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本文从生态安全角度提出了矿产资源开发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结合外部性理论,运用生态足迹和生态演替理论模型量化矿产资源开发外部性最优化时的生态承载力关系,通过对湖南湘西州钒矿开采区进行实证研究,推导出湘西州钒矿开发外部性最优条件下的生态承载力平衡等式以及开矿条件,即同时达到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最优化的条件。该研究可为探讨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外部性最优化的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存在结垢、堵塞、副产品销路困难等问题,而传统钒矿提钒生产过程中硫酸等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针对以上2个问题,进行了以焙烧钒矿作为脱硫剂,在中试规模的环栅式喷射鼓泡塔中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同时二氧化硫又用于焙烧钒矿中V2O5提取的耦合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气压降为3.0kPa,气体流量为2350m3.h-1左右,钒矿浆液pH值在4.5以上时,脱硫效率持续稳定在90%左右,整个过程长达20min;脱硫率随吸收剂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2次循环比1次循环的脱硫率高3.5%;吸收塔运行约40min后,塔中钒的平均浸出率为20%左右,脱硫渣再用5%的稀硫酸浸取10h后浸取率可达到60%.焙烧钒矿是一种较好的新型脱硫剂,脱硫渣可副产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五氧化二钒产品,并且解决了传统提钒工艺中钠离子废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因此,该法是一种较好的资源化烟气脱硫方法,可应用于脱硫或湿法冶金等行业.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五氧化二钒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酸性含铬废水,如采用硫酸-硫铵法沉淀多钒酸铵,每生产1吨五氧化二钒约排出40—50m~3废水。在采用国产原材料(进口钒渣)时,沉钒废液中含有Cr~(6+)100-300mg/L,SO)_4~(2-)20-30g/L,C1~-100mg/L,V100mg/L,游离酸2—3g/L。使用进口钒渣生产时,由于钒渣含铬是国产钒渣的五倍以上,至使沉钒废液中 Cr~(6+)最高达2000mg/L以上。每天排放1000-1200m~3这种废水,每年就是30万立方米左右,按平均含Cr~(6+)500mg/L计,年排六价铬为150吨以上。如不妥善处理必将对地下水及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当水中六价铬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类、牲畜、鱼类、农作物等均有危害,因此消除含铬废水的污染,对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发展生产都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国内外对含铬废水的处理,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硫酸亚铁-石灰法、钡盐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高龙地区钒矿床与围岩的接触关系、蚀变特征、矿石的矿物组合、化学组分等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研究,认为大高龙地区钒矿床应属沉积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陕西的石煤主要分布在陕南秦岭南坡的商洛地区,但大部分石煤钒矿属于难处理矿,钒大部分以V(Ⅲ)和V(Ⅳ)存在,目前企业大多采用“焙烧+稀酸浸出+氨法沉钒”或者“强酸浸出+氨法沉钒”工艺进行生产。存在的问题一是钒的综合回收率为65%左右,整体偏低;二是生产废水中含有大量氨使得废水闭路循环难度大;三是矿区大部分位于汉丹江水系的中上游地区或临近出省断面,选址较为敏感。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并对陕西省石煤提钒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钛矿开采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钛矿开采严重污染地表水,并使矿区生态环境普遍退化,为此,应把服务寓于监督管理之中,治理废水,建设生态环境,推广尾矿库造田技术。加强森林植被管理,用经济手段落实污染治理设施及生态环境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8.
钒渣中钒的浸出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制钒浸出工序进行研究,了解钒渣中钒残留比率及钒含量的变化范围,并对随州、竹山、郧西等地钒厂在不同生产工艺、不同堆放深度、不同排渣年份条件下的钒渣中钒的浸出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渣样中钒含量分布于3.5mg/L~30mg/L,钒在渣中残留比约为4.5%~5.6%,钠化焙烧渣钒含量高于钙化焙烧渣。与砷毒性的类比结果说明,不能排除钒渣属于危险废物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马世立 《环境工程》2008,26(5):23-24
探讨提钒转炉烟气净化系统在钒气氛等综合影响下的管道和设备腐蚀机理,分析了腐蚀发生的一些特定诱因,提出了解决腐蚀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铁基固体材料对钒矿污染土壤的固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还原性材料铁粉、硫酸亚铁,氧化性材料三氧化二铁,吸附性材料钢渣、针铁矿,共5种3类铁基固体材料对钒冶炼渣污染的土壤进行了固化研究.结果表明,固定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硫酸亚铁>铁粉>针铁矿>钢渣>三氧化二铁.在1%的添加量、固化7d的固化条件及水平振荡的检测方法下,铁粉、硫酸亚铁对V的固定效率分别达到了97.7%和98.8%.模拟酸雨的浸出环境对还原性材料影响不大.还原性材料固化1d内对V和Cr便达到较高固定效率,之后30d内固定效率呈现轻微下降趋势.随材料用量增加,还原性材料对V和Cr的固定效率增大,实验最大用量2%时,铁粉对两者固定效率分别达到99.6%和78.5%,硫酸亚铁达到99.9%和90.6%.BCR分析表明,还原性材料对实验土样固化后,大幅降低了V的酸提取态,增加了V的可氧化态.  相似文献   

11.
