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说话写话到习作,对刚迈入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过渡,更是一个飞跃。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做好观察积累、活动体验、诵读感悟、习作指导和评价这几个方面,让小学中年级学生轻松快乐地习作。  相似文献   

2.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总结的。我在平时的习作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了以下两点:小学习作指导不仅要生活化,还要注重不断积累。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坚持做下去,就可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学生的作文评价提出了不同要求,如"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等。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一、反思式学生自评自评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生刚刚完成作文之后,先通读自己  相似文献   

4.
针对学生习作现状,教师可采用多种渠道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积聚习作情感,掌握习作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让习作教学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5.
学生习作兴趣不浓,习作中语句不够流畅、内容平淡肤浅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广大语文教师平时应该引导学生多阅读,注意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多观察,注意素材的积累;提倡学生多分享,注意习作的交流,从这些方面多角度地对学生的习作资源进行整合,适时开发学生身边的习作资源,挖掘并发挥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背景下的写作教学,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习作评价不能只是教师的单向思维,只关注学生表达能力的文字批改,忽视学生的自主性。而应该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改变评价方式,通过教师的综合性评价、学生的反思性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交流式互评、家长的反馈式评价等,构建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渠道的评价体系,从而切实提高每位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一本多彩的书,"放养",可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自觉主动去观察;"牵手",可以让学生从名著中汲取养料,丰盈知识储备;"体验",可以让学生在酸甜苦乐中变得更感性。  相似文献   

9.
习作表达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最怕的就是写作文。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只有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习作情境和体验,学生才能写好作文。本文主要从习作素材、习作指导和习作点评三个方面对生活化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提高习作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课程标准要求习作教学要让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给小学习作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儿童视野中"有新鲜感的词句"有其独特内涵,从认知论和社会文化观的角度思考儿童语言的习得与运用,习作可以定义为是经由认知发现生活,在语言的交往与习得中回归生活、丰盈生命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正>在习作教学中,许多老师会遇到这种现象,有的学生对习作就是没有兴趣,不愿意习作。对于老师安排的习作训练,只是东抄点,西看点,勉强凑够字数来应付了事。学生在习作中,不知道写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写。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工作实践、课标要求及听课体会,我认为对学生作文指导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二是要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愿意习作和乐于习作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每个学段习作具体要求:第一学段"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诱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表达欲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一、走进生活,突破时空孩子天性好动,可以抓住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如,课间十分钟,对活泼可爱的孩子来说,是他们思想最活跃的时候。开展丰富  相似文献   

13.
习作教学要重视学生习作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收集材料,让学生有话可写。发挥榜样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力求收到良好的习作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的作文教学,教师应寻求教学的新策略、新途径、新方式,使学生从厌倦写作文,也使自己从厌倦改作文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如何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创设习作情境,挖掘学生内心;二是注重语言积累,应对言语匮乏;三是练笔不拘形式,培养习作兴趣;四是改变评价方式,变批改为交流。  相似文献   

15.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常常被教师称为"难啃的骨头"。教师认为习作难以指导,而学生则认为习作无话可写,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写。因此,习作教学在教学改革中始终难以有更大的突破,至今让教师和学生望而生畏。那么,目前习作教学中都出现了哪些问题,我们又该采取哪些对策来纠正这些问题呢?一、对学生的习作常规缺乏严格的要求新课程强调不要有意识地给学生传授习作的写作技巧,不要用各种条条框框来束缚  相似文献   

16.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愉快教学的手段,可以使学生对作文不再有畏难情绪,认真观察生活中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发表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用童眼看世界,用童笔写生活,用童心悟真谛,从而畅谈所想、快乐习作,大幅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习作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生活的过程,也是学生接触社会,学会做人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做到丰富学生的生活,指导学生走近自然,融入社会,积累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18.
扎实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是一个长期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习作的乐趣。体验习作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味、揣摩、积淀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生活的乐趣,形成自主习作的动机,这样才能写出有个性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19.
<正>提起作文,学生望而却步,教师绞尽脑汁。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立意到布局行文,费尽唇舌,但学生作文依然是空话连篇,空洞无物,让人失望。看到那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此中怎么也寻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我认为原因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了学生个性,忽视了习作教学中对学生个性表达的尊重。因此,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多措并举,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  相似文献   

20.
感之于心,发乎于情。作文教学要凸显真情实感,力求表达学生的真切体验,彰显学生的个性认识,挖掘学生对生活的独特体验,走个性化发展的习作之路,让习作成为学生宣泄情感的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