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今天,无论是传统的卡片,还是具备蓝牙或N FC无线功能的设备,任何智能设备部可用以对人员身份加以识别和认证,成为值得信赖的身份凭证。与此同时,技术融合正在促成更强的电脑与网络登录认证和卡片管理能力,用于确保实体与网络身份可以通过塑料卡片与智能手机结合加以管理,并确保打印机系统可以对上述两种系统都能够加以支持。其结果就是:单一的卡片,或者单一的手机就可以承载多重身份凭证,以取代所有此前的机械式钥匙和专用OTP硬件,以便在一个门禁系统当中  相似文献   

2.
石瑾 《安防科技》2003,(7):17-17
一些安全产品(如视频摄像机)现在已经逐步具备了支持以太网的功能,那么到底什么是以太网?它又是怎样应用在电子安全领域的呢? 以太网是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软件的总称,用户使用它可以远程地实现文件进入以及打印机共享等功能,还可以与众多的远程用户连接起来。假如你体会过使用软盘拷贝的种种不方便的话,就一定会对这种技术感兴趣。网络允许多台个人计算机、打印机以及笔记本电脑进行互联,只要进行一定的设置,网络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在很短的时  相似文献   

3.
虽然2012年门禁市场的发展不尽如人意,但是大家对于2013年的前景还是抱有很大预期,大胆预测一下,或许新的一年门禁市场会表现出如下趋势: 一、用户将寻求更加"无约束"的安全体验 "无约束"解决方案将提升用户的效率.新一代"无约束"解决方案支持将虚拟凭证卡嵌入NFC手机以及其他移动设备中,用户将无需携带各种卡片.例如,身份验证虽然是企业安全战略的主要支柱,企业同样需要降低费用、并提高便利性,这将促使厂商开发出不需要用户携带专用安全密钥卡的解决方案,用户不必携带ID卡就能用智能手机开门.  相似文献   

4.
《中国安防》2001,(6):35
智能化办公正迎来一个新的时代,以办公楼中的每一个人为目标,进行控制并提供安全服务是办公楼智能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国际上采用卡片进行智能化管理如开门、考勤、停车、消费等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卡片也由条码卡、磁卡、韦根卡逐渐发展为感应IC、ID卡等.目前日本和德隆株式会社开发生产了远距离光电型智能卡片管理系统,它是利用光波和无线电波传送信息的卡片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5.
赵建邦 《中国安防》2013,(Z1):81-84
虽然2012年门禁市场的发展不尽如人意,但是大家对于2013年的前景还是抱有很大预期,大胆预测一下,或许新的一年门禁市场会表现出如下趋势:一、用户将寻求更加"无约束"的安全体验"无约束"解决方案将提升用户的效率。新一代"无约束"解决方案支持将虚拟凭证卡嵌入NFC手机以及其他移动设备中,用户将无需携带各种卡片。例如,身份验证虽然是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各大车企均在大力研发安全技术,推出了诸多的安全技术运动到旗下车型,让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加安全的车辆。其中福特、奥迪、奔驰等品牌已经把安全技术匹配到旗下车型,并已经引入国内销售,而随着消费者对于车辆安全的重视,未来这些安全技术将在华全面普及,并陆续匹配到旗下车型当中,下面就带大家来一起了解下这些将引入(或已引入)的安全技术、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日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推行,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实施,使本已比较健全的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更加成熟。但翻阅近几期的电力安全通报,我们发现,就在一些安全明生产达标企业甚至获得了国家一流企业荣誉的发供电单位中,还是不时发生了一些由于人员违章作业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或设备损坏事故。  相似文献   

8.
正门禁系统作为安防体系中的一个技防环节,最早出现在欧美国家,但国外市场只是把门禁单纯作为安防的一个子系统来看待。而在中国市场随着各种卡的应用增多,逐渐提出了对卡片全方位整合的一卡通概念,即门禁、消费、考勤、停车应用等共用一张卡片,并最终把卡片帐号和数据库作了统一,这就是当下安防业内已经比较流行且成熟的门禁一卡通系统集成技术。2013年,海康威视成功收购了美国汉军全线门禁一卡通系统产品业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经济形势不断发展,加强安全管理,保证安全生产,已经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而进一步加强事故统计分析工作,则是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科学管理上将起重要的作用。首先,事故统计分析工作是安全工作进行目标管理的依据。没有正确的事故统计分析结论,就无法进行目标管理。  相似文献   

10.
快速检测设备在铁路卫生监督工作中应用已经启用3年了,为了让快速检测设备更加适应铁路的卫生监督工作,更好地为铁路广大职工家属服务,使快速检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笔者对乌鲁木齐铁路卫生监督系统3年来快速检测设备在现场应用中的优势及弊端进行了介绍、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今后在快速检测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建议,以便为快速检测工作不断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