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X249902801中国国土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彭坷珊(中科院国家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城市规划汇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一1999,(2)一25~30环信TU一26 生态系统是社会再生产的自然环境。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在加速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及农业现代化。由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才使1998年的洪水造成的损失比以往更大,并进一步暴露出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和以农村为纽带的环境退化正破坏和延缓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退化症结,根据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提出…  相似文献   

2.
贵州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建设,是当前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尽管我省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成绩不少,但由于自然环境失调与人为环境晋化交织,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并存,整个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不仅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而且工业“三废”严重污染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张凯 《环境保护》2012,(15):15-18
政府对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为环保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生态环境是万物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与保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载体和基础,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任何发展都无从谈起。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日趋加重,环境的破坏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环境污染影响的范围从大地到海洋到天空,处处都能看到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痕迹。人  相似文献   

4.
由于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使人们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被大量破坏,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而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大学生中推广环境保护理念,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为此,可从生命教育角度出发,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及行动措施,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对基于生命角度推广大学生环境保护理念的可行性做出探究,希望能为环境保护行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环境问题是当前全球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无论是臭氧层破坏、气候变化、生物物种的锐减等这样的全球性问题,还是发生在各国国内的一系列特殊环境问题,都需要各国之间紧密合作,才能找到解决的途径.中国从5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大规模工业化建设,4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从80年代初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为实现到本世纪末使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再增加一倍的目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因此,90年代,中国仍将坚定不移地继续实行发展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也出现了一系列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城市环境污染和农村生态环境退化.环境问题一方面与人口基数过大和过快增长直接相关,另一方面也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关,因为这种模式对各种  相似文献   

6.
李国庆 《环境保护》2011,(14):69-71
日本环境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它起步于对本国产业公害问题的研究,并逐渐发展到对生活环境问题的分析,形成了独创体系.日本学者认为,环境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围绕社会的自然环境",不是指纯粹的生态环境,而是因人类生产与生活遭受破坏的、经过加工的、留有人类活动痕迹的"文化化"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历史环境.1992年日本环境社会学会的成立,有力推动了日本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中贵州的生态问题和生态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贵州生态环境脆弱性特征分析,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人为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加剧,指出将会使贵州生态环境出现的诸多生态问题。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将会影响大开发战略的效果,也将影响贵州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为此针对贵州的环境特点及在大开发中可能产生的生态问题,提出有关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付会  江冰  王婧婧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9):163-165,187
通过筛选"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中重大环境制约问题,识别出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填海造地引起岸线变化、污染物入海总量增加、环湾主要流域及胶州湾水质恶化、海洋湿地及近岸生态系统破坏等,进而反过来分析发展战略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对拥湾发展战略自身影响,对环湾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寻找破解这些问题的途径、方向。通过有效解析青岛市拥湾发展战略中重大环境制约问题,为拥湾发展战略提供技术支撑,更是环湾保护的切实体现。  相似文献   

9.
浅析绿色制造的战略环境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绿色制造的战略环境评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 ,是协调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它要求在绿色制造初期———绿色设计阶段就考虑整个制造过程的环境影响 ,从决策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的产生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本文从绿色制造的广义内涵入手 ,分析了绿色制造战略环境评价的理论基础和综合集成特性 ,并提出了战略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综合集成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建设项目之一,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凸显。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的建设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长期大规模的开发利用破坏了周边生态环境的稳定,加强工程建设中的环境监理工作是将生态破坏程度降到最低的必然要求。以抽水蓄能电站为实例,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监理方案,将生态环境监理要点落实到施工建设当中,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
生态危机,环境恶化使人们认识到环境伦理意识的重要性.同时人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环境和生态问题的解决必须诉诸环境伦理信念.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中国,在古代蕴涵了丰富的生态哲学,其中有许多与现代环境伦理思想相通之处.对世界观的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利用资源等,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的莫瑞-达令盆地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资源、环境和生态价值,两条最重要的河流——莫瑞河(River Murray)和达令河(River Darling )横贯其中。近年来,由于“千年干旱”引发了流域内盐度上升、鱼类大量死亡及土壤酸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使得下游阿德莱德地区的淡水资源供应更加紧缺。本文吸取下游亚历山大湖水库设计失败的教训,试图通过多用途海洋水库技术改善区域自然环境及供水环境,增加阿德莱德地区高质量淡水供应量,缓解区域河流干涸现象,力求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恢复区域环境流量。此外,通过海洋水库技术研究,为改善我国沿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及供水环境提供相关建议,从而实现我国入海淡水资源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以空前的速度递增。而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已从局部扩至整体,成为人们最为关切和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就目前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给环境带来的巨大打击,使污染情况得到良好控制,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是必然要采取的方法。基于此并与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除此之外还分析了在矿产资源开发当中合适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森林资源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少林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进行“四五”清查以前,中国只掌握一些局部性的调查数据。在1978—1981年间又进行了以省为总体的宏观抽样调查,即“五五”清查。两次清查结果很接近,但都表明中国森林太少,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有代表性的国家。 古代中国的林区远比现在为大。森林面积则比现在大若干倍。中国缺林少材的现状是几千年来农业社会发展进程中火烧、滥伐、滥垦、滥牧的结果。其中,置森林于万劫不复的是滥垦和滥牧。这一过程至今尚未停止。 根据中国的自然条件和宜林地资源的状况,有条件大幅度扩大森林面积和增加森林蓄积量。经过努力,森林面积可达到2.53×108ha,蓄积量可达到210×108m3以上。都是现在的2倍多。但对保护生态环境和向国民经济提供木材和林产品来说,仍然不能完全满足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山地分区及其开发方向的初步意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山地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这是我国土地构成中一个显著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宜农的土地少,且后备资源不足;而林牧业和多种经营前途广阔。 从生产角度来看,山区的开发、整治是和山地的邻近地区不可分割的。因此,这里称之为山区的应是自然、社会、经济等复杂的地域综合。  相似文献   

