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冬季寒冷,万物生机闭藏潜伏.根据中医"调其饮食,适期寒温"的论述,提出冬季饮食三大原则:保温、御寒和防燥,附加进补. 保温就是通过饮食以保持体温.在饮食中增加优质蛋白质含量,以增加热量的供给.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有肉、蛋、鱼类及豆制品等,尤以牛、羊、兔肉为佳.优质蛋白不仅营养价值高,且易于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2.
冬季寒冷,万物生机闭藏潜伏。根据中医“调其饮食,适期寒温”的论述,提出冬季饮食三大原则:保温、御寒和防燥,附加进补。  相似文献   

3.
春天,不少人常感到困乏,早晨不易醒来,醒后又昏昏欲睡.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春困.为何春天人们会发生"春困"呢?这还得从气候环境因素与人体生理功能相互作用谈起.寒冬腊月时人们在低温的作用下,皮肤的毛细血管经常处于收缩状态.这时汗腺闭合,皮肤血流量减少,脑部和内脏器官的血液量增加,大脑血氧供应充分,所以冬季哪怕是寒风刺骨时人也不易困倦.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天气日渐转冷,做好冬季生产安全准备工作迫在眉睫。怎样做好化工生产企业的冬季安全预防工作呢?关键要抓好防寒、防冻、防火、防煤气中毒和防滑这5个方面的工作,这对化工企业预防冬季事故的发生非常重要。车间、厂房保温防寒工作未落实好,容易使水管、冷却管冻裂,为火灾、爆炸事故埋下隐患。落实防寒工作要抓好以下几点:1.入冬前要全面做好厂房、基建设施的保温防寒工作。2.要在取暖期前,调整、修好暖气设备并要打压试漏,以保证取暖期间的安全。一、防寒  相似文献   

5.
王宜 《现代职业安全》2010,(12):118-118
<正>进入冬季,气温下降,天寒地冻,万物团藏,生机衰退,是进补的大好季节。我国民间历来有冬令进补的习俗。现在,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药补不如食补"的作用,注意在平时的饮食中进行养生调摄,以达到"进补"的目的。人们崇尚冬令进补也是有科学依据的。首先补药、补品温性较多,适用于气温较低冬季,腻滞厚味的营养  相似文献   

6.
夜班作业者由于生活节律和机体生物钟(昼夜周期)的改变,相当一部分人难以适应,所以初上夜班者,常出现睡不好、吃不香、精神萎靡、疲乏懒散等症状。有的夜班作业者只注意白天睡觉,而忽视了饮食营养,这样做对健康是不利的。应该不仅要睡好,而且要吃好,讲究膳食营养,以满足机体能量的消耗。夜班作业者的饮食营养应注意以下几点:夜餐要讲究质量。上夜班者除了吃好三餐外,还要加一顿夜餐。为了增进食欲和加强营养,在主食品种方面要多换花样,菜肴亦应多样化。注意适量增加含优质蛋白的瘦肉、鱼虾、蛋类以及豆制品的供应,亦可增加一…  相似文献   

7.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3月5日在北京开幕.今年两会的时点很特别:一方面,"第一个百年"目标已如期、优质地实现;另一方面又处于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前.继往开来之际,我们一如既往地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窥"安全"力量. 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安全与应急管...  相似文献   

8.
接触振动的作业工种较多,主要有风动工具作业、研磨作业及其他机械作业等等。由于长期接触生产性振动工具,可引起神经衰弱样症候群及手部症状。手部症状以手麻、胀痛、凉感、手掌多汗为主,其次是手颤、无力等。在冬季寒冷时可出现手指麻木、冰冷、苍白、形如白蜡、界线分明的雷诺氏现象,局部取暖加温后可转为紫纣,伴有发胀及刺痛。严重者肢端血管闭塞,当侧支循环不足时手指末端可发生坏疽。神经衰弱样症状主要有头晕。耳鸣、重听、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等。振动作业者的饮食原则就是适量增加脂肪及优质蛋白质、维生素C的供给量,以…  相似文献   

9.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饮食安全,直接影响部队战斗力,直接危害官兵生命安全.从掌握情况看,部队饮食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防范技术匮乏、应急处置能力不强等问题在基层单位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笔者认为,要确保部队饮食安全,关键要把好"五关".  相似文献   

10.
冬季天寒,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时要采取各种防冻保温措施:如在工程上支搭暖棚、挡风墙;工程内外安装锅炉或火炉:对混凝土构件采用电极加热,生石灰锯末蓄热,草帘复盖等方法养护。由于在冬季施工中用火用电、易燃物品大量增多,火灾危险性增大,因此,必须大力加强防火工作,保证不发生火灾。 在冬季施工中,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对职工进行深入的防火宣传教育,认真贯彻消防安全制度,具体来说,要做到“四加强”: 一、加强用火管理:工程用火 必须经过审批。保温炉火要有专人 看管。电气焊时必须有着火人员, 清除掉周围可燃物或…  相似文献   

