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南省典型污染河流水环境现状评价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内典型污染河流贾鲁河、惠济河、卫河为研究对象,以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等污染物为评价因子,以2010—2014年间河流的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基于SPSS的统计分析,重点研究河流中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等污染物的质量现状及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探索污染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石头口门水库汇水流域水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石头口门水库汇水流域的4个监测断面2001~2007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确定主要污染因子并计算权重,从而对流域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了3个公因子,第一主因子主要包括溶解氧、氨氮、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第二主因子的主要代表指标是总磷;氟化物、总大肠菌群数对第三主因子贡献明显。由综合评价结果得出,石头口门水库总体属Ⅲ类水质,主要污染因子为总磷;饮马河(烟筒山断面)和岔路河(星星哨水库断面)水质属Ⅲ类,主要受第一主因子影响;双阳河(新安断面)水质属Ⅴ类。流域水质主要受到了农业非点源污染和生活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乌鲁木齐市水磨河4个监测断面水质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搪瓷厂泉为超标水体;七纺桥为Ⅴ类水体,达到农业灌溉用水要求;联丰桥断面、米泉桥断面为劣Ⅴ类水体,没有达到农业灌溉用水要求。生活源和工业源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的排入对水体产生了严重影响,造成水体重污染。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河流水质评价指标筛选方案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计算各条河流的综合污染指数和各项水质指标的污染分担率,对深圳市8条主要河流1999—2008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最终从15项常规水质指标中筛选出氨氮、总磷、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挥发酚、硫化物和六价铬9项指标,建议作为深圳市河流水质评价的统一指标。  相似文献   

5.
苏州城区河道水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踪了苏州城区内27个重点河流断面半年的监测数据,重点监测了溶解氧、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4个富营养化指标。计算了各种污染物单因子污染指数、主要污染物分担率和平均污染指数,并对水质污染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苏州城区河道的27个重点监测断面中,大部分属于中度污染,水体的主要污染物为溶解氧、氨氮和总磷。分析了可能导致城区河道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水环境对景观格局的变化极为敏感,水域(湿地)面积、分布格局、水质、水文特征等的变化,与土地变化和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明确影响水质变化的关键景观因子,对于深入了解景观格局对水质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该研究选择广东省汕头市练江流域为研究对象,以2019年TM卫星影像、水质监测以及工业点源污染数据为基础,利用Spearman秩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统计方法综合分析在子流域、河岸带尺度水平上景观格局与水质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和河岸带的城镇比例、景观多样性和破碎度均对水质有较大影响,水质指标受到多个景观指数的综合影响,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对总磷的解释能力要大于其他水质指标;氨氮、化学需氧量受河岸带尺度的景观格局影响更大,总磷受流域尺度景观格局影响更大;工业点源对景观格局与水质的关联分析有较大影响,剔除重点工业点源污染后的氨氮和化学需氧量与景观格局相关性比剔除重点工业点源污染前更高。  相似文献   

7.
以2020年1—12月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殷村港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监测数据及2020年太湖水位资料为依据,构建了一维水量水质耦合数学模型,建立了入河污染负荷通量与入湖控制断面水质响应关系,以入太湖控制断面殷村港站达Ⅲ类水质水为目标,模拟计算了殷村港站主要污染物入湖水质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殷村港站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水质指标浓度最大值均明显的降低,其中氨氮浓度降低幅度相对较大,主要集中于3—6月;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日均入河污染负荷通量变化相对较小,氨氮日均入河污染负荷通量降低幅度相对较大;殷村港站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水质指标年入河污染负荷削减量分别为24.17,41.43,3.87 t。提出,基于核算出的削减量需进一步结合污染负荷通量过程和污染源溯源分析,确定不同水质指标下入河污染负荷控制方向,为科学合理规划殷村港主要污染物的入河污染负荷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水磨河2001—2010年各断面实测资料,采用单因子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了近十年该流域各断面主要污染物超标情况,沿程变化特征及年际、季节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搪瓷厂泉断面、七纺桥断面水质有所好转,下游联丰桥断面、米泉桥断面污染程度逐渐加重,超标污染项目逐年增加。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浓度值在联丰桥断面直线上升,石...  相似文献   

9.
城市内河流水质监测点位的优化,是全面掌握河流水质状况的关键。文章采用贴近度法对萍乡市萍水河2005—2015年水质及监测点位变化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优化建议。根据萍水河水质污染特征,选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和高锰酸钾盐指数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2005—2015年,萍水河水环境质量整体情况较好,但在2010年后呈下降趋势;监测点布设方案的调整有一定合理性,也有欠妥之处;对目前监测点位进行删减,得到了水质优化监测布点方案。  相似文献   

10.
选取太原汾河景区跨桥断面8个监测点,在2012年3月—2013年10月期间对河流8项水质参数进行监测,并结合派生的水体综合污染指数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和评价景区水污染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景区水质污染变化时空差异明显,上游污染相对较小,下游污染较重;春季溶解氧和p H值变化幅度最大,夏季除总氮和氨氮外,其他各污染物均有显著变化特征,秋季则以氨氮、总氮和总磷变化最为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各监测点水体污染的关键影响因子不同,但总磷是太原市河流水体污染的共同解释因子。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河流5个区域42个断面2012-2013年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主要污染因子及权重,对不同流域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第一主成分包括总氮、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第二主成分为氟化物、粪大肠菌群,第三主成分为化学需氧量;其权重分别为5.022,2.256,1.508。评价结果表明,湖北十堰市和丹江口市流域水环境污染相对较重,其次为河南南阳市、陕西商洛市、陕西安康市以及陕西汉中市流域。  相似文献   

