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落新妇地下部分的挥发油,测得含量为0.10%;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落新妇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分离出57种成分,鉴定了其中50种;运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检出率为87.71%.落新妇地下部分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十六甲基八环硅氧烷.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荠菜叶挥发油进行了提取。通过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并鉴定了其化学成分,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确定了其中12种化合物,所鉴定化合物的含量占全油的65.62%,主要化学成分为:L-胍基琥珀酰亚胺(21.28%)、植醇(18%)、植酮(9.6%)、油酸(4.71%)、棕榈酸(3.97%)等。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荠菜叶挥发油进行了提取。通过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并鉴定了其化学成分,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确定了其中12种化合物,所鉴定化合物的含量占全油的65.62%,主要化学成分为:L-胍基琥珀酰亚胺(21.28%)、植醇(18%)、植酮(9.6%)、油酸(4.71%)、棕榈酸(3.97%)等。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超声处理对提取苦杏仁挥发油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处理有利于提高苦杏仁挥发油的得率,在所选取的范围内随功率和时间的增加而提高;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影响挥发油得率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超声功率、物料细度、pH和处理时间,确定最优工艺组合是物料细度为80目;在pH值为5的提取液中浸泡后,超声功率为100W处理30min。经分析,超声处理得到挥发油样品的主要成分是苯甲醛。  相似文献   

5.
用GC-MS分析木菊科植物茵陈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进行成分分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茵陈挥发油对DPPH·和·OH的清除率.结果表明,20个化合物结构被确定,占挥发油总量的96.6%,主要成分为棕榈酸(33.1%)、氧化石竹烯(19.1%)和匙叶桉油烯醇(9.9%).茵陈挥发油对DPPH·和·OH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抗氧化活性较强.茵陈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33.1%)和氧化石竹烯(19.1%),并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活性,在食品和医药产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苦苣菜叶精油,并用乙醚溶解后经GC/MS法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苦苣菜的挥发油含量为0.056%,利用GC/MS法分离共鉴定出18种化合物,主要为癸烷(8.90%)、十六酸甲酯(12.07%)、植醇(12.1%)、癸醛(3.22%)等,占挥发油总量的66.97%。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太白楤木芽中提取挥发油,出油率为1.33%.用GC-MS联用方法,在最佳分析条件下共分离出31个峰,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出23个化学成分,鉴定率为74.2%;同时,对太白楤木芽挥发油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白楤木芽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落新妇地下部分的挥发油,测得含量为0.10%;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落新妇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分离出57种成分,鉴定了其中50种;运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检出率为87.71%。落新妇地下部分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十六甲基八环硅氧烷。  相似文献   

9.
在搅拌回流条件下,合成了配位聚合物[Ag_4(L)_2(1,4-ndc)_2]_n(L=1,3-双(苯并咪唑-1-亚甲基)苯,1,4-H_2ndc=1,4-萘二羧酸)。对其进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配合物具有一维管状链结构。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降解亚甲基蓝实验,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对10 mg/L亚甲基蓝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效率高达85.7%。  相似文献   

10.
选取北京市区为采样点,于2016年1月进行PM_(2.5)采集,并分析了PM_(2.5)和水溶性组分的污染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北京市PM_(2.5)质量浓度平均为67.7μg/m~3,水溶性离子是PM_(2.5)的主要组分,其中SO_4~(2-)、NO_3~-和NH_4~+之和占总离子的79.1%;Ca~(2+)和Mg~(2+)分别占PM_(2.5)质量浓度的2.5%和0.9%,海盐气溶胶和K~+分别占PM_(2.5)的3.6%和1.6%。采样期间NO_3~-/SO_4~(2-)为1.1,表明NO_2和SO_2主要来自移动源的贡献。北京市区冬季PM_(2.5)主要来自二次污染源、扬尘、生物质燃烧和海盐气溶胶,贡献率分别为42.351%、21.164%、16.314%和5.436%。  相似文献   

11.
对美国油气田挥发性有机物(VOCs)管控要求、排放系数、可行技术及相关治理费用进行梳理总结,为我国油气田VOCs排放标准、排污许可申请技术规范、污染源核算技术指南等制定以及油气田企业VOCs治理提供借鉴。美国新建污染源控制标准主要对油气田油气井完井、储存、气动阀、气动泵、压缩机、设备泄漏、无组织逸散等VOCs污染源提出管控要求。参照我国当前石油化学工业VOCs管控理念,可将上述污染源归为设备和管道组件密封点、物料转移和输送、工艺无组织、储存4个源项进行管控。  相似文献   

