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质环境承载力是衡量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是否协调的标准之一。开展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调节人类活动,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广受重视,硕果累累。该文综合总结、归纳、考量近30年来中国区域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的基本情况,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自主理论探索阶段、实践运用与理论深化阶段、"3S"技术与大数据综合评价阶段。从评价流程、评价指标、权重计算、评价模型等方面进行简要回顾与总结,并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城市地质环境承载力演化模型。最后认为国内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发展趋势应包括:完善评价理论,更加客观地评价地质环境承载力;注重对敏感指标的研究;注重评价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是承载力研究的新课题,目前国内外都鲜见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案例。建立较为实用、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则是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科学评价的前提。本文以地球系统科学、生态学为理论依据,在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内涵,分析了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以城市为研究背景,探讨了生态-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成,建立了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综合剩余率模型。该模型更科学地度量了区域人类活动与生态地质环境系统间的关系,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GIS的有关理论和技术,选择区域环境地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模型确立其权重系数,构造了区域环境地质评价模型。评价过程中,摈弃了常用的规则网格划分评价单元的评价方法,改进为利用GIS的空间登加功能生成评价单元,并利用GIS的属性数据库对福建省区域环境地质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将福建省环境地质状况分为五个区,并分析了各区主要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4.
宁夏煤田火灾的危害及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田火灾的状况,指出了宁夏煤田火灾所造成的环境、地质及社会灾害,并根据宁夏煤田火灾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灭火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城市环境地质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城市地质工作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国城市地质工人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领域。指出城市地质工作必须服务于城市(城市群,经济开发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为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减灾防灾提供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超前性的基础地质资料和成果。由于中国城市的规模,性质,自然资源承载力,地质环境特征不同,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的对象,内容也将有所差异。归纳起来,城市地质的重点工作领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开发战略与对策,城市地质环境容量及脆弱性分析。城市地质灾害:城市地质灾害风险,影响面,易损性及对灾害的反应,城市环境变化的地质指标体系,城市环境地质综合研究: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城市环境地质图纱的编制。数字城市环境地质:GIS平台上的地质空间数据库,城市地质环境动态分析,评价,决策系统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6.
在CO2的理化性质及其危险和碳储项目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将我国碳储工程划分建设期、运营期、场地关闭及闭场后3大阶段,给出不同阶段工程分析的重点内容。同时,研究与总结了我国碳储工程对地下水、土壤、生态植被和大气等环境影响及其机理,并构建我国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分为储存场地特征指标类、干扰地质环境指标类、环境容量指标类、生态影响指标类4个层次,为完善我国碳储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集对分析的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大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质环境正在承受前所未有的影响与压力,为了科学地指导城市地质环境规划,有效提高城市地质环境的调控手段,需要对城市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系统综合的研究。文章以多学科理论方法为指导,在对地质环境承载力概念内涵分析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调节和社会经济四个方面构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基于熵值-AHP(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法的集对分析模型对大庆市地质环境承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肇州、肇源是当前大庆市地质环境承载状况较差的区域,需重点保护;据80年代和现状数据对比分析得出,虽然承载状况呈转好趋势,但环境子系统却变差,因而环境保护尤为重要。另外,通过对对立度和同一度的分析,提出了改善地质环境承载力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搬迁企业逐渐增多,搬迁的工业企业遗留场地再次开发利用必须经过场地评价确认能够满足开发利用要求后才能再次利用。而中国的场地评价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大多数环境工作者受所学专业限制,在场地环境评价中不能很好地利用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有效地分析,本文结合项目实例说明了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在场地评价中的重要作用,为今后场地环境评价工作的开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矿产资源勘查、评价阶段开始考虑矿山环境问题,是实现绿色矿业的基石之一。本文从矿产资源勘查角度,讨论在矿产资源勘查的不同阶段(区域矿产普查、远景区勘查到矿床勘探即详查),传统资源学家所必须考虑的环境问题及地质勘探过程中所获资料在矿床(山)环境评价中的作用。作者建议:①为适应我国新时期地质工作的需要,应适时启动资源-环境一体化方面的研究,在资源评价和勘查阶段考虑环境问题,从资源评价与勘查获得的大量资料中提取环境信息,不仅可帮助解决一些与资源有关的环境问题,而且可提高地质资料的利用率;②虽然资源学家理解矿床环境有关的地质作用,具有研究矿床环境的某些优势,但我们必须即时转变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特别是环境科学、流行病学和生物科学方面的知识,才能真正实现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0.
