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米草的滩涂开发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米草原是生长于英国南海岸海滩盐沼地的野生禾草,耐盐耐淹能力极强,且生长繁殖迅速.因地制宜利用大米草改造荒芜滩涂,能在短期内获得显著效益.1 促淤改土,围垦造田密集的大米草丛能拦截潮水带来的泥沙,加快滩面增高.据报告,江苏省射阳县新洋港海滩栽植大米草,平均年积淤18厘米,比自然淤积速度快2.1~3.6倍.1966~1968年,浙江省温岭海滩种植4000多亩大米草,至1973年即提前达到可围垦的高程,围滩面积达6000亩,这是我国利用大米草从海洋得到的第一块陆地.  相似文献   

2.
大米草对污水中N,P净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报道一种海滩盐沼植物-大米草,在引入贵州高气气候条件下生长后,对污水中N、P的净化研究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大米草具有很强的经N、P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贝克喜盐草(Halophila beccarii Asch.)是典型的潮间带海草,属于所有海草中最古老的两个世系之一,有"活恐龙"之称。生物学上它具有"年纪老"、形态小、生长快、雌雄同株、雌蕊先熟、遗传多样性低、一年生和多年生生活史并存的特征;生态学上它具有"开拓种"、"先锋种"的特征,被认为"虽微小但强大",通常能从干扰后快速恢复。由于分布范围有限、种群周转快、形态小而易被沉积物覆盖等原因,贝克喜盐草及其重要性并不被人熟知。潮间带地区高强度的人为活动对贝克喜盐草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全球范围内,贝克喜盐草资源面临持续衰退的趋势,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VU)种,并被认为是10种具有灭绝风险的海草种类之一。基于贝克喜盐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以及资源现状,建议(1)将贝克喜盐草列入"中国红色物种名录";(2)采取措施保护其土壤种子库;(3)相关的红树林保护区把贝克喜盐草增列为保护对象;(4)对面临威胁的生境进行迁地保护;(5)加强贝克喜盐草的基础研究,突破解除种子休眠和促进种子萌发的技术瓶颈,完善其室内培育和野外移植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赵娇  谢慧君  张建 《环境科学》2020,41(3):1449-1455
土壤盐碱化是限制全世界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盐碱土壤上种植盐生植物和耐盐植物可以对盐碱土壤进行脱盐,而盐碱土壤中的微生物对盐生植物和耐盐植物的生长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在盐碱地上选取玉米、棉花、盐地芦苇和盐地碱蓬这4种有代表性的植物,采集土壤样品,探究植物根系与非根系主要细菌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和盐碱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盐地碱蓬的根系微生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的pH,土壤中的盐度与土壤营养物质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所有土壤样品中相对丰度较高的前5个细菌门均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其中,棉花、芦苇和盐地碱蓬中根系土壤与非根系土壤耐盐菌门存在较大差异,分析高通量测序结果可以得出3种植物根系与非根系土壤中差异较大的耐盐细菌属,如棉花土壤中差异较大的Actinophytocola和Lechevalieria,芦苇土壤中差异较大的Bacillus和Filobacillus,以及盐地碱蓬土壤中的Echinicola.本研究可为盐碱地中接种促进植物生长的微生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盐城沿海湿地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不仅是潮间带脆弱光滩环境促淤、护岸等方面的先锋植物,而且也是该区水环境挥发酚类等有机污染物净化的先锋植物。实验结果显示大米草叶面对水中的有机酚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在静水、避光(夜晚)条件下,大米草对苯酚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规律:q=1.3×10-8C0.08314;同时,大米草种群密度、淹水深度、水流紊动与苯酚的浓度等也影响其对苯酚吸附净化。在光照(白天)条件下。大米草对苯酚又具有光催化降解功能,在同等条件下,与夜晚相比,阴天、晴天光辐射2h后大米草对苯酚的去除率分别可提高9.3和12.8倍。  相似文献   

6.
吴天明 《环境》2003,(5):10-10
广东地处南亚热带,湿热的气候为薇甘菊、水葫芦、大米草等外来生物提供了良好条件,这些外来物种摆脱原产地的天敌制约后,疯狂生长,迅速传播,在许多地方形成单一优势群,挤杀本地物种,造成生态灾害。近年来,广东各地展开剿杀这三大“恶草”的行动。薇甘菊薇甘菊,一种菊科藤本植物,原产于中南美洲。它攀援上灌木、乔木后,会迅速覆盖整棵树,争夺阳光和空间,并使被覆盖植物枯萎直至死亡。20世纪80年代入侵深圳,并逐渐向  相似文献   

