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宜以安全生产立法替代职业安全立法 记者:现在不少人把分属于不同领域的《安全生产法》与《职业病防治法》称为姊妹法,把《安全生产法》等同于《职业安全法》,使职业安全在法律制度上被虚化.你是否也认为《安全生产法》可以取代《职业安全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人们认识到安全法律部门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安全法律部门是由哪些内容构成的,从而树立安全法律部门是独立的部门这样一种信念。以法学方法、社会学方法、比较方法等论述我国安全法律部门存在的独立性和交叉性,并从5个不同的角度论述安全法律部门的分支构成。其独立性在于其调整对象是独立于其他各部门法的财产、人身安全关系;其分支划分主要是安全工程建设法、安全民法、安全行政法、安全刑事责任法、安全诉讼法、安全商法、环境安全法、资源安全法、军事安全法等。因此,法学界要把安全法律部门提高到与环境资源法部门、劳动社会保障法部门并列的地位;立法部门要以各分支法为依据构建安全法律体系,克服长期以来在安全法认识上存在的杂乱、繁琐和重复等弊端。  相似文献   

3.
文摘     
<正>我国拟制定《国家安全法》维护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国家安全立法是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12月22日审议了《国家安全法(草案)》。《草案》规定,国家建立健全与维护国家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国家安全保障体系、不断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并对建立健全国家安全的法律保障、财政保障、物资保障、科技保障、专门人才保障、专门工作手段保障和宣传教育保障等,进行了具体  相似文献   

4.
(上接2005年第7期)三、关于制定条例的依据 本条例是结合江苏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解决我省在安全生产及其监仔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而制定的,所以,本条例的主要立法依据是《安全乍产法》。本条例规定了一些禁止性的法律规范,并且设定了相应的处罚.设定和规定行政处罚.不能违背《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因此,《行政处罚法》也是本条例的立法依据之一。一些规范安全生产的专门的法律、行政法规,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许可证条例》等,也是本条例的立法依据。  相似文献   

5.
法律名称弱化了“安全第一” 安全立法历经20余年,起草牵头单位多次变更,由原国家劳动总局、劳动部、国家经贸委最后到国家经贸委管理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法律草案名称也是一变再变,从《劳动保护法》、《劳动安全卫生条例》到《安全生产法》,再到《劳动安全卫生法》、《职业安全法》,最终定名为《安全生产法》。  相似文献   

6.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论安全生产法的立法宗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宗旨或者立法目的是每一部法律都不可缺少的。在《安全生产法》立法过程中,围绕立法宗旨进行了长期的调研、论证、争论,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确定它的立法宗旨,即《安全生产法》到底按照什么思路制订?着重解决什么问题?当前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有法律问题,有经济问题,还有社会问题,到底哪些是法律问题,哪些问题需要在《安全生产法》中规定,并且能够通过法律加以解决?法律的规范作用是很强的,但它不是  相似文献   

7.
朱喜洋 《劳动保护》2012,(10):106-108
本文将英国《工作健康安全法》、美国《职业安全健康法》、澳大利亚《工作健康安全法》和新加坡《工作场所安全卫生法》与我国《安全生产法》,从行为模式、法律责任主体、法律责任形式、法律责任力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安全生产法》的修订提供立法借鉴。  相似文献   

8.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是在安全生产领域内实施行政许可的第一部行政法规。它的立法依据主要来自《行政许可法》和《安全生产法》两部法律。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对于深刻领会《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立法依据,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至关重要。《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自始至终都是严格依照《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设定范围和法律制度来制定的,是法律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具体化、专业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史上,恐怕没有一部法律像《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安全法”)那样,一出台即备受社会各界质疑,不满的呼声此起彼伏,实施不到一个月,民众强烈要求修改《安全法》的导火线就被北京“奥拓车事故”点燃,在社会各界强大压力之下,北京人大常委会率先对《安全法》进行解释性修改,多米诺效应瞬间形成连锁反应,立法任务极其繁重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不得不提前将其纳入审议日程,  相似文献   