12.
A four-step novel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 (SEP) was developed to assess Hg fractionation and mobility in three highly contaminated soils from chlor-alkali plants (CAPs). The SEP was validated using a 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 (CRM) and pure Hg compounds. Total, volatile, and methyl Hg concentrations were also determined using single extractions. Mercury was separated into four fractions defined as water-soluble (F1), exchangeable (F2) (0.5 M NH4Ac-EDTA and 1 M CaCl2 were tested), organic (F3) (successive extractions with 0.2 M NaOH and CH3COOH 4% [v/v]), and residual (F4) (HNO3 + H2SO4 + HClO4). The soil characterization revealed extremely contaminated (295 +/- 18 to 11 500 +/- 500 mg Hg kg(-1)) coarse-grained sandy soils having an alkaline pH (7.9-9.1), high chloride concentrations (5-35 mg kg(-1)), and very low organic carbon content (0.00-18.2 g kg(-1)). Methyl Hg concentrations were low (0.2-19.3 microg kg(-1)) in all soils. Sequential extrac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Hg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residual fraction (F4). In Soils 1 and 3, however, high percentages (88-98%) of the total Hg were present as volatile Hg. Therefore, in these two soils, a high proportion of volatile Hg was present in the residual fraction. The nonresidual fraction (F1 + F2 + F3) was most abundant in Soil 1 (14-42%), suggesting a higher availability of Hg in this soil. The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SEP was reproducible and efficient for highly contaminated samples. Recovery ranged between 93 and 98% for the CRM and 70 and 130% for the CAP-contaminated soils.  相似文献   

13.
CAF涡凹气浮处理含油废水的中试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石化公司污水成分复杂,COD和油含量较高,还含有较多的硫化物、挥发酚和氨氮(NH3-N)等情况,选用一种新型的气浮设备CAF涡凹气浮系统对该含油废水进行了预处理中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CAF处理石化含油废水效果明显,气浮处理效果好,出水油在10 mg/L以下,去除率高达95%,且CAF气浮的电耗小、占地面积小、操作管理和维修非常简便。采用CAF设备,占地面积可节省70%~80%,每年可节约电费50~60万元(按1000 m3/h,0.8元/kW·h),操作使用也极其简单,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炼油化工废水处理的传统处理工艺中存在一定的弊端。为此,玉门炼油化工总厂对其废水处理设施进行了改建和扩建,其生物处理系统采用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经过 3年运行的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效果良好,处理后的水质可达到《GB8978-1996》(石化)一级排放标准的要求;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分别降低78.6%和91.2%,硫化物去除率为98.2%,挥发酚去除率为99.6%。而且该反应器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进水中COD在600 mg/L以下且有大幅度波动时,该系统仍可稳定地运行,处理后的水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东营地区油罐每天都向大气排放工业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研制了“活动式大罐收气装置”新工艺,用于回收联合站储油罐挥发气。该装置通过玻璃钢管线与油罐连接,油罐挥发气沿玻璃钢管线输至机房内气液分离器,分离出气中的水和轻质油,由天然气压缩机加压,经流量计计量后进入油田天然气气管网。该工艺推广后,经监测结果表明,所有采样点总烃含量低于国家标准2.0mg/m3。目前全油田30个联合站安装了此设施,每年回收天然气5125万m3,轻质油7000t。  相似文献   

16.
吹脱法应用于低浓度废水处理,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气体和挥发性油类,同时还可增加水中的溶解氧,为进一步的生物处理创造有利条件。利用现场动态实验对影响除油的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确定最佳处理条件为:气水比5∶1、淋水密度5.0m3/(m2·h),实验表明在最佳运行状态下,吹脱法对地下水中油类物质的去除率能够达到50%,还能去除水中的铁、氨氮等污染物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预处理方法。为了弄清目前炼油厂废水的处理水平,通过对三个典型炼油废水处理厂的调查,分别对其处理流程、处理效果、采用的主要处理药剂及处理工艺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每套处理设施的长处以及与先进设施对比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土壤中挥发酚的测定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的挥发酚,详细介绍了样品预处理方法,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土壤中有机物、矿物油对测定干扰的消除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平行双样的相对偏差都低于其最大允许值,加标回收率在78.6%~81.7%范围内,测定结果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