16.
生态脆弱区榆林三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屹  胡蝶 《自然资源学报》2018,33(7):1204-1217
榆林能源丰富但生态脆弱,是生态工程的重点实施区域。分析榆林自然资本存量及流量的利用状况,有利于揭示自然资本占用的成因、探讨生态脆弱区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测算榆林2005—2014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压力指数等的基础上,以足迹深度和广度描述了自然资本存量消耗与流量占用的变化关系,并以偏最小二乘法分析了驱动生态足迹变化的因素。结果显示:10 a来榆林人均生态赤字增长幅度为274.18%,其中,能源消耗账户贡献率最高;人均生态承载力增加了61.81%,体现出生态建设的正向作用。榆林对资本存量消耗的速度大于资本流量占用的速度。影响生态足迹变化的显著因素是经济增长和社会消费。这些结论不仅对榆林自然资本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参考意义,而且对生态脆弱区核算自然资本、探讨生态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对自然资源管理保持高度重视,我国自然资源管理的体制、制度以及理念方法不断变革创新,逐步形成了较为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体系和模式。然而,管理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和矛盾。从我国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的现状着手,从管理对象、管理主体和管理保障三个方面,阐明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的发展困因,总结凝练当前制约管理实践发展的突出现实问题,并从构建国家安全视角下的多维自然资源管理体系和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两个方面,为我国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未来发展提供思考和建议,这将有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更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8.
草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如水源涵养、水分调节、水土保持、初级生产、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保护)和社会经济价值(如牧业生产、牧民生计维持、牧区文化传承等)。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和有效恢复是草原资源和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根本基础。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后草原主体功能从生产转向生态,草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凸显。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快速推进过程中,对标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系统治理的总体战略,聚焦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理念,提出基于地理分异和功能特征的草原分区方案,是推进草原资源高质量管理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利用文献调研、专家问卷调查和会议咨询等方法,构建以“生态保护优先、兼顾绿色发展”为主导思想的中国草原分区体系,提出生态地理单元分异原则、主体功能优先原则、产业布局协调性原则、历史传统相结合原则、行政边界完整性原则,提出了区、亚区和小区三级分区体系的主要指标、命名方式、功能判定及产业布局的厘定方法,将全国草原分为5个区(内蒙古高原草原区、西北山地盆地草原区、青藏高原草原区、东北华北平原山地丘陵草原区、南方山地丘陵草原区)、47个亚区、2899个小区,并给出了不同分区的主导生态功能及产业发展方向。分区结果具有综合性、协调性和时代性,可以为新时代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9.
生态移民是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有计划、有组织地异地搬迁安置,从而达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实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研究我国的生态移民政策及其实施现状,在分析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所要完善研究的内容和政策措施,以期能够保证我国生态移民工作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然灾害、减灾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依据国家减灾委减灾办所收集到的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资料,以及国家基金委"中国自然灾害区域规律"研究所收集到的资料,分析了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状况、危险性程度以及中国可持续发展与减灾建设。结论是中国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减轻自然灾害给予高度重视,把减灾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