矿山地质环境作为一种区别于其他地质环境的区域,需要单独地针对该区域进行保护和治理。本文将针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其目的是探究出较为合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西部高原地区公路改建项目环境地质影响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部高原地区改建公路项目冻土等环境灾害地质特点,结合国道219线新藏公路西藏境内区界至红土达坂、公路改建工程,研究探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地质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昆明城市发展地质环境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城市发展规模与发展水平离不开城市的地质基础条件。因此,城市地质环境承载力分析是城市发展与规划必需的基础工作。在分析了昆明盆地的地质基础条件之后,从正负两面阐述了影响昆明城市发展的主要地质环境条件,并对其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GIS的空间叠置技术,对昆明市市域区和规划区新建、扩建区域进行了地质环境承载力的分级。本区域共分为三级:第一级为适宜建设区,第二级为适度控制建设区,第三级为中度控制建设区。同时认为,从地质环境条件来看,昆明盆地内没有严格控制建设的区域。该研究为昆明城市的发展与规划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地质大调查项目和资补费项目的地质工作,发现和评价了金家坞金矿。现有资料表明金家坞金矿具有大型以上规模的资源潜力。对初查、详查以及局部勘探工作中所获的地质资料作了归纳,对地质特征进行了探讨,旨在展开讨论并对在江西北部双桥山群中寻找同类矿床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陕南铅锌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明确了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水土环境污染严重三位一体是陕南铅锌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最核心的问题。综合考虑矿区地质背景和采矿条件,构建了陕南铅锌矿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按照一定原则选取了具体评价指标,并运用AHP法计算得到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一种可以实现大规模温室气体减排的新兴技术。围绕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过程中的环境风险,系统地梳理了二氧化碳泄漏风险的类别与特点,总结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环境风险识别方法,定性与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等,以期对我国开展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综合分析西安主城区地质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在此基础上,按地貌单元划分评价单元,建立西安市城区空间图形数据库,并进行空间分析,获得了各区评价指标值.用灰色关联法计算各指标权重,最后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了评价.据此,参照国家标准并结合西安市城区地质环境的特点,把西安市城区地质环境质量划分四个质量等级.  相似文献   

17.
GIS在环境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GIS系统及其在环境地质评价工作领域的应用作了分析介绍,对环境地质信息系统建立的要求进行了概要的论述。在此基础上,对利用GIS进行上海地区环境地质调查成果管理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探讨,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战略环境评价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徐鹤  朱坦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6):295-296
通过对国内外开展战略环境评价实施的研究,分析了战略环境评价程序中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与方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战略环境评价在方法学上的异同,提出了我国在战略环境评价起步阶段方法研究应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曹妃甸滨海新区地质环境的实际调查和客观分析,基于地质安全评价的结果选择地质环境不安全区、大型盐田以及生态湿地作为敏感因子,选择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及地质环境问题、资源条件作为重要因子,采用层次分析-专家打分法确定了评价因子的权重,并采用敏感因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曹妃甸滨海新区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地质环境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0.30%,地质环境较适宜区(需要进行简单改善)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9.91%,地质环境适宜性较差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3%,地质环境不适宜区(不适合于建设用地)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96%。该评价结果可为曹妃甸滨海新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实现城市建设与地质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研究黄山市中心城区地形地貌、水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地质灾害等可能影响工程建设的主要地质因素的发育特征,并运用多因子分级加权指数法进行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研究区可划分为工程建设适宜区、较适宜区和适宜性差区3个等级;黄山市中心城区地质环境总体较好,工程建设适宜区和较适宜区面积广且成片分布,与定性认识基本吻合。以上认识可为黄山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布局、建设、发展及工程选址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