水量又只有全国的1/5。1979年全国154个城市缺水约32亿立方米,1984年全国196个城市缺水达50亿立方米!目前我国有5,000万人口和3,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加上农业缺水在内,预计到2000年全国缺水量将达700亿立方米。许多湖泊在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优化水资源配置、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丹江口水库水域跨湖北、河南两省,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沿途20多座城市的饮用水安全。因此,加强丹江口库区水源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丹江口库区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有加重之势,部分区域水质呈有恶化趋势。通过分析丹江口库区水源地的现状,建议通过加强对水源地保护宣传教育、调控农田径流污染,控制网箱养殖规模、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等手段来减少水质污染,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  相似文献   

20.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1):I0002-I0002
<正>日前,位于天津港南疆港区的天津LNG项目顺利通过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机械完工验收,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全面完工,工程年供气能力达30亿立方米。天津LNG按"先浮式、后常规"模式建设,一期浮式工程已于去年12月供气,创下国内LNG项目最快供气记录。2014年继续建设两座3万立方米储罐及8个槽车装车区,打造陆上液态外输系统。这8个槽车装车区投入使用后,液态外输能力将达每年35万吨,有效辐射半径达2000公里,能向管道无法辐射地区输送LNG,带动LNG加气站建设,提升清洁能源利用,有效缓解华北地区雾霾天气注入动力。此外,天津LNG的两座3万立方米低温混凝土全容式储罐是国内首次制造,运用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