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岗位人员的密切配合协作,齐抓共管。在日常安全管理中,不少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七重七轻"的现象,不仅容易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而且使安全管理出现漏洞,不利于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
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岗位人员的密切配合协作,齐抓共管.在日常安全管理中,不少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七重七轻"的现象,不仅容易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而且使安全管理出现漏洞,不利于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3.
为了防止事故,确保施工、生产安全,对生产设备在技术上采取安全措施的同时,也应采取各种方法使操作人员不要有引起事故的不安全行为,这就是安全教育。安全教育的结果应使企业员工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自觉把安全生产法律、规章制度做为日常行为准则,掌握安全生产理论知识、规程、技术标准等安全生产技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企业对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安全教育工作也得到了逐步加强。但是,在企业安全教育中,囿于书本搞教育,坐而论道学知识的现象比较普遍。比如,在对新人厂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时,总是向他们讲授一些安全理论、安全规章制度、安全防范要领等书面知识,即使通过了上岗前的安全考试,拿到了安全培训合格证,上岗后仍然难以达到岗位工作要求。有的人培训考试成绩很优秀,对安全规章制度背得滚瓜烂熟,  相似文献   

5.
<正>如何使岗前安全教育收到实效,是企业三级安全教育中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我所处的员工流动分散、施工环境千变万化的地质勘探单位,就更是如此。我们通过7年来的实践深深感到,安技人员只有深入实际,才能有效进行岗前安全教育。起初,我们针对单位岗位安全责任制不明确、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制定了47个岗位安全劳动技能责任制,但仅对岗位工作质量和操作规程进行编制,对班组长组织员工开展岗前安全教育也只是规定了培训的期限。这些努  相似文献   

6.
<正>如何做好新员工安全教育每年的6—7月被称为"毕业季",这一时期,通常会有大批的学生走出校门,步入企业。目前虽然大多数企业都会针对新员工开展三级安全教育,但却往往存在教育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等问题,致使新员工难以达到岗位安全要求,甚至成为企业安全生产的"隐患"。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应如何做好新员工安全教育,如何让他们尽快满足岗  相似文献   

7.
最近两年,笔者在给企业做“安全文化现状调研”时,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基层员工对岗位安全责任、奖惩制度、事故报告、岗位安全风险等安全信息,事实上非常不了解,当调研人员询问时,他们往往回答“我不知道”,或只能含糊地说出很少的内容。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管理者一直认为员工都应该知道。  相似文献   

8.
企业组织优化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整个组织体系进行优化调整的一项工作,主要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岗位设置和人员编制的优化调整。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企业整个组织体系的优化调整,使人力资源达到并保持在合理配置状态,形成精干的组织机构和员工队伍,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效益水平,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炼化承包商关键岗位安全能力的准确评估,借鉴国家和炼化企业相关要求以及人员安全能力的研究成果,建立了能够客观系统地反映承包商关键岗位员工安全能力的量化考评模型,构建了管理层与作业层的安全能力考评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44个二级指标、52个调查问卷题及1 932道个人测试题的炼化承包商关键岗位安全能力考评体系,同时调研了考评指标体系涉及的岗位及工种类别、建立了计算模型、开发了考评系统软件并应用于某炼化企业。结果表明:该研究成果实现了有效的承包商关键岗位员工安全能力考评,在严把人员入场及动态监管承包商方面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罚款不是万能的,可这年头没有了罚款,或者罚得少了点,那些没有或是缺少安全意识的领导、企业主和员工就不能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受到教育(非公有制企业情况较为突出),久之,势必还要再次引起新的事故,造成新的、更大的损失。这大概是社会转型期会出现的一种现象,也是人们对市场经济下“经济杠杆”作用的朴素理解。随着安全生产职能的转换,这样的经济杠杆作用在一些生产事故。特别是在重伤和轻伤事故的处理中似乎在弱化,或是在消失,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一、加强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和意识。要提高安全素质和意识,确保企业的安全,关键取决于班组人员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技术素质、较高的安全管理水平和较高的安全责任心。因此,我们要认真组织班组人员学习、分析、总结汲取公司历年发生的的事故教训,不断加强员工的安  相似文献   

