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滇池及其河口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滇池及其入湖河口表层沉积物中As、Pb、Cd、Cr、Cu、Zn和Hg等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其污染程度和生态危害.结果表明,滇池草海北部重金属含量最高,草海及其河口重金属污染强度明显高于外海及其河口;以"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As和Cd是沉积物中主要的超标污染物.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草海及其河口沉积物中Cd达到了"严重"污染程度,是主要重金属污染物,其他金属总体处于"中度"以下污染程度;外海及其河口所有重金属基本处于"清洁"到"偏中度"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草海及其河口沉积物总体上达到了"很强"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而外海及其河口大部分区域总体属于"低度"危害程度.Cd是最主要的潜在生态危害重金属污染物,其次是Hg、As、Pb和Cu,而Zn和Cr对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的贡献率很小,在整个研究区域产生的潜在生态风险均为"轻微".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滇池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Hg和As可能有相似的污染来源,而Cr主要受地球化学成分影响.  相似文献   

2.
太湖北部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生物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太湖北部梅梁湾、竺山湾和贡湖表层沉积物和野生铜锈环棱螺体内重金属残留水平基础上,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区域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并利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了野生铜锈环棱螺受重金属污染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3个区域表层沉积物孔隙水的生物综合毒性处于低毒到中毒水平,而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均处于较低的生态风险,但3个区域的野生铜锈环棱螺体内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处于中度到重度的污染水平。由此可以得出太湖北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对底栖生物仍具有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3.
乌梁素海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污染状况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爽  李畅游  史小红  梁文  张俊  计亚丽 《环境化学》2012,31(10):1555-1561
以乌梁素海沉积物中重金属为研究对象,对9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Cu、Zn、Pb、Cd、Cr、Hg和As7种重金属总量和各形态进行了测定;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方法对重金属总量和各形态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总量中Hg在全湖的潜在生态危害参数Eir(Eir=215.04)处于高潜在生态风险,全湖生态风险性综合指数RI为294.60,虽然处于中潜在生态风险,但是其值接近较高潜在生态风险.不同形态重金属中除残渣态(B4)以外,(B1+B2+B3)3种重金属形态之和在全湖的潜在生态风险性综合指数RI为122.34,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其中重金属Hg(Eir=92.20)的污染最为突出,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大源渡库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了解大源渡库区 (湘江衡阳段 )合坝发电后重金属的污染状况 ,于 1 999年 8月和 2 0 0 0年 8月分别对库区 1 2个断面表层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的含量进行测定 .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 ,将合坝发电后重金属的含量与背景值、历史值进行比较分析 ,并用地质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库区水系的重金属污染和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 .1 样品采集与分析本调研共设 1 2个断面 .每个断面设左、右 2个采样点 .采集的样品为 5cm以内的表层沉积物 .将样品在室温风干 ,研碎 ,过 1 0 0目筛 .用标准方法对样品中的Cr,Pb ,As,Hg,Cd ,Cu ,Z…  相似文献   

5.
成都市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根据流经成都市内的三条河流(府河、南河、沙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数据,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重金属潜在的生态危害因子(Er^i)说明大多属于轻微生态危害范畴,产牛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是Hg、Cd,Cu、Pb次之,As影响最小;(2)多种重金属的生态系统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表明河流重金属污染属于轻微生态危害和接近中等生态危害,其受危害程度由强至弱的次序为:府河,南河,沙河。  相似文献   

6.
洋涌河、茅洲河和东宝河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及评价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根据重金属环境化学行为的特点,应用沉积学原理,对深圳三条河流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进行了研究,采用Lars Hakanson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按当地最高背景值为参比值计算,三条河流都受到重金属的严重污染,多数河段属于强的生态危害,少数河段属于中等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7.
深圳蛇口渔港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具有潜在危害.渔港是海岸带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取自深圳蛇口渔港的1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As、Cd、Cu、Pb和Zn等典型重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空间分布;运用地积累指数法(Igeo)和生态危害指数法(RI),评价了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初步探讨了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1)蛇口渔港海域沉积物重金属Cu的污染十分严重,Zn和Pb污染较严重,其浓度均为港内>港口>港外;(2)渔港内沉积物重金属的富集达重度污染程度,潜在生态危害风险强.其中,又以Cu的富集程度最高,潜在生态危害风险最强;(3)渔港内Cu的污染,可能与电子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渔业特有的防附着生物涂料有关.  相似文献   

8.
红枫湖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喀斯特高原深水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以贵州红枫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湖13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的Cd、Pb、As、Hg、Cu、Zn、Fe、Mn 8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特征,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R I)与地统计分析对其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态风险性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红枫湖沉积物中的重金...  相似文献   

