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解决高压电压互感器现场校验耗时耗力,且易受停电计划影响和无法带实际二次负荷的问题,提出一种对不同绕组数均适用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通用误差间接推算方法。该方法基于互感器误差基本原理,只需测量较少物理量就可得到实际运行条件下互感器误差。应用结果表明:推算法检测结果准确,大大减少了传统直接检测方法所需仪器设备数量,提高了互感器误差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推导了测量微震仪“动态放大率”相对均方误差的理论表达式,详细分析了该式中各自变量的误差,从而评定了微震仪“分段绝对标定法”的精度;根据标定的现状,估算了“动态放大率”频带上一些点相对均方误差的实际数值,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实效的分析意见。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加固后损伤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用以研究该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该模型考虑了钢与混凝土的黏滑作用。通过与损伤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加固后的结构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滞回曲线和刚度退化曲线的对比表明,计算结果较为精确,该模型可以应用于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的结构分析中。同时由试验和有限元分析计算的结果可知,损伤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后,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4.
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地面加速度峰值计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不同的工程场地采用20组相互独立的基岩加速度时程作为输入地震波,对广东省307个项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662个地震钻孔剖面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用相对均方误差来定量评估所得到的地面加速度峰值离散值,发现地面加速度峰值的计算结果具有很大的离散性,最大相对均方误差为19%,平均相对均方误差为7.53%;地震基本烈度高的地区比地震基本烈度低的地区的相对均方误差大,场地类别差的比场地类别好的相对均方误差大;目前较为普遍地用1条或3条基岩加速度时程作为地震动输入是明显不够的,应适当地增加,对于高烈度地区和场地类别较差的场地更是如此,才能得到较为合理的地面加速度峰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MODIS火点指数监测森林火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利用MODIS红外辐射遥感数据分析异常热点光谱辐射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火情监测模型归一化差异火点指数,并通过几起较大的森林火灾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给出了该监测模型的详细算法。EOS—MODIS探测器具有多光谱、高光谱及热点监测动态范围宽的特点,MODIS的新一代多光谱探测器NPOESS NPP VIIRS同样继承了MODIS的优势,为归一化差异火点指数算法模型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边坡稳定性研究对于重大地质灾害防治极其重要,但由于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具有非线性、多样性以及模糊性等特征,边坡稳定性分析一直是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热难点问题。已有研究表明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可有效应用边坡稳定性分析,但同时存在预测精度低、鲁棒性差、收敛速度慢等缺点。为改善上述问题,在粒子群算法优化的 BP 神经网络(简称 PSO?BP 神经网络)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该模型以容重、内聚力、内摩擦角、边坡角、高度、孔隙压力比作为输入参数,以安全系数作为输出参数。通过借鉴遗传算法中的变异思想来提升模型全局寻优的能力,利用能量函数负梯度下降原理提高模型的收敛速度。将所收集到百余条边坡数据进行数据清洗,最终得到 80 条高质量边坡数据,随机选取其中的 50 条边坡数据作为模型的试验数据。最后采用十折交叉验证的方法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并在多维度与其余边坡稳定性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该模型相比于其余模型收敛速度、准确率、鲁棒性均有明显提高;②将 K 折交叉验证应用在小样本数据下的边坡稳定性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可有效避免结果的偶然性。③该模型的预测误差仅为 4.31%,满足工程精度需求,可在实际工程中为边坡稳定性分析与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海洋冰情预测的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非线性时序预测模型的精度,利用自相关技术分析了海洋冰情时序的延迟特性,据此确定了RBF网络的输入、输出向量,给出了MATLAB环境下海洋冰情预测的高精度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结构、设计、仿真函数和图形结果的输出方法,建立了海洋冰情预测的高精度RBF网络模型.使用27年的海洋冰情实测资料进行了网络的训练和检验,并将之用于预测,各训练样本的误差为0.0,预测值的精度高于门限自回归模型预测的精度.实例分析表明,所构建的RBF网络模型能充分利用预报因子的信息和神经网络方法的非线性映射能力,模型稳定性好,精度高,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自然灾害的非线性时序动态预测.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5年广东省社会核算矩阵,构建灾害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评估了强台风“山竹”给广东省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模拟结果表明:从宏观层面看,台风“山竹”造成的全部损失占当年广东省GDP的2.645%;居民收入受灾害影响减少了2.732%,居民对商品的消费量也随之降低1.59%;进口商品量显著下降,除制造业商品出口价格有轻微上涨外,其它各类商品出口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从产业层面看,除采掘业外,灾后几乎所有行业的产出均有所下降,其中,建筑业的下降程度最为显著,降幅达2.437%;与灾前相比,台风灾害使得各部门的租金率下降,下降幅度为0.225%~3.928%。经过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所构建的灾害CGE模型是稳健的,模拟结果可为政府后续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滑移隔震结构非线性反应的动力相似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移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分析和计算可通过滑移隔震结构非线性反应谱进行简化。由于非线性体系不能采用叠加原理,参数较多,所建立的非线性反应谱比较繁琐。本文通过对滑移隔震体系地震反应方程的变换,研究了滑移隔震体系地震反应中的动力相似关系。研究表明,滑移隔震体系虽然不符合叠加原理,但通过其中的动力相似关系,任何输入幅值下滑移隔震结构的任何反应都可由某一固定输入幅值下隔震结构相应反应经修正得到,理论上这种修正是不含任何误差的。利用该动力相似关系,滑移隔震结构体系非线性反应谱可得到极大简化。  相似文献   

