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对德国多尔玛公司生产的110i型和115i型两种新型油锯的振动、噪声与制动时间测试表明:三噪声空转时前者为79dB(A)、后者为81dB(A);有负荷、油门全开时,前者为99dB(A)、后者为102dB(A),无负荷、油门全开时均为103dB(川。2振动加速度空转时前手把的振动加速度,前者为3。3m/sZ、后者为5.gm/sZ;后手把的振动加速度,前者为5.3m/sZ后者为7.4m/sZ。有负荷,油门全开时前手把的振动加速度,前者为2.Zm/sZ后者为3‘gm/s‘;后手把的振动加速度,前者为4.om/s‘、后者为7.sin/s‘。无负荷,油门全开时前手把的振…  相似文献   

2.
日本林业机械化协会于1999年1月公布对共立、新大和、富士、小松杰纳亚、新宫、斯梯尔和胡斯克瓦纳等厂商生产的128种油锯、38种割灌机的振动与噪声测试结果。  结果表明:油锯的振动加速度为0.6~2.7g,振动最小的是排量为65ml共立CS651TH型油锯(0.6g),振动最大的是排量为119ml胡斯克瓦纳3120XP型油锯(2.7g),振动加速度不超过1g的有12种,1~2g的有103种。油锯的噪声为92.4~106.8dB(A),噪声最小的是排量为35.5ml新大和E357型油锯[92.4d…  相似文献   

3.
油锯噪声及振动对人体的危害杨春柏,郭大伊,隋志民数十年来,不仅油锯的数量有很大的增加,而且油锯的质量及性能也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但是油据质量及性能的改进并没有彻底解决它对油据手健康带来的危害。例如,噪声及振动对工人的健康带来不良后果。老油锯手在强噪...  相似文献   

4.
油锯和割灌机的振动噪声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锯和割灌机的振动噪声检测日本十分关注林业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劳动卫生,每年都对油锯和割灌机等便携式林业机械的振动噪声情况进行检测,一旦发现某种型号的便携式林业机械的振动加速度超标,立即禁止该机在市场上销售。现将日本林业机械化协会的最新检测结果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5.
日本林业机械化协会最近公布对共立、新大和、小松杰纳亚、斯梯尔和胡斯克瓦纳等国内外八家厂商生产的126种型号油锯的振动噪声测试结果.其中振动加速度小于1g的油锯有15种,尤以共立CS-651TH型和小松杰纳亚G405AVS-1型两种油锯振动加速度最小(均为0.6g),振动加速度最大的是  相似文献   

6.
局部振动的人体传递率根据日本有关部门对林业工人局部振动病的调查研究表明,日本油锯手使用油锯作业时,上肢各部位的振动传递率如下:手背部为0.91;肘部当夹角为0°时为1.07,夹角为30°时为0.43,夹角为60°时为0.17,夹角为90°时为0.00...  相似文献   

7.
1前言国内外林业生产广泛使用油锯伐木、打枝和造材,在作业过程中油锯手长时间暴露在噪声中,结果导致油锯手慢性耳损伤和噪声性耳聋。由于作业时的体位和姿势等原因,油锯手右耳的慢性损伤的噪声性耳聋往往比左耳要严重一些。此外,油锯噪声还会引起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失调,并且极易诱发其它疾病。因此,油锯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2国内外油锯的噪声2.1国产油锯1976年我国首次对国产油锯的噪声进行了全面测试,结果表明国产油锯的噪声均超过100dB(A)。其中051型和GJ85型高把油锯的噪声为104~110dB…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全国油锯产品生产许可证评审中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对油锯产品实行许可证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油锯产品安全检测的必要性,并介绍了油锯产品在林业生产中的基本情况及油锯产品管理及安全检测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油锯类型和采伐地坡度对采伐工心率的影响根据日本岩手大学的测试表明:1.采伐工使用轻型油锯进行间伐作业,在平坦林地上采伐时的心率在915~106.2次/min之间,在陡坡林地上采伐时的心率在101.4~116.9次/min之间。2.采伐工使用中型油锯进...  相似文献   