12.
依据城市河流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定期排名,是目前环境管理者为促进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的一种政策措施,采用正确的排名方法是保障排名结果是否合理的关键。研究选用综合污染指数法、水质类别法两种常用的评价方法,同时结合城市河流黑臭、浑浊等特点,筛选出pH、溶解氧、色度、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氨氮、总磷7项因子参与评价并对河南省辖内的城市河流进行排名。结果表明,选用的排名方法基本满足城市河流水环境质量排名的需求,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官厅水库入库断面水质多指标评价与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质量状况及其污染特征是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治理措施制定的前提和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等10个不同类型的监测指标,综合评价了官厅水库入库断面八号桥2006—2017年丰水期和枯水期水质年际变化特征,识别了不同阶段关键污染指标。结果表明:各年份丰水期(9月)大多数水质指标均优于枯水期(5月),特别是粪大肠菌群和氨氮,但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差异较小。根据水质指标年际变化情况,可将研究期分为污染严重阶段(2006—2007年)、污染改善阶段(2008—2015年)和污染全面好转阶段(2016—2017年)。大部分水质指标呈现逐年好转的趋势,特别是粪大肠菌群、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但总磷仍是官厅水库入库河流的重要污染指标。  相似文献   

14.
王灵  郑江  杨永红  张江丽 《干旱环境监测》2012,26(3):145-148,192
通过对乌鲁木齐河近十年(2001—2010年)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乌鲁木齐河上游水质较好,为Ⅰ类或Ⅱ类水质,中下游均受到较为严重的有机污染,为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粪大肠菌群、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各监测断面水质总体保持稳定,水质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水污染治理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与"十五"相比,"十一五"期间乌鲁木齐河水质明显改善,综合污染指数进一步下降,跃进桥断面水质类别由Ⅱ类水质变为Ⅰ类,英雄桥断面水质类别由Ⅲ类水质变为Ⅱ类。根据分析评价结果,提出了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16—2020年珠海市金湾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金湾区黄绿背水库、爱国水库和木头冲水库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特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16年3个水库的综合污染指数最高,水质最差,超标因子为总磷,除了2016年黄绿背水库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外,其他年份和其他水库水质均达相应水功能区标准; 2016—2020年3个水库水质总体呈好转趋势,但改善趋势不显著,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为溶解氧、总磷、化学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3个水库水质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在10~24范围内,均处于贫营养状态,未呈现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6.
滇池东南岸农业和富磷区入湖河流地表径流及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方法,通过8次常规监测,对滇池东南岸10条以农业面源和受磷矿开采区影响的入湖河流的地表径流及其水质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空间差异性。在南岸选取降雨过程相同的3条河流,开展暴雨径流监测,探讨污染物在降雨过程中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新宝象河的平均流量为2.6 m3/s,占总入湖流量的26.5%;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是滇池的主要污染指标,许多河流均已严重超标。河流水质在空间上可分为3类,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氮、总磷、溶解磷、硝态氮对水质污染的贡献率达到了53.636%,氮、磷含量是河流水质污染的主要贡献因子。降雨条件下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浓度增长迅速,流量、悬浮物与大多数水质指标均有相关性,磷矿开采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在降雨条件下更加明显,其悬浮物浓度在降雨条件下比只受农业面源影响的河流最高高出1.9倍。  相似文献   

17.
分析居延海(东)水环境容量及变化趋势,为居延海(东)的水资源利用及保护提供依据。根据水质监测数据,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居延海(东)2018-2020年不同水质目标下的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总氮的最大容量。结果表明:居延海(东)水质常年保持在Ⅳ~Ⅴ类之间;在Ⅱ类水质目标下,4项水质指标容量均超载,特别是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严重超载;Ⅲ类水质目标下,化学需氧量和总氮超载,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有部分剩余容量;化学需氧量的现状水质容量已超过Ⅳ类水质目标的容量,是居延海(东)的主要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辽宁省19条主要入海河流"十二五"期间入海断面水质变化与入海通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辽宁省入海断面水质呈现好转趋势,重度污染水质断面比例明显下降,52.6%的入海断面水质始终保持良好或水质明显好转,26.3%的入海断面水质中度到重度污染。水质污染主要为耗氧类有机污染和营养盐类污染问题。入海通量的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氨氮、总磷和石油类。"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的入海通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现象。  相似文献   

19.
汉丹江(陕西段)水质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2008—2012年陕西省境内汉江、丹江干流14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秩相关系数法等对该段水体的水质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汉丹江(陕西段)断面水质以Ⅱ类、Ⅲ类为主,水质总体为优;水质综合污染状况呈下降趋势,其中汉江下降趋势显著;水质综合污染状况空间差异和区域分布特征明显,城区段污染大于郊区,各行政区段河流下游污染大于上游。流域水质主要受有机污染和营养盐因子影响,水体污染源主要来自城镇生活源和农业面源,工业源占比不大且排放行业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20.
在花溪区思雅河大学城段布设10个采样点,监测pH值、温度(T)、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N)、总磷(TP)和细菌总数(TPC)等指标,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指数法和模糊综合法3种方法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流主要污染指标为COD,且增势最明显,TPC和NH_3-N测定值的RSD均超过1,比其他指标变异程度更大;COD和TPC春冬季测定值高于夏秋季,NH_3-N测定值秋季最低,TP季节变化不明显,而冬季测定值较其他季节更稳定;思雅河大学城段水质较差,上游水质等级为Ⅳ类,中下游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源自农业和高校生活用水;3种方法中,模糊综合法更适用于小流域河流水质的定性定量评价,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