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发现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使我们对传统西方哲学的“元哲学观”或思维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使我们从新的角度重新看待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变革。  相似文献   

2.
地理科学与哲学具有密切的关系。历史上哲学为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哲学框架,现代地理科学研究要自觉接受哲学的指导,并积极吸收哲学的研究成果。近现代科技革命对地理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地理科学的研究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科技成果,促进地理科学研究范式的变革。地理科学研究对象在本体论前提上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所以地理科学研究应该从多个视角分析和观察问题,采用多元化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绿色壁垒"是<WTO贸易与技术壁垒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传统的非关税壁垒被逐步削减,绿色壁垒以鲜明的时代特征正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关卡,因此研究wTO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中的"绿色壁垒",对于我国入世后的国际贸易、企业生产和民众绿色消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传统民商法的要求,附有变更条件的承诺视为新的要约.但为了鼓励交易,有时附变更条件的承诺并不影响合同的成立.我国<合同法>与美国<统一商法典>对附条件承诺在合同订立中的效力有不同的规定.美商法典的做法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新生 《绿叶》2008,(7):63-68
大和民族传统文化是日本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在神道万物有灵论的影响下,神社祭祀依然保持着"静、净"传统;日本现代都市人主张住在郊区的传统二层木质住宅中,这些木屋足以防震,但地震引起的煤气爆炸、电线短路可能引发火灾;与中国不同,日本的现代建筑、庭园艺术保留了非对称美;和服的创造与日本海洋性气候有关,今天的"浴衣"是和服的改良;当今很多日本都市人在工作之余学习茶道,茶道包含艺术、禅宗和哲学,成为人们调节内部和外部世界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的环境秩序想要把自然与社会彻底隔开,彻底清除垃圾,但反而产生了更多的垃圾,引致了生态灾难。真正的环境主义,需要破除现代性的自然/社会二元本体论,不是去爱一个与人类无涉的平衡、和谐、完美的自然,而是去爱这些拒绝消失并围绕着我们的垃圾、粪便、废弃物,通过重新发现它们的用处和美感,让它们重新被社会接纳——循环利用,也被自然接纳——无害排放。  相似文献   

7.
老子与环保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相传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相似文献   

8.
<正>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成为20世纪70年代后被生态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美国生态文明领军人物小约翰柯布将"生态文明"归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正是出于对西方现代社会"工业革命"的反思。众所周知,工业文明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及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推入了灾难性阶段,现代工业革命正在把人类带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不归路。"超越现代工业文明,  相似文献   

9.
<正>开展市县空间规划改革试点,推动"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恩格斯曾经指出:"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规划是政府的最大资源,是政府重要的调控手段。但由于各类规划编制、实施主管部门协调机制不健全,规划之间的矛盾冲突,已经成为困扰地方发展,困扰政府管理的重要因素。推进"多规合一",既涉及规划  相似文献   

10.
气候政治:国家利益与道义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世功 《绿叶》2010,(6):47-52
在现实的国际政治中,不存在单纯的气候问题,而是各国围绕碳排放权展开了激烈的政治博弈。中国目前从"碳政治"中获利的可能性不大,但可以借气候变化思潮推进环境改善,鼓励新能源技术开发。哥本哈根会议,中国没有提出自己的环保理念,道义主张不足根源于今天的中国社会没有一个明确、深厚的政治哲学基础。构建道义基础,我们要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包括社会主义传统和自由主义传统中寻找资源。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即天人关系,是自古以来人们思考的一个哲学基本问题。这个哲学基本问题的答案有两个,一个是"天人合一",一个是"天人分裂",这是根本对立的两种自然观。生态意识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具体要求是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修复自然、再造自然。工匠精神与生态意识相关,工匠精神蕴含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2.
黄山市几种水体中细菌总数的测定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标准平皿法测定了黄山市几种水体中的细菌总数,并结合水质评价标准对它们进行了初步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新安江(屯溪段)中细菌总数为260个/mi,属清洁水;率水河水样和听松湖水样中细菌数分别为5.0&#215;10^3个/ml、3.4&#215;10^3个/血,属不太清洁水;学校后池塘水水样中细菌总数为7.2&#215;10^3/ml,属于不清洁水;自来水水样为极清洁水。  相似文献   

