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业清洁生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论述了农业清洁生产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文章首先考察了清洁生产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指出随着农业生态问题的日益严重,在农业领域推行清洁生产已成为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文中进一步分析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不合理的生产方式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农业清洁生产的概念及推行农业清洁生产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并从技术角度提出了推行农业清洁生产的相关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背景1998年6月,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欧洲联盟委员会签署了《欧盟—中国辽宁综合环境项目财务协议》,决定由欧盟和辽宁省政府共同建立清洁生产周转金,通过向辽宁省境内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项目投资,促进清洁生产在辽宁省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3.
正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背景1998年6月,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欧洲联盟委员会签署了《欧盟—中国辽宁综合环境项目财务协议》,决定由欧盟和辽宁省政府共同建立清洁生产周转金,通过向辽宁省境内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项目投资,促进清洁生产在辽宁省持续开展。资金支持范围(1)重点支持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项目。主要用于审核后产生的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项目。  相似文献   

4.
正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背景1998年6月,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欧洲联盟委员会签署了《欧盟——中国辽宁综合环境项目财务协议》,决定由欧盟和辽宁省政府共同建立清洁生产周转金,通过向辽宁省境内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项目投资,促进清洁生产在辽宁省持续开展。资金支持范围(1)重点支持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项目。主要用于审核后产生的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项目。  相似文献   

5.
正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背景1998年6月,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欧洲联盟委员会签署了《欧盟—中国辽宁综合环境项目财务协议》,决定由欧盟和辽宁省政府共同建立清洁生产周转金,通过向辽宁省境内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项目投资,促进清洁生产在辽宁省持续开展。资金支持范围  相似文献   

6.
正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背景资金支持范围1998年6月,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欧洲联盟委员会签署了《欧盟—中国辽宁综合环境项目财务协议》,决定由欧盟和辽宁省政府共同建立清洁生产周转金,通过向辽宁省境内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项目投资,促进清洁生产在辽宁省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对当前农业环境的污染程度的分析,提出了实施农业清洁生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分析了农业清洁生产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试论农业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业清洁生产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本文在明确农业清洁生产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农业清洁生产的内涵,提出农业清洁生产的实践需要相关理论的指导,随后,依次论述了农业可持纽发展理论,农业生态学和农业经济学等基础理论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9.
背景清洁生产周转金由欧盟和辽宁省政府共同建立,通过向辽宁省境内的企业发放贴息贷款,支持清洁生产项目的实施,促进清洁生产工作在辽宁省的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10.
正背景1998年6月,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欧洲联盟委员会签署了《欧盟一中国辽宁综合环境项目财务协议》,决定由欧盟和辽宁省政府共同建立清洁生产周转金,通过向辽宁省境内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项目投资,促进清洁生产在辽宁省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11.
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势在必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农业生产及农业污染的特点入手,借鉴工业清洁生产的基本理念,初步界定了农业清洁生产的内涵。从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论述了实施农业清洁生产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就全面推行农业清洁生产战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很重要的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循环农业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于吉林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阐述了循环农业的概念及基本原则,分析了吉林省农业经济现状,并根据吉林省自身农业特点,并从推进工农业复合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等三方面提出吉林省循环农业发展的方向,最后提出发展循环农业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农业清洁生产的阐述,指出在我国开展农业清洁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农业清洁生产审核的必要性及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刘玉  蒋治  王浩森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10):2444-2459
北京减量提质发展背景下,农业地域功能主要体现在优质农产品生产、生态保护、高端休闲娱乐供给、新业态示范、产业链拓展与融合以及就业收入拉动等方面。以184个街道、乡镇为基本研究地域单元,测算了北京农业地域功能并剖析了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北京农业地域功能空间分异与城市空间开发结构密切相关,总体上表现为自城乡结合部核心区、拓展区到远郊区呈圈层递增态势;城乡结合部拓展区农业地域功能衰退趋势显著,对城市空间开发的约束变弱;远郊区农产品供给、生态保护和就业安置等基本和传统功能较强而产业融合、新业态等高级与现代功能偏低,农业地域功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通过OLS基本回归和分位数回归发现,土地因素是影响北京农业地域功能的关键因素,其中区位因素决定农用地规模进而影响农业地域功能,房价因素通过加速农用地流转对功能最弱地区的农业地域功能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非农产业对农业地域功能具有促进而非挤压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 1992年实施推行清洁生产以来 ,在试点示范、宣传培训、机构建设、国际合作及政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要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有效地推行清洁生产 ,尚存在不少障碍与问题 ,急需研究与探讨。本文仅以辽宁的情况为例 ,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农村环境问题,主要源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农用化学物资的使用,畜禽养殖业和乡镇企业的污染以及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带来的生态破坏。为此,应该从环保宣传入手,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尤其是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而带动家长影响社会,倡导科学使用农用化学物资,实施规模化养殖,鼓励农村废物综合利用,实行资源无害化处理,强化乡镇企业的环境监管,注重发展生态农业,从而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中,实现生态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双赢。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但由于农业生产主要局限在耕地上,沟谷农业限制着整个农业的发展,一些农村仍处于贫困状态。本文通过对农业生产条件的综合研究和对沟谷农业的进一步分析,提出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使整个山区致富的根本出路是:摆脱沟谷农业的束缚,发展生态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壮大农村实力,农业生产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反环境属性,尤其是现代“化石农业”的反环境特征更加明显。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伴随着日益严重的食品质量和农业环境安全问题,直接威胁中国农业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大国,综合分析传统农业和现代化石农业时期农业生产的的发展进程,文章指出在农业生产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农业生产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只有模仿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科学组织农业生产活动,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才能有效克服农业生产的反环境属性,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化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 从时 间尺度上对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表明, 1981 年以来农业生产 环境安全指数和农业资源安全指数总体下降, 农村社会发展指数不断升高;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生 态安全综合指数则经历了下降、快速上升和快速下降三个阶段。以2003 年为例, 对福建省农业可持 续发展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进行诊断表明, 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农业 资源安全和农业生产环境安全两方面。农业资源安全、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和农村社会发展对农业可 持续发展生态安全的限制作用依次为45.32%、33.92%和20.76%。最后, 为提高福建省农业可持续 发展的生态安全水平, 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ere has been much discussion regarding the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nd hazards associated with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Some argue that it can eliminate the need for a wide range of material inputs such as pesticides and herbicides. Others argue that it will increase the demand for non-sustainable and potentially hazardous ‘agri-business' practices. We test these claims against the cleaner production approach. Although we found that pressures to accept this technology are strong enough to overcome initial resistance, we also found that biotechnology, as it applies to agriculture, is not consistent with a cleaner production approach due to the high level of risk. We suggest that this type of technology adds an additional dimension to the cleaner production argu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