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杰  佘泽蕾  王胜蓝  邓力  刘萍  孙静 《环境科学》2023,44(10):5666-5678
以重庆市煤矸山周边农用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内梅罗指数、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并采用蒙特卡罗模拟的健康风险模型,探析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Cd、Hg、As、Pb、Cr、Cu、Ni和Zn含量均值超重庆市土壤背景值,地累积指数(Igeo)表现为:Cd>Hg>Cu>As>Ni>Zn>Cr>Pb;内梅罗指数表明土壤以轻污染(1<PN≤2)为主,各重金属污染指数(Pi)表现为:Cd>Cu>Ni>Cr>Zn>As>Pb>Hg;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土壤以中等生态风险(150≤RI<300)为主,各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Eri)表现为:Cd>Hg>As>Cu>Ni>Pb>Cr>Zn.土壤健康风险表明,儿童和成人非致癌健康风险可忽略,但存在可耐受致癌健康风险,综合致癌风险指数(TCR)均值分别为1.04E-5和3.94E-6,主要致癌因子为As和Cd.敏感性分析表明非致癌健康风险土壤颗粒摄入速率(Ringest)敏感性最高,其次是As含量,致癌健康风险土壤颗粒摄入速率As含量敏感性最高,其次是土壤颗粒摄入速率(Ringest).整体上儿童非致癌和致癌健康风险高于成人.  相似文献   

2.
白洋淀及周边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飞  郭欣  汤名扬  朱冬  董四君  康乐  陈兵 《环境科学》2022,43(10):4556-4565
为了解白洋淀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和潜在生态风险,采集白洋淀区域表层土壤样本55个并检测锰(Mn)、铬(Cr)、铜(Cu)、锌(Zn)、砷(As)、镉(Cd)、铅(Pb)和镍(Ni)等8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地统计学方法(莫兰指数和半方差函数)分析其空间变异结构和分布格局,运用地累积指数(Igeo)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ri和RI)评估了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及其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ω(Mn)、ω(Cr)、ω(Cu)、ω(Zn)、ω(As)、ω(Cd)、ω(Pb)和ω(Ni)平均值分别为467.75、43.59、28.57、89.04、12.32、0.18、19.26和30.56 mg ·kg-1,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但Cu、Zn和Cd明显高于背景值,其中,Cu (48.65%)和Cd (37.52%)为高度变异元素.莫兰指数显示Mn、Cu、Cd和Pb空间自相关不显著,半方差函数模型拟合显示Cd和Pb的块金系数均为100%,说明其空间变异由随机变异主导,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重金属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白洋淀的西南部地区,并且元素之间均有显著的相关性,表现为复合污染.重金属污染程度Igeo从高到低依次为:Cd>Cu>Zn>Ni>As>Pb>Mn>Cr,其中,Cd污染最为普遍,67.27%的样本为轻度污染.风险评估(Eri)显示,Cd的Eri平均值为58.81,属于中等程度生态风险;其他重金属均为轻微生态风险.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RI为轻微生态风险(87.81),其中,Cd对RI的贡献率最高(66.39%).因此,未来需要加强对白洋淀西南部重点区域重金属Cd污染的监测和治理.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海南岛半干旱区农业土壤中重金属富集因素和污染状况,在感城镇采集1818件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其重金属含量和化学组成.采用相关分析、地累积指数(Igeo)、综合生态风险指数(RI)、危害指数(HI)、致癌风险指数(CR)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开展重金属风险评价和来源识别.结果显示,重金属ω(As)、ω(Cd)、ω(Cr)、ω(Cu)、ω(Hg)、ω(Ni)、ω(Pb)和ω(Zn)的平均值分别为22.7、0.128、33.4、14.5、0.032、9.32、32.5和43.3 mg ·kg-1,除Zn外,均高于海南岛土壤背景值.相关分析表明,重金属富集与土壤中Fe、Mn、Al和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Igeo结果表明,研究区农业土壤主要受到As的污染,其次为Cd和Cu;RI结果显示,高风险以上的样品占比为29.4%,其中As是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者;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As、Cr和Ni对儿童存在致癌风险,需要引起注意.