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国外 ,司机驾车违反交通规则后 ,处罚手段可谓五花八门 ,处罚方式令人捧腹 ,也更让人深受教益。在印度尼西亚 ,司机一违章最怕“剃光头”的处罚———如果司机违章后 ,就会被当场先罚款 ,然后没收驾驶执照 ,最终会被无情地剃光头发。不少司机产生“若要违章 ,想想自己头上的黑发 ,别弄个大光头丢人现眼”的畏惧感 ,再也不敢轻易违章了。在巴西的圣保罗市 ,司机只要一犯规 ,就会被送去幼儿园“上学”———一旦司机触犯了交通规则 ,就会被送进司机孩子所在的幼儿园 ,同孩子们一起玩在虚拟的公路和叉道上驾驶儿童玩具汽车的游戏 ,在孩子们的…  相似文献   

2.
在国外 ,司机驾车违反交通规则后 ,处罚手段可谓五花八门 ,处罚方式令人捧腹 ,也更让人深受教益。在印度尼西亚 ,司机一违章最怕“剃光头”的处罚———如果司机违章后 ,就会被当场先罚款 ,然后没收驾驶执照 ,最终被无情地剃光头发。在巴西的圣保罗市 ,一旦司机触犯了交通规则 ,就会被送进司机孩子所在的幼儿园 ,同孩子们一起玩在虚拟的公路和岔道上驾驶儿童玩具汽车的游戏 ,在孩子们的嘲笑和指责声中反思自己的过错 ,进而痛改前非 ,并确立当循规蹈矩好司机的信念。在美国的某个州 ,对付违章司机 ,就是让你去当护士———如果你违章了 ,就会…  相似文献   

3.
在国外,司机驾车违反交通规则后,处罚手段可谓五花八门,处罚方式令人捧腹,也更让人深受教益. 在印度尼西亚,司机一违章最怕"剃光头"的处罚--如果司机违章后,就会被当场先罚款,然后没收驾驶执照,最终会被无情地剃光头发.不少司机产生"若要违章,想想自己头上的黑发,别弄个大光头丢人现眼"的畏惧感,再也不敢轻易违章了.  相似文献   

4.
"某某作业队不服从处罚,在作业面跟安管人员吵了起来"、"因为不满违章罚款,某某班员把安管人员告到了矿里"、"这些作业队员素质不高,真是不好管"……在矿山,听到这样的消息与报怨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了。面对"三违"现象,违章人员对处罚后的态度不外乎有这么四种情况:口不服心不服、口服心不服、口不服心服、口服心服。只有口服心服才能达到最好的“三违”帮教效果,既让违章人员接受违章处罚,违章人员自己又认识到违章危害性,杜绝类似违章行为再次发生。然而,想要让违章人员在接受处罚时口服心服却并非易事。为什么本若为他人安全着想的“三违”处罚,往往会受到处罚对象的排斥呢?  相似文献   

5.
司机与违章 西安,北京,上海的司机违章被交警抓住后,据说反应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6.
安徽来京人员杜宝良,交通违法行为105起。交通违法行为都是在北京真武路掉头走禁行线。结果,杜宝良的罚款累计达10500元。读到这样的新闻,人们会觉得很正常,司机违章就应当接受处罚的嘛。这话当然没错,然而,如果我们将这一违章事故以小品形式再现出来,那么,一个有些荒诞的场景就出现了:民警远远地躲在隐蔽处,眼睛盯着严禁违章掉头的路面。从2004年7月20日起,民警就眼睁睁地瞅着杜宝良这个倒霉的司机一次又一次违章直至105次、  相似文献   

7.
法制经纬     
宁德市驾驶员李某,因违章停车被罚。李某因仅罚款5元,没及时持处罚决定书去银行交罚款,事后又把这件事忘了。三个月后,他持驾证去办理审验时,民警告诉他:“你的驾驶证因违章没去处理已被撤销。”李某才记起三个月前违章停车被罚款一事,可叹后悔晚了。 李某因违章处理过期未办理,为什么被交警部门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纠正交通违章,消除事故隐患,对违规的“出头鸟”也需要枪打。 “ 电子警察”被引入交通系统后,为查处违章车辆立下了汗马功劳。机动车驾驶员只要稍一越轨,准能踩响地雷,被无情地公开曝光,接受处罚。“ 电子警察”秩面无私、六亲不认,极大地震慑了违章的驾驶员。然而,“ 电子警察”对违章的行人和非机动车网开一面,加上一些市民认识不到行路中的风险和车祸的严重危害性,不少行人或非机动车驾驶员的遵章意识  相似文献   

9.
安全管理中“重处罚轻激励”问题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各行各业安全管理中存在“重处罚轻激励”问题,将博弈理论运用于安全管理者和员工间的激励机制,得出“安全管理者和员工都需要激励,激励运用在安全管理中可以有效的强化员工的安全行为,弱化不安全行为,从而更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结论。再通过对违章员工和安全管理者双方混合策略的博弈分析,得出“若要降低员工违章发生率,只加重违章员工的处罚,短期可以抑制违章率,长期反而会使安全管理者变得懒惰不履行职责,因此必须同时加强对安全管理者的激励管理”的结论。最终得出“激励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而处罚作为一种负激励,使用时需要注重其力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做为一名司机,有必要学习和掌握一些“自我保健之道”,适时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使自己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以保持行车的安全。 注意保持心理的相对稳定 每天出车,矛盾和烦恼的出现是难免的,所以要注意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特别是遇到不顺心的人和事,如与行人、乘车人及其他司机发生争执,无意识违章受到处罚,行驶中车辆突然出现故障等,既要宽容、豁达待人,  相似文献   

