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铁炭-混凝沉淀-生化处理强酸性染料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铁炭-混凝沉淀-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强酸性染料废水进行中试处理研究。在铁炭微电解单元主要考察了铁炭比、HRT和曝气量大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在水解酸化单元主要考察了进水pH和HRT对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铁炭微电解和水解酸化,在大幅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去除废水的色度、削减有机负荷,以保证后续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高效稳定运行。在生物接触氧化单元主要考察了进水浓度、HRT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经过组合工艺的处理,最终的出水COD〈75 mg/L,出水色度〈40倍。  相似文献   

2.
印染废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及毒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水解酸化-A/O(生物活性炭法(PACT))-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深入研究该组合工艺各反应段对印染废水污染物的处理情况,分别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AES/ICP)、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以及发光细菌法对各反应段出水所含金属元素、有机物以及毒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水解酸化-A/O(PACT)-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可以有效降解印染废水所含污染物,降低其毒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温度条件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理高矿化度采油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温度组合的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对胜利油田某联合处理站经过"隔油-混凝-过滤"处理的高矿化度采油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水解酸化反应器内的微生物能够适应高温(55℃)的环境,而好氧反应器中微生物的活性会受到高温较大的抑制;"高温水解酸化-中温好氧工艺"和"中温水解酸化-中温好氧工艺"可以使出水COD达到低于80 mg/L的外排要求,停留时间分别为15 h和7.5 h.采用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理高矿化度油田采油废水足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混凝—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设计与运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混凝-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理印染废水,设计规模3000m3/d.当进水C0D在571~1752 mg/L时,处理后的出水可达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主要污染物ρ(C0D)<100mg/L.  相似文献   

5.
水解酸化-好氧生物流化床工艺处理龙须草制浆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解酸化-好氧生物流化床工艺处理龙须草制浆废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解酸化阶段的最佳条件为水力停留时间(HRT)8 h,CODcr容积负荷1.5 kg/(m3·d);好氧阶段最佳条件为HRT 10 h,CODcr容积负荷0.65 kg/)m3·d),温度20~30℃,pH 7.0~7.5.在进水CODcr浓度为10 g/L左右的情况下,出水CODcr为1g/L左右,出水悬浮物SS在300mg/L左右,SV接近4%.同时,对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王娟  范迪 《环境工程学报》2006,7(6):117-121
采用水解酸化 CAST 混凝 复合滤池与水解酸化 接触氧化 混凝 复合滤池2种组合工艺对造纸中段废水与生活污水进行合并处理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工艺都是切实可行的,二级出水均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深度处理出水可达中水水质要求.其中以水解酸化 CAST 混凝 复合滤池组合工艺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水解酸化与好氧(SBR)、厌氧(UASB)与好氧(SBR)工艺对涤纶短纤维废水的生物降解性能进行研究。水解酸化与好氧工艺在进水COD为1 900 mg/L的时候,去除率在80%左右。采用UASB-SBR工艺,进水COD为2700 mg/L时,COD去除率可以达到96%,出水COD〈100 mg/L。实验研究表明,涤纶短纤维废水更适合采用UASB-SBR工艺来处理,并且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湖北西北部某工业园已建成污水处理厂(反应沉淀/水解酸化/MBR工艺)以处理合成制药废水为主,由于其预处理段处理效果难以满足后续MBR工艺要求,导致出水水质不能达到国家相关标准,急需升级改造。针对该合成制药废水污染物成分复杂、污染当量大、冲击负荷高、可生物降解性差以及水量水质变化大等特点,采用铁碳微电解/水解酸化两级预处理工艺对该制药废水进行强化预处理,并建立两级预处理/MBR工艺进行小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铁碳投加量为400g·L~(-1),铁碳质量比为4∶5,HRT=3 h,pH=4,曝气量为3 L·min-1时,一级预处理效果较好,铁碳微电解对COD去除率达47.50%,废水可生化性由0.23提升到0.38;二级预处理水解酸化将废水可生化性由0.38提升至0.46,促使MBR工艺运行效果大幅提升,最终出水达到《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 21904-2008)。  相似文献   

9.
采用混凝-催化氧化-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分散染料废水.比较分析了O_3、UV/TiO_2/O_3,UV/O_3/H_2O_23种高级氧化法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UV/TiO_2/O_3对废水COD和色度有较高的去除率.可明显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废水的BOD_5/COD由0.05~0.07升高至0.42~0.46.在混凝沉淀单元HRT为1.5 h.催化氧化单元(UV/TiO_2/O_3)HRT为3.0 h,水解酸化HRT为10.0 h,生物接触氧化HRT为10.0 h的最佳条件下,该组合工艺对废水COD和色度总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5.0%、99.5%.  相似文献   