对某化工厂高氟酸性废水经过试验后,采用二级石灰-氯化钙沉淀絮凝法处理,出水的氟浓度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且系统运行稳定,工艺简便,易于施工和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12.
地热水的开发利用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我国地热水的分布,理化性状和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就地热水对环境和人群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卫生学研究,结果表明地热点周围环境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人群健康的远期影响也不容忽视。并提出了今后地热水开发中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水处理工程中的节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中对污水处理工艺的先进性、可靠性以及工程投资大小考虑较多,而对污水处理厂建成后的运营管理考虑较少,因而造成许多污水处理厂建成后由于运营成本过高而不能正常运行。从能耗角度出发,分析造成运行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以及相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分析计算青藏高原水资源量的基础上,评价了青藏高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水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开发利用效益,并分别对不同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区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5.
王杰  梁丽珍 《环境工程》2013,31(4):17-20
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分析污水处理过程中投药量与絮凝图像的等效直径、分形维数和浓度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考虑到投药自动控制的实际运行环境和实时性要求,采用Retinex算法解决光照不均现象,在图像处理主要环节上均采用小计算量算法。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际的自动控制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固体水造林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达拉特旗固体水试验区固体水对土壤含水量、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树木生长情况的影响及效果。结果表明,在鄂尔多斯干旱半干旱地区施用固体水,可以明显地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施用固体水的三个树种的土壤含水量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放置固体水的30-40cm土层,即植物根系的主要分布层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提高1.4%-3.6%;固体水处理对柠条、沙柳、杨树成活和保存均有明显的作用,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14.6%、19.6%、10.5%和14.2%、24.3%和13.5%;固体水对沙柳、杨树的植株生长也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生物量达到了对照的3倍左右。  相似文献   

17.
李湛 《自然资源学报》1991,6(4):352-360
本文从长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角度出发,侧重研究了长江水力运输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分析计算了长江水力运输资源的巨大开发潜力,阐述了利用水力运输资源的落后状态及其原因。通过研究、计算和论证,提出了开发和利用长江水力运输资源的措施和方案,可供有关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造纸废水综合治理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化 物化 生化”组合工艺并辅以芦苇湿地处理系统对造纸废水进行综合治理。通过优化工艺条件 ,逐级削减污染负荷 ,使废水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9.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及潜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中国西北干旱区山前平原地区水资源转化和开发利用历史、现状与未来的趋势,可以将水资源开发利用划分为3个阶段:地表水开发利用阶段、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开发利用阶段和可用水资源的经济利用阶段。3个阶段前后衔接,相互交叉,较客观地反映了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层次随社会、技术进步不断提高的规律和过程。其中节水实际上在整个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都要贯彻,但第三阶段的经济用水内涵不同于前两个阶段,特别是在灌溉农业上,包含摆脱传统观念和进行变革,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根据调查和计算,干旱地区现净用的水量仅160×10m3,只占水资源总量的18%,还处在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阶段;如完成第一阶段,可用水量能增加91%,完成第二阶段,则可增加216%,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20.
采用腐殖酸钠、过氧化钙和沸石为原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备复合释氧剂用于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释氧剂最佳制备条件为m(CaO_2)∶m(沸石)为1∶1、Na-A质量分数为2%和固化温度为100℃,复合释氧剂可显著延长释氧周期,且释氧过程对水体pH和COD的影响极低;底泥修复实验结果显示,复合释氧剂投加量为560 g/m~2时,上覆水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在第30天时分别维持在1.32 mg/L及42 m V,水中TP和COD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0.11%和63%,表明复合释氧剂可有效改善水质并抑制底泥磷释放,这对城镇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治理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