10.
仪器地震烈度是指由仪器的观测记录计算而来的地震动强度,能直观反映地震的影响程度。建立高效准确的仪器地震烈度评估模型,在防震减灾和烈度速报中有着重要意义。以汶川地震的地震动记录以及与其对应的宏观调查烈度作为数据源,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确定了 17 种地震动参数与宏观调查烈度的关联程度。以与宏观烈度关联系数较高的谱烈度、累计绝对速度、均方根加速度等参数为模型的输入层,宏观烈度为输出层,网络迭代次数为 1 000,损失函数选择均方误差,指标函数选择平均绝对误差,优化算法选择适应性矩估计,建立了基于多层感知机的仪器地震烈度预测模型。最后利用芦山地震为例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并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该方法误差率较低,模型预测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特高压交直流电网的不断建设,电力通信系统对超长站间距离、无中继站光传输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凸显。针对超长距无中继传输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从线路损耗、色散效应以及光信噪比三个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宁夏电网第一条省内超长距无中继传输系统即六盘山750kV变电站至灵州±800kV换流站通信系统的建设,通过运用光放大器、纠错、色散补偿、拉曼等关键技术,实现2.5 Gbit/s 速率、10 Gbit/s 速率长传系统通信。应用结果表明:超长距光传输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六盘山750 kV变电站至灵州换流站间的超长站距通信,满足了系统运行的各项性能指标,节省了大量建设资金及维护费用。  相似文献   

12.
负荷预测的精度直接关系到电网的供需平衡,影响着电网运营成本。针对传统预测方法精度不高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的预测模型。由于极限学习机的输入权值和隐含层偏置对预测精度有很大影响,因而利用改进差分进化算法对极限学习机参数进行优化,提高了极限学习机的泛化能力和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对短期负荷预测精度有较高提升。  相似文献   

13.
将D-P准则对M-C准则的近似视为连续函数逼近问题,据此建立了最佳平方逼近的误差解析表达式,并提出了一个最佳D-P准则。同时,利用该误差表达式分析了各种常用D-P准则对于M-C准则的最佳平方逼近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的D-P准则中,采用大外接圆的D-P准则误差最大,等面积圆准则与本文所提出的最佳准则的误差相近,内切圆、小外接圆和中径圆的误差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准。同时,通过利用强度折减分析方法对各准则的适用性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等面积准则和最佳准则与M-C准则具有较好的接近程度,但当系统将进入不稳定状态时M-C准则却与内切圆准则接近。  相似文献   

