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 根据对太平洋底进行深海钴探和挖掘工作而获得的大量已发表的和原始的资料进行的综合研究,可将玄武岩划分为八种主要的地球化学类型:Ⅰ.洋中脊拉斑玄武岩;Ⅱ.洋中脊铁质拉斑玄武岩;Ⅲ.原始板块内拉斑玄武岩;Ⅳ.夏威夷型拉斑玄武岩;Ⅴ.亚碱性过渡型玄武岩;Ⅵ.夏威夷型碱性分异玄武岩;Ⅶ.萨摩亚型霞石碧玄岩和玄武岩;Ⅷ.兰方粗安岩和响岩。  相似文献   

2.
<正> 前言 同大洋玄武岩相比,大陆拉斑玄武岩(CT)的特点是某些不相容元素的含量高,变化大,同位素比值的变化也大。大陆和大洋玄武岩的这种地球化学差异已讨论过多年,提出了几种不同的假说,以解释大陆拉斑玄武岩的这种地球化学特点。这些假说包括:由“地幔羽”产生母岩浆;由不均匀富集的上地幔产生母岩  相似文献   

3.
对前寒武纪绿岩带中科马提质玄武岩间的岩石化学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下列结论:在一个大气压并有相当数量的长石作为共结组分参加的条件下,科马提质玄武岩岩浆的分馏作用不可能生成拉斑系列的派生熔体。拉斑玄武岩成分的残余岩浆只能是在相当于较高的压力(7—10kbar)条件下,并具有橄榄石-单斜辉石质共结组分参加时,由科马提质玄武岩岩桨的分异过程获得。  相似文献   

4.
塔希提岛火山岩属典型的大洋岛屿玄武岩(OIB)。该岛是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中社会群岛链之一部分,火山活动可分三期:早期(1.7—1.3Ma),中期(1.3—0.6Ma)和晚期(0.6—0.3Ma)。早期火山岩兼有碱性和拉斑系列岩石,包括苦橄玄武岩、碱性玄武岩、拉斑玄武岩及少量玄武安山岩;中期火山岩主要有粗面玄武岩—粗面岩、碱性玄武岩和少量碧玄岩;晚期则以碧玄岩为主,并有部分碱玄岩出现。火山岩的这种岩性变化表明其岩浆由早到晚从富镁、硅弱不饱和向富碱和硅强烈不饱和演化。 社会群岛火山链的火山活动以平均11cm/a的速率从西北向东南迁移,与MORB相比,所有塔希提的岩石皆富大离子亲石元素并有较高的~(87)Sr/~(66)Sr比值,这一特征可能与其特殊的源区成分有关,即富集的地幔热柱或大洋岩石圈。早期岩石是地幔热柱和少量洋壳的部分熔融产物的混合体,故既有拉斑系列又有碱性系列。随着火山活动远离存在热柱的热点区域,洋壳部分熔融的程度逐渐降低,因而其产生的熔融体也越来越富碱,~(87)Sr/~(66)Sr比值也相应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在解决许多玄武岩(特别是大洋区的玄武岩)的岩石学根本性问题时,经常把稀有和少量元素如TR、Sr、Rb、Ba等用作为地球化学指示剂。大陆玄武岩系中稀有元素分布的研究程度很差。关于它的报导主要是描述发育在构造稳定区的拉斑玄武岩(暗色岩)和碱性玄武岩的分异物。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产于不同地质构造背景的1800多块玄武岩类岩石的分析值,对不活动痕量元素Nb-Zr-Y的新判别图解作了详细说明。该图解可判别不同类型的洋中脊玄武岩(“MORB”,包括正常洋中脊的“N型MORB”和地幔羽影响区的“P型MORB”)、板内拉斑玄武岩(WPT)和板内碱性玄武岩(WPA)。火山弧玄武岩(VAB)的数据点落在WPN区和N型MORB区内,因而不能将其与后两种岩石类型分开。落在通用Ti-Zr-Y图解中MORB/VAB区内的古老大陆拉斑玄式岩都能清楚地与N型MORB区分开。  相似文献   

