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绿色食品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苹 《四川环境》1999,18(2):76-79
本文以一系列详实的数据,介绍了当今世界遭受环境灾难的事实,从环境保护的角度阐明了发展绿色食品、实施绿色食品工程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绿色食品事业是在我国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城乡居民对食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于九十年代初开始起步。目前已有1057家企业,2000多种绿色食品产品;绿色食品实物产量已占全国实物总产量的千分之一,并以每年40%的幅度增长,年销售总额超过150亿元,占总销售额的3%,出口创汇达2亿美元。国内已出现了一批绿色食品的龙头企业,达到上亿产值的有50多家,上市公司有20家。绿色食品的发展在我国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挖掘绿色食品发展的巨大潜力,农业部在全国建立起绿色食品监控系统,建立了58…  相似文献   

3.
文昌 《环境教育》2006,(3):42-44
随着人们饮食消费观念的改变,绿色食品以其环保、健康,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5年底,我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达到2836家,产品总数达到6496个,实物总量4600万吨,产品国内销售额860亿元。这些数字表明,生态和自然食品已成为我国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一些不法厂家摸准消费者的心理,瞄上绿色食品的标识,生产伪绿色食品,鱼目混珠,导致消费者在购买绿色食品时上当受骗。当然,更令人担忧的是,真绿色食品也可能存在不绿色的元素,比如使用了不环保且可能有毒的包装,等等。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黑龙江垦区绿色食品的发展现状和基础条件,提出了发展垦区绿色食品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杨素芬 《四川环境》1993,12(1):19-21
“绿色食品”,是出自最佳生态环境,带来最强生命活力的无公害健康食品。本文从介绍我国开发“绿色食品”的概况入手,阐述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对开发“绿色食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四川实际,从农业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了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必须抓好“四个结合”的对策措施,供有关部门领导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西藏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支持下,真实再现西藏自治区绿色食品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及对未来的展望,以便为相关研究、行政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秀琴  丁旭 《四川环境》2006,25(3):64-66,76
姚北平原河网水体榨菜废水污染严重,根据废水的排放特点,分卤水落水前、卤水落水期和卤水落水后3个典型时段对河网水质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其污染类型为有机污染。基于榨菜废水排放的分散性和不定期的特点,提出人工湿地系统治理榨菜废水污染的方案设想,并就工艺流程、耐盐型水生植物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各地尤其是欧美各国纷纷成立了各种有机(生态)农业组织,已有7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组织从事无污染的安全食品生产、加工管理,其数目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欧共体国家每年对绿色食品的消费折合200亿马克,70%要依赖进口.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的绿色食品消费量折合3O0亿美元以上.我国为了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1991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26个省区也相继成立了绿色食品管理和检测机构,把绿色食品逐步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和法制轨道.据农业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200多家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制定了绿色食品管理条例,该条例对依法管理绿色食品,明确政府管理职责等方面,都做了规定,但对绿色食品标志证书和绿色食品基地的有效期、绿色食品的级别……等方面内容还没有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天津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状况,提出了发展绿色食品要加强环境管理,完善区域功能规划,健全食品保护政策,加大检测力度,开拓绿色产品市场,加大对农民培训、科技网络服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按8km×8km的网格将聊城市耕地分为137个采样点,调查砷、镉、铬、铜、汞、镍、铅、锌等重金属的污染状况。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作为评价标准,采用单因子指数和综合指数为评价方法进行污染评价。研究表明,聊城市土壤污染强度依次为铜〉镍〉锌〉砷〉铬〉镉〉铅〉汞,但均未超标。以GIS为操作平台显示聊城市重金属空间分布状况,并对区域耕地进行了功能的定位。聊城市西南部土壤质量最优,适宜种植绿色食品;无公害蔬菜和安全粮食种植区在各县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环境治理领域的重大制度革新,中央环保督察能否促进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对未来中国深化环境治理体系和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基于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工业企业的绿色专利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中央环保督察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央环保督察显著提升了重污染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研究表明,中央环保督察通过提高地方环境执法力度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只在非国有企业样本和高环境规制水平地区样本中显著。相较于数量,绿色创新质量的提升对于绿色转型更为关键。在高环境规制水平地区,中央环保督察还带来了当地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显著提升。本文为中央环保督察的绿色创新效应评估提供了基于企业层面的经验证据,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生态农业与绿色食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傅宪 《四川环境》1994,13(2):61-64
本文从农业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性出发,阐述了中国生态农业的兴起及特点,绿色食品生产的要求,生态农业与绿色食品的关系。介绍了几种可用于开发绿色食品的优化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14.
Urban and industrialised societies usually involve little connection between consumers and the resource base upon which the production of goods depends. Changing this situation could potentially enhance social and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This study explored ecological aspects of the educational role of local food supply, with the aim of identifying signs of enhanced consumer understanding or awareness of the ecology of food production resulting from producer–consumer interaction. A series of qualitative interviews were carried out with customers at a farmers’ market in Stockhol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viewees were mainly concerned with quality, price and taste, and not production conditions. In addition, a number of interviewees experienced a sense of trust when shopping at the market. We found few examples of contributions to ecological knowledge among customers at the market, but there were some examples of learning opportunities. The local food supplied by the market reminded customers of the seasonality of production. Stallholders also provided information on how to store, prepare and cook vegetables, which may encourage a change in diet that is preferable from an environmental standpoint.  相似文献   