11.
夏忠 《劳动保护》2015,(2):92-93
<正>冬季气候寒冷,滴水成冰,也是施工机械的故障高发期,而这些故障多是由忽视机械换季保养或保养不及时、不彻底引发的。在施工机械的冬季维护过程中,作业人员常常忽视"热胀冷缩"这一基本常识,直接导致机械漏油,造成制动、转向"慢半拍",为安全作业埋下隐患。这是因为施工机械的密封件,以及制动和转向系中有大量的橡胶类材质附件,在低温下,橡胶材质的附件将会"收缩",尺寸变短或柔软弹性度降低,应在入冬前采取相应的"防冻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一到春季,不少人会出现一种总是打呵欠、无精打采、昏沉欲睡的现象,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作"春困"."春困"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体生理机能暂时不适应环境所造成的.众所周知,在漫长的冬天,人的皮肤血管受到寒冷的刺激,血流量减少,同时大脑和内脏血流量增加,而进入春天后,随着气温的暖和,人的皮肤血流会增加,流入大脑的血流却相应减少,因而一时无法适应,便出现了"春困"现象.  相似文献   

13.
冬季气温低,相对湿度也低,所以我们会感到干燥.而我们呼出的空气基本上是体温下的饱和蒸汽,所以我们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人体内的水分流失也随之加快,口干舌燥、声哑干咳、皮肤干燥、尿少便秘的状况更加严重,这些都是身体发出的缺水信号.除了多喝水,该怎样通过日常饮食来缓解冬季干燥呢?  相似文献   

14.
黄豆享有"豆中之王"的美称,每天吃点黄豆、豆制品或喝杯豆浆是众多营养学家的建议.黄豆富含多种营养素,对健康的贡献更是"不可斗量".这里,帮您总结黄豆的10种显著保健功效. 1.提升免疫力:大豆含植物性蛋白质,有"植物肉"的美称.人体如果缺少蛋白质,会出现免疫力下降、容易疲劳的症状.吃黄豆补蛋白,可避免吃肉胆固醇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三标一规范"指的是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管理和规范化风险管理。本文以油气管道检测"三标一规范"优质示范队建设为例,分析了"三标一规范"建设需要根据作业特点和作业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动态风险管控;和质量体系有机结合,制定结构简化、流程完整和风险点突出的作业文件;配合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及文化管理,最终完成特色"三标一规范"示范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狼来了"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那个屡屡高呼"狼来了"、以撒谎为乐趣的顽童,最终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在生产安全中,我们常常也用来比喻不重视安全生产容易发生事故,存在"狼来了"的危险.全球每年因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就造成120万人死亡、2.5亿人受伤;我国2003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96万起,造成136340人死亡.我们常常以发生的各类事故作为教材,要求各类从业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认真吸取教训,防范"狼来了".  相似文献   

17.
鸡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不正确的吃法对我们的健康有着不良影响.在生活中,我们应避免以下误区. 1.蛋壳颜色越深,营养价值越高 许多人买鸡蛋只挑红壳的,说是红壳蛋营养价值高,而事实并非如此.蛋壳的颜色主要是由一种叫"卵壳卟啉"的物质决定的,而这种物质并无营养价值.分析表明,鸡蛋的营养价值高低取决于鸡的饮食营养结构. 评价蛋白的品质,主要是蛋白(蛋清)中蛋白质的含量.从感官上看,蛋清越浓稠,表明蛋白质含量越高,蛋白的品质越好.  相似文献   

18.
油漆由多种化学物质组成,其中作为油漆溶剂和稀释剂的纯苯、二甲苯、甲苯等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及肝脏能产生一定的损害。油漆中具有催干作用的金属盐、金属皂等物质同样也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防止和降低油漆中有毒物质对人体的损害,除做好职业卫生防护和个人保护外,科学饮食也是有效措施之一。日常膳食中应增加对肝脏有保护作用的食日加,如豆制口加、红枣、花生米及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等。为防止和减轻油漆中毒物对中枢神经功能的影响,饮食上应保证有一定数量的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等。已发生白细胞减少者,可用…  相似文献   

19.
一是多补充热源食物,增加热能的供给。这样的食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其中尤其应考虑补充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鸭肉、鸡蛋、鱼、牛奶、豆制品等。 二是多补充含蛋氨酸和无机盐的食物,以提高机体御寒能力。在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酵母、乳制品、叶类蔬菜等。  相似文献   

20.
以"制"严"安"     
对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来说,想要确保作业现场安全,关键在于管控好"人"的风险.对此,企业应通过"以制严安",用规则、规范、规矩控制住作业现场人员的意识和行为,把住安全源头、防住事故苗头、守住作业"人头",从而实现现场安全管控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