13.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7,17(1):52-52
20世纪30-40年代,世界农林害虫旧趋严重,斑疹、伤寒霍乱、疟疾、鼠疫、黑死病、登格热等传播蔓延、扩散,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1939年,瑞士化学家保罗·赫尔曼·缪勒经过4年多的苦苦探索,终于发现一种名叫“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即滴滴涕,英文名为DDT)的化合物对昆虫具有很好的致死作用而对大多数生物无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沂沭断裂带临沂段地热地质条件研究,认为本区地热形成与断裂、构造、岩浆活动相关;通过测温、遥感解译等手段,确定汤头、穆柯寨、芝麻墩地热异常区及地温梯度的空间变化。结合钻探资料,确定汤头地热异常区热储为白垩系青山群的安山岩,穆柯寨、芝麻墩地热异常区热储为白垩系王氏群的砂砾岩。在建立热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计算了3个异常区的地热储量分别为3.63&#215;10^17J、1.50&#215;10^17 J、0.72&#215;10^17 J,为该区域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陈红兵 《环境教育》2006,(11):63-63
中国传统哲学对生态伦理的建构具有哪些方面的启迪呢?我想最主要的就是其整体论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哲学无论儒家、道家还是佛教都倾向于将天地人万物视作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  相似文献   

16.
今天讨论"五四",旨在文明反思。近现代中国的目标是进步、赶超,标志是对物质世界的掌控。为此中国文明彻底重构:学科学,抛弃传统,对世界重新解释;追求现代化生活,建设大工厂,发展新技术。在今天的工业中国,科学与技术成了主义,人与人的矛盾转变为人与自然的矛盾。人类未来怎么走?科学与人文如何关联?由此而思考中国的前景,这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后五四"任务。  相似文献   

17.
杨朝霞 《绿叶》2011,(8):101-107
修改后的《刑法(修正案八)》通过调整犯罪客体、改变客观方面使环境刑法从保护传统的"人身、财产权益"拓展到维护"环境权益",其积极意义有三:一是可以加大刑法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广度,扩大刑法的适用范围;二是可以显著前移刑法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时机,强化刑法的保障作用;三是可以大大降低因果关系的证明难度,有助于走出环境刑事诉讼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宋豫秦  陈昱昊 《绿叶》2016,(4):34-39
城镇化打破了人水之间的传统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雨水循环的天然通道。雨水的流失徒增了市政管网的压力,甚至造成城市涝灾,同时也加剧了地下水位的沉降,进而降低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我国古代城市罕有水患,其因在于多采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化设计。继承和弘扬传统水文化所体现的朴素生态文明理念,对于"海绵城市"建设极具应用价值,是建设"美丽中国"、提高城市生态服务功能、传承城市文脉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小熊 《绿叶》2007,(12):4-7
"翻开版图,长江、黄河、淮河、珠江、松花江、海河、辽河七大水系以及西南诸河,滋养了一方文明,经过数千年融合,最终形成了中华文明。今天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哲学艺术乃至衣冠文物,无不发源于此……""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开场影片的这段解说词,将观众直接带入到一部关于"江河与文明"的史诗中,让人们认识水在中华文明史中曾经扮演的特殊角色。  相似文献   

20.
对高职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因此要求高职课堂要有自己的特色,教学模式要符合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要求."互动式"英语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1)发挥须生的主观能动性;(2)督促学生课下认真预习;(3)鞭策和督促教师精心备课;(4)有利于拉近师生距离.针对高职英语实用性、实践性、专业性的特点,对如何将"互动式"教学应用到高职英语课堂做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