基于PMF模型,确定了研究区重金属的4种主要来源,其中Hg主要来自工业排放;As主要来自农业活动;Ni、Cu、Cr和Zn主要来自与成土母质密切相关的自然来源;Pb和Cd主要来自农业活动和机动车尾气的混合源.研究表明PMF模型与相关分析相结合,能够有效识别土壤重金属来源.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了解东江湖重金属污染状况,于2021年9月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和形态进行调查研究,对其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ω(Cd)、ω(Pb)、ω(As)、ω(Cu)、ω(Zn)、ω(Ni)和ω(Cr)分别为:0.40~34.1、14.8~1688、6.99~1155、6.89~280、26.2~1739、6.29~55.4和23.3~44.8 mg ·kg-1;空间分布极不均匀,Cd、Pb、As、Cu和Zn含量最大值均出现在毗邻瑶岗仙钨矿的站位.有效态金属所占比例较高,弱酸可提取态Cd占总量的46.7%~71.5%;可还原态Pb所占比例为46.8%~67.0%;虽然Cu、Zn、Ni和Cr均以残渣态为主要形态,但有效态占比分别为35%~68%、42%~72%、26%~51%和6%~30%.根据地累积指数Igeo,Cd普遍达到中度到重度污染程度,90%站位的Pb处于轻度及以上污染,30%站位的Zn、As和Cu处于轻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ri显示,Cd存在较高及以上级别的潜在生态风险,其中80%调查站位的Cd具有极高的潜在生态风险;此外,毗邻瑶岗仙矿区的S7站位的As和Pb存在极高潜在生态风险,Cu存在中等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潜在风险指数RI显示,所有调查站位均存在较高及以上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50%的调查站位存在极高的潜在生态风险.因此,东江湖表层沉积物存在严重的Cd、Pb、As、Cu和Zn等的复合重金属污染,生物有效性较高,存在很高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5.
选择黄河下游典型悬河段饮用水源地(黑池和柳池)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累积指数与污染负荷指数分析7种(Cr、Ni、Cu、Zn、Cd、Pb和As)重金属污染特征,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定性和绝对因子得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源解析,利用美国环保署(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析土壤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影响,并结合APCS-MLR模型分析污染源对健康风险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水源地周边土壤重金属ω(Cr)、ω(Ni)、ω(Cu)、ω(Zn)、ω(Cd)、ω(Pb)和ω(As)的均值依次为60.27、30.00、35.14、77.75、0.38、21.74和9.70 mg·kg-1,除As外,元素Cr、Ni、Cu、Zn、Cd和Pb含量均高于黄河下游潮土区土壤元素背景值,而柳池周围土壤Cu和Zn含量明显高于黑池,其他重金属含量差别较小;地累积指数与单因子指数均显示黑池和柳池存在重金属轻度污染,Cd是主要的污染因子,污染负荷指数模型显示研究区无污染和轻度污染样点数分别占总样点数的5%和95%,表明研究区整体处于轻度污染水平;源解析表明Cr、Ni、Cu和As主要受成土母质影响;APCS-MLR模型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污染物主要来自自然源、交通源、农业源和未知源,其来源贡献率依次为42.95%、23.39%、16.95%和16.71%;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结果显示,重金属对成人和儿童无非致癌风险,存在人体可耐受的致癌风险,儿童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高于成人.As为主要非致癌因子,Ni为主要致癌因子.无论是成人或儿童,4种污染源的非致癌和致癌风险贡献率均为:自然源>未知源>交通源>农业源,其中自然源对非致癌和致癌风险贡献率最大.因此研究黄河下游悬河段水源地周边土壤污染特征、来源及对人体健康影响,对于水源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黄河沿线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了认识蔬菜产地土壤重金属富集现状,探索其解决途径,为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无公害蔬菜生产,确保蔬菜质量安全。在乌鲁木齐北郊蔬菜地采集26个土壤样品和7个水体样品,分别测定样品中Hg、As、Cr、Cd、Pb和Zn 6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地积累指数(Igeo)、污染负荷指数(PLI)、潜在生态风险评价(RI)对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分析。