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猪血木(Euryodendron excelsum H.T.Chang)为中国特有的山茶科单型属猪血木属的珍稀濒危植物,现仅分布于广东省阳春县八甲镇地区,且仅残存一个居群,居群内个体数量仅100余株,该物种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物种濒危原因分析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环节,文章从猪血木的地理分布、生活史特性、种群分布现状及生态环境因素影响等方面分析了该物种的濒危现状,猪血木种群地理分布的局限性限制了其空间拓展;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生境要求特殊和种群现状不利于其更新和发展,人为干扰对猪血木影响严重。其濒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引起的生境破碎化和过度砍伐所导致的个体数量下降,文章认为现存种群和生境的保护是濒危物种保护的最有效手段,针对猪血木的濒危现状和原因,提出了就地保护,促进自然种群的繁衍更新,建立猪血木繁育基地进行迁地保护和回归引种的保护策略,以期为猪血木的保护和种群恢复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也为中国珍稀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是一项重要的自然资源资产类型,具有重要的科研、经济、观赏、生态等价值。就目前的管理实践来看,中国长期存在着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保护和资源利用之间关系不明确和资源价值难以科学评估等问题。同时,作为一项重要自然资源资产账户,珍稀濒危物种尚未开展价值核算技术研究,给资产负债表填报及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带来极大困难。文章首先在分析珍稀濒危物种质量评价体系现状资料基础上,构建了包括濒危程度、遗传状况、生长繁殖状况、物种价值4类代表性指标的质量评价体系;其次,在分析比较多种价值核算方法的基础上,依照国家发布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价格认定相关规则和标准,采用保护性支出法探寻珍稀濒危物种质量与价值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珍稀濒危物种资产实物量价值核算模型,从而构建形成珍稀濒危物种资源实物量价值核算体系。该研究创新性地将珍稀濒危物种资源质量与价格关系作为核算模型构建的出发点,以此突破资源数量决定资源价值的局限,将资源质量有效地反映到资源价值量中,从而更为系统、规范地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体系相衔接。该研究可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价值量填报及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提供指导,也可为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珍稀植物濒危机制及保育策略中的营养条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首先简要论述了珍稀植物濒危的原因、濒危机制的各种理论和研究方法,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个方面的保育策略的制定与实践。然后着重从营养条件的角度对这些理论和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濒危物种在其历史演化过程中存在的脆弱环节以及活植物迁地保护的评价标准均与营养条件密切相关,营养条件可能是某些物种濒危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营养条件方面的研究可以为保护区设立的大小提出指导性意见;珍稀植物迁地保护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营养条件的影响;营养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某些物种保育策略的制定;将分子生物学与植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将能成为珍稀植物濒危机制及保育策略研究中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2005年7至2007年4月,采用直接记数法和"GPS"技术定位监测对洞庭湖湿地珍稀濒危保护鸟类资源及其环境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珍稀濒危保护鸟类有218种,隶属于16目46科。其中古北界鸟类占优势,有118种,东洋界鸟类54,广布种鸟类46种。冬候鸟为主体,有118种,留鸟40种,夏侯鸟35种,旅鸟25种。按生态类群分,游禽45种、涉禽69种、陆禽3种、猛禽22种、攀禽11种、鸣禽68种;该湿地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Ⅱ级重点保护鸟类43种,国际湿地公约名录中的鸟类37种。洞庭湖湿地珍稀濒危保护鸟类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分别为4.489 7和0.576 5。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珍稀濒危保护物种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野外调查和丹霞地貌申遗委员会提供的各丹霞地貌区的资料,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共有各类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78种,隶属于39科93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7科,34属,41种,Ⅰ级5种,Ⅱ级36种;被中国植物红皮书<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04)收录128种,隶属33科、77属,极危2种,濒危7种,易危65种;被(2006)收录的植物共14科15属17种,濒危种(EN)3种、易危种(VU)6种,极危种(CR)1种;CITES(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贸易公约)收录的有5科,46属,107种.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99),国家重点保护动物71种,其中Ⅰ级重点保护10种,Ⅱ级重点保护61种;被IUCN收录85种,其中,濒危种8种,易危种20种,极危种2种,其他为低危种;CITES收录100种,隶属于14目29科,其中单目单科单种的有5种;中国动物红皮书的动物有72种,其中,濒危种(EN)7种、易危种(VU)26种,极危种(CR)1种,其他为低危种.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丹霞地貌区的野生重点保护植物数目高于黄山、神农架、武夷山,与三清山的相近.但从被子植物的野生重点保护植物来看,要比黄山、武夷山丰富,说明了丹霞地貌植物区系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丹霞山可能是历史变迁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6.
珍稀濒危植物评价分级专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列珍稀濒危植物的清单并划分其保护序列,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本文通过对珍稀濒危植物评价分级指标的研究,以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并引入专家系统方法,建立了珍稀濒危植物评价分级专家系统。该系统模拟人类专家的思维过程,将有助于把珍稀濒危植物优先保护级别的划分,由定性划分提高到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南岳珍稀濒危植物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南岳野生植物中,珍稀濒危植物主要是指国家级保护植物,共有13种,其中一级2种,二级11种,它们是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 (Nelson) Rehd.,篦子三尖杉Cephalotaxus oliveri Mast.,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Pilger) Rehd.var.mairei (Lemeé et Lévl.) Cheng et L.K.Fu,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 Hand.-Mazz.,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闽楠Phoebe bournei (Hemsl.) Yang,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 Hemsl,绒毛皂荚Gleditsia.japonica Miq.var. velutina L.C.Li,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花榈木Ormosia henryi Prain,毛红椿Toona sinensis (A.Juss.) Roem.var.pubescens (Franch.) Hand.-Mazz.,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以及香果树等,本文主要介绍他们的分类位置、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状况,分析了它们的区系特征,提出应该尽快建立南岳国家级野生保护植物的核心或者优先保护地段、建立珍稀濒危植物的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以及采取就地或迁地保护措施来保存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广西特有植物瑶山苣苔的濒危原因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瑶山苣苔(Dayaoshania cotinifolia W.T.Wang)是苦苣苔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2004-2006年对瑶山苣苔资源现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瑶山苣苔的濒危原因及解濒措施.结果表明,人为原因是导致瑶山苣苔濒危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昆虫对瑶山苣果实的捕食显著减少了种子数量;第三,瑶山苣苔同有的生物学特性限制其种群数量增加.为更好的保护瑶山苣苔,作者建议采用就地保护策略,即建立金秀老山自然保护区独木桥和青年工区两个瑶山苣苔保护点,有效地保护该种群及其分布生境;同时加强瑶山苣苔的科学研究,实施迁地保护.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国植物园稀有濒危植物的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重点讨论了稀有濒危植物在植物园迁地保护的有效性问题,涉及稀有濒危植物在植物园迁地保护的生长和适应问题、稀有濒危植物在植物园重复栽培问题、稀有濒危植物在植物园迁地保护的有效种群大小问题、科学记录系统和监测中心的建立问题。就稀有濒危植物在植物园迁地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以植物园为基础形成保护的网络系统;加强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规划并突出重点;加强科学记录系统和监测中心的建立;多方筹措资金,加强支持强度;加强人才培训与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0.
马玉  陈浩昌  蔡钰灿  彭嵩  曾耀宏  马媛  王迪 《环境化学》2011,30(9):1674-1675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珠江口、福建九龙江口和广西钦州海域.大襟岛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位于珠江口大襟岛近海,区内共有10余种珍稀濒危物种,也是至今为止我国海域已知的第二大中华白海豚集中分布区域,不仅数量集中,而且拥有完整的世代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