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内简讯     
洋茉莉醛车间含铬废水的处理与利用用重铬酸钠和浓硫酸溶液氧化黄樟油,生产洋茉莉醛香料,产生大量含铬45—50克/升,硫酸150—160克/升及少量有机物的暗红色废水。直接排放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浪费资源。对此,作了如下处理:采用液固比2:1的重量比将木炭粉投入含铬废水中,蒸汽加热在100℃左右,搅拌反应2—4小时,反应式  相似文献   

2.
稻草黄原酸酯法处理含铬废水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钟长庚  柏军 《化工环保》1998,18(5):281-284
以稻草为原料,用金属铬工业生产中氢氧化铬反应工序排出的废液作碱源制成稻黄原酸酯,并用其处理模拟含铬废水和实际含铬废水。考察了废水,PH,处理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铬脱除率的影响。对铬的脱除机理进行了探讨。含铬废水经处理后,Cr(Ⅵ)的残留浓度可降至0.05mg/L以下。  相似文献   

3.
含铬废水的处理方法虽多,但各有利弊。医药生产中,如激素、秦皮乙素、苯佐卡因、氨苯砜、布洛芬等制造过程,常用铬酐或红矾(重铬酸钠)作氧化剂参与反应,形成含铬废水,其浓度一般较高,主要为三价铬,也有反应剩余的六价铬。  相似文献   

4.
铬黄生产中含铅含铬废水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工环保》1991,11(5):305-307
采用合成沉淀法与中和沉淀法分别治理铬黄生产中的含铬废水和含铅废水,获得成功。处理后废水中的铬含量和铅含量都低于国家排放标准。本工艺操作简便,技术可行;同时还可回收铬黄和氢氧化铅。  相似文献   

5.
《化工环保》2005,25(3):254-254
该发明提出了一种含铬废水处理方法。该法包括:(1)通过置换反应制备液体硫酸亚铁(硫酸亚铁的质量分数为36%~42%,pH为4~5),备用;(2)通过隔油调节池调节含铬废水水质、去除油质;(3)在还原反应池中投加新制备的液体硫酸亚铁,将废水中的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4)在中和池中加入碱,使三价铬完全形成氢氧化铬沉淀;(5)中和池的出水进人沉淀池沉淀分离后,废水排放,污泥经过压滤机压滤后集中处理。该方法省去了酸化步骤,使反应的pH提高到4以上,保证了大量含铬废水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用改性赤泥吸附废水中的六价铬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韩毅  王京刚  唐明述 《化工环保》2005,25(2):132-136
用国内烧结法产生的赤泥作主要原料,以氯化铁为改性剂制得改性赤泥,用其吸附含铬废水中的重铬酸根阴离子。当废水中六价铬的质量浓度为80mg/L时,在环境温度为30℃、改性赤泥投加量为10g/L、pH为2左右的酸性环境中,2h达到吸附平衡,去除率可达96.18%。并且利用Langmuir等温式和Freundlich等温式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氯化铁改性赤泥对重铬酸根阴离子的吸附是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协同作用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含铬废水的回收利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东来  张平  左社强  姜鹏宇 《化工环保》2004,24(Z1):102-104
含铬工业废水对环境的危害严重,同时又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从铬回收利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微电解工艺、电化学组合工艺、清洁生产工艺等几种可行的含铬废水回收处理技术方案,以实现有害废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相似文献   

8.
用钡渣处理含铬(Ⅵ)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建础 《化工环保》2005,25(3):225-227
探索了用钡渣处理含铬(Ⅵ)废水的最佳实验条件,在废水pH小于6、钡渣与铬(Ⅵ)质量比为60~80、钡渣粒度为180~200目、反应时间为90min的条件下,废水中铬(Ⅵ)的去除率较高,钡渣对含铬(Ⅵ)废水的去除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钡渣处理含铬(Ⅵ)废水的工业化应用试验表明,其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  相似文献   

9.
王梅  王智潇 《化工环保》2017,37(2):243-247
在分析铁矿石烧结烟气脱硫灰成分的基础上,利用脱硫灰中的亚硫酸盐还原废水中的Cr(Ⅵ),再加碱中和,通过沉淀去除铬。在初始废水pH 1.0、脱硫灰加入量0.06 g/mg(以Cr(Ⅵ)计)、振荡转速160 r/min、振荡时间25 min、中和pH 7.5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模拟含铬废水,Cr(Ⅵ)质量浓度由10.00 mg/L降至0.18 mg/L,去除率达98.2%。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3种实际含铬废水,处理后出水的Cr(Ⅵ)和总铬的质量浓度及pH均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实现了对脱硫灰的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和以废治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法处理含铬(Ⅵ)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硫酸盐还原菌处理含铬(Ⅵ)废水,研究了其去除铬(Ⅵ)的最适宜工艺条件。实验表明,该菌的适用范围广,处理含铬废水的能力强。在菌液与废液体积比为1.0:1、铬(Ⅵ)质量浓度为150mg/L条件下处理36h,铬(Ⅵ)去除率达99.9%。  相似文献   

