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 本研究是国家重点课题——305项目的一部分。在蛇绿岩成因研究的基础上,对蛇绿岩中的硼和金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西准噶尔地区是我国基性超基性岩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沿达拉布特断裂分布的超基性岩与相伴产出的基性熔岩,构成了达拉布特蛇绿岩带。达拉布特超基性岩与围岩呈断层  相似文献   

2.
利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法对世界海洋几个地区的表层沉积物中、从这些沉积物中分离出的腐殖酸中和腐殖酸的分解产物中金的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查明了海洋腐殖酸对Au有聚集作用,证明金参加了腐殖酸大分子特殊核部的组成。评价了与腐殖酸结合的金在海相沉积物金形态的平衡中所做的贡献。由取得的资料可以推论:腐殖酸能有助于海相沉积物(主要是聚集有腐泥型有机质的陆棚和陆坡的沉积物)的同生含金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正> 蛇绿岩是超基性和基性岩及深海沉积物的稳定的组合;它分布在不同时代的褶皱构造内,形成长达数百公里、甚至数千公里的蛇绿岩带。由于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对蛇绿岩地质得出了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正> 许多学者已做了大量有关金的成岩成矿实验,但关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中金的活化实验却少见报道。当前,蛇绿岩中的金矿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Buisson和Leblance,1986;白文吉等,1988)。蛇绿岩是古洋壳的部分残留(Coleman,1977),那么,蛇绿岩在处于  相似文献   

5.
根据近期15万区调和科研成果,认为大别山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可划分两期一期为前寒武纪变质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另一期为中生代未变质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前者由橄榄岩、橄辉岩、辉橄岩、榴辉岩、角闪石岩、斜长角闪岩等组成,原岩是由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或火山岩经过构造就位的;后者由辉石岩、辉闪岩、辉长岩、闪长岩组成,属于燕山期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具有同源岩浆演化序列.通过对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详细研究表明,大别山目前还不存在蛇绿岩套,北大别榴辉岩及燕山期基性-超基性侵入岩的确定,为认识大别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正> 据查明,在以云英岩和石英脉热液稀有金属-钨矿化为特征的地区岩石中,出现铍异常。在地壳和“花岗岩”壳层,铍基本上赋存于花岗岩类和沉积岩(包括变质岩)中。在所研究的地区,即使是变质的基性喷出岩,亦属于铍载体之列。铍在岩石中的异常  相似文献   

7.
<正> 唐巴勒蛇绿岩是西准噶尔地区出露最好、层序保留最完整的蛇绿岩。本文在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上,对该蛇绿岩的成因、原始生成构造环境和构造演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1.唐巴勒蛇绿岩的地质特征 该地区属于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一部分。唐巴勒蛇绿岩出露于该地区的西南缘,其原始层序自下而上大致为:变质橄榄岩→堆积杂岩→辉绿杂岩及浅色杂岩→基性熔岩及放射虫硅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迁西群地质剖面的系统采样分析,对迁西群各组段的不同岩石类型和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迁西群变质岩原岩以中基性-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基性熔岩次之,属海底喷发的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建造;进一步查明了铁矿化和金矿矿源层层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阿尔丹含金云母区岩石中银和金的分布特点。这些岩石形成于该区两个依次发展的地质阶段:区域变质作用阶段和超变质作用阶段。第一阶段岩石为麻粒岩相基性结晶片岩和片麻岩。这些岩石平均含金6.8mg/t,含银74mg/t。金、银的这种含量主要取决于它们在原岩中的原始浓度。麻粒岩相岩石的超变质作用伴随有这两种元素的带出现象:暗色钾长混合岩含有5.4mg/t的Au和47mg/t的Ag。在新生的矿物共生组合之间,银也可能发生了局部再分配。所有岩石的Ag/Au比值很不稳定且变化无规律,这证明在超变质作用过程中这两种元素的性状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石英包裹体成分测定、容矿断裂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高温高压实验研究、动力学数学公式举例、含金流体瞬间就位过程及容矿断裂形成环境的探讨 ,提出了幔源含金流体主动就位机制。幔源流体萃取围岩金质并由导矿构造进入容矿断裂过程中 ,依自身扩张力或贯入力使岩石发生破裂 ,容矿断裂的产生和含矿流体沉淀近于同时形成。这为金矿脉与基性 -超基性脉岩的关系、金矿脉在空间呈有规律性分布和建立模式的研究增加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分布于祁连造山带中祁连地块东端北缘的中元古代皋兰岩群火山岩为一套以基性—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组合的浅变质岩,通过岩石组合、岩石化学、稀土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套火山岩产于陆缘弧及弧后活动盆地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2.
<正> 关于深海铁锰结核中金含量的资料,在许多文章中已有过介绍,但有关大洋不同地区铁锰结核中金的分布以及金与其他元素的关系等问题尚未得到深入的研究。本文根据作者所获得的最新成果和早先发表的资料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13.
粤西震旦系Z~b组和Z~c组是重要的含金建造。原岩为一套陆源碎屑岩,其中夹有少量中酸性凝灰岩。建造中的金丰度高于克拉克值2-4倍,金的丰度及其分布主要受变质岩的基性程度,硫化物及有机质数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喀喇昆仑-西昆仑地区基性-超基性岩初步考察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报道了考察区若干基性-超基性岩体的初步考祭结果。库地岩体属于传统观念的阿尔卑斯型岩体,但与典型蛇绿岩中的变质橄榄岩有所差异;阿卡兹、一些克沟蚀变火山岩可能发育在大洋环境,而晚古生代火山岩大概是在大陆边缘喷出的。本区在新生代时期陆相火山活动相当频繁,其分布规律和岩石特征表明它们与青藏高原的隆升有密切的关系。文中还讨论了昆仑山南侧新生代火山岩喷发的期次。  相似文献   

