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论文指出了二道坊河河道沉积的中重金属全量的水平分布及垂直分布,各种形的沿程分布,迁移能力及潜在危害程度,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标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了评价 。  相似文献   

2.
海陵湾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首次分析了粤西海陵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Hg)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海洋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国家标准和瑞典学者H knson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与危害指数方法评价了该海域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该海域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危害较轻,其中Hg的污染和潜在生态危害较重;洪、枯季生态危害程度顺序为:Zn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钦州湾及其入海河流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As、Pb和Cd)含量的分布特征,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进行了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钦州湾及其入海河流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Zn、As、Pb和Cd的含量均低于国家一类标准值,仅个别采样点Cu的含量高于国家一类标准值;重金属污染较重的区域包括茅尾海东部、钦州港附近海域及入海河流;钦州港两大工业园区和4条河流是其重金属的主要污染源;钦州湾及其入海河流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达到中度程度,其中Cd为主要污染物,应作为重点防预对象。  相似文献   

4.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7,(2):155-160
基于南通近海(洋口港—吕四)潮滩特点布设潮滩断面并采集表层沉积物,根据样品汞、镉、铅、砷、铬等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测试结果,分析研究区沿海潮滩表层沉积物主要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并与江苏其他滨岸地区潮滩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对比,初步探讨2009—2012年南通沿海滩涂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变化与元素的相关性。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南通近海潮滩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及潜在生态风险。南通潮滩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均匀,且低于江苏省苏北其他地区沿海潮滩的沉积物含量。7种重金属元素的相关分析表明,Cu与Pb、Zn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b与Cd、Hg的相关性最差。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表明,南通近岸潮滩表层沉积物7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均属低生态危害范畴,近岸海域(洋口港—吕四段)潮滩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总体较好。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6年和2013年航次对瓯江口附近海域调查的资料,分析了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和Cd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相比2006年,2013年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和Zn平均含量有所增加,但经student-t检验,两组结果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Pb和Cd有显著性降低;与国内外其它河口相比,其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从空间分布上看,两次调查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有明显差异,同次调查中各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总体趋势相似.通过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性的评价表明,2013年调查海域重金属总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整体属于中度生态危害水平,较2006年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沿海甸岛周边水系布设29个代表点采集沉积物,依据样品中As、Hg、Pb、Cd、Cr、Cu的含量、形态分布及规律,探讨沉积物粒径效应,以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u、Cr对海甸溪及与其交界附近的横沟河沉积物污染已经影响到其环境质量水准,其含量与采样点沉积物p H值大小呈显著负相关,且随p H增大明显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为As>Cd>Hg>Cr>Pb>Cu。相同金属在海、溪、河沉积物中的形态分布有差异,其中溪的差异性较明显。6种重金属全量均存在小粒径高富集现象,同种重金属各粒径形态分布相似,且随粒径减小,非稳定态占比增大;单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或6种重金属总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均属于轻微级。  相似文献   

7.
太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赋存形态分析及污染特征   总被引:25,自引:12,他引:13  
秦延文  张雷  郑丙辉  曹伟 《环境科学》2012,33(12):4291-4299
为了解太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对太湖表层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Cd、Pb、Cu、Zn)的含量及空间分布分别进行了对比研究,并采用BCR三步分级提取法分析了太湖表层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Cd、Pb、Cu、Zn)不同赋存形态的含量,评估了这4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最后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太湖表层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元素均有一定程度的富集,其中Cd的富集程度最为严重;赋存形态分析表明4种金属均主要以可提取态形式存在,各元素生物有效性即可提取态含量排序为:Cd〉Pb〉Zn〉Cu;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元素Cd为太湖表层沉积物中最主要的污染元素,且具有较强的生态危害.其次是Pb,Cu和Zn则较为轻微.4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由大到小排序为:Cd〉Pb〉Cu〉Zn.  相似文献   

8.
于2014年6月、8月、10月和12月对浙江省温州地区沿海主要贝类养殖区的海水、表层沉积物进行取样,研究了重金属Cu、Cd、As、Pb在贝类养殖区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并对养殖区进行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所测养殖区海水中Cu、As属于本底水平,Pb、Cd已属中度到重度污染,污染程度顺序为CdPbCuAs;表层沉积物中各重金属的污染程度顺序依次为PbAsCuCd;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贝类养殖区重金属Cu、Pb、As属于轻微潜在生态危害水平;Cd属于中等潜在生态危害,各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顺序依次为CdPbAsCu,从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看,所调查的贝类养殖区域RI值均小于140,为低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
闽江口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了闽江口表层沉积物中Cd、Pb、Cu、Hg、As含量及分布特征,并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闽江口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平均含量大小为Pb〉Cu〉As〉Cd〉Hg;重金属生态风险属Cd—Hg复合污染型,单个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大小为Cd〉Hg〉As〉Cu〉Pb。  相似文献   