7.
<正> 洋中脊玄武岩(MORB)覆盖了约60%的地球表面。在大洋中脊喷出的这种次碱性玄武岩(拉斑玄武质)岩浆的庞大体积和上地幔中这些岩浆的生成都表明,洋中脊火山作用是地幔化学分异作用中最主要的事件之一。洋中脊环境产生的玄武岩不受大陆壳物质的污染。因而它们可能记录了下伏地幔的化学特征。因此,MORB的成因研究成了玄武岩岩石学的一个主要课题。对于了解洋中脊系统轴部层状洋壳的产生过程,这也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 德干玄武岩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溢流玄武岩之一,通常认为具有大致均一的化学成分。然而近几十年来,对德干台拉岩(Trap)的研究日趋活跃,现已查明西部的德干台拉岩无论在构造、岩石或化学成分上都有所不同。本文报道了萨加尔地区下部台拉岩中低钾拉斑玄武岩的产出,同时还表明另外一些地区,例如坦杜尔的台拉岩也属于这个范畴。本文考虑到德干台拉岩的构造、岩石、地球化学以及地质年代方面的差异,根据一般公认的模式,对这些低钾的石  相似文献   

9.
<正> 引言近十年来,为了对在不同构造环境下喷发的岩浆进行分类和判别,人们曾利用主要元素、次要元素和微量元素作过多次尝试。尽管在确定岩浆系列上获得了成功,但在判别板块构造环境方面仍然有问题。1.不同环境火山岩的判别图,通常包括了拉斑玄武岩类和碱性玄武岩类岩石。但对于洋岛和大陆环境来说,人们发现,使用上述两种玄武岩类会导致在某些图上出现双峰分布,这两种玄武岩会落在图中那些构造岩浆环境边界模糊的不同区中。  相似文献   

10.
<正> 引言 Shido和Miyashiro(1973)首先注意到北大西洋南部和北部的洋中脊玄武岩(MORB)成分方面的系统差异。已提出了多种模式来解释这种差异。 对世界大洋的淬火深海拉斑玄武岩玻璃的成分所作的统计研究表明,存在着两组成分范  相似文献   

11.
<正> 五十年代以来,一般认为,从非碱性玄武岩质岩浆(拉斑玄武岩质岩浆)产生的偏长英质火成岩,根据其化学成分变化的特点,可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随着从镁铁质岩石向偏长英质岩石的过渡,SiO_2含量递增不明显,而 FeO(FeO 表示全铁量,以 FeO+0.9Fe_2O_3计)或 FeO/Mgo 值递增。另一种是,随着从镁铁质岩石向偏长英质岩石的过渡,SiO_2含量逐渐增大,而 FeO 含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2.
<正> E.G.Nesbitt(1977)曾用MnO-TiO_2-Na_2O图来区分火山弧、板块内部碱性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以及大洋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不过对于全岩应用来说,由于Na_2O具有高活动性,在洋底低温蚀变过程中会大量进入玄武岩中。在绿片岩相或更低温条件下,P_2O_5的活动性或许小于Na_2O。再者,它不会显著分馏进入早期结晶相,因此,可以部分地用作玄武岩中分异作用的指标。一、MnO-TiO_2-P_2O_5判别图 MnO-TiO_2-P_2O_5三角图(图1)能够区分五 TiO_2  相似文献   

13.
<正> 岩浆混合虽然是一个适用于多种岩浆类型的老概念,但近年来岩石学研究对此理论又重新发生了兴趣,因为它能解释钙碱性岩浆和大洋中脊玄武岩的成因。至于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岩浆怎么能够混合形成安山质成分的均一岩浆或产生如条带状英安岩中所见的那种构造,以前尚无实验研究。为此我们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强制对流,可以使玄武质岩浆很容易发生混合,在不到几小时的时间内就能形成条带状英安岩及均质安山岩。下面是这项实验的简要报道。将基拉韦厄火山喷出的一种橄榄拉斑玄武岩和日  相似文献   

