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9年10月17日至12月12日,第五届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周在北京33所高校同时开展12项环保公益活动,60余家高校环保社团,直接参与大学生达到5万人左右,辐射影响受众达到25万人,在首都掀起了一股“绿色旋风”。据悉,此次文化周的组织者均由青年环境友好使者承担,在文化周的策划、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用丰富多彩的传播方式,以一传千,将环境保护的理念传播给首都人民。  相似文献   

2.
8月21日上午.“东北亚地区青少年环境国际论坛”在辽宁省沈阳市友谊宾馆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资源的节约与利用”。来自中国、日本、蒙古、韩国和俄罗斯的46名青少年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历时两天.由辽宁省环保局和环日本海环境协力中心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3.
《绿叶》2006,(5)
4月21日,在第37个地球日到来之际,由重庆市环保局、共青团重庆市委主办的重庆市第25届大学生“校园之春”活动暨第七届“绿色重庆”大学生环境论坛拉开了帷幕,来自全市55所高校的20余个校园环保社团共500多名大学生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4.
《绿叶》2006,(5)
本刊讯(记者羽佳)5月25 日,第九届北京科博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召开。北京市副市长吉林、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秘书长马宁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NGO负责人、企业界高层约2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本届论坛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与科博会组委会、第一财经日报社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5.
“六·五”世界环境日前夕,一些环保热心人士相聚香港,共同商讨进一步推动中国环境教育的深入发展问题。 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泰国的环境教育专家、学者、国内部分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专业人士以及东道主香港教育学院的专家们,共同就有关中国环境教育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此次会议是继 2000年 8月份在吉林长春召开的“ 21世纪环境教育与环境科学趋势论坛”之后的一次“环境教育领导人论坛”会议。会议总结了第一次会的成果、经验与不足,确定了 2002年第二届会议的目标定位,会议主题以及参加人员。 “ 21世纪环境教育论坛”活…  相似文献   

6.
《环境教育》2007,(12):42
2007亚洲环境执法论坛12月13日在北京市开幕。亚洲环境守法与执法网络成立于2005年,是一个推进亚洲国家环境执法交流与合作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我国是10个成员国之一。本次论坛共由13个国家和12个国际组织的150多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参加。  相似文献   

7.
《绿叶》2004,(5)
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和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绿色中国"论坛9月4日在湖北省神农架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对此次活动予以高度重视,专门发来贺信。本刊全文刊登俞正声委员的贺信。  相似文献   

8.
《环境技术》2007,25(6):1-2
2007年11月29日,国家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组织专家组在中国学研究院科学城基地召开了“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论证会。专家组由姚福生院士、宋天虎研究员等9名国内知名专家组成,姚福生院士担任组长。国家科技部、广东省科技厅有关领导和中国电器院马坚院长、陆启凯院长专务等有关人员出席了此次论证会,会议由国家科技部唐玉立博士主持。  相似文献   

9.
刘文 《环境教育》2005,(3):67-67
由中国环境化促进会举办的”2005绿色中国与当代青年”冬令营活动.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百余所院校的170名优秀大学生参加了此次冬令营。  相似文献   

10.
10月21日,第一届中美环保产业论坛在北京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美国商务部和美国环保局共同主办,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和美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处联合承办.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月10日,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环保NGO(志愿者)培训营(首期)在北京西山脚下的国家环保总局北安河培训中心开营。来自全国85所高校环保社团的103名学生代表作为首批学员,参加开营仪式和培训。论坛:与专家观点交锋1月11日,大学生们参加了第二届"绿色中国"论坛。距会议正式开始还有十几分钟时,可容纳300人的会场就几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2月19日,全民环境教育论坛在贵阳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发来贺信,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祝光耀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相似文献   

13.
1997中国环境论坛国际会议于11月18-ZI日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首次由非政府组织发起的高层次国际环保会议。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大会发来了贺词,国务院总理李鹏接见了部分外方会议代表。会议就中国的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研讨,主要议题包括:环境、资源与发展,环境与融资,环境与教育,环境与贸易,环境科技,环境立法。此外,会议还安排了旨在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科技展示和交流、洽谈等活动。本次论坛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中国人类生态学会联合主办,会议得到了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以及亚洲开…  相似文献   