10.
英国是老牌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很久以前就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在生产安全方面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早在150多年前,英国就制定了有关职业健康与安全的规章。1974年,在总结过去多年颁布的有关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律与法规的基础上,英国制定并颁布了《职业健康与安全法》。英国现有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的管理系统、制度和科研框架就是根据这个法律立和健全起来的。学习和借鉴英国这方面的经验对我国正在着手制定的安全领域的科技发展战略及计划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不断完善中国矿山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分析我国矿山安全领域的立法现状,借鉴美国矿山安全立法经验及启示,立足于我国矿山安全监管监察体制革新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出了以《矿山安全法》为基本法,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监察手册和强制性标准为支撑的新发展阶段矿山安全法规标准体系,为中国矿山安全领域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比分析可知,现行《矿山安全法》的根本目的不是矿山职业安全,而是为了矿山生产安全和促进采矿业发展,并且缺少保护矿工健康权的规定。民国时期的《矿场法》属于可以继承的矿业安全与健康立法,并有多数国家制定的《矿业安全与健康法》可供借鉴。可以得出结论:以效率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和落实,必须依靠法律制度的固定和保障;人们健康安全需要层次的提升是制度变迁的动因;我国缺乏保障矿工基本人权的《矿业安全与健康法》而出现制度断层。  相似文献   

13.
安全科学基本理论规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通过对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安全与危险的矛盾运动过程分析,抽象出一些基本概念和事故从孕育到发生发展及结束和后效阶段的基本特征,并对部分事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安全科学的统一规律——安全流变与突变论,并初步建立了安全流变论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事物安全演化过程的基本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安全状态的演化过程是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事物的安全演化过程符合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即服从"安全流变-突变"规律.基于事物"安全流变-突变"规律,建立理论模型,并分析和描述事物的安全演化过程.事物"安全流变-突变"规律的研究为揭示事物的安全本质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安全生产法》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的第一部基本法,其颁布实施意义深远。本文就《安全生产法》不尽完善的地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立法建议,旨在今后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法》,以及做好实施《安全生产法》的相关配套和细化的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6.
关于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的改革与探讨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阐述安全是人类社会稳定向前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是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回顾安全工程专业建立和发展过程的基础上 ,分析了安全工程专业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就如何解决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提出了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教育 ,是培养高素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主要途径 ;在安全工程专业学科建设过程中 ,必须明确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的结构和内涵 ,合理设置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 ,加强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环节 ,加强安全文化知识的普及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 ,难免出现经济秩序混乱、恶性竞争、忽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事故多发等现象。如何有效遏制事故多发 ,促使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通过对西昌市凉山州安全生产现状的分析 ,笔者认为 ,理顺体制、健全法治、依法严治、提高人民安全意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生产切实可行的长效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8.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与安全生产立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对国务院 2 96号令《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和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的全面比较分析 ,从执法主体、执法内容、执法监督及行政强制措施、即时强制和法律责任等 5个方面 ,研究、总结了《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在立法上的 13个特点及其对新时期安全生产立法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试论安全劳动的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全和生产是整个生产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本文从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了安全劳动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所起的特殊作用,以及它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探索了安全经济效益的规律,提出了安全劳动创造经济效益的论点。同时,对当前生产活动中存在的轻视安全、产品质量和社会效益的问题进行了剖析;理论结合实践,初步探索实现安全经济效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Safety teams have become a popular means to recognize and prevent injuries in the workplace. In fact, organizations, such as OSHA, NIOSH, NIEHS, DOE, and the Ohio BWC, not only encourage safety teams, but have implemented them in their organizations. However, safety teams may not be legal as defined by NLRB Act Sections 2(5) and 8(a)(2).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safety teams are illegal labor organizations. METHODS: A review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 safety programs, and safety teams was performed to create a framework of what types of safety programs/regulations are requested and/or required by a variety of government agencies. Next, these requirements were compared to existing case law on illegal labor organizations as defined by the NLRB. RESULTS: Most safety teams and programs, even those implemented by the Federal Government, are illegal labor organizations as defined by NLRB Act Sections 2(5) and 8(a)(2). CONCLUSIONS: The Federal Government needs to amend existing legislation and develop a revision of the NLRB Act that would allow safety teams to function legally in organizations without having to meet intrusive, constricting guidelines that may inhibit the value of safety teams. IMPACT ON INDUSTRY: Organizations must be aware that safety teams may be valuable in reducing job-related accidents and injuries but they may be illegal labor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