10.
水解酸化-SBR工艺处理果汁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解酸化-SBR工艺,对浓缩果汁生产废水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为3 500~5 000 mg/L,pH为6.5~7.5,在水解酸化池水力停留时间为8 h,SBR反应池MLSS浓度3 500~4 000 mg/L,进水15 min,曝气7 h,沉淀1 h,出水15 min的条件下,出水COD去除率保持在97%以上,SS去除率达93%以上。且以水解酸化作为预处理单元可去除果汁废水中的SS达78%以上,为后续SBR工艺的稳定运行创造有利条件,提高组合工艺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微污染水源水贫营养和低碳源的特点,利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将异养硝化菌(WGX8、WGX18)、好氧反硝化菌(HF3、HF7)固定于自制悬浮纤维海绵球型填料上,研究了贫营养及好氧条件下水源水的生物脱氮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水总氮2.7 mg/L、氨氮1.3 mg/L以及控制水温25 ℃、溶解氧3~4 mg/L条件下,经过19 d的连续运行,构建的生物膜系统对水中氨氮的去除率达到了100%,总氮去除率最高达到52%,处理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2.
间歇曝气潜流人工湿地的污水脱氮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间歇曝气运行方式,提升潜流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溶解氧浓度,强化脱氮效果。结果表明,间歇曝气运行方式有效提高了湿地内部溶解氧水平,曝气时溶解氧浓度可达6~9 mg/L,停止曝气后,溶解氧浓度迅速下降至0.5 mg/L以下,在湿地内部营造了一种交替的好氧和缺氧环境,分别促进好氧硝化和缺氧反硝化作用。在水力停留时间为3 d的情况下,间歇曝气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氨氮、总氮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8.0%、87.6%和96.3%,较常规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分别提高了74.1%、56.4%和18.1%,实现了氨氮、总氮和COD的同步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水源水库的氮源污染和有机物污染问题,研究了原位投菌技术对微污染水源水的修复效果。实验在中试反应器中进行,所投加菌剂为贫营养好氧反硝化细菌。实验结果表明,在菌剂投加量为0.1 mg/L,溶解氧质量浓度为5~8 mg/L,水温为16~25℃的条件下,系统对水中主要污染物NO3--N、TN和CODMn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质量浓度分别从1.68、2.25、5.50 mg/L降至最低值0.75、0.95、3.03 mg/L,最大去除率分别可达到57.5%、57.7%和44.9%。系统对水中氮源污染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均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实验结果表明,将原位投菌技术应用于微污染水源水体的水质改善是可行的。同时还探讨了贫营养好氧反硝化细菌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水深对表面流人工湿地污染河水处理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中试系统一年的连续运行监测,研究了水深对芦苇表面流人工湿地污染河水处理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深对表面流人工湿地污染河水处理系统运行效果有很大影响,在进水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等分别为36±4.46、0.92±0.47、6.27±2.01和0.13±0.05 mg/L条件下,水深50 cm时处理效果最好,COD、氨氮、总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达到42.75%、58.42%、56.94%和43.24%。综合污染物去除效果和人工湿地建设工程量,芦苇表面流人工湿地的水深宜采用50 cm。人工湿地系统中植物光合生理和溶解氧等研究表明,水深主要通过影响植物生长和溶解氧等而影响人工湿地的水质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湿生铬超富集植物李氏禾构建的三段式波形潜流式人工湿地,研究了湿地系统对Cr(Ⅵ)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李氏禾湿地系统对Cr(Ⅵ)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明显好于无植物的对照。当进水Cr(Ⅵ)浓度为2.50mg/L时,李氏禾湿地系统出水Cr(Ⅵ)浓度显著低于对照,说明李氏禾在湿地系统净化Cr(Ⅵ)污染水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进水Cr(Ⅵ)浓度超标150倍(7.50mg/L)时,李氏禾湿地系统出水Cr(Ⅵ)浓度仍可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0.05mg/L),表明李氏禾湿地系统具有很强的Cr(Ⅵ)污染净化能力。沿程Cr(Ⅵ)浓度的变化显示,湿地系统对Cr(Ⅵ)的去除效率随水流方向逐渐降低,Cr(Ⅵ)主要在湿地系统的前两个阶段被去除。  相似文献   