15.
国家环境经济政策进展评估报告2020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年度国家环境经济政策进展评估报告采用实地调研法和政策分析法,对2020年我国环境经济政策进展进行了系统评估,总体结论认为环境经济政策在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支撑服务了高质量发展。绿色财政、环境资源价格、绿色税收、生态补偿、绿色金融等政策推进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仍不够完善,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经济政策仍然存在结构性短缺,需要积极推进环保投融资、生态补偿等环境经济政策的创新运用,着力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绿色消费,伴随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产生而逐步体现在居民日常生活中。消费什么主要由消费者自行决定,政府难以强求;是否消费绿色产品,受到收入、受教育程度、追求品质的动机等要素影响,购买消费品时还受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制约。绿色消费不仅要满足人体健康和社会需求,还要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要求,以实现消费品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包装物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最小化。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激励、宣传教育、率先垂范等途径引导公众更多的消费绿色产品。  相似文献   

17.
小流域是实现重点流域精准化治理的基本单元,"三生共赢"是指要把解决环境问题的目标定位于生活、生产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小流域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本研究立足于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以"三生共赢"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提出了基于"三生共赢"的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理论架构,即立足于水环境质量改善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强化流域水环境约束,以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支撑流域经济结构优化、新型城镇化发展,以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体系和循环社会体系,并通过创新流域治理体制机制构建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格局,最终实现小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以上理论架构设计了生态环境、绿色经济、优质宜居三大类指标体系24项具体指标,并重点从优化流域空间开发格局、构建产业绿色发展体系、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提升流域生态系统功能、健全流域治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对策。本研究可为各级政府创新流域治理模式、制定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提供较为可行的理论支撑和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国家高新区是新时代中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本研究以2008年之后设立了国家高新区的城市为实验组,以一直未设立国家高新区的城市为对照组,形成2003—2019年的23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对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驱动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发现,设立国家高新区能显著提升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但提升效应有待进一步加强。其机制主要是国家高新区通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资源节约利用水平,提升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水平,改善居民绿色行为和居住环境,进而提升城市的绿色生产指数、绿色生态指数和绿色生活指数。以上结论表明国家高新区可通过推动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和节能减排来进一步增强绿色先行示范作用,引领城市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自身的发展、国家的法律法规等诸多方面决定了企业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应当积极履行环境责任。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可使我国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过程少走弯路。针对我国现状,从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回收几方面提出了我国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