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如何让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脱颖而出,是我们教育的任务之一。在实施计划生育的今天,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容易养成很多不良的习惯。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因材施教,进行"感恩教育""赏识教育""挫折教育",无疑是克服学生身上弱点的三大良方。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和生活环境、氛围、条件等因素使其在性格等方面显得较为脆弱,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给这些还未"成型"的大学生造成很多挫折,因此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挫折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所需要的,因此加强学前幼儿的挫折教育,优化其心理素质,有利于学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本文论述了挫折对幼儿成长的意义,描述了挫折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误区,进而提出加强幼儿挫折教育的建议,主张家庭、幼儿园应密切配合以共同提高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4.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体验,也会遇到各种挫折,增强幼儿应对挫折的能力,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如何对幼儿开展恰当的挫折教育,是当前幼儿教育的热点问题,更是重点课题。对于幼儿挫折教育,目前社会各界存在很多争论。笔者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开展科学的幼儿挫折教育是必要的,也是有章可循的。  相似文献   

5.
<正>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充满了教育的机会。如何把握这些教育的良机,使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却是令人颇费一番心思的,对此谈几点个人的粗浅看法。一、明察秋毫,真正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并不是班主任的专利,语文老师也应该关注学生,当学生厌学的时候,当学生自卑的时候,当学生撒谎的时候,当学生打架的时候,当学生受委屈的时候,当学生受挫折的时候,当学生成绩下降的时候,当学生喜欢异性的时候,当学生想离家出走的时  相似文献   

6.
用辩证法统一挫折教育与赏识教育、解放与约束、传统教学法与新型教学法,融合独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从是非对错的困惑中跳出来。  相似文献   

7.
从事初中教育二十几年来,常听到教师抱怨"学生不好教育"。教育本身就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教育不是管束,更不是管制甚至专制。但对于一些教师来说,与其说"学生不好教育",倒不如说学生不好管制,其出发点就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正>报道亮点:勇于面对挫折哈皮审核:从第一次学滑旱冰悟出生活哲理,这可不容易,然而小作者却做到了!报道详细记录了小记者耿佳慧学滑旱冰时的心情变化:起初的"迫不及待",刚穿上滑冰鞋的"小心翼翼",可以独自滑行的"飘飘然",摔倒后的"轻言放弃",最后勇于面对挫折获得成功的"美滋滋"。叙述  相似文献   

9.
<正>信江河畔,金龙岗上;百年香樟,百名园丁。成立于1921年的上饶市第一小学,始称辛酉学校。九十多年来,虽曾十易其名,四迁校址,但是这所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近百年老校,在历史的风雨衰盛中不改其志,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如今的上饶市第一小学,早春梧桐吐绿,仲夏紫薇烂漫,金秋丹桂飘香,隆冬腊梅展颜;如今的上饶市第一小学,缤纷的"节"文化氛围日浓,老师们、学生们不以分数论英雄,只为享受教育的幸福和幸福的  相似文献   

10.
理想的教育状态是通过"怎样教"达到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和潜移默化中学习,通过"教什么"让学生获得知识,通过"为什么教"使教师更加清楚教学的真正意义是帮助学生形成能力,在淡墨无痕和春风化雨中发展思想、培养精神,实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本文就"怎样教、教什么、为什么教"三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人文性,这就要求语文教育也要具有人文性。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实施的是把学生作为"人"的教育,而不是为"考试"而开展的教育。为此,语文教师要着力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施以学生为本的教育。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呢?本文对此进行了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12.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市的66所小学、19所初中的2175名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状况的调查,发现广州市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了安全教育;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安全常识和技能,但实操技能是短板;学校是中小学生获得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体验式安全教育是中小学生学生最喜欢的安全教育形式;学生认为最需要学习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是"野外生存"、"救护技能"、"自然灾害安全"。基于调查,提出了加强广州市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以来,"以生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家校共育"也是未来学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家长要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成才创造和谐的环境,搭建良好的平台,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就是一种唤醒。"好的课堂提问会唤醒学生沉睡的灵魂,把学生的全身心都带入课堂中,提高学生活动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一门科学,但在教育实践中,许多中小学校出现了漠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实现"中国梦",建设"好教育",让孩子有孩子的生活,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他应该成为的人,让学校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成为中国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应当是"爱心"教育,这就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班主任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推心置腹,拓宽情感沟通的渠道。  相似文献   

17.
<正>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公平地对待学生,每个学生也都渴望得到公平的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纷纷"有失偏颇"。每个班级都会有一部分看上去"顽劣""调皮""听话"的学生,是优先管理"顽劣"的学生,先搞定班级"刺头"还是"普度众生"全班同学大锅饭管理?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年的基层教育者,一次事件使笔者觉得,不能按照"顽劣"程度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有同步享受教育关爱的权利。【事件回顾】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在唯大学、唯名校的学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老师占据主导地位进行讲课,而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使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新课改以后,我们开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将针对教学提高小学语文应用能力提出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1):190-191
<正>所谓"惩戒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惩罚、警戒等手段教育犯错误的学生,使之达到纠正改错的目的,其前提是不伤害学生的心灵和身体。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这充分说明教学中教师适当使用惩戒手段是应该的。一、"赏识教育"不是完美的教育"百人百性",一个班级里很多学生,教学中是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适合所有人的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南沙区岭东职业技术学校环境教育现状和学生专业特点,初步探索中职学校环境教育的"3+1"模式。笔者通过两年多的实践证明,环境教育"3+1"模式是中职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有效途径,一定程度提高了中职学生的环保素养,提高了中职教师环境教育意识,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本课题的研究为中职类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或帮助,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