通过土壤与水样的结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污染来源分析,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安宁渠蔬菜基地土壤中Hg、Cr和Zn重金属含量的均值分别为新疆土壤背景值的5.74、1.74、1.52倍,其中Cd含量的均值是国家二级标准的2.69倍。地下水中Cr含量均值超过国家灌溉水限制标准,是其8.89倍。(2)6种重金属Igeo的平均值依次为Cd > Hg > Cr > Zn > As > Pb,其中Cd属于中-强度污染,Hg为中度污染,Cr为轻度污染,Zn、As和Pb均为清洁水平。研究区土壤区域污染负荷指数PLIzone为1.91,属于中度污染,其中Cd的贡献率最大,为56%,其次是Hg,贡献率为22%。土壤RI均值为673.1,属于严重潜在生态风险态势。(3)研究区土壤Pb、Cr和Zn,主要来自交通和农业活动等人为污染,As、Cd主要受自然母质和大气沉降的影响。该蔬菜基地潜在生态风险主要来自Cd和Hg,建议在农业生产中防范Cd、Hg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城市交通系统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选择受交通影响扰动较强的环境指示物——公交站地表灰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SE)分别测定灰尘中8种重金属(V、Cr、Co、Ni、Cu、Zn、Cd和Pb)含量,应用地累积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法分析灰尘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定性(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定量[绝对因子得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APCS-MLR)]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公交站附近地表灰尘重金属来源探讨,应用克里格空间插值法明晰重金属不同来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美国环境保护署提出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来评价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开封市公交站地表灰尘重金属ω(V)、ω(Cr)、ω(Co)、ω(Ni)、ω(Cu)、ω(Zn)、ω(Cd)和ω(Pb)平均值依次为:68.36、59.73、5.81、19.34、40.10、208.32、1.01和49.46 mg·kg-1,灰尘中重金属(Cd、Zn、Pb、Cu、Cr)含量平均值均高于开封市周边灰尘背景值,分别是背景值的3.37、2.70、2.01、1.95和1.28倍;8种重金属的地累积指数顺序为:Cd > Zn > Pb > Cu > Cr > V > Ni > Co,其中Cd、Zn、Cu和Pb属于轻度污染水平,其他元素为无污染;源解析结果显示,Cr、Co和Ni为自然源元素,Cu、Zn、Pb和Cd为交通源元素,V则来源于工业-自然混合源.APCS-MLR结果表明,4种来源的平均贡献率依次为自然源为34.17 %,交通源为29.84 %,工业-自然混合源为14.64 %,未知源为21.35 %,其中交通源贡献率空间分布规律与交通量及公交线路密集度分布趋势一致.由健康风险评价可知,儿童的总致癌风险指数和总非致癌风险指数均高于成人,Cr为主要的非致癌因子,Cd为主要的致癌因子,自然源和交通源分别对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的贡献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小尺度空间区域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风险和来源,以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为例,运用富集系数、污染负荷指数、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风险评价,结合相关性分析、空间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土壤中ω(Cr)、ω(Hg)、ω(As)、ω(Pb)、ω(Ni)、ω(Cd)、ω(Cu)和ω(Zn)的均值分别为54.87、0.25、8.35、56.00、15.38、0.35、30.56和124.23 mg ·kg-1,均超过广东省土壤背景值;Cr、As、Pb和Ni无富集,Zn和Cu轻微富集,Hg和Cd中等富集;污染负荷指数的均值为2.37,总体上属于重度污染水平,8种元素处于不同的污染水平.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整体处于重度生态风险,其中Hg和Cd属于强烈生态风险,其他元素属于轻微生态风险.不同元素在3种暴露途径下产生的非致癌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成人和儿童的致癌风险分别为9.81E-05和5.59E-04,Cr和As是致癌风险的主要贡献者,需重点关注.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共有4种主要来源:交通来源(37.02%)、成土母质来源(18.53%)、大气沉降来源(26.49%)和工业来源(17.96%).  相似文献   

9.
