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浪河流域2006年2月曾发生水节霉污染事件,目前每年的水节霉高发期(1—2月)在海浪河流域河夹村大坝河段仍有少量水节霉滋生.为了防止水节霉再次大规模爆发,通过显微镜观察及现场水质监测方法,研究了高发期海浪河流域水节霉生长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具有明显“缩缢”态的水节霉开始出现于1月下旬,约9 d后开始在微生物共生体中占优势,再经过21 d后(即2月底)由优势转为不占优势;“缩缢”态水节霉出现时间段为1月26日—2月24日,约1个月左右,是水节霉污染防治重点时段. 1—2月河夹村大坝水节霉出现与溶解氧,pH和一定浓度的碳及氮有机物等因素相关,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水节霉滋生.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化学氧化-混凝沉淀-过滤"作为徐庄煤矿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设计参数.先进行混凝实验,研究了混凝药剂的选择、投加量和混凝反应时间对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再对进水单独投加高锰酸钾进行化学氧化实验.最后对高锰酸钾和混凝荆配合投加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本工艺适合煤矿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CODMn和浊度的去除率可达70%和50%以上.  相似文献   

3.
针对常规工艺难以去除微污染水库水源水中嗅味、有机物的问题,采用化学预氧化法作为处理工艺,考察投加二氧化氯、高锰酸钾、单过硫酸氢钾和紫外/单过硫酸氢钾这4种方式对嗅味、有机物等指标的去除情况,分析对嗅味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工艺相比,4种预氧化方式对嗅味和有机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能,在一定范围内,嗅味、有机物等指标的去除率随着氧化剂投量的增加而增大,继而趋于稳定;比较4种预氧化方式的去除效能,紫外/单过硫酸氢钾、单过硫酸氢钾最好,高锰酸钾其次,二氧化氯较差。  相似文献   

4.
湖泊、水库水的强化混凝除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强化混凝对湖泊、水库水中藻类的去除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投加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可显著提高水中藻类的去除率。将经与预氯化、预投加高锰酸钾除藻工艺进行比较,表明高锰 酸钾复合药剂强化混凝除藻效率明显优于传统预氯化、预投加高锰酸钾除藻工艺。  相似文献   

5.
陈伟  劳红标  戴海润  潘绮  钟磊 《环境》2012,(Z2):29-30
本研究通过发挥二氧化氯的强氧化性并结合混凝沉淀技术对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通过实验综合考察了二氧化氯投加量、反应pH值、反应时间以及混凝剂种类等参数,并通过中试验证,在投加50mg/L的二氧化氯,可以实现较好的脱色效果,并且处理后出水COD去除率达到42%,而药剂成本为1.08元/吨废水。  相似文献   

6.
实验研究亚铁盐对来自于供水水库的含藻原水二氧化氯杀藻过程中产生的无机副产物亚氯酸盐去除的效果及亚铁盐的投加量,同时考察亚铁盐在去除亚氯酸盐的过程中的除浊作用。实验结果表明,FeSO4能完全去除二氧化氯杀藻的无机副产物亚氯酸盐。FeSO4在去除亚氯酸盐的同时也与二氧化氯反应而使二氧化氯的浓度降低。FeSO4的用量是亚氯酸盐和二氧化氯与FeSO4反应的理论用量的总和。在二氧化氯预氧化杀藻与投加FeSO4的时间间隔较短的情况下,FeSO4的投加量按照初始投加量70%的二氧化氯与FeSO4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计算确定,此时亚氯酸盐能完全被去除。FeSO4在去除亚氯酸盐的同时具有除浊作用,在饮用水的净化中可以减少常规混凝剂的用量,当浊度为23.3 NTU或24.3 NTU时,不需再投加常规混凝剂。FeSO4的絮凝作用对除藻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通过投加化学药剂比选、药剂投加浓度和投加方式优化试验,考察了投加化学药剂对城市黑臭河流水质的改善效果和适用性。结果表明,投加过氧化钙能够快速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同时降低水体总磷含量。在该试验条件下,投加400 mg/L的过氧化钙后水中的溶解氧迅速升高,但1天后即恢复到投加前水平。由于投加过氧化钙增氧的成本相对较高,并且水体流动性会影响过氧化钙的增氧效果,投加过氧化钙方法仅适用于对封闭的污染水体进行快速增氧和修复。  相似文献   