11.
龙口褐煤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与还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刘翠霞  邓昌亮 《化工环保》1996,16(6):337-341
进行了以龙口褐煤作吸附剂,还原剂净化铬废水的实验,研究了含铬废水PH、浓度对褐煤吸附,还原Cr(Ⅵ)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龙口褐煤净化含废水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2.
湖南资江氮肥厂,土木防腐车间修复性电镀硬铬工艺的排放水中含有六价铬,其主要来自清洗工件和防止阳极钝化洗刷铅板而带出浓度高达230—250克/升的铬酐。过去,由于生产规模小,而忽视了三废治理,含铬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为进行文明生产,保护环境,1984年底着手于含铬废水的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用二氧化硫处理含铬废水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汤清家 《化工环保》1998,18(6):347-351
采用二氧化作还原剂,处理高浓度大流量含铬废水,除铬效果良好,进水中产价铬含量为90.0-430.8mg/L时,经还原,沉淀处理后,出水中六价铬含量均可达到排放标准,该工艺基本上实现了二氧化硫的闭路循环,排放尾气中二氧化硫含量〈15mg/L。  相似文献   

14.
在以苯酚和丙酮为原料、硫酸作催化剂、“591”或硫基乙酸作助催化剂的硫酸改良法合成双酚 A 的工艺过程中,每生产1吨粗双酚 A 约产生含酚废酸4—5吨(含酸25—30%、含酚8000—10000ppm),同时还产生微酸性含酚废水8—10吨(含酸0.5%,含酚4000—6000ppm)。对上述废酸、废水问题国外主要通过改革工艺,采用氯化氢法或离子交换树脂法解决。目前国内有些厂利用本单位的含醛废水与含酚废酸、废水混合,然后加热使酚醛缩合,达到综合治理目的。在无含  相似文献   

15.
开发了冷轧含铬污泥中温脱硫保铬预处理工艺以及利用含铬污泥制备CaO-MgO-Al2O3-SiO2(CMAS)系统微晶玻璃的工艺,研究了晶核剂对微晶玻璃的物相、显微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所开发的工艺过程清洁环保,制品力学性能好、无浸出毒性。本技术不但实现了含铬污泥无害化处理,还发挥了污泥的资源价值,为冷轧含铬污泥的厂内安全低成本处置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利用含铬废水和含铅废水制备铬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净化后的含铬废水和含铅废水制备铬黄.采用沉淀法对废水进行净化预处理,最佳工艺条件:100mL含铬废水中加入20 g Na_2CO_3,及10 mL H_2O_2,用NaOH调节含铬废水pH为10.00;用NaOH调节含铅废水pH为2.65.将净化后的10 mL含铬废水和25 mL含铅废水混合,在55-60℃条件下反应10 min,合成的铬黄达到GB/T 3184-2008<铬酸铅颜料和钼铬酸铅颜料>的质量标准.经重金属吸附剂处理Pb~(2+)后铬黄合成滤液中的Cr~(6+)和Pb~(2+)质量浓度均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含铬(Ⅵ)废水治理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用活性粉煤灰处理含铬(Ⅵ)废水新工艺,探讨在不同条件下处理含铬(Ⅵ)废水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pH=2.00、铬(Ⅵ)含量为19.4mg·L-1,加入活性粉煤灰0.167L·g-1时,处理后水样中铬(Ⅵ)已检不出。同样在pH=1.50,铬(Ⅵ)含量为40.1mg·L-1,加入活性粉煤灰达0.0667L·g-1时,铬(Ⅵ)去除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8.
采用碱性氧化焙烧工艺回收含铬污泥中的铬,以浸出渣作为焙烧填料,最佳工艺条件为:含铬污泥加入量10g,浸出渣加入量8g,焙烧温度700℃,焙烧时间40min,n(Cr2O3):n(NaNO3):n(Na2CO3):n(NaOH)=1:2:3.5:10。在此条件下,碱性氧化焙烧工艺铬浸出率高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9.
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工艺条件探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魏振枢 《化工环保》1998,18(1):33-36
对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工艺中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探讨,为选择最佳工艺条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河南省某制革企业综合有机废水处理工程为实例,根据排放废水的水质水量及处理要求进行工程分析,对含铬废水的处理提出工艺流程;对综合有机废水处理工艺各构筑物的功能和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