7.
几种湿地植物根系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不同植物不同时期在不同类型人工湿地中的根系生物量的测量结果,分析了湿地植物的生长状况及根系分布特点.以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为优势种的潜流湿地比表面流湿地植物生长旺盛,在表面流湿地里象草3~5月生长旺盛,6月后出现枯萎,8月份甚至死亡;而潜流湿地的象草一直生长正常.5种湿地植物根系生物量的比较分析表明,5月份0~15cm土层的根系生物量以象草最多,其次是美人蕉(Canna indica)、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香蒲(Typha latifolia)最少;8月份美人蕉最多,其次是象草、香根草、芦苇,香蒲最少.15cm以下则是芦苇最多,其次是香蒲、香根草、美人蕉,象草最少.根系生物量的增幅则是芦苇最快,象草最慢.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中植物及其根系微生物对环境中的抗生素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抗生素胁迫下多种植物及微生物响应特征的了解仍然不足,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浓度抗生素胁迫下植物及微生物的差异性响应特征。探讨了典型极性抗生素氧氟沙星(OFL)胁迫下5种湿地植物(唐菖蒲、风车草、水葱、水芹、灯心草)-微生物系统对OFL的去除性能。基于不同植物对OFL的去除效率,对唐菖蒲和风车草的根系活力、活性氧、抗氧化系统进行研究,同时分析其根系微生物在OFL胁迫下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5种湿地植物对OFL的去除效果具有明显差异性,其中风车草对OFL的去除性能最佳,其次是唐菖蒲。植物-微生物系统在不同浓度OFL胁迫下表现出不同敏感性,以10 mg/L为转折点,当OFL浓度低于10 mg/L时,可促进唐菖蒲和风车草植物根系生长,增强植物根系活力以及根系抗氧化酶的活性;当OFL浓度超过10 mg/L时,唐菖蒲和风车草根系被OFL毒害,植物根系活力和抗氧化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根系微生物群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低浓度OFL(1 mg/L)与植物根系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物种丰富度呈正相关,高浓度(50 mg/L)下则...  相似文献   

9.
煤矸石山覆盖种植对植物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阳泉矿务局9#煤矸山种植的植物根系调查,其植物根系主要分布于覆盖层中,薄层覆盖与裸露矸石上种植的植物根系生长较深。矸石风化物中的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多,采取“薄层覆盖复垦”有利于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0.
植物内生菌联合超积累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可显著提高植物修复效率.从镉污染稻田水稻根系中分离获得1株编号为R-13的植物内生菌.分别利用显微观察、碳源利用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将该菌株鉴定为1株红苍白草螺菌(Herbaspirillum rubrisubalbicans);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耐Cd2+能力,在镉含量为300 mg·kg-1的固体培养基上仍能生长.经显色反应发现R-13菌株具有产生铁载体和分泌吲哚乙酸(IAA)能力,此外,经Pikovskaya''s固体培养基和Ashby固体培养基试验表明R-13菌株溶磷作用微弱,但是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在盆栽试验中,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追踪R-13菌株在龙葵根部定殖情况,发现接种1次3 d后草螺菌属在龙葵根系内相对丰度相比空白对照(CK)增加201.88%,两次接种可使草螺菌属在龙葵根部的相对丰度相比CK增加1182.44%,接种5 d后草螺菌属在龙葵根系内相对丰度开始出现显著降低趋势.当接种20 mL·pot-1菌液时对龙葵的根、茎、叶及果实中镉含量无显著影响,当接种菌液达到40 mL·pot-1时可显著提高龙葵营养器官中的镉含量,当接种量达到200 mL·pot-1时龙葵营养器官中镉含量最高.此时,根系中镉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84.42%,茎秆中提高43.67%,叶片中提高64.06%,果实中提高20.29%.综上可见,根系接种植物内生草螺菌R-13可显著提高龙葵根系中草螺菌属的相对含量,同时可起到强化龙葵吸收镉的作用,该菌株在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技术中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大米草、芦苇群落对COD、N、P和NH4-N等污染物有着明显的净化作用,这对潮间带水质稳定起着积极的作用.研究发现在同一淹水深度下,随着群落盖度的增加,芦苇与大米草对有机物、N,P的净化能力也随之增强;而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大米草对COD的去除率在淹水深度为30 cm时效果最佳;而芦苇群落对COD去除率随淹水深度的增加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光照能够促进湿地植物群落对污染物的净化,但受植物群落垂直结构与淹水深度的影响很大.在群落盖度大于60%、淹水深度为30 cm与当前水质条件下,大米草、芦苇二者联合净化作用在一个潮周期内对有机物、N、P和NH4-N分别可达33.6、24.9、20.8和27.6%以上.  相似文献   