12.
董臻 《劳动保护》2020,(2):71-71
岁末年初是安全生产的关键期,作为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笔者以非煤矿山企业为例,认为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狠抓安全防范措施落实。结合春节实际情况与当前季节特点,制定好安全生产责任措施,并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和每一个工作环节,确保制度建设的规范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确保责任到岗、到位、到人。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煤矿井下员工行为安全管控水平,使员工严格按照标准作业流程作业,采用推行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实施不安全行为积分管控和针对高风险作业实施重点盯防的管控方法,并将上述管控方法纳入到绩效考核中,提出员工行为安全管控体系。结果表明:编制涵盖煤矿井下各项作业流程、标准、存在风险和安全措施等内容的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工单,形成用于指导员工规范作业的标准,能够提高员工井下作业的规范性;采取分级积分制管控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可实现矿井所有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安全管理;利用信息系统对高风险作业进行重点盯防管理,有助于实现作业提报、盯防人员分配、作业过程管控和措施落实考核的全过程管理。将上述管控方法纳入到绩效考核中,能够保障各项管控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4.
高树博 《安全》2012,33(11):49-50
正提升所有岗位职工的安全素质一直是企业每位从事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常抓不懈的课题。需要通过长周期有针对性的全员性安全实践、安全培训教育和企业安全文化熏陶,才能从整体上使企业职工的安全素质得到提升,难度和工作量非常巨大。  相似文献   

15.
<正>一位企业领导在安全生产例会上强调,安全监督员只有把企业安全当作自己的家庭安全来对待,把员工的安全当作亲人的安全来重视,始终以"娘心"对待自己的岗位,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安全生产多操心、多尽力,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不辜负领导的重托和员工的信任。笔者认为,这位企业领导关于安全监督员要以"娘心"对待自己的岗位,履行自己的职责的观念,很有道理,值得推崇。  相似文献   

16.
为了从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训练等方面提升员工安全素质,促进企业整体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中粮集团建成并投用了生产安全事故警示室(简称事故警示室),为各基层企业打造了一个多手段、多层次、多维度的全员安全教育综合体验示范基地,旨在通过强化人员安全意识,全面提升企业员工安全认知能力与安全操作技能,形成优质、高效、科学、规范、有特色的安全培训体验模式,提升事故警示教育效率,丰富安全培训教育形式,构建立体化安全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7.
安全:预则立     
凡事预则立,先优而后无虞。为了提高客轮船员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技能,确保旅客运输安全、生产经营顺利进行,浙江省舟山海星轮船有限公司连续3年来,在全公司20多条客船上广泛开展“‘安康杯’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技能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参加活动的300多名员工,你教我学、互帮互学,学习安全生产技能蔚然成风。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对300多名员工进行逐个考核,合格率达到100%。该企业2004年3月被全国总工会、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授予“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编辑晓征2006.6劳动保护45EventsinPictures图文写真①客船甲板部…  相似文献   

18.
笔者最近到某民营企业看朋友,朋友请我给"代言":为了加强企业生产安全管理, 请老板给安全管理人员订一份安全生产杂志。 《安全生产法》规定了企业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的责任,同时也规定了员工接受安全生产教育的权利。从普遍反映的情况看,许多企业安全教育的力度都不能令人满意。最突出的反映是缺少安全生产教育的资料,也缺乏安全管理人员学习提高的"老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企业安全生产的发展,常规的安全生产监管模式越来越显露出弊端与不足,管理决策不能有效获取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状况,管理决策效力降低,同时现场安全与生产出现矛盾时,往往会出现安全避让生产的局面。企业可以尝试调整组织机构,实施监管分离工作模式,设立独立运行的安全监管组织部门(单位),派驻专职安全监督现场不间断巡视,可持续规范岗位员工操作,监督整改现场隐患问题,降低生产作业风险。但实践中,还应正确处理好区域监督与属地单位、问题发现与管理评估、现场惩处与督查指导的关系,才能更为有效的发挥好监管分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人口统计学特征与不安全行为意向和不安全行为的关系,收集了7个煤矿的735名一线作业人员有效调查问卷,采用多因变量、多自变量析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年龄、工龄与经验、工作岗位、婚姻状况、吸烟、饮酒、家庭经济压力等变量与不安全行为意向及不安全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婚姻状况员工在不安全行为表现上有显著差异,有婚史现单身的员工更易发生不安全行为;不同工作岗位、不同饮酒状况和不同经济压力的员工在不安全行为意向上有显著差异。其中开拓掘进岗位员工、经常喝酒并常喝醉员工、承担家庭费用少于1/4的员工,以及不饮酒且承担家庭费用少于1/2的员工,较其他组员工在不安全行为意向方面有显著统计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