11.
赣西供电公司根据多年的反违章情况,结合安全工作的需要,出台《赣西供电公司违章作业处罚实施细则》,加大了违章处罚力度。细则规定了19种严重违章行为和16种一般违章行为。对职工在生产施工作业中发生一般违章行为的,对该职工给予一定数额的经济处罚;对发生严重违章行为的,除给予数额可观的经济处罚外,对该职工还将取消“文明职工”资格和待岗学习2个月,待岗学习期满经考试合格后安排上岗。对在一年内累计发生两次一般性违章的职工,按严重违章给予处罚。该细则还对夜晚进行抢修试验工作的时间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必须经基层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或分管领导批  相似文献   

12.
《江苏劳动保护》2011,(4):37-37
我们过马路时,有时会看到某人站在十字路口,手里拿着小旗子,做为交通“协管员”,这些人多是由于违反交通规则而受到的一种处罚,什么时候这些交通违章者抓到下一违章的人,就可以离开这个“协管”岗位了。  相似文献   

13.
司机大多怕警察.特别是爱违章的手潮的司机更怕警察,见了警察就双腿打颤儿。前不久,北京一靓姐开一新车,在十字路口好好地开着,突然冲向了路边.撞了。警察上前问她怎么了?她怒斥警察说全怨你.我看到警察就害怕,这不一慌就撞了。这个笑话反映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这个靓姐以前准因违章被处罚过,另一个是靓姐可能被罚不只一回,已经罚怕了.见了警察就发毛。这事儿我想起了咱们的安全生产,也有些类似  相似文献   

14.
去秋,记者有机会访问了上海市汽车运输四场。走进场大门,只见一辆辆汽车整齐地停放在广场四周,场地平整、线路分明,汽车进进出出井然有序,黑板报上“文明驾驶,礼貌行车”的标语格外醒目。场安全科的同志告诉我,这是近两年场里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争做精神文明前哨兵”活动后的新气象。 “差、散、粗、脏” 过去这个场有少数司机违章违纪、工作责任心不强、作风粗野,行车事故较多。去年2月22日一天就发生两件事。一件是驾驶员张连成行车至江桥附近,因违章超车,被路检组拦下来教育了一番。可过了江桥他又超越了一辆公共汽车,那公共汽车司机也…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一位职工出现了违章事故,不仅本人受到了处罚,上至分管安全的副总、安全办主任,下至违章职工所在车间的主任、班组长和安全员等逐一在“安全亮丑台”上亮了相,而且还根据责任大小,分别被处以200元至1500元不等的罚款。此事在整个公司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16.
<正>对"违章"视同"事故"处罚是否可行目前,一些企业在安全考核中,根据各类违章行为可能直接引发的事故,对违章者视同已引发相应事故进行处罚。有人认为,对"违章"视同"事故"处罚能够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促进员工重视安全。但也有人认为,如此考核过于严苛,很可能致使员工产生抵触心理,反而不利于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对企业来说,对"违章"视同"事故"处罚,是否可行?是会促进员工重视安  相似文献   

17.
去年以来,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对机动车严重超载违章进行了集中治理。但是,治理中个别地方也出现一些问题,如罚款不开票据、只罚款不纠正违章、实施处罚不严格依照程序、法律文书填写不规范等,影响了治理超载违章工作的健康发展。为保障治理超载违章工作正常进行,防止发生公路“三乱”问题,公安部为此专门发出通知。  相似文献   

18.
煤矿“三违”指的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据大量数据统计分析,煤矿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大多是由于“三违”行为引起的。目前,煤炭企业大多采用对“三违”人员进行经济处罚的方式,这种做法其实并不能真正取得很好的效果,对“三违”人员处理轻了,好象麻醉药,只管用一阵子,收不到长久的效果;处罚重了容易激起他们的逆反情绪,反而不利于安全生产,并引起人员思想波动,继而引发队伍不稳定。因此,如何加强对“三违”人员的管理,减少“三违”行为的产生,是杜绝煤矿伤亡事故、创建平安和谐矿区的关键。一、“三违”产生…  相似文献   

19.
违法司机与贪官是两个不同概念的词,也是不同层次的人物,把违法司机与贪官放在一起写,可比性何来?但对这类人的心理做了一番研究后,我觉得违章司机与贪官在心理上是有某些相似之处的。臂如,侥幸心理,其次为金钱利益驱动而冒险行事,孤注一掷,结果最终下场都是可悲的。不过违章司机的结局是令人扼碗叹息,而贪官则让人嗤之以鼻的。  相似文献   

20.
在企业里,为了预防事故、杜绝违章常会对违章行为进行处罚。但因违章而受到处罚的员工是否真正改掉了不安全行为了呢?企业安全管理者是否能够发现所有违章行为呢?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企业管理者无法时刻观察每一个员工的行为;另一方面,员工可能因为担心被罚而采取对抗行为,或在管理者实施观察时不操作、躲避,或只在被观察时才安全操作,一旦脱离观察者的视线便又习惯性地违章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