12.
被认为“生命禁区” 的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意为“进去出不来”)沙漠,实际上并不乏生物种群,因其环境特殊,生物类群、数量和分布呈现特殊的规律和多样性,成为研究沙漠环境变迁的重要依据.考察塔克拉玛干沙漠上的植物,翻阅古代文献和文物资料,有的记载寥寥数种,有的干脆以“一片黄沙”一笔代之.19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人们直接认识“生命禁区”的机会不断增多,但很少有人专门考察沙漠植物类群和资源.1987年秋,中国科学院沙漠综合考察发现沙漠植物共计20科53属73种.据专家鉴定,73种沙漠植物生活型组成是:高位芽植物占30.1%,地上芽植物占6.8%,地面芽植物占34.3%,地下芽植物占9.6%,一年生植物占19.2%;按叶级划分,小型叶种类占50.7%,微型叶种类占31.5%,细型叶种类只占17.8%;根据与水分的关系,旱生类占13.7%,中生植物占80.8%,湿生植物只占5.5%;73种中有69种均不同程度与盐渍化生境相联系,表现为适盐和耐盐特性.根据调查统计,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共有28个植物群系,其中荒漠类型6个、荒漠河岸林3个、灌丛9个、草甸9个(包括具有特殊生存机能的短命草或类短命草).  相似文献   

13.
外秦淮河生态护坡挺水植物适应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外秦淮河的污染状况,采用挺水植物菖蒲和狭叶香蒲进行试验,对外秦淮河的污染水质进行净化;同时进行两种挺水植物在外秦淮河当前水质下的耐淹没性试验.通过试验研究得出,在深秋季节,虽然菖蒲和狭叶香蒲两种植物已经处于生长周期的最后阶段,但是对外秦淮河污染水质仍然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对TP、TN、氨氮等的去除率能达到80%以上,对CODMn的去除率偏低.而且通过净化和耐淹试验中两种植物的对比,菖蒲比狭叶香蒲更能适应外秦淮河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探讨人工湿地中耐盐植物协同基质材料在高盐条件下净化水体的作用机理,以美人蕉(Canna indica L.)、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三种植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植物协同单一填料、复合填料,在不同碳氮比、盐度条件下,各装置对受损高盐水水质的净化效果,在对系统内植物的酶活性、植物根际与填料表面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分析基础上探讨其净化机理. 结果表明:①当碳氮比为4∶1、盐度为15时,含碱矿渣材料的海三棱藨草装置(CW-Sc)对TN、TP、COD的净化效果最佳,净化率分别为45.38%、78.89%、50.32%. ②CW-Sc装置中植物叶片酶活性、可溶性糖、蛋白及过氧化氢酶(CAT)含量较高,丙二醛(MDA)含量较低,表明植物受损坏程度低. 碱矿渣材料协同植物可提升可溶性糖、蛋白含量及保护酶的活性,增强湿地植物修复受损水体的效果. ③碱矿渣材料电镜扫描(SEM)结果表明,海三棱藨草装置中碱矿渣材料对微生物的挂膜效果与其他装置差异显著. ④CW-Sc装置中植物根系微生物和填料表面微生物群落的丰度、多样性和结构分布状况较佳,碱矿渣材料可有序优化装置内微生物结构分布,协同发挥菌群优势;植物根际革兰氏阴性菌、杆菌比例显著提高,使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逐渐适应盐胁迫,提升微生物蛋白质直系同源基因簇(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 COG)功能的丰富度,强化湿地中污染物的降解效果. 研究显示,在高盐条件下耐盐植物海三棱藨草协同碱矿渣材料能够提高湿地系统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可为近海、滨海高盐水生态修复提供一定参考依据与理论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遵义市新蒲新区永乐镇骊龙古银杏群落位于绿塘水库淹没影响区,为防止水库蓄水后地下水位抬升对古银杏群落根系的影响,故应用帷幕灌浆技术使古银杏群落同水库隔开,库水不渗入到植物树根下,同时配合根系阻断及牵引措施,确保植物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6.
香根草技术在道路路基防护与绿化上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根草具有耐涝、耐旱、耐瘠、耐火、生长快等生物学特性。同时又具有优良的工程参数如抗张强度、剪切强度、穿透性等,其庞大深扎的根系可有效地固定坡地土壤,防止浅层土体的位移。它易种植、好管理、成本低、所形成的绿篱可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公路、铁路边坡,以及稳固堤岸、水坝、矿山等工程设施。  相似文献   