9.
大红山铜矿周围河流沉积物中铜、镉和铅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云南省大红山铜矿周围5条河流沉积物中Cu,Cd和Pb的总量及形态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考察矿区周围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0—2019年舂陵水衡阳段表层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变化趋势及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表现为砷(As)>铜(Cu)>镉(Cd)>锌(Zn)>铅(Pb)>锰(Mn)>汞(Hg)>铬(Cr)>钒(V),As为强污染...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回龙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采集了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了重金属Zn、Cu、Pb、Cr、Cd和Ni的总量及其化学形态,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回龙河表层沉积物中Zn、Cu、Pb、Cr、Cd和Ni均有一定程度的累积,总量分别为286.4~1277.9mg/kg、21.71~146.0mg/kg、10.33~44.20mg/kg、25.13~90.40mg/kg、0.07172~0.3901mg/kg、13.27~157.2mg/kg,其中Cu、Cr、Pb与Ni 4种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同源特性;形态分析表明,Cu的形态分布以有机结合态为主,最容易迁移释放,Zn、Cr和Ni除残渣态外,铁锰氧化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占一定比例,具有潜在风险;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单一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顺序为Cd〉Cu〉Ni〉Zn〉Pb〉Cr,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均小于150,总体上回龙河处于轻微的生态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12.
南京主要湖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掌握南京城市湖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概况及其潜在生态风险,选取玄武湖、月牙湖、紫霞湖、琵琶湖和前湖5个主要湖泊为研究对象,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ICP - AES)分析表层沉积物中Cd、Cr、Cu、Ni、Pb和Zn含量,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风险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泊表层沉积物中Cd、Cr、Cu、Ni、Pb和Zn含量分别为0.8~5.1、10.3 ~67.6、6.2 ~70.5、未检出~53.2、12.9 ~ 55.9和40.6 ~456.3 mg·kg -1.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6种重金属元素累积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Zn、Pb、Cu、Ni和Cr,其中Cd处于偏中等累积到重累积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是月牙湖,其次是前湖和紫霞湖,这3个湖泊都处于中等潜在生态风险状态,琵琶湖和玄武湖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状态.  相似文献   

13.
湘江是我国重金属污染最重的河流之一。为了更全面了解湘江衡阳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潜在生态风险,在前期相关研究基础上,分析了重金属Tl及其他4种重金属(Mn、Co、Ni和V)的含量水平和分布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表层沉积物中Tl和Mn有一定程度的累积和污染,其含量分别为0.12~2.09mg·kg-1和234~4580mg·kg-1。由于Tl具有较强的毒性响应,其潜在生态风险不容忽视。综合前期相关研究结果,研究区域中10种重金属总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27.8~6266,约70%采样点具有重度生态风险,其主要风险来源于Cd和Tl。  相似文献   

14.
厦门市水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积物是水环境的基本组成部分,其重金属含量常被作为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以厦门市为例探讨了不同城市化区域水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采用沉积物地累积指数、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等方法对重金属Zn、Pb、Cu、Cd、Cr、As、Hg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厦门水体表层沉积物中Zn、Pb、Cu、Cd、Cr、As、Hg的含量分别为182.2、63.7、31.3、0.19、67.9、10.4、0.11 mg/kg,空间分布呈现出从城市远郊区到中心城区显著增加的趋势;依照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7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顺序依次为:Hg(Pb(Zn(Cu(Cd(As(Cr;采用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获得厦门市主要水库重金属生态风险构成危害的顺序:Hg(Cd(Pb(As(Cu(Zn(Cr;水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水平与区域城市化水平在一定时期内呈正相关关系,这为我国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水环境恶化问题的改善提出了警示。  相似文献   