14.
《环境教育》2012,(11):F0003-F0003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建校以来,将环境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开展了有声有色的环保宣传教育工作。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绿色学校"、"天津市首批小学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高度重视,健全机制学校成立了由冯莉校长任组长,科技组教师为成员的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制定了《学校环境教育方针》和《创建绿色学校计划》。另外,在学生中成立了"开发区第一小学青少年科技爱好者协会",并专门设立了"绿色小使者协会",策划、组织面向全校学生的环保活动。由领导小组牵头定期组织环境教育专家、环保局  相似文献   

15.
廖为海 《环境教育》2006,(12):72-75
欧洲环境教育基金会(Foundation of Europea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简称为FEEE)是一个非政府和非盈利组织,它的使命是通过环境教育(主要是正规教育、对专业教学人员的培训和促进环境意识的提高)来促进环境教育的发展。欧洲环境教育基金会最早成立于1981年。早期的欧洲环境教育组织大多数还是采用对内举行会议,对外开展论坛和举行会议以及发行出版物等形式来开展工作。蓝旗计划最初由法国人于1985年提出。1987年,这项奖励计划被提供给了欧洲环境教育基金会。这一年恰好是欧盟(有十个国家)提出的欧洲环境年,因而蓝旗运动就以欧盟的名义提出,并由欧洲环境教育组织和欧盟议会合作开展。1987年,欧洲环境教育基金会组织还只有四个成员国组织(西班牙、法国、德国和丹麦)。在其他六个欧洲国家也开展蓝旗运动后,为了便于开展蓝旗计划,欧洲环境教育基金会在结构和制度上发生了巨大变化。1994年,欧洲环境教育基金会又实施了第二和第三个计划,它们分别是绿色学校计划和环境小记者计划。2000年和2003年,在对外指导委员会的建议下,欧洲环境教育基金会又分别实施了了解森林计划和绿钥匙计划。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12月7日,中国环境信息公开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成功举办。论坛由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主办,《中国环境管理》期刊承办,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协办,主题为"环境信息公开与企业环境责任"。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王华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党委书记程春明、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政务公开与信息管理处副调研员许福成出席会议并  相似文献   

17.
2015年4月22日,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在呼和浩特组织召开环境信息资源开发应用研讨会。此次会议由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中国环境管理》编辑部和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信息中心联合举办。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厅副厅长李剑介绍了内蒙环境信息化发展历程,指出当前内蒙古环境信息化发展升级迫在眉睫,要在继续巩固内蒙古在线监控平台成果的基础上,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以点带面,推动全蒙信息化工作再上  相似文献   

18.
为创建绿色企业,实现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真正履行企业社会公益责任,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委托,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联合主办的以“绿色企业与循环经济”为主题的“绿色中国第七届论坛”,于2005年6月18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国家发改委、国资委、财政部、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委负责人和高等院校的著名经济学家以及100位知名企业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会长潘岳同志主持。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李若平作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唯一的代表特邀参加了此次胜会并在会上做了“环境保护——我们的共同责任”的激情演讲。  相似文献   

19.
高校社团有望破解“周期性”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区性青年环境组织的出现,能够促进高校环保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日前,长安大学环保社团“绿岛”的前任负责人郑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绿石、济溪、上海市绿色大学生论坛等地区性青年环境组织(以下简称“地区性组织”)的出现,对于突破高校环保社团的“周期性发展”困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周期性发展”困局,指的是高校环保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每隔一段时间会重复出现,始终无法解决。据郑建介绍,很多学生大一加入社团,大二成为社团负责人,到了大三,便因面临毕业、就业等问题而“功成身退”。“人  相似文献   

20.
正当人们对某个地方有强烈的地方感时,其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就会大大提高。环境教育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人对于"地方感"一词或许还很陌生,而此概念在几十年前就已经产生并且应用于多个领域。2016年11月24—25日,第三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在深圳市万科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城市化与自然教育"。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自然资源系公民生态研究室的Alex Kudryavtsev博士在此活动的分论坛上,向在场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