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累,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许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学习古典诗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确立正确观念,有很强的德育效果。教师应当通过自己的教学,让每个学生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又是受益者,让他们在学识素养增长的同时,精神品质也获得提高。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所获得的第一次胜利,在八年抗战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它的形成涵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受到"大一统"思想的影响,践行着"从道不从君"的牺牲精神。探析抗战精神的文化渊源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以抗战精神为代表的红色精神和红色基因,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转变的关键阶段,如何使学生在这一阶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我们当前初中教育在追寻的目标。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光辉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孕育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学政治课程除了向学生传授相关的思想政治知识之外,还肩负着学生德育教育的使命,如何利用我们传统文化来丰富我们的初中政治课堂成为很多教师都在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正>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为了考试成绩往往注重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教学方式往往是"填鸭式"的,历史课也就成了"一言堂",成了学生眼里"枯燥乏味的课"。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为此,笔者在历史教学引进灯谜活动的教学方式,用和历史知识有关的灯谜来增加历史课堂的趣味,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下面,笔者就来谈谈灯谜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一、有助于学生认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人文常识新版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历史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而起源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已有两千多年  相似文献   

5.
在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可以提高师生的专业认同度,培养学生的专业气质,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我们在进行专业文化建设时,要有意识地凸显传统文化的因素,构建融合企业文化、传统文化于一体的专业文化。  相似文献   

6.
<正>众所周知,阅读具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塑造品格的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应在小学一二年级。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经典诗文不胜枚举,让小学生利用他们的黄金记忆时段亲密接触古诗文,对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会令其受益一生。在语文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尝试让学生学习古诗文,效果很好。一、把古诗文阅读积累与生活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的重要资源。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不容忽视,应从大学生的课堂教育与自我教育、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隐形教育与感性教育方面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在中小学教材和大学教程中,传统文化比重少得可怜,文化传承面临着严重的断裂危险。”对此,驻豫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王全书深为担忧。他建议,要充分发挥国民教育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承作用,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想要更好地让学生学习汉字,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就要以儿童的视觉去发现汉字的童真趣味,让孩子在体验快乐童年的同时,慢慢揭开汉字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多研究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笔者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一直注重传统文化的运用,这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传统文化的运用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改变政治在学生心目中枯燥、单调的形象。本文主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研究利用传统文化提高政治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和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古诗文为传统文化的植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要充分发挥古诗文教学"立德、启智、怡情"的教化功能,把语文教学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结合,以此来完善学生的心灵世界。教师可以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中凸显道德教育,以增强学生心灵世界的厚度;以传统文化启智,开掘学生心灵世界的深度;以传统文化怡情,拓展学生心灵世界的广度,从而引领学生去鉴赏传统文化瑰宝,汲取精神营养,完善心灵世界,让他们诗意地栖息在这个美好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学好古诗词不仅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能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古诗词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与思维能力。要想使学生学好古诗词,教师首先要对古诗词的特点及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寻找最佳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全社会的文化自觉会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思想基础和理论保证,媒体人作为时代舆论的先锋,能够引领社会发展趋势、凝聚社会共识,推动时代变革,因此亟需提高媒体人文化自觉意识,意识到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4.
<正>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工作需要加大继承、重建传统民族文化教育的力度。在深厚的社会文化体系中,美术是一门独具社会价值和人文魅力的文化形态,而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血液,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在有效的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真正有所得,是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在高中美术教育教学中,从保护民族文化入手,  相似文献   

15.
中国2012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4月20日在北京开幕。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提出,加速培育知识产权文化,使之与中华民族深邃、悠久并极富凝聚力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利于创新潜力的进发,不仅非常必要,而且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溯论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对天人关系的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演绎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天人关系思想。红色文化要建构自己的天人关系,就一定要辩证地解决好两大问题:一是基于西方文化语境下人与自然的"对立"问题;二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在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都遭遇难题的状况下,红色文化应该深入发掘自身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早日实现历史性时代性的"转型升级",为人类开拓文化前景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学生学习文言文缺乏兴趣和主动性,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也缺乏生机和活力,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并积累文言文知识,教师要在课前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还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品味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注意总结文言常识,积累文言词汇,以便为今并让学生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眼于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现象,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语文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出发,提出了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和途径,以期为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老区创建的政治意识形态,老区精神具有拯救民族的担当精神、勇闯新路的探索精神、献身革命的牺牲精神、忠诚为民的服务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等五大价值内涵。这些价值内涵是中华民族价值传统与具体时代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老区精神对于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政治民主、人民幸福的孜孜追求,是中华民族在特定时代对于民族文化价值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由此可见,老区精神上承近代以来富国强兵、民族复兴的民族渴望,下接以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为内容的中国梦,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价值传承的重要环节。所以,老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的根脉所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内容,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动力。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老区精神。  相似文献   

20.
"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在小学英语实践活动中渗透文化意识的具体策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文化差异,感受英语国家文化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