14.
江苏数字地震台网已建设改造了 8个台站。对 8个台站记录到的背景噪声进行定量分析 ,测定背景噪声的地动速度均方根值 (RMS)、有效测量动态范围 (D有效)和噪声功率谱。结果表明 :受台基和海潮等观测环境的影响 ,大部分台站的地动速度RMS值高于 2 × 1 0 -8m/s,降低D有效 值。背景噪声功率谱峰值频率为 2 5~ 3 0Hz。这些定量分析为了解数字地震台网的实际监测水平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加速度均方根地震动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美国加州等地的强震记录,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加速度记录水平、竖向分量的峰值加速度(PGA)和一定时间窗内加速度均方根(SRSTM S)的衰减规律。所采用的加速度记录共795组(两水平向与一竖向)2 385条。对作为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主要参数PGA的衰减规律与SRSTM S的衰减规律作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SRSTM S的离散性明显的小于PGA,因此建议将SRSTM S的衰减关系应用于地震动强度的危险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南黄海海域6.1级地震发生前,对海安台N30°W、N70°W、N60°E三组测向和南京台EW向测向地电阻率负异常时段进行了31日低通滑动平均滤波计算,发现异常突出,并超过二倍中误差,经分析认为对地电阻率所出现的中长期异常时段,不能轻易否定,必须不断跟踪分析  相似文献   

17.
To solve the complicated problem of water-stage predictions under the interaction of upstream flows and tidal effects during typhoon attack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novel approach to river-stage predictions. The proposed CART-ANN model combines both the decision trees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 [CART]) and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techniques, which comprise the 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 and 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NN). The combined CART-ANN model involves a two-step predicting process. First, the CART stage-level classifier can classify the river stages into higher, middle, and lower levels. Then, the ANN-based water-stage predictors are employed to predict the water stages. The proposed model was applied to the Tanshui River Basin in Taiwan. The Taipei Bridge, which is close to the estuary and affected by tidal effects, was taken as the study gauge. The mean square error and the mean absolute error were used for evaluating the variance and bias performances of the models. This study makes two contributions. First, the CART-MLP and CART-RBF were modeled to predict river stages under tidal effects during typhoons, and they were compared with three benchmark models, CART,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and RBFNN. Second, the CART-RBF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d that it achieved more accurate prediction than CART-MLP and three benchmark models.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发电过程控制策略设计和计量方法研究过程中,对系统模型要求越来越高的现状,基于辅助变量最小二乘(RIVLS)辨识方法,提出一种分别以一阶惯性加纯滞后模型(FOPDT)和二阶惯性加纯滞后模型(SOPDT)为基本组成部分,以建模误差的均方差为加权因子的复合建模方法,并通过实验室液位系统建模仿真过程,证明新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提高建模准确性的作用,该建模方法可以扩展应用于其它对模型精度要求较高的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根据非平稳输入下建立的功率谱与均值反应谱之间的关系,合成基于水工设计反应谱的人工地震波,并对其幅值进行修正,降低了高频区误差作用;为了解决加速度时程积分后的速度、位移时程的零线漂移现象,利用Huang变换得到加速度时程的固有模态函数,由Huang变换方法得到的最低频率固有模态函数分量通常情况下代表原始信号的趋势或均值,对去掉均值后的加速度时程进行积分得到的速度、位移时程不存在零线漂移问题。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卫-文昌110 kV送电线路11号转角塔在未超条件使用的情况下,架线后发生倒塔事故,通过现场调查并对铁塔破坏处的结构进行受力分析与核算,结合现场塔材的破坏情况提出具体处理方案和预防措施。分析结果表明:基础根开的施工误差偏大产生了腿部主材较大的附加内应力,而该附加内应力正是导致铁塔过载破坏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