16.
复合人工湿地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对传统的单一垂直流湿地进行改进和优化。采用2个垂直流人工湿地串联,并在好氧湿地内增加曝气供氧,使好氧湿地内溶解氧保持在2~2.5 mg/L范围内,而后增加出水回流。结果表明,增加曝气显著提高了出水的COD、NH3-N去除率,但TN去除效果仍不达标;当随着回流比的增加,NH3-N的去除率略有提高,而后趋于稳定,TN去除率提高显著,但回流比过大时,TN去除率则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7.
钢渣-灰岩人工湿地脱除粪便污水高氮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构建小试系统研究了钢渣-灰岩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粪便污水中高浓度氮素的降解效果。同时比较分析了填料填铺方式和表层填料对钢渣-灰岩垂直潜流湿地降解粪便污水氮素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原水氨氮在42.72~272.60 mg/L,总氮在107.40~689.35 mg/L内,钢渣-灰岩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出水氨氮和总氮浓度可分别达到13.57 mg/L和62.83 mg/L;从长期效果来看,大级配差的正反粒径混合填铺的填料结构更有利于钢渣-灰岩人工湿地保持氮素降解效能;表层的基质材料选择要充分考虑渗透性和复氧能力;钢渣不但对氨氮有吸附作用,而且为氨氮的挥发和硝化/反硝化作用创造有利环境;灰岩在钢渣协助下溶出钙离子以利于氨氮的阳离子交换,同时为铁自养反硝化菌和脱硫杆菌的自养反硝化作用提供碳源。  相似文献   

18.
A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 in Guangdong Province, South of China has been used for treating Pb/Zn mine discharge since 1985. The performance in the purification of the mine discharge and the concurrent ecosystem development within the system during the period of 1985-2000 has been studied. The untreated wastewater contained rather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admium (Cd) (0.05 mg L(-1)), lead (Pb) (11.5 mg L(-1)), and zinc (Zn) (14.5 mg L(-1)), which greatly exceed the upper limits for industrial wastewater discharge in China.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 effectively removed Cd by 94.00%, Pb by 99.04%, Zn by 97.30%, and total suspended solids (TSS) by 98.95% from the mine discharge over a long period (over 16 years) leading t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water quality;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ly annual or monthly variations in pH values, As, Cd, Hg, Pb, and Zn concentrations in water collected from the outlet of the wetland. Moreover,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of living organisms, including protozoan, higher plants, terrestrial animals, and birds, increased gradually. The 16-year monitoring results showed a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at a certain extent, between restoration of the wetland ecosystem, in other words, the maturity of the wetland, and the long-term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on purifying heavy metal-contaminated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19.
固定化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含抗生素污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细菌固定化技术包埋活性污泥浓缩液,并利用A/O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含抗生素生活污水,考察了膜生物反应器在抗生素存在条件下降解有机物及氮素的性能,并对土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的去除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模拟抗生素污水的COD、TOC、NH4+-N、TN及土霉素浓度分别为325~413、101.35~206.10、15.51~24.54、15.00~25.30和0.17~0.47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6、12和24 h的条件下,系统的出水平均COD、TOC、NH4+-N和TN分别维持在50、20、1和3 mg/L以下,对土霉素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64%、72%和75%;研究还发现固定化膜生物反应器对进水中氨氮的波动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且可以延缓膜污染,正确调整水处理工艺的运行工序可以在提高水处理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水环境中的抗生素药物含量。  相似文献   

20.
内源电子受体对剩余污泥释磷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剩余活性污泥所含硝化细菌处理生产废水的新型硝化工艺,将生产废水中所含氨氮转化为硝酸盐,获得一种从污水处理工艺中产生的内源电子受体。研究内源电子受体的产生特征及其用于抑制富磷剩余污泥在重力浓缩过程中磷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1)采用剩余污泥处理生产废水工艺用于产生内源电子受体时,最佳曝气时间为24 h,可将液相中氨氮由41.20 mg/L降为0.19 mg/L;同时,硝酸盐由1.14 mg/L升高至32.62 mg/L,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内源电子受体用于抑制重力浓缩过程中剩余活性污泥释磷;(2)当内源电子受体硝酸盐浓度为36.16 mg/L时,经后续的重力浓缩(24 h)后,回流液中磷浓度为44.87 mg/L,与浓缩池上清液直接回流(100%回流并积累)相比,磷积累量降低了65.44%;同时,硝酸盐氮在这一过程中发生反硝化,由36.16 mg/L降至4.84 mg/L。同时,与生产废水直接回流(100%回流并积累)相比,该新型工艺引起氨氮积累量仅为17.68%。上述结果表明:采用内源电子受体,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生产废水回流而引起的磷积累量,而且可同步减少氨氮的循环积累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