苏州古城区域河道底泥的重金属污染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白冬锐  张涛  包峻松  陈坦  王洪涛  金曦  金军  杨婷 《环境科学》2021,42(7):3206-3214
本文分析了苏州古城区域20个代表性断面中8种重金属(Cd、Cu、Cr、As、Mn、Ni、Pb和Zn)的含量,评价了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并甄别了污染来源.结果表明,苏州古城区域河道底泥中Cd、Cu、Cr、As、Mn、Ni、Pb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142.6、90.2、17.2、800.1、63.3、199.1和384.2 mg·kg-1,超过江苏省土壤背景值的采样点比例分别为100%、100%、65%、95%、70%、100%、95%和100%.利用地累积指数评价发现,8种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依次为Pb > Cd > Cu > Zn > Cr > Ni > As > Mn,总体上Pb处于强度污染水平,Cd、Cu、Zn和Cr处于中强度污染水平,Ni和As处于轻度污染水平,Mn处于无污染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显示,8种重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依次为Cd > Pb > Cu > As > Ni > Zn > Cr > Mn,总体上Cd、Pb和Cu处于中风险水平,其余5种重金属处于低风险水平.古城区域内北部河道和南部河道底泥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地累积指数值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值均大于干将河和环城河,水环境重金属治理应重点关注古城区域内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Cd、Cu、Cr、As、Ni、Pb和Zn元素可能源于化肥、路面老化、轮胎磨损和尾气排放等人为因素,Mn则主要源于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广东鼻咽癌高发区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迁移特征及健康风险,选择鼻咽癌高发区四会市农田系统为研究对象,采集了稻谷和油麦菜样品及对应的土壤样品,在分析土壤和农作物样品中As、Cu、Hg、Mn、Ni、Pb和Cd这7种重金属含量及化学形态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学分析、污染指数评价法、迁移系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法等开展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的迁移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基本清洁(P=0.43);土壤中Cd和Mn主要以生物可利用态存在,Hg主要以潜在可利用态存在,As、Cu、Ni和Pb主要存在于残渣态中.研究区油麦菜基本安全(P=0.48),稻米污染指数(P=7.66)高于油麦菜,主要污染元素为Pb(PI=10.25).研究区土壤中Cd和Cu更容易被油麦菜吸收富集,Cd、Cu和As更容易被稻米吸收富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应特别关注Cd和Cu污染,对于稻田应同时关注As的污染.研究区成人和儿童食用油麦菜的非致癌风险指数(HI)均小于1,总致癌危害指数(Risk)均值小于1×10-4,食用当地油麦菜的人体健康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当地成人和儿童食用稻米的平均HI指数大于1,主要非致癌因子为Pb,食用稻米的Risk指数均高于1×10-4,主要致癌因子为As,研究区人群食用当地稻米具有一定的健康风险,且对成人的威胁大于儿童.稻米中的As可能与当地鼻咽癌高发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辽东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原子荧光法测定了辽东湾33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Hg、Cu、Pb、Cd、Cr、Zn及As共7种重金属的含量,同时应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辽东湾海域进行了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重金属相关性及主因子分析表明,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Zn、Cu、Pb、Cr、Cd、As和Hg可能具有同一污染源;(2)辽东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Hg、Cu、Pb、Cd、Cr、Zn、As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09、18.81、20.55、0.35、34.15、52.94、5.84 mg/kg;(3)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 > Hg > Cu > Pb > Zn > As > Cr;(4)单个重金属生态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Hg > Cd > As > Cu > Pb > Cr > Zn,研究海域除锦州湾13号站位附近具有很高的生态风险外,其他海域生态风险处于轻微或中等生态危害水平。  相似文献   

12.