15.
文献中仅有零散的关于连斯克含金区岩浆岩中金含量的资料。至于侵入体接触晕中金含量问题至今无人研究过。我们研究了维提姆-恩加日明、杰格达卡尔和康斯坦提诺夫的花岗岩体及其接触晕。为了比较金含量,也对贝加尔-帕托姆  相似文献   

16.
对天然水、土壤和岩石中金与腐殖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及Au一腐殖酸和AUCL-腐殖酸在体系中相互作用的实验资料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金与腐殖酸有机质形成配合物的过程,乃是表生带中金的迁移和富集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决定了从联质矿石中萃取金的工艺特点,影响到岩石、矿石、土壤和天然水中金的测定准确性,进而对金矿床普查和评价的效率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 硫化物浸染状金矿石的地质学和地球化学问题在文献中已有多次阐述。但是,由于在研究硫化物颗粒以及周围的脉石矿物和粒间缝隙中金杂质的空间位置时,对所必须的局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得不够,使得金元素再分配动力学的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从而最终难以查明这种矿石的成因问题。下面我们来讨论利用中子-自动射线照相法和显微探针法对含金硫化物浸染状矿石进行综合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金矿床的岩石和矿石中Au、Ag、Pb、Zn、Cu和稀土元素的分配。测定了金属元素的相对富集系数、显微包囊体溶液中金的含量、交代岩中金的分布以及碳、氧和硫的同位素组成。根据取得的结果和对矿床分布规律的分析,并考虑到论及矿化赋存于具偏高金克拉克值岩石中的现有资料,得出了金矿床中的物质为混合来源的结论:挥发份来自深部源,金属和氧化硅来自壳源。最富矿石的形成作用特点是,在深部“透岩浆”流体与富金岩石长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物质经历了多次组合。  相似文献   

19.
作者根据苏联国内外不同地区4741件分析样品的资料,计算了包括“普通”粘土质页岩、含金碳质页岩与不含金碳质页岩在内的各种页岩的化学成分。指出,硫化物型金矿化选择性地赋存在SiO_2含量偏低(56.3—59.1%)、K_2O含量偏高(3.0—4.0%)并有同生硫化物(其中包括沉积-热液硫化物)的泥质页岩内。石英型金矿化在各种不同岩石中都有发育,但主要产于SiO_2含量(61.5—80.6%)和Na_2O含量(2.16—3.35%)都偏高的、硫化物原始含量较低的粉砂岩或砂岩中。还指出,容矿岩段产于深断裂交汇处的局部同沉积凹陷内。在成分有利于成矿的岩层或岩系内,矿化受绿片岩变质相岩石的控制,并富集在强片理化和强错动变质带内,这些带中在褶皱构造形成期间溶液与岩石物质发生过持续注入。在褶皱变形条件下,成矿作用是按如下方式进行的:顺层的同生的主要为含金较低的硫化物细脉、浸染体和结核→顺层和顺层交错的含金中等或较富的硫化物团块和石英硫化物团块→整合或交错含金石英脉和细脉。硫化物型金矿石中金的粒度与容矿岩层的区域变质和错动变质程度及所伴生的交代变质程度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 黑云母是很多侵入岩和变质岩的造岩矿物。黑云母中杂质元素分布参数的差异可作为岩石成因专属性和岩石含矿性的表征。矿物载体中元素的平均含量可作为原始岩浆中这些元素含量的上限。因此,在积累足够多的实际资料的基础上,精确地测定造岩矿物中杂质元素的分布参数,对解决很多岩石学和地球化学问题,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地球化学研究在解释侵入体含矿性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一些著作中阐述了含矿和不含矿侵入杂岩体的造岩浓集矿物中含金量的差异。在这些矿物中,最主要的是黑云母。但是,对各类岩石的黑云母中金的分布特点还研究得很不够。由于黑云母在各种成因的岩石中广泛分布,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