14.
在太古代绿岩带和麻粒岩-片麻岩杂岩剖面中,常有两种基性火山岩组合——相对分异(拉斑玄武岩)火山岩组合和分异(钙碱性)火山岩组合。相对分异火山岩组合和分异火山岩组合的变玄武岩具有一系列稳定的地球化学标志,这些标志使我们不必依靠这些组合岩石的变质程度,便能十分正确地鉴别这些岩石。相对分异火山岩组合与古火山岩带地球动力状况的初期拉张阶段相当,而分异火山岩组合与古火山带地球动力学晚期挤压阶段相当。相对分异火山岩组合和分异火山岩组合的成矿专属性是不同的,反映出它们形成时的地球动力学状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正> 引言在许多区分不同构造环境的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判别图中,Shervais(1982)描述的 Ti-V 图特别有意义,因为从岛弧拉斑玄武岩到洋中脊玄武岩(MORB),再到板内火山岩,其Ti/V 比值有规律地增加。在 Anderson(1981,图1)提出的不同构造环境母岩浆深度的模式中,大陆溢流玄武岩(CFB)和洋岛玄武岩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根据以往的认识,稀土的丰度对于区分各种类型的玄武岩具有特殊的意义。据此,所谓的深海拉斑玄武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分布模式不同于所有其它的玄武岩类型,前者轻稀土元素(LREE)的亏损大于重稀土元素(HREE),而且HREE的富集因子(e.f.)通常比较低。  相似文献   

17.
<正> 橄榄安粗岩组合是公认的年青岛弧三种岩石组合的一种(其余两种是拉斑玄武岩组合和钙-碱性岩组合),但是也报道:具类似化学特征的岩石产自大陆边缘。 关于橄榄安粗岩类产出的评论指出,有一组富钾的近饱和岩石与钙-碱性和碱性岩有亲缘关系,应该把它们像橄榄安粗岩组合一样单独考虑。化学特征表和平均分析数据表有助于把橄榄安粗岩组合和其他  相似文献   

18.
巴布亚新几内亚波格拉(Porgera)斑岩铜—金矿床的侵入杂岩岩石类型为碱性玄武岩→夏威夷岩(粗面玄武岩)→橄榄粗安岩套。微量元素总体特征是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r、Ba)和高场强元素(HFSE)(Zr、Nb、Th)。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显示宽的Th、Nb、U峰和Ti、H f、Y的谷。该矿床夏威夷岩和橄榄粗安岩是一套板内富Nb碱性玄武岩系列,属于大陆O IB碱性侵入岩,而不是洋岛OIB系列,与地幔柱活动相关。波格拉侵入杂岩形成于弧—陆碰撞环境,为新生代主动大陆边缘板内碱性玄武岩的典型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 在库尔斯克地磁异常区(KMA区)的前寒武系内,查明井研究了某些被米哈伊洛夫群火山形成物所充填的晚太古代绿岩带。剖面下部岩石由喷出的科马提岩建造组成,并呈科马提玄武岩、辉石料马提岩和橄榄科马提岩等的岩流互层产出;剖面上部产出的是拉斑玄武岩流组成的厚地层,这些拉斑玄武岩已转变为阳起角闪显微角闪岩和角闪显微闪岩。该群总的厚度为1500—3000米。超基性岩(蛇纹石化橄揽岩、变辉岩)  相似文献   

20.
黔西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东岩区)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同位素稀释 等离子体质谱(ICP MS)方法测定了黔西水城、威宁等地的东岩区峨眉山玄武岩的铂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相对于原始地幔,东岩区峨眉山玄武岩的铂族元素发生了较强的分异作用,Os、Ir、Ru、Rh亏损,Pd、Pt则发生富集,相对配分模式为Pd Pt富集型;经球粒陨石及原始地幔标准化的铂族元素配分模式为向左陡倾斜型,具有陡的正斜率,Pd/Ir显著高于原始地幔、球粒陨石、原始上地幔等,而与地幔低度熔融形成的N MORB、大陆拉斑玄武岩等接近,表明峨眉山玄武岩的物质来源为上地幔熔融程度偏低的玄武岩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