滏阳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针对海河流域重金属污染严重问题,选择海河南系滏阳河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元素(Cr、Ni、Cu、Zn、Cd和Pb)含量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富集系数(EF)和相关性探讨其来源,并利用地积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重金属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滏阳河表层沉积物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Cr、Ni、Cu、Zn、Cd和Pb平均含量分别高达142 mg·kg-1、38.2 mg·kg-1、96.2 mg·kg-1、573 mg·kg-1、0.730mg·kg-1和89.2 mg·kg-1,各元素分别超标河北省环境背景值的1.1倍、0.2倍、3.4倍、6.3倍、7.1倍和3.1倍;沉积物中Ni无重金属富集,其它元素在整个河段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且Cu、Zn、Cd、Pb 4种重金属元素受人为排放源影响较大.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处于强风险等级,Cd污染达到重风险等级,其它元素处于低风险等级.滏阳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主要存在于城市近郊河段以及受污染支流汇入河段.  相似文献   

13.
南京公园降尘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王呈  钱新  李慧明  孙一轩  王金花 《环境科学》2016,37(5):1662-1669
分析了南京10个公园大气降尘中重金属As、Cd、Cr、Cu、Ni、Pb和Zn的含量,利用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美国EPA健康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重金属污染水平、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的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水平较高的有燕子矶公园、大桥公园和莫愁湖公园.与其他部分城市如长春、武汉和北京相比,南京市公园降尘中的重金属含量偏高.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Pb处于中度污染水平,Zn和Cu均处于中度至严重污染水平,而Cd处于严重至极度污染水平.Cd的生态风险水平为很强生态风险.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各重金属均不存在非致癌风险.Cd、Cr和Ni均不存在致癌风险(风险值10~(-6)),As的致癌风险在10~(-6)~10~(-4)之间,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但是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哈尔滨松江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对其表层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元素(Hg、Cd、As、Cu、Pb、Cr、Ni、Zn)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松江湿地沉积物中w(Cd)、w(Hg)和w(Pb)的平均值均高于松嫩平原土壤环境背景值,表明Cd、Hg、Pb这3种重金属元素存在富集.②相关分析显示,沉积物中w(TOC)、w(TN)均与各重金属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而pH与各重金属含量无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显示,8种重金属可被辨识为2个主成分,即Cr、Ni、Cu、Zn和Pb为人为复合源因子,As、Cd和Hg为农业源因子.空间分析显示,松江湿地沉积物中Ni、Cu、Zn和Cr主要分布在阿什河口和白鱼泡湿地,As、Cd和Hg主要分布在金河湾、阿什河口和白鱼泡湿地,Pb主要分布在阿什河口湿地.③地积累指数(Igeo)评价表明,在所有采样点中Cd和Hg分别处于轻度和偏中度污染水平,其他元素均处于无污染水平.④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松江湿地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主要是由Cd和Hg引起,二者贡献率分别为33.4%和57.6%;整个研究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介于135.28~733.27之间,平均值为234.47,属于中度污染.8个采样区的生态风险指数依次为阿什河口>金河湾>白鱼泡>太平庄滩>松江>呼兰河口>滨江>太阳岛,其中,阿什河口湿地达到了较高污染,其他采样区均为中度污染.研究显示,松江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存在生态风险,其中以阿什河口湿地风险为最高.   相似文献   

15.
焦作市采暖期大气降尘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焦作市采暖期大气降尘样品中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的基础上,研究其分布特征并评估其导致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焦作市采暖期大气降尘重金属Cr、Co、Ni、Cu、As、Cd、Pb、Zn的含量范围为14.18~136.97、3.40~13.98、15.57~63.28、15.05~150.00、19.86~71.49、1.23~22.36、105.52~213.18、487.00~2180.00 mg/kg,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各重金属非致癌风险暴露剂量的排序为Zn>Pb>Cr>Cu>Ni>As>Co>Cd。3种途径的暴露剂量均为儿童大于成人,且儿童的非致癌危害商大于成年人;儿童和成人的致癌风险Risk排序均为Cr>As>Co>Cd>Ni,致癌风险均低于10-6~10-4,暂无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6.
用ICP-MS对厦门市夏冬两季城区和郊区PM_(2.5)(当量直径≤2.5 μm的颗粒物)及其中10种重金属(V、Cr、Mn、Co、Ni、Zn、As、Cd、Pb和Cu)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污染特征,并对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厦门市PM_(2.5)中重金属含量水平表现为ZnPbCuMnVAsNiCrCdCo,其中Zn、Pb、As、Cd和Cu富集因子远远大于10,受人为影响较严重。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PM_(2.5)中重金属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可以忽略;几乎所有重金属的致癌健康风险都高于最大可接受风险值10~(-6)。  相似文献   

17.