8.
几种常见氧化剂对水中摇蚊幼虫氧化杀灭效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几种水处理氧化剂———氯气、二氧化氯、臭氧对水体中摇蚊幼虫灭活效果的试验研究,并对原水中摇蚊幼虫经二氧化氯预氧化、混凝沉淀后的灭活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对摇蚊幼虫的灭活效果受水体pH值、有机物含量和藻类含量影响较小,与其它2种氧化剂相比,二氧化氯对原水中摇蚊幼虫具有更好的灭活作用;混凝烧杯实验证实,原水中的摇蚊幼虫经混凝沉淀后,与矾花沉降,不会对沉后的水产生影响;并且二氧化氯投加量1.0mg·L-1时,摇蚊幼虫在24h内死亡,投加量2.0mg·L-1时,死亡时间为6h;采用预投二氧化氯的水处理工艺可以起到控制摇蚊幼虫在沉淀池中孳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太湖水为原水,模拟突发苯胺类水污染时,探索超滤工艺对苯胺类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研究了粉末活性炭、高锰酸钾对苯胺去除效果的投加量和反应时间,以及两者联用时的药剂投加顺序以及在超滤工艺下的投加量优化。研究表明:粉末活性炭和高锰酸钾对苯胺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应急处理的最佳反应时间是30 min;当发生苯胺类水污染时,先投加粉末活性碳,再投加高锰酸钾,超滤去除苯胺类污染物质的效果最优,去除率可以达到85%;实验表明:粉末活性炭—高锰酸钾—超滤组合工艺技术作为苯胺的应急处理措施是可行的,粉末活性炭与高锰酸钾投加量的比约为55 mg:2.4 mg;同时,与传统常规水处理工艺相比,超滤具有去除颗粒粒径范围广,抗粉末活性碳负荷强,可以避免砂率层被穿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粉煤灰和生石灰对生活污水污泥脱水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比阻和泥饼含水率的测定,进行污泥脱水的粉煤灰(含粗、细)、生石灰投加实验。单独投加实验表明,在投量10g/100mL时,细粉煤灰(0.075mm筛下)能使比阻值降低91.8%,效果稍次于生石灰;且细粉煤灰降低泥饼含水率的效果最好。联合、单独投加对比实验表明,投量10g/100mL时,粉煤灰与生石灰以1∶1(质量比)联合投加降低比阻值达99.8%,效果好于二者单独投加;但联合投加降低泥饼含水率的效果不如单独投加粉煤灰,仅与生石灰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含藻高含盐杨埕水库原水藻类特征,采用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AS)、聚合硫酸铁(PFS)和氯化铁(FC)4种混凝剂进行混凝除藻试验,用图像法对藻类絮体的分形维数进行测定,分析混凝剂种类及投量、二氧化氯投加量等因素对混凝除藻效果及藻类絮体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杨埕水库夏季藻类种属相对较为单一,以小型色球藻、微小平裂藻、不整齐蓝纤维藻为优势藻类;4种混凝剂的除藻性能优劣依次为:AS>PAC>PFS>AC。在AS最佳投加量(以Al2SO4计)70 mg/L下,藻类的去除率为85.3%。此时,杨埕水库夏季藻类以藻类絮体分形维数值为1.54,形成的絮体密实且沉降性好。以AS为混凝剂,投加量为70 mg/L下,二氧化氯投加量为0.8 mg/L时助凝效果最好,藻类的去除率比单独投加AS时提高了6.3%,藻类絮体分形维数值为1.71,形成的藻类絮体更加密实。二氧化氯过量投加无益于藻类去除。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化学除磷的精确控制,避免药剂过量投加,成都市某污水处理厂开展了生产性试验,从化学药剂投加系数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化学除磷量△C_(TP)与PAC投加浓度CPAC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两者关系式为:y=164.05x-26.932,R~2=0.8605。投加系数β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化学药剂的除磷效率。本次试验中β值为5.16-6.83,均值为6.11。投加系数β与PAC投加浓度CPAC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两者关系式为:y=0.0659x+3.2565,R~2=0.8066。由此可知,过量投加的药剂越多,药剂除磷效率越低。通过公式C_(PAC)=β×(△C_(TP)/31)×(27/(0.1×(54/102),可模拟出不同生化池末端投药前TP值(C_(TP1))情况下对应PAC投加浓度C_(PAC)。此方法可实现PAC除磷药剂的精确控制,避免过量投加,保证出水TP稳定,对实际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重庆市某多环芳烃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选用多种强氧化性自由基对土壤开展化学氧化修复技术研究,探讨了无机与有机复配药剂对土壤中多环芳烃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芬顿试剂、过氧化钙、高锰酸钾、活化过硫酸钠4种氧化体系中,活化过硫酸钠的氧化效果最佳,过硫酸钠的最佳投加量为15倍SOD;与单独投加活化过硫酸钠相比,活化过硫酸钠复配少量柠檬酸的氧化修复效果更好;在硫酸亚铁、过硫酸钠、柠檬酸的摩尔比为4∶1∶1、过硫酸钠投加量为15倍SOD、养护时间为6 d的最优条件下,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去除率均超过92%,多环芳烃的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的第一类用地筛选值。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氯应用于水厂消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厂现场对氯气消毒与二氧化氯消毒进行对比试验,用二氧化氯消毒各项水质指标都优于相同投加量的氯气消毒效果,且反应快,并能使出水浊度降低。二氧化氯的不同投加量试验结果表明,投加0.8mg/L的二氧化氯即可获得很好的消毒效果;经过2h接触,滤后水细菌总数少于30个/ml,大肠菌群数少于3个/ml,二氧化氯残留量仅为0-0.01mg/L。  相似文献   

