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38高中生物学教学环境教育内容体系构建根据新教学大纲中高中生物学科环境教育的目标,环境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关于环境知识的教育,环境实践技能的教育和关于环境态度观念的教育。关于环境的知识是学生正确认识生态环境问题,获得相关技能和态度观念,形成品质行为的科学认知基础。虽然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安排有专门的生态环境科学知识内容(15学时),但若能结合教学拓展学生的环境知识,对于增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能力将是十分有益的。环境技能的教育主要靠结合专门环境知识、通过一定量的实践活动来进行,包括使学生表达、交…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小学环境教育发展的深入和规范化.作为其重要载体的环境教育教耐也面临着相应挑战。本通过研究中国小学环境教育教材的历史、发展趋势与不足,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的新一轮环境教育教材为具体对象.探讨了如何在小学环境教育教材中实现情意目标与知识技能巨标的融合、在呈现方式上借鉴当前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为新一轮环境教育教材编制提供有效可行的技术路线,以适应环境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小学环境教育发展的深入和规范化。作为其重要载体的环境教育教材也面临着相应挑战。本文通过研 究中国小学环境教育教材的历史、发展趋势与不足,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的新一轮环境教育教材为具体对象,探讨了如 何在小学环境教育教材中实现情意目标与知识技能目标的融合、在呈现方式上借鉴当前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 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为新一轮环境教育教材编制提供有效可行的技术路线,以适应环境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普通中学开展环境教育是环保工程的一项基础建设,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内容。几年来,在市教委、环保局和课题核心组的指导帮助下,我校环境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l抓好课堂教学,讲究环境教育的实效明确开课要求。我们从认知、态度、技能、参与四个方面确定学校环境教育的目标要求,是使学生增进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意识。初步学习有关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环境道德观。逐步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解决坏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  相似文献   

5.
肖浩铭 《环境教育》2000,(5):11-11,16
本文以环保教育活动的实践,探讨科学教育活动设计方法,倡导“立体”设计,增强科学教育效益。  科学教育活动多为实验、制作、竞赛、技能、创意的实践操作和观察、考察、演示、讨论的思维训练为形式。这些活动各有其相应的形式特点,各有其相应的教育目的,然而,具体形式不同,具体目的不同却有着相同的教育目标:掌握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意识,树立科学精神,因而研究科学教育活动的关联,就显得十分重要。   深圳市新港小学少先队大队部注重活动相关性、深入性,以“立体观”为导向设计科学教育活动,在“关联”和“深化”两字下功…  相似文献   

6.
一、自然科学教学目标与环境教育目标 初中自然科学学科中的环境教育,是以自然科学中的环境知识为基础来加以渗透的,因此,在确定相关环境教育的教学目标时,基于环境教育的目的,在自然科学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加以延伸。 环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保护和改善环境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意识、价值观和态度,促使学生热心关注和培养学生养成对城乡地区经济、社会、政治和环境生态方面互相依赖的明确意识,初步培养学生形成个人、集体和社会对待环境的正确观念和新的行为模式。由此,我们根据现行自然科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发展了…  相似文献   

7.
学生参加有兴趣、有吸引力的环境教育课外活动 ,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接受教育更加自觉。同时 ,学生通过参加环境教育的课外活动 ,能不断地开拓视野 ,获得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提高运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良好的环境伦理与环境道德观 ,培养关心、爱护和参与环保行动的意识 ,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开展课外活动实施环境教育。开展环保兴趣小组活动 ,在环境中进行教育环保兴趣小组活动由于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 ,内容形式具有选择性和灵活性 ,有利于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尤其是参加…  相似文献   

8.
浅谈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上海崇明县中小学科技站沈新李鹏总理曾提出:环境问题不是短时间内所能解决的,需要几代人的长期不懈地努力工作。对青少年进行环境教育是以启蒙环境意识,灌输环境知识、鼓励其自觉和积极参与保护环境为主,以学习并获得初步的环保技能为...  相似文献   

9.
刘健 《环境教育》2002,(3):23-24
渗透教学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要方法。所谓渗透模式,即将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到各门学科的课程之中,通过各门课程的实施,化整为零地实现环境教育的目的与目标。学校课程中的地理课是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核心科目之一。目前全国正在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在地理教育中更深入地推行环境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的契机。在2001年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试验稿)》中,就地理课程性质而言,提到“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基本理念中…  相似文献   