11.
滚筒设计参数与粉尘爆炸率关系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采工作面的粉尘主要是由采煤机截割煤炭而产生,螺旋滚筒作为采煤机的工作装置,直接与煤岩接触,参与落煤和装煤的过程,其结构参数、工作参数直接决定着机器工作时的产尘量大小,影响工作面的粉尘浓度。因此,笔者通过简化与假设,在粉尘检测数据的基础上,选取滚筒直径,螺旋头数,截线间距,每线齿数和切屑厚度为自变元,提出了工作面粉尘爆炸概率的确定方法,建立了滚筒设计参数与采煤工作面粉尘爆炸率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为分析机械参数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和影响、为合理地设计滚筒及其采煤机的参数、减小采煤工作面的粉尘、降低粉尘爆炸率、提高煤炭生产的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环境因子扰动、p H值以及溶解氧水平对底泥钝化剂钝化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扰动状态下,PAC对COD,TP,TN的抑制效果均随着扰动程度的加强而增大;不同p H值条件下,PAC对COD,TP,TN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抑制效果随酸性的增强而降低,也随碱性的增强而降低,在p H值为6~8时抑制效果相当,且弱碱性条件下效果最好;不同溶解氧水平下,PAC对TP的释放抑制效果明显,对COD和TN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燃煤矸石山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自燃煤矸石山中任意点的瞬态温度场控制方程;在假定矸石山不存在内部对流换热的条件下,对矸石山模型的初始、边界条件进行了确定和求解;在耗氧量原理基础上通过实验近似得出了其内部热源强度;并推导出了自燃煤矸石山瞬态温度场的有限元数学模型。在瞬态温度场的有限元模型和相关初始、边界条件基础上,应用ANSYS软件中的8节点6面体等参元对此30m(底半径)×30m(高)自燃煤矸石山模型进行单元划分,得到527个单元、2029个节点,并进行了相关模拟计算。对计算出的温度作了相应的误差分析,得出该有限元数学模型的精度比较可靠;并在模拟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的温度场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对3种不同中高层砌块砌体结构(分别为10层、15层和18层砌块砌体结构)进行大量时程分析,对结构的惯性力分布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中高层砌块砌体结构Pushover分析的侧向力分布模式-抛物线型分布模式,并用该模式分别对3种砌块砌体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通过将Pushover得到的结构能力曲线与时程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构能力曲线进行比较,将10层砌块砌体结构的Pushover分析结果与一座1/4比例的10层砌块砌体模型结构的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表明:笔者所提出的侧向力分布模式适用于中高层砌块砌体结构的Pushover分析。  相似文献   

15.
簧片式水喷雾灭火技术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簧片式水喷雾灭火技术具有压头。射程、雾滴和用水量的综合性能优势。本文作了簧片流体动力的理论分析,簧片振动雾化的相似准则分析,气雾柱的两相流径迹估算和气雾柱的灭火动力学估算。查明了作用在簧片上的升力,质量附加力和激振力,查明了影响雾滴大小的影响因素关系。查明了雾滴大小对灭火的影响等,为装置系列发展和优化设计途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应用安全疏散性能化设计的理论方法,研究了桥梁救援定点疏散站台的尺寸参数 ,以保证设计更为安全、经济、合理。首先,采用FDS软件模拟火灾警戒线随疏散时间 的发展趋势,分析ASET对站台长度的影响;其次,采用EVACNET4软件模拟了列车中部和 端部火灾情境下,乘客在站台的疏散运动,研究站台宽度对疏散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 :从火灾警戒范围考虑,站台长度取值为450 m是经济合理的;有效宽度1.75 m为站台 疏散时间特征变化的分界点,有效宽度为1.75 m时的疏散时间均小于有效宽度为1.5 m 时的疏散时间,而当有效宽度大于1.75 m后,疏散时间的变化不大。研究成果可为救援 定点疏散站台的尺寸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将“人-产品-环境”作为系统,分析了该系统中各要素对产品的电气安全性的影响,结合有关规范,提出在产品设计中保证电气安全性的具体措施,建议在产品设计中加强电气安全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比较安全学的创立及其框架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基于比较科学理论与安全科学学的原理,将比较方法应用于安全科学方法学研究;提出比较安全学的定义,分析其内涵,从安全科学的理论类别、灾害类别、安全管理类别、工程类别与安全学的纵向分支5个方面构建比较安全学的学科分支体系,并阐述了各分支体系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比较安全学学科体系框架;综合与比较安全学相关的文献资料,依据其应用的个案探讨比较学在安全科学中的应用,阐述比较安全学应用与研究的广阔前景。研究表明,多视角的比较安全学构建了诸多新的安全方法学思路和研究方向,为构建安全科学方法学体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主要利用FLACS软件,对水陆两处不同的界面下,LNG在同等气象条件下的扩散情况做了相关研究,利用FLACS软件前置处理器CASD对建立简单模型,拟定计算方案进行模拟仿真,对模拟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后,得到水陆两个不同扩散层面液化天然气气液两相扩散结果与最大扩散距离。处理数据得到LNG气液两相扩散距离,对比结果可知LNG在水面蒸发速率大于地面蒸发速率且扩散距离远远大于地面扩散距离,可燃区域覆盖面更为宽广,说明水面扩散速率大于地面扩散速率。  相似文献   

20.
利用通风网络的串并联理论 ,分析了某层房间部分门窗开启对该楼层的总风阻的影响 ;得出房间门窗开启时的楼层总风阻表达式 ;给出了门窗开启时热压中和面变化量的计算公式 ;并编写了计算机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