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中孔纤维超滤器,自动操作及清洗,处理涤纶一厂短丝油剂废水,截留率大于85%,超滤浓缩的油剂回用作为实验厂再纺纤维上油,成品纤维质量达到原油剂纤维产品指标。该工艺路线既能处理废水减少环境污染,又能变废为宝,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涤纶短纤维车间的油剂废水来自前纺的油剂高位槽、卷绕油槽、油剂调配槽和后加工的浸油槽、牵伸浴、油冷却槽、再上油槽、卷曲和切断等部分.其中大部分废水的油剂浓度较低,它们混合后总油剂的浓度也仅在1000~2000毫克/升之间.因此,为了对油剂废水进行监测和处理,必须提供一种低浓度油剂废水的测定方法.现行的测定方法(包括用阿贝折  相似文献   

3.
由上海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研制的881-吸油剂,于1991年7月12日,在该所通过了鉴定。 881-吸油剂,以膨胀珍珠岩为基质,经改性处理后,表面形成一层亲油的聚硅氧炕膜。因而,881-吸油剂具有良好的吸油性能(每克可吸附5克油),同时又保留了基体的物理特性。 881-吸油剂,是一种质轻的吸油新材料,其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吸油的速度也快,可单独用于含油废水的常规处理,也可与其它方法配合,用于处理复杂的含  相似文献   

4.
频繁的溢油事故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使用凝油剂(OGA)是一种优良的溢油回收方式。本文分析了凝油剂的发展历程,根据结构组成对凝油剂进行分类,此外,针对凝油剂的有效性问题,分析了一系列有效性评价实验与凝油回收技术,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提供了参考方案。在凝油材料研究进展方面,列举相选择性有机胶凝剂、多孔基有机胶凝剂与实际溢油凝油材料的研究现状,明确了可降解天然吸附材料或凝油剂研究与应用的发展趋势。最后,从凝油剂的经济成本和应用技术出发,阐释了当前凝油剂的发展难点与下一步工作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超滤装置工艺原理,论述了模组件截留分子量对油剂回收率的影响,循环比与滤液流量的关系,循环料液浓度与滤液浓度关系;操作压力、温度变化对滤液流量的影响。优化出无机盐做清洗剂,可消除膜表面产生的浓差极化及堵塞现象。本工艺为腈纶油剂回收及腈纶污水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采用4种不同属性类型的表面活性剂(CTAB,Tween-80, AOT以及鼠李糖脂)构建反胶束体系,以木质素模式物愈创木酚为底物,研究了漆酶在反胶束环境中催化愈创木酚的特性,通过对不同反胶束环境中漆酶酶活的对比,确定在4种反胶束体系中,适合酶解反应的最佳表面活性剂浓度和对应的最佳含水率w0.分别为:CTAB浓度20mmol/L,w0=20;Tween 80浓度50mmol/L,w0=25;AOT浓度30mmol/L,w0=10;鼠李糖脂浓度10mmol/L,w0=30.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类型属性对愈创木酚在反胶束体系中酶解行为的影响和底物动力学.结果表明,最佳表面活性剂浓度以及对应的最适含水率条件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OT和鼠李糖脂的反胶束体系中愈创木酚底物的催化效果较好,鼠李糖脂反胶束体系中底物的催化率最高,反应6h后分别比 CTAB、Tween-80以及AOT反胶束体系中的转化率高44.12%、34.6%、29.43%.  相似文献   

7.
1996,(1)一73~83环信P一30 全世界每年流入海洋的石油多达数百万吨。石油在海洋环境中有三种存在形式:1.漂浮在海面的油膜;2.溶解分散态,包括溶解和乳化状态;3.凝聚态的残余物,包括海面漂浮的焦油球以及在沉积物中的残余物。溢油处理及回收技术有:一、物理处理法:1.清污船;2.围油栏邓.吸油材料;4.磁性分离。二、化学处理法:1.浮化分散剂,2.集油剂,3.凝油剂。三、生物处理法。在海上发生溢油后,首先应撒布聚油剂,然后用围栏拦截,再使用机械回收装置。对厚度为。.3~。.05厘米的液态油可用凝油剂使之固化,再用网袋回收。油层厚度在。.05厘米以…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了山梨醇系凝油剂合成及其在溢油处理中的应用。经试验表明:山梨醇系凝油剂是处理溢油有效的化学药剂,它既可以处理重质油,也可以处理轻质油。尤其是在处理轻质油中它具有凝油速度快,用量少等特点,因此,在轻质油泄漏突发事故更可以考虑使用,以控制油污染,防止火灾发生,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加入助溶剂乙二醇乙醚前后环境中污染物蒽在三种不同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的表观溶解度。实验表明表面活性剂对蒽的增溶能力与其浓度的关系曲线在其临界胶束浓度时出现一转折点,在此转折点前后,这条关系曲线均为直线。乙二醇乙醚的加入,不仅起到了降低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作用,也增大了蒽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胶束/水分配系数。将蒽的胶束/水分配系数作为表面活性剂增溶能力的量度,与其正辛醇/水分配系数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天然混合羧酸与聚氧丙烯醚以适当比例混合,以乙醇为溶剂制得新型集油剂,燃点88.7℃,对于柴油、原油膜有优良的集油性能。QS=1集油剂在55cm长的水槽中,使水面柴油膜收缩距离达44.0~50.8cm,维持时间大于6h;QS-2集油剂使原油膜面积收缩率74.3%~76.5%,维持时间大于16h。该集油剂在0~4000mg/dm^3浓度下,不影响小球藻和小新月菱形藻生长。该集油剂在4级海况条件下仍  相似文献   