宿鸭湖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宿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采集了宿鸭湖湖心、中围和外围这3个位置的沉积物,对沉积物中重金属Cu、Cd、Cr、Zn、Pb、Ni的含量进行测定,运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的重金属含量特征和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克里格法和相关性分析对重金属的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就平均值而言,最大的是Zn达112.87 mg·kg~(-1),其次是Cr,平均值最小的Cd仅为0.41 mg·kg~(-1).除Cd和Cr之外,Cu、Zn、Pb和Ni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在24%~31%之间,属于中度变异程度.Cd和Cr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0.41%和41.92%,空间分异明显,说明其可能受到外界的影响更为显著;(2)重金属Cu、Cd、Cr、Zn、Pb和Ni之间具有很强的线性关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且6种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同源特征,有着共同的外源输入;(3)研究区主要的污染元素为Cd、Cr和Zn,污染程度相对比较严重,且范围广泛,其中,Cd的污染程度最为严重,整体的污染水平为中度等级,且在部分样点区的污染程度达至重度污染,Cr、Zn、Pb的污染状况相对比较轻缓,属于轻度污染等级,且Cu、Pb和Ni的整体状况较好,不存在生态风险;(4)就整体而言,宿鸭湖东北部污染程度较轻,西南的污染程度相对比较严重,呈现出明显的西南向东北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位于库区外围的西南方向,各样点的各重金属含量均较高,而外围的东北部,是低含量重金属的聚集区,Cu、Cr、Zn、Ni为无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8.
澧水入湖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澧水入湖段河床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并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澧水入湖沉积物重金属Cd含量较高,超出土壤背景值3.5~15.6倍,超标率达100%.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d处于中度污染水平,重金属污染程度从高到低为:CdCuNiMnZnCoPbCrV.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沉积物Cd的生态风险指数RI值在84.3~230之间,表现出很强的生态风险.重金属生态风险排序为:CdCuNiPbCoCrVMnZn,且沉积物重金属Cd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值的贡献率最大.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Mn、V、Pb、Cr、Cu、Co、Zn、Ni、Cd等均没有显著的非致癌风险,儿童致癌风险比成人大1.3~5.6倍,其中,重金属Cr、Co可对儿童和成人构成潜在致癌风险.重金属Cd、Pb、Zn可能主要来自于工矿排放等人为带入,而V、Cr、Mn、Co、Ni、Cu等重金属可能主要来自流域基岩的自然风化、侵蚀等地表作用.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应主要针对Cd、Cr、Pb、Zn等重金属污染而进行.  相似文献   

19.
高架道路周边建筑物灰尘重金属污染风险:以常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常州环城高架道路两侧6个住宅小区不同楼层采集126个灰尘样品,测定Cu、Zn、Pb、Cd、Ni和Cr含量,分析其化学形态和垂直分布特征,采用富集系数和风险评价指数评价其污染程度和生物有效性,并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灰尘中Cu、Zn、Pb、Cd、Ni和Cr含量均值分别为181.95、709.99、211.24、2.76、101.59和257.55mg·kg-1,均远大于背景值.灰尘中Cd的富集系数为33.05,富集程度为强烈,Cu、Pb和Zn的富集程度为显著富集,它们可能受到自然源、交通源和区域废气传输的综合影响,Ni和Cr富集系数较低,可能主要受自然源影响.随楼层高度的上升,Cd含量呈增加趋势,Pb和Zn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Cu含量无显著变化.Zn、Cd、Cu和Pb主要以活性态存在,生物有效性较高,Ni和Cr以残渣态为主,生物有效性较低.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d的潜在生态风险极高,对多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起主导作用,且对高层楼的潜在生态风险较大,其它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为中低级.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r对儿童的致癌风险超过安全阈值,其它重金属对成人与儿童致癌风险及非致癌风险均在安全域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