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为了解决燃煤发电厂或供热站的输煤系统粉尘污染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建立输煤系统和锅炉燃烧系统联合除尘的方法。与现行方法相比,这一方法具有除尘效果明显、投资少和易操作等特点。 1 输煤系统粉尘污染和治理现状 输煤系统中常采用破碎机、筛分机、输送机、振动给煤机等设备。这些设备在运行时都是产生粉尘的污染源,除此外还有输煤转运站、煤仓出入口等。由于存在这么多粉尘污染源,输煤系统的空气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已大大超过劳动保护部门规定的标准,严重危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湖北铝电解企业的主要污染源是电解车间的电解槽.氟化物、沥青焦油和粉尘等为主要污染因子.目前采用了湿法、干法、分隔法和高空稀释排放等方法控制污染,难以做到达标排放.国家要求所有排污企业必须近期实现达标排放.进行技术改造已刻不容缓.并提出改自焙槽为预焙槽的两种方案,既有具有前瞻性的大型方案,也有具有现实性的小型方案.  相似文献   

3.
湖北铝电解企业的主要污染源是电解车间的电解槽。氟化物、沥青焦油和粉尘等为主要污染因子。目前采用了湿法、干法、分隔法和高空稀释排放等方法控制污染,难以做到达标排施。国家要求所有排污企业必须近期实现达标排放。进行技术改造已刻不容缓。并提出改自焙槽为预焙槽的两种方案,即有具有前瞻性的大型方案,也有具有现实性的小型方案。  相似文献   

4.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排放涉及众多行业,且以无组织排放为主,我国对VOCs污染控制相对滞后,配套污染控制标准体系不完善。选择最早开展VOCs治理工作的美国进行研究,分析其污染控制标准体系并总结了主要特点;同时梳理我国目前废气污染物控制标准体系现状,分析了其特点和主要问题,提出对石化化工企业污染源进行归类解析的思路,通过分析不同污染源的主要特点研究污染源的控制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工业源VOCs控制标准体系顶层设计的建议,为我国VOCs污染控制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使在突发性大气污染事故发生后能够快速确定其危险程度和范围,在天津临港工业区建立了基于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综合轨迹模式(HYSPLIT)的大气污染应急预警系统.该系统由WRF- ARW数值预报模式、HYSPLIT大气扩散模式、地理信息系统及工业园区污染源数据库等部分组成.作为该系统核心的HYSPLIT模式,使用拉格朗日法与欧拉法、质点模型与烟团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计算,模拟物质在大气中的传输、扩散和沉降.系统水平和垂直分辨率分别为0.01°× 0.01°和1 m,WRF- ARW 24 h气象预报数据每8h更新1次,且在工业区内建有气象观测站提供实时气象数据以应对特殊和意外状况.污染源数据库包括了各企业的地理位置信息和各排放物种的物理和化学特征.系统的结果使用以Google maps为核心的可视化网页输出.  相似文献   

6.
作业场所生产性粉尘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文 《安全》2009,30(9):53-55
粉尘是主要的环境污染源之一,对作业环境的污染尤为显著,是生产场所最常见的职业有害因素之一。在我国,粉尘对劳动者安全的影响和健康的损害不仅得到了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统计,我国目前登记的从事粉尘接触工作人员超过2000万,此外,还有大量未登记却从事粉尘接触的私有企业人员或国有企业的农民合同工、轮换工。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四川省乐山市茫溪河流域的概况,对该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在对流域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得出流域的主要污染为城镇生活污染源.计算了茫溪河的水环境容量,并据此提出水污染总量控制方案.并根据茫溪河流域污染源的实际情况,针对城镇生活污染源、面源和工业污染源的不同特点提出具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依据吹吸式通风原理,设计了一种氧化铁皮粉尘污染控制装置,通过对吹气、吸气罩的理论计算及实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设计参数,为冷轧带钢氧化铁皮粉尘的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的水资源十分的短缺,尤其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水资源的污染也在不断地加剧,这就进一步造就了我国水资源的短缺。水资源的短缺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水资源的污染源以及针对污染源提出了一些控制的策略,希望能够为有效地控制水资源污染提供帮助,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国水资源的污染源(1)城市水资源的污染源。城市是人们居住的聚集地,因此  相似文献   