17.
柽柳为落叶小乔木,有华北柽柳和多枝柽柳几个品种,皮红褐色,又叫红荆;枝条下垂,叶鳞丛状,总状花序又集生为园锥复状花序,花瓣紫红色,花期长,从春到秋三季现花,故又有三春柳的美称。柽柳具有耐高温、耐严寒、耐盐碱、耐干旱瘠薄土壤和抗风固沙的特性。它的根系十分发达,往往伸至地下水层,深可达十多米,枝条的组织坚实,在绝对高温47℃、低温-40℃的恶劣气温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由于柽柳适应能力强,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黄淮平原沙碱地和西北沙漠地区广为栽植。在西北沙漠地区当枝条被风沙埋没,叕能很快生出不定根,新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外秦淮河的污染状况,采用挺水植物菖蒲和狭叶香蒲进行试验,对外秦淮河的污染水质进行净化;同时进行两种挺水植物在外秦淮河当前水质下的耐淹没性试验。通过试验研究得出,在深秋季节,虽然菖蒲和狭叶香蒲两种植物已经处于生长周期的最后阶段,但是对外秦淮河污染水质仍然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对TP、TN、氨氮等的去除率能达到80%以上,对CODMn的去除率偏低。而且通过净化和耐淹试验中两种植物的对比.菖蒲比狭叶香蒲更能适应外秦淮河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9.
沉水植被降低水体浊度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浊度的变化影响着水生态系统的健康,而沉水植被对降低水体浊度具有显著效果. 为明确沉水植物对泥沙的作用机理,以苦草为试验用草,开展室内水槽试验. 结果表明,苦草斑块降低了水流的输沙能力,根据试验资料估算,斑块区水流的输沙能力仅约为无草时的10%. 利用象限分析法分析了实测的紊动流场,解释了植物对泥沙作用的物理过程. 在苦草斑块区,植物冠顶以下区域(相对高度小于1.00)为下扫流态,紊动漩涡形成的下扫流将泥沙带入水底,而近底层的喷射流抵消了下扫流的能量,抑制下扫流对泥沙的冲击起动,并使下扫流挟带的泥沙顺利淤积;在植物冠顶以上区域除高密度(172株/m2)工况为下扫流态外,中、低密度(86、43株/m2)工况均为喷射流态,不利于泥沙沉降. 由于泥沙主要存在于下层水体,因此沉水植被有利于减小水体浊度.   相似文献   

20.
江苏王港地区现代潮滩地貌发育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淤泥质潮滩是人类活动的强烈地带,江苏王港地区淤泥质潮滩宽广,由于人工引种大米草,滩涂围垦,大丰港的修筑,影响了王港地区原有潮滩发育的动力机制。王港地区生物分布和地貌特征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由于植被的促淤作用,王港地区潮滩南部垂向淤积速率较北部大;研究区内潮水沟的发育有两种类型。即泥滩带上的块体崩塌溯源侵蚀和零星分布的米草滩上的洞穴塌陷溯源侵蚀形成潮水沟;潮间带下部实测平均涨潮流流速小于平均落潮流流速,而涨潮平均含沙量大于落潮平均含沙量,潮间带下部潮水往复流及旋转流的作用在滩面上形成了双向波痕,陆地向海推进速度随着泥沙供给的减少以及滩面高程的降低而减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