15.
城市污水处理厂化学强化生物除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解决北京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总磷含量较高的实际问题,通过在生物处理工艺(A2O)后端添加化学除磷强化单元的方法,依次开展了实验室试验和现场的生产性试验.实验室试验以好氧池出水为试验用水,对不同浓度梯度的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三氯化铁(FeCl3)等除磷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分别对其除磷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中,PAC除磷效果最好,当其投加量为60mg/L,投加系数β为4.15时,出水总磷含量可小于0.5mg/L,而且药剂投加成本较低,仅为0.078元/t.现场生产性试验选取好氧池出水端为药剂投加点,对PAC的除磷效果进行现场验证.经试验测定,当PAC投加量为60mg/L,投加系数β为4.22时,污水处理厂出水总磷含量远低于0.5mg/L,符合排放要求.考虑到进水量和负荷的波动,在保证出水达标排放的前提下,为保证药剂的有效利用,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前端生物除磷效率及反馈投加药剂的方法,以有效减少药剂的投加量及化学污泥的排放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改良型的A2/O工艺试验装置进行试验,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溶解氧浓度为0.5~0.8 mg/L的条件下,考察了投加改性的磁性药剂前后进、出水各污染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投加改性的磁性药剂前后, COD、NH 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8%与81%、55%与80%、51%与69%、44%与70%,较投加改性的磁性药剂前,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9%、45%、35%、59%。中试结果证明,该改性的磁性药剂可以提高反应池对上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7.
对于来自某饮用供水水库的拟柱孢藻,研究二氧化氯投加量、藻的初始浓度、pH值、有机物含量和氨氮含量对二氧化氯杀灭拟柱孢藻的效果的影响,探讨二氧化氯氧化与混凝工艺结合的去除拟柱孢藻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拟柱孢藻的杀灭率随着二氧化氯投加量增大而提高,随着pH的升高及有机物含量的增大而下降;杀藻量随着藻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氨氮对二氧化氯杀灭拟柱孢藻基本没有影响.对于以拟柱孢藻为优势藻的某饮用供水水库原水,二氧化氯氧化与混凝工艺结合除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二氧化氯投加量0.5 mg/L,聚合氯化铝15 mg/L,二氧化氯与混凝剂一起投加.在此条件下,除藻率为98.90%,余浊为1.59NTU.工艺条件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说明影响除藻率的因素依次为:二氧化氯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投加顺序.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氯杀灭拟柱孢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来自某饮用供水水库的拟柱孢藻,研究二氧化氯投加量、藻的初始浓度、pH值、有机物含量和氨氮含量对二氧化氯杀灭拟柱孢藻的效果的影响,探讨二氧化氯氧化与混凝工艺结合的去除拟柱孢藻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拟柱孢藻的杀灭率随着二氧化氯投加量增大而提高,随着pH的升高及有机物含量的增大而下降;杀藻量随着藻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氨氮对二氧化氯杀灭拟柱孢藻基本没有影响。对于以拟柱孢藻为优势藻的某饮用供水水库原水,二氧化氯氧化与混凝工艺结合除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二氧化氯投加量0.5 mg/L,聚合氯化铝15 mg/L,二氧化氯与混凝剂一起投加。在此条件下,除藻率为98.90%,余浊为1.59 NTU。工艺条件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说明影响除藻率的因素依次为:二氧化氯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投加顺序。  相似文献   

19.
选择有代表性的3种来源废水(养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鸡粪废水厌氧消化液和污泥厌氧消化液),利用MgO与白云石石灰作为药剂进行磷回收试验,研究不同药剂、药剂投加量和反应时间下3种来源废水中磷的回收效果,通过动力学方程模拟2种药剂的除磷速率,并采用XRD(X射线衍射)、SEM(扫描电镜)对沉淀产物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投加2种药剂均可实现磷的有效去除与回收,反应沉淀物中含有MAP(磷酸铵镁)和CaCO3,MgO的最佳投加量为200 mg/L,当反应时间为4 h时,PO43--P去除率达85.0%以上;白云石石灰的最佳投加量为500 mg/L,当反应时间为24 h时,PO43--P去除率达80.0%以上. 投加白云石石灰的反应速率较慢,并且反应沉淀物中含有更多的CaCO3. 以处理1 m3原水为例,MgO药剂成本为0.80元,白云石石灰药剂成本为0.25元,显示白云石石灰经济成本更低,是较为理想的磷回收药剂.   相似文献   

20.
以高浓度铜镍废水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传统絮凝和加载絮凝工艺,探究了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投加量、回流污泥量对出水效果、污泥的脱水性能和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载工艺比传统工艺处理效果更好,更节省药剂投加量,对药剂投加量的波动变化适应性更强;PAC的投加量对同种工艺下污泥CST值的影响明显,传统和加载絮凝两种工艺中,不同PAC投加量对应的CST差值最大分别达到9.4 s和8.6 s;不同APAM投加量下,加载工艺产生的污泥CST值总体比传统工艺的小8~9 s,表明加载工艺的污泥脱水性能普遍优于传统工艺;药剂投加量相同时,加载絮凝工艺得到污泥的沉降性能比传统工艺更好;结合出水效果、污泥脱水性能、污泥沉降性能和处理成本,确定采用加载工艺处理铜镍废水,其最佳工艺条件为:PAC=20 mg/L,APAM=4 mg/L,污泥回流量=100 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