10.
SBS粉尘是近年出现的新型有机尘,人们对它的研究甚少.介绍了生产性粉尘的传播机理,对SBS干燥工艺过程中的产尘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得出了降低SBS粉尘污染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方案的结论,该方案对控制SBS粉尘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光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对光污染问题作了介绍.光污染是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它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光污染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包括危害人体健康、生态破坏、增加交通事故、妨碍天文观测、给人们生活带来麻烦、浪费能源等.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预防,包括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建设规划和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2.
煤场扬尘影响预测与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储煤场扬尘的影响因素作了分析,通过对煤场起尘量及在不同风速不同含水率下对煤场扬尘源强进行估算,并对煤场下风向TSP的落地浓度进行了预测,最后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防止煤场扬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SARS传播与空气污染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SARS传播与空气污染的关系.根据广州市及周边城市自SARS发病以来主要空气污染物的监测统计结果,结合广州市SARS发病例数和气象观测资料等进行相关性研究,并与香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广州市SARS发病数与发病前5 d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浓度密切相关,香港SARS发病数与发病前1~2 d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浓度密切相关.研究表明,SARS发病数与发病前空气污染状况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疆八一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炼铁厂上料系统1^#转运站,1^#a转运站,2^#转运站及1^#、2^#高炉高道料仓在上料时,粉尘污染较为严重,为解决粉尘污染问题,1999年炼铁厂组织设计与施工了40m^2单室卧式3电场除尘器,工程投运后,收尘效果良好,岗位粉尘浓度与外排浓度均低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5.
基于ArcEngine的森林防火气象因子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火灾的发生对森林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损失,但是它的发生与气象因子的状况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对各气象因子进行监控,结合林火风险预测模型,对于及时发现森林火源并进行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对GIS、RS、GPS及GPRS等技术进行集成,研制开发了基于ArcEngine开发组件的森林防火气象因子监测系统,通过对研究区的气象因子进行监控,最终实现森林火险等级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6.
利用O_3、PM_(2.5)监测数据、紫外辐射观测数据及气象观测资料,结合WRF模式模拟的大气环境背景场,分析了2014年9月3—8日北京一次近地层O_3与PM_(2.5)复合污染过程。结果表明,O_3和PM_(2.5)出现高质量浓度污染与大陆高压和副热带高压系统的相继持续控制有关,较强的紫外辐射及高压形成的下沉气流是造成边界层复合污染,尤其是O_3污染的主要原因。此次复合污染过程中,O_3于9月4—7日连续4 d超标,PM_(2.5)于9月5—7日连续3 d超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为:受大陆高压和副高的持续高压影响,北京地区天气晴朗、紫外辐射较强,地面风场较弱,700 h Pa以下持续存在下沉气流,O_3日均质量浓度逐日上升,于9月5日先到达峰值,同时PM_(2.5)日均质量浓度逐日升高;6日在副高西部边缘偏南暖湿气流输送及形成的平流逆温作用下,PM_(2.5)质量浓度突增,削弱了太阳紫外辐射强度,O_3质量浓度开始下降。此后,在低压槽作用下PM_(2.5)质量浓度增到峰值,O_3质量浓度保持下降趋势。9月5—7日形成了3 d的O_3与PM_(2.5)复合污染事件。  相似文献   

17.
对郑州市2005年1月—2009年12月份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了利用气象要素预测PM10的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2005—2009年郑州市PM10指数的年均值和空气质量超标天数逐步下降,且趋于稳定;年内各月的PM10指数浓度差异很大,冬季PM10指数显著高于夏季,8月最低,而12月最高;采暖期PM10指数显著高于非采暖期,而节假日对于PM10指数的影响不明显;通过平均风速、平均气温、平均气压和平均相对湿度预测PM10浓度可以达到最高精度86.85%。  相似文献   

18.
中铝山西分公司氧化铝厂粉尘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山西企业氧化铝熟科窑收尘系统,分析了烟尘排放浓度超标的原因,并就提高收尘效率、降低氧化铝厂粉尘污染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9.
针对露天矿山烟尘污染源的特点 ,运用环境评价的原理和方法 ,探讨了传统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将地理信息系统 (GIS)应用到露天矿烟尘污染控制中 ,提出了基于专家地理信息系统 (EGIS)的烟尘污染环境效应评价模型 ,并评述了该模型的重要意义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露天矿用溜槽系统粉尘逸散的影响因素,阐明溜槽系统运输过程中粉尘的产生机理和运移规律,从而解决溜槽系统产生的粉尘污染问题,以抚顺西露天矿为研究背景,运用相似理论,建立溜槽模型,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研究物料粉岩质量分数、物料含水率、溜槽倾角对溜槽运行过程中粉尘质量浓度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粉尘质量浓度随物料粉岩质量分数、溜槽倾角增大而逐渐增大,随含水率增大而逐渐降低,溜槽底部粉尘质量浓度受影响变化幅度较大,溜槽中部和上部变化较小。溜槽粉尘质量浓度分布规律为溜槽底部粉尘产生量最大,中部次之,上方最小。溜槽底部为粉尘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物料含水率对粉尘逸散影响最大,其次是粉岩质量分数,溜槽倾角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