11.
聚油剂凝油剂在海上溢油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上溢油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溢油事故发生时,海洋的水文、气象、以及事故发生的地点等环境因素又会千差万别。因此海上溢油的治理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方案。经常需要多种方法(机械方法、化学方法)的有效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这到满意的治理效果。 海上溢油化学处理剂主要包括消油剂、聚油剂和凝油剂等,它们各具特点,在溢油治理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一下聚油剂和凝油剂在溢油治理中的某些功能。 聚油剂(Oil collecting agent,Oil herding agent,Surface tension modi-fier)又称化学围油栏(Chemical fence),属表面活性物质,它在水面上的扩展压比油在水面上的扩展压(Spreading pressure)要大得多。其作用为: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电解+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对纤维乙醇黑液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当黑液中COD质量浓度在12000mg/L左右,该组合工艺中厌氧停留时间(HRT)为48h时,厌氧COD去除率达到72%,MBR中的HRT为20h时,COD的去除率在80.8%~87.5%之间,出水COD质量浓度稳定在301~537mg/L.且MBR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了解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在复杂体系中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型,通过电导法和表面张力法研究其在水相体系中的聚集行为。测定两种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胶束离解度β、胶束聚集数n和表面过剩吸附量Γs。由CMC与温度T的关系,应用准相分离模型计算了胶束化热力学参数ΔmicG0、ΔmicH0和ΔmicS0,结果表明ΔmicG0为负值,而且随温度变化很小,ΔmicH0的值相对于TΔmicS0来说小得多,表明胶束化过程为熵驱动过程。  相似文献   

14.
采用从造纸废渣中分离出的二次纤维和废塑料,制得二次纤维/聚乙烯废弃物复合材料。研究了KH550预处理、二次纤维的用量以及增容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H550的浓度为2%,预处理时间为20min,二次纤维用量约20%,增容剂的用量为6%时,所得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5.
吸附胶束絮凝(AMF)法可用于去除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为了对其处理过程中的行为加以控制,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铝盐为模型,通过Zeta电位、表面张力和平均粒度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吸附胶束絮凝法对苯酚、苯胺的分离去除及苯酚、苯胺对其吸附胶束絮凝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的存在没有对表面活性剂胶束的絮凝产生明显的影响,由于Al3+的存在,推测苯酚以络合物的形式吸附在胶束的斯特恩层,并可通过铝盐对胶束的絮凝而与水相分离去除,其去除率在40%~50%左右。而极少量的极性有机物苯胺可使表面活性剂胶束的絮凝发生较大改变,推测苯胺的存在抑制了絮凝胶团的形成。当苯胺浓度低于100 mg/L时,苯胺的去除率可达90%左右。该研究为胶束絮凝分离溶解性有机物提供了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16.
Reed  M 彭放英 《交通环保》1996,17(6):45-51
本文给出一种描述海洋污染物物理寿命的三维动力综合模式。对溢油而言,海面上油膜和被挟同滴中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分离是水体中生物群的潜在影响源。海面及沿海岸线的油可为作评估的油对岛严、海上哺乳动物和游览活动影响的基础。一种图形的用户接口可将这种模式与各种环境资料库和方法耦合在一起,促进以易于对模型结果的特殊应用和检验。  相似文献   

17.
固定化生物活性炭纤维处理餐饮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砂滤-固定化生物活性炭纤维技术处理餐饮废水,通过对油、浊度、COD、UV254四个重要指标去除率的测定评价处理效果。方法:餐饮废水经过砂滤后在中间水池中进行曝气,将曝气后的水样通过固定好微生物的生物活性炭纤维柱,测定出水指标。结果:该工艺处理后水样的浊度去除率为83%、UV254去除率为67%、COD去除率为84%,油的去除率为91%。结论:采用砂滤-固定化生物活性炭纤维技术处理餐饮废水是可行的。该工艺对废水中的浊度、COD、UV254均有很好的去除作用,出水水质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某造纸厂废水中水回用工程,介绍一种新型先进的过滤技术——纤维转盘滤池,在造纸废水中水回用中的应用。同时对纤维转盘滤池做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9.
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法筛选影响造纸废弃纤维糖化的主要影响因子,采用Box-Benhnken实验设计优化造纸废弃纤维糖化实验条件。结果表明:酶解时间、底物浓度、酶用量是影响废弃纤维的主要影响因素;在酶解时间81.5 h、底物浓度51.3 g/L、复合纤维素氧化酶酶量37.2 IU/g底物的条件下,糖化率可达到73%以上。  相似文献   

20.
对比两组填充了离子交换纤维FFA-1的固定床反应器(R1和R2)的运行处理效果,研究负载功能微生物的离子纤维组合工艺对不同浓度As(III)的去除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接种了三价砷氧化菌(AsOB)的R1能够长期稳定并高效地去除不同浓度(1~10 mg·L-1)As(III).未接种AsOB的R2反应器初期无法去除As(III),随着微生物逐步侵入R2反应器,7 d后R2反应器As(III)去除率逐渐与R1接近.相对于一直稳定运行的R1反应器,每次提升进水中As(III)浓度后R2去除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同时,在运行过程中发现进水中NO3-和SO42-等阴离子也会被R1和R2去除从而导致As(III)去除总量的下降.离子交换纤维FFA-1再生实验证实R1和R2中的纤维与原始的离子交换纤维FFA-1再生效果相当(再生率均达到90%以上).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种群结构在反应器中的变化发现离子交换纤维作为微生物载体可能是影响微生物种群结构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证实了功能微生物AsOB联合离子交换纤维可以作为一种高效去除地下水中三价砷的工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