15.
对赣南某钨矿区及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进行调查,分析了2个尾矿堆积区及17个农田采样区土壤中重金属Pb、Cr、Mn、Zn、Cu和Cd的总量和形态,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RAC风险评价法对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尾矿堆积区尾砂中6种重金属远远超过江西省土壤背景值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重金属浓度水平分布表现为尾矿堆积区尾矿附近农田土壤矿区周边农田土壤.形态分析结果显示矿区农田土壤中6种重金属主要以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存在,尾矿附近农田土壤重金属Pb、Mn、Zn和Cd酸溶态占比均大于10%,具有较强的生物有效性.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表明研究区域表层(0—20 cm)和中层(20—40 cm)土壤存在极强的重金属生态危害,Cd是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主要的贡献因子.RAC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尾矿附近农田0—40 cm土壤中Zn和Cd存在的生态风险较大,而矿区周边农田0—40 cm土壤中Cd和Mn存在的生态风险相对较大.综合基于重金属总量分析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基于重金属有效态的RAC评价结果,Cd、Zn和Mn的污染是研究区域土壤污染风险控制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2年5月埒子口海域17个站位的环境监测资料,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As、Hg、Cu、Pb、Zn、Cr和Cd)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埒子口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均达GB 18668—2002《海洋沉积物质量》中规定的1类标准,质量总体较好。重金属空间分布趋势表现为西墅河口和灌河口附近海域重金属含量偏高,靠近外海一侧海域偏低,西北-东南向相关性较好;西墅河口和灌河口入海污染物是重金属的主要污染来源。重金属综合污染系数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总体处于低~中等水平。Cd既是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也是重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生态风险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墅河口和灌河口附近海域,说明排放入海的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沿海地区燃煤发电厂海水烟气脱硫系统长期、大量排放含有重金属的脱硫海水,可能会对排污口附近海域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然而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尚少。本研究连续3年跟踪监测了该排污口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As、Cd、Cr、Cu、Hg、Pb和Zn的含量,其平均浓度分别为3.54、0.36、26.22、18.04、0.04、24.37和47.21 mg·kg-1。为降低传统沉积物重金属风险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分别采用Monte Carlo模拟与沉积物质量基准(SQGs)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PERI)相结合的概率方法对其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SQGs结果显示,4次监测Cu、Pb和Cd分别以50%、65%和80%的概率处于低风险,其他4种重金属以90%以上的概率处于低风险。PERI结果显示,4次监测Hg分别以34.41%、79.72%、60.39%和85.91%的概率处于中等风险,其他6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均以100%的概率为轻微程度,7种重金属的综合生态危害以90%以上的概率为轻微程度。总体来讲,4次监测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均为轻微,表明燃煤电厂脱硫海水的长期排放并未造成...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了解三峡库区香溪河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风险的影响,于2017年5月和2018年5月在香溪河汛期采集了表层和柱状沉积物样品,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er,ICP-OES)测定样品中的锌(Zn)、锰(Mn)、钡(Ba)、铬(Cr)、铜(Cu)和镍(Ni)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同时使用地累积指数法(Igeo)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RI)两种评价方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三峡库区表层沉积物在采样点各处Zn、Mn、Cr、Cu和Ni的含量变化并不明显,柱状沉积物中Ba和Zn在沉积过程中有累计作用,而Ni变化不大。重金属变异系数分析表明,表层沉积物中Cu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大,各采样点的含量变化较大,人为活动带入的污染占主导地位;柱状沉积物中Zn的垂直分布变化最明显,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比其他重金属严重,根据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重金属之间可能来源相同。地累积指数法(I_(geo))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RI)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的重金属属于无污染至轻度污染类别,处于低生态危害等级,不会对环境造成过大的危害。总体而言,三峡库区香溪河沉积物的生态危害程度较低,未发生重大重金属污染,且不同重金属之间存在相同来源。  相似文献   

19.
对镇江市古运河河岸7个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As、Cu、Pb、Cd、Zn、Cr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富集系数、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以及主成分分析等对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古运河河岸带沉积物Cr、Cu、Zn、As、Pb和Cd元素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5.07、41.70、254.06、19.67、45.88、0.75 mg·kg-1,p H平均值为7.98.对比《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可知,沉积物中Cu、Zn、Pb、As属于超一级标准,而Cd属于超二级标准.(2)6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表现为:AsCdPbZnCuCr,且综合富集系数在空间上表现为:G2G5G1G4G3G7G6;(3)古运河河岸表层沉积物地累积指数表现为AsCdPbCuZnCr,6种重金属中As富集量最大,Cr的富集量最小.(4)单项潜在生态危害系数结果表明,Cr、Cu、Zn、Pb均为轻微生态危害程度,As和Cd处于中等生态危害程度.从RI值判断,古运河河岸沉积物总体处于轻微生态危害.(5)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b、Cu、Cr、Cd是决定第一主成分的4个主要因子,且Cu与Pb、Cd以及Pb与Cd元素具有相同的污染源.As、Zn在第二主成分中具有较高的载荷值,且As与Zn之间的相关性较弱,表明这两种重金属并非来自同一污染源.  相似文献   

20.
黔西北土法炼锌及铅锌选矿厂对河流造成严重的重金属污染。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研究表明,同一采样点中不同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和同一重金属在不同采样点中的形态分布均有较大差异。这可能与沉积物组分的不同亲和力,不同河段沉积物中粘土矿物、有机质、Fe-Mn氧化物含量的不同以及人为活动(生活污水、选矿剂、矿渣等)的加入等有关,而碳酸盐岩地质背景的河床本身可能也有较大影响。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研究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表现出强生态风险性,产生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是Pb,其后依次是Cd、Cu和Z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