10.
对秦皇岛海域34个表层沉积物中的Hg、As、Cu、Pb、Zn、Cd、Cr的含量进行了分析,Hg含量的最大值位于调查海域的南部远岸处,空间分布东部高于西部。As、Cu、Pb、Zn、Cd、Cr 6种重金属的分布具有相似的规律性,在调查海域近岸和东南部形成两个高值区,大体分布东北部高于西南部。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秦皇岛近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秦皇岛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总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低,7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大到小依次为HgCdAsCuPbCrZn。  相似文献   

11.
分三个区域全面分析了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Haknson潜在生态危害系数与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危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属于轻微生态危害,产生潜在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是As;Cd、Cu次之;Pb、Hg最弱;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属于轻微生态危害,三个区域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由大到小的次序为:碱厂区域>港口区域>核电区域.  相似文献   

12.
运河(杭州段)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变化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受重金属污染较重、综合治理历史较长的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沉积物剖面中重金属的垂向分布、整河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及重金属的存在形态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经过长期综合治理,运河杭州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明显下降,新近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明显低于60cm深度以下的重金属含量,但沉积物整体污染水平仍较高,Cd是运河杭州段沉积物中生态危害潜力最大的元素,形态分析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活动性为Cd > Zn > Cu > Pb.  相似文献   

13.
黄河包头段沉积物中生物可给态重金属分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结合沉积物孔隙水,对黄河包头段柱状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u,Pb,Zn,Cd和Cr)生物可给态的分布特征作了探讨.结果表明:深度不同,重金属元素生物可给性不同;黄河包头段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在以一定的速率迭加;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直接危害程度较小,潜在危害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4.
第二松花江中下游水体重金属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测定第二松花江中下游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探讨了水体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水中重金属含量较低,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均远高于该河段水中重金属含量;水和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沿程变化规律一致,即在市区河段中的含量远高于非市区河段;沉积物重金属呈现中等至极强的生态风险,以Hg和Cd的生态风险为主。  相似文献   

15.
大伙房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辽河流域大伙房水库是抚顺、沈阳两市重要的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因其汇水区内的矿山开采活动而面临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为了解该区域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对大伙房水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Cu、Pb、Zn、Cd的含量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及基于多方的沉积物质量基准法对水库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集广西北海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的样品并进行重金属含量分析,结果表明:Cu、Pb、Cd、Zn、Cr、Hg、As 7种元素的空间变异系数都超过0.4,各重金属空间波动程度的顺序为HgCdZnAsCrPbCu;从空间分布上看,重金属含量的高值点大多数分布在离岸较近的海域,并受沉积物粒度效应的控制;表层沉积物中Cr的污染程度最大,其环境效应不容忽视;区域上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小顺序为AsHgCdCrPbCuZn;各采样站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ir)均远小于40,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也远远小于150,属于低生态危害范畴。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1年和2012年春夏秋三季长时间、大范围的对北戴河及相邻海域沉积物重金属(Cu、Pb、Cd、Zn)的调查结果,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综合生态危害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等评价方法,分析北戴河及相邻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分布趋势及潜在生态危害。研究结果表明,整个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有从抚宁近岸向两侧逐渐升高的趋势。海港区近岸海域重金属污染相对较严重,之后依次是山海关近岸海域、北戴河近岸海域、昌黎近岸海域和抚宁近岸海域。所有监测站位的重金属要素含量均未超出一类海洋沉积物标准,属于轻微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8.
黄河包头段水-沉积物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系统的形态分析实验研究为基础 ,结合上覆水、悬浮物、沉积物及孔隙水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评价了黄河包头段水体中重金属 (Cu、Pb、Zn、Cd)的潜在危害程度 .结果表明 ,黄河包头段干流沉积物中Pb、Cd等重金属具有较大的潜在生态危害性 ,更易造成污染 ;包头市工业废水对黄河干流水体重金属污染有明显的迭加作用 .此外 ,分层位 (按深度 )计算的SQC值结果揭示 ,用表层沉积物或不同层位 (深度 )的混合沉积物所得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代表某一区域或河段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有一定的风险性 .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粤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污染程度、生态风险和潜在来源,对粤东近岸海域153个表层沉积物样本中重金属(Cu、Pb、Zn、Cd、Cr、Hg和As)含量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粤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重金属排放特点解析了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含量均不同程度超过了背景值,入海河口及其附近区域是重金属的主要富集区。地累积指数的评价结果显示,各重金属污染程度为Pb>Cu>Hg>Zn>Cr>As>Cd。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粤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整体表现为中等程度的生态风险,Hg和Cd是主要的贡献因子,需加强监测。分析表明,粤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来自电子垃圾拆解、化石燃料燃烧、涉重金属企业排放、农业生产活动和船舶排污。  相似文献   

20.
沱江流域水系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沱江流域水系沉积物的系统研究,查明了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质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在两支流交汇之前,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从上游到下游呈上升趋势,矿业活动是水环境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两支流交汇之后元素含量有较明显升高,显示两河汇流叠加对沱江下游水系沉积物有较大的影响;与前人研究相比,各元素含量有较明显的增加;沱江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较低,大多属于轻微生态风险,Cd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最严重;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1)表明河流重金属污染属于轻微生态危害,其受危害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沱江>石亭江>绵远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