10.
环境教育"五目标"是指环境教育实施目标教育的五项:一是环保意识目标;二是环保态度目标Z三是环保知识目标;四是环保技能目标;五是环保参与目标。这"五目标"是西方许多先进国家在学校实施环境教育的经验之作,对其环教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将这五目标运用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将中师化学教学与环境教育"五目标"相结合,通过实践有以下几点认识。1教学中将化学基础知识与环保知识相结合是落实环保知识目标的重要手段。环保知识涉及到环境、环境问题、自然资源的利用及保护、污染及防治\环保法律法规、环境监测。环境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环境教育的原则是实施环境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准则,它对确定环境教育的目标、环境教育的内容,选择、使用环境教育方法等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笔者针对学校环境教育实际,并结合环境教育的相关理论提出如下原则,以求教于广大同仁。道德性原则环境道德观教育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有人甚至认为:“环境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公德教育”。前苏联院士伊·比德诺夫·索科洛夫指出,大自然的污染,首先是“人类意识的污染”,因此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新的生态文化,从观念意识上扭转对自然的认识。当前,我国在实施环境道德教育方面,…  相似文献   

12.
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是个年轻的国家,曾是前南斯拉夫最北部的一个加盟共和国,于1991年宣布独立。不过它的教育制度和课程在独立前已形成自己的特色。1983年,环境教育被建议纳入国家中小学教育计划中去。斯洛文尼亚的有关课程管理的基本文件是以教育和体育部(MinistryofEducationandSport)的建议所设计的“小学生活和工作计划”为依据的,该文件提出了初等学校教学大纲的一般目的和总体内容,以及实施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1996年的教育法规规定,国家课程委员会负责各级教育的课程监督,在课程委员会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各级教育的课程…  相似文献   

13.
雷钧 《环境教育》2002,(3):12-13
12环境教育的核心问题“促进全世界所有的人意识并且关注环境及其问题,并促使个人或群体具有解决当前问题,预防新问题的知识、技能、态度、并推动和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是公认的环境教育目的。因此,环境意识的培养就是环境教育的首要目标。而教育,作为学生社会化的不可缺少的过程,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方面,就是树立学生的环境相关的价值观、情感和态度等。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侧重于环境污染的治理教育,忽视环境意识教育、缺乏对形成环境污染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根源深层次的本质认识。虽然这种环境教育极大的提高了人们解释、…  相似文献   

14.
人与环境     
1 课时:一课时。 2 教育目标:本课以人与环境为主线,揭示了当今人类面 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危机 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他们对环境 负责的行为。 3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 4 教育方法:启发式,讨论法等。 5 教学过程目:多媒体演示课题《人与环境》。  相似文献   

15.
1.环境教育在分析化学中渗透的必要性结合专业课程的渗透教育是高等师范院校开展环境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师范院校在环境教育的初期阶段较为普遍采用的形式,特别是在独立开设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该形式尤为重要。分析化学是研究表征和测量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和含量的一门学科,随着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仪器分析化学发展迅速。而环境监测技术中的环境分析化学部分实质上就是利用分析化学的手段去研究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和成分,并对它们作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可见二者联系紧密,因此在不改变教学目标和教学内窒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课程资源这一术语日益受到教育工作的重视。它不仅拓宽了教育的视野,扩展了教育的内容,而且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评价模式等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此背景下,环境教育的课程资源如何定位,如何选择,如何建设等问题便呈现在人们面前。本尝试对环境教育课程资源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绿色学校作为一种全校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环境教育方法,首先在欧洲国家发起,并传播到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1992年后,环境教育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与发展教育、和平教育、国际教育等相结合,发展成为“为了可持续性的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绿色学校的内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转变成为实践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场所。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尽管对绿色学校的具体目标、实施内容、具体措施、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尽相同,但是却有一个共通的地方——那就是与各个学校的教育实践相结合,体现本地、本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中国…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体系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多媒体技术应用在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丰富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综合素质增长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忽略学生主体性、重形式而轻内容、“贪多嚼不烂”等误区,针对以上问题,应端正观念、抓好重点、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9.
国外普遍重视中小学环境教育,特别是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他们通过立法手段推行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开展,一些国家把环境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内容。综观国外中小学环境教育,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注重环境意识的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75年共同实施的“国际环境教育计划(!EEP)”,对有关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做了规定:“(回)意识:帮助社会团体和个人获得环境意识和敏感性。(2)知识:帮助社会团体和个人获得关于环境及其有关问题的各种实践经验,并使之有个基本理解。(3)观念:帮助社会团体和个人获得一套价值…  相似文献   

20.
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而加强青少年环境教育则是这项工作的基础。近些年来,为了促进青少年环境教育事业的开展,我国环保、教育部门作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还缺乏系统的实施方法,基层教育工作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对中小学生实施环境教育的意义、原则、内容、形式及应注意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